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外婆家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外婆家读后感锦集

2020-12-15 02:01: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外婆家读后感锦集

  《外婆家》是一本由盛慧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外婆家》读后感(一):读外婆家,被幸福包裹的温暖!

  读外婆家,真的跟读别的书不一样。文字的力量让我的心灵变得越发柔软,犹如冬日阳光般温暖,暗夜里星光璀璨。读着读着就陷进去了,穿越时光隧道,忘记了周遭的事物和自己,只有不断模糊的泪水提醒我现实的存在。为什么我的眼睛总是止不住的湿润,因为盛慧的文字里面有对过往生活诗化了的美!它让我对这个世界更加爱的深沉!一切的人和事都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外婆家》读后感(二):给姥姥熬汤,喝一碗家乡

  牡丹江弯了几个弯 小虾米甭靠岸咱们没空装 捞月亮张网补星光 给姥姥熬汤喝一碗家乡

  ——南拳妈妈《牡丹江》

  费孝通曾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对于许多文学创作者来说,“乡土”都是一个极其特殊、充满情感的意象。和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迟子建的漠河北极村、苏童的香椿树街一样,盛慧对故乡宜兴的回忆性书写,也同样带有浓厚的地域风格。在《外婆家》中,作者生动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历史文化名镇宜兴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构建了宜兴富有特色的时代片段与历史记忆,不仅实现了传统文化与自然色彩的和谐统一,也传递了作家的田园理想。

  谢有顺教授评价盛慧的散文“真诚、舒展、优美,文字细腻,情怀广大。他的写作,正在努力拓展散文的疆域,并对汉语的沉静与绚烂有自己独特的体悟。”怀乡即怀人,思乡之情不只是对故乡风物的怀恋,更是对故乡人情的记忆。阅读盛慧的作品,会很快沉浸在其文字营造出的温柔敦厚、婉约和谐的整体情境中。盛慧着迷于句子的手艺,他的散文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绵密、轻盈、朴素、动人,充满意外的惊喜。《外婆家》不以宏大取胜,取而代之的是平和冲淡、细腻感人的情致。作者对家乡故土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娓娓道来,不疾不徐的讲述仿佛潺潺流水,沁人心脾而回味隽永。

  盛慧曾在访谈中说:“人性中幽暗的、隐密的、不为人知的东西,又能用全新的、陌生的、美的语言来把它表达出来;文学本身的意义,让每个人成为一个真、善、美的载体。”在盛慧看来,真情实感是写出好作品的第一要义,他在作品中将真、善、美融于一体,对故土形象的建构与重现,让读者领略到20世纪80年代宜兴乡间祥和宁静的社会文化风貌,不仅彰显出作者独特的美学追求,也充分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意蕴。

  在远离家乡多年后,盛慧将自己再次化身为少年,以少年之眼、少年之心观察和书写故乡和人生,从日常生活出发,以诗性的文字写出了生命的痛感、质感与美感。在传统和现代、乡村与城市、过去与未来之间,盛慧凭深情质朴的文字,以其独有的诗意方式回顾往事,述说家乡、亲情和童年生活,展现了故土朴野丰茂的美,使作品传达出真实感人的力量。

  《外婆家》读后感(三):故乡是一段回不去的时光

  今夜,雨声再起。雨点如音符似的敲打着黑夜的楹窗,煮一壶水,泡一壶香茗,缭绕的烟气袅袅娜娜。从一尘不染的书柜里,取出《外婆家》一书,打开书页,淡淡的墨香,在鼻间回旋。啜一口香茗,作家儿时生活的记忆,就在沁人的茉莉香和湿漉漉的空气中袅袅而至。

  《外婆家》中的文章,篇篇俱是精华。随手翻阅,你会跟随诗意的文字走进作家盛慧的心灵深处,聆听他用深情的文字追忆故乡往事,追忆儿时生活的那个风光旖旎的南方小镇的传统民俗,追忆那段天真无邪,有着许多稚趣的童年时光。文集的字里行间带着忧郁,带着压抑,带着诗意,带着安静,娓娓道出了作家心灵深处那个像刀刻在记忆的石壁上留有深深印痕的故乡。即便阖卷,我依旧沉浸在作者对故乡那甜蜜和忧伤的回忆中。

  窗外,雨声在答答地滴落,像大自然的琴键,那遥远的江南的乡村,那些消逝的时光随着温润的雨丝纷沓而至。《十二月》中“小镇的空气中充满了烧饼、油条、豆腐花的清香。”《记得》中“风夹杂着水稻清甜的气息,泥土的芳香,还有蚕豆花淡紫的微笑,从墨绿的地平线吹来大家最熟悉不过了。”《风像一件往事》中的“小时候,我常坐在门槛上,手里玩着泥巴,注视着形形式式的人群。”、《胃的回忆》中“在我眼中,小镇上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是那家不起眼的杂货店。在生命最初的岁月里,我就站在门边,透过一条细细的门缝,想象着小镇之外那遥远,辽阔而又绚烂的世界。”这个作家认为是天堂的杂货店,是气味的迷宫,有无穷的诱惑力,水果硬糖,牛鼻子油炸,都成了作家孩童时期最大的诱惑,为了买牛鼻子油炸而偷钱被父亲吊在梁上,打得皮开肉绽……

  那一切似曾相识的感觉和着雨声铺天盖地地向我袭来,分不出哪些是我的故乡,哪些是作家的故乡。堰头镇,屋溪河恍若就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那个桂中小镇,那个小乡村,尽管地域文化不同,习俗不同。我想盛慧这本散文集之所以引起我的共鸣,是因为即使时光已经磨损,可故乡给我们留下的不曾磨灭的欢乐与泪水,不曾忘记的人和事,足让你铭记一辈子,尽管一切再也回不去了。如今身在异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常常不自觉地翻开狭长的记忆,追寻旧时光里的一切,追寻那些散落在心的深处给人以绝望一般的怀念,希望通过追忆让心更加接近故乡。

  《记得》有一句话“就这样,我在门外一次次地徘徊,直到有一天,我再也没有机会……”我想,作家深深眷恋着故乡,它深深地刻在作家心灵深处,但它是一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想到这,我的心就有种隐痛。正如作家说的那样“南方这个词,它隐含着哀伤,可以让我的手指抽搐,它的忧伤,就是我的忧伤。”

  雨夜,煮上一壶茶,静静翻阅着这本诗一般的散文集,就像你的挚友,在和你淡淡倾诉,倾诉他小时候所经历的那一切。话语时长时短,时而急速,时而欢快,但你能把每一句都深深地刻在心里。

  《外婆家》读后感(四):重温童年的美好时光

  

马忠

真正有生命力的创作,永远是一种与作家的内心生命密切相连的写作,永远是对人性充满理解力的写作。有人把这样的写作称为深情的怀旧或“反刍”。这种写作的意义,往往需要表现出写作者一种更为自觉的警策与自省,以及对生活底蕴更接近初始形态的最真实的发掘。在写作童年时,他内心的童年就苏醒过来,而且无比活跃。

巴什拉说,“童年是存在的深井”。这口“深井”里盛放着每一个生命最初的岁月。于是,写作就变成一种打捞,恢复记忆,它所倡导的正是现象学所强调的“诉诸事物本身”,亦即“回到直觉和回到自身的洞察”。青年作家盛慧一一追寻着那如同火光一般闪现在过去岁月里的细微的景象:他住过的村庄,走过的黄泥大道,钓过青蛙的田、乘过凉的场院,还有巷口的面包店,从村前流过的屋溪河,河岸边的苦楝树,卖茶水和凉粉的人,被风吹散的炊烟,草垛、打谷场、菜园、堂前、埠头、后院,等等。可以说,潜藏和沉淀在童年的心灵中的这一切对于盛慧是无所谓陈旧,也从来没有真正消失过的。正是它们,呼唤着他穿过岁月的薄雾,溯流而上,重新回到“精神的起点”。

繁琐的日常生活,零散而又活泼。因此,盛慧在散文中多有对日常生活不厌其烦的叙述和描写。而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又多属于典型的情感记忆。写作者的内心情感往往通过场景、情节或细节而实现外化、具体化,使情感有所依托。这种处理方式既是对乡村温馨往事的追忆,同时也是对这种朴素安稳的生活方式的肯定。或许与童年食物匮乏有关,盛慧在书中对于食物的描写特别多。比如《胃的回忆》讲述“我”从家里偷五块钱,跑到镇上去买“牛鼻头”吃,当天晚上被父亲吊起来痛打一顿;偷吃母亲收藏的喜糖,怕被发现,“我”捡来一些小石头包上糖纸,放回原位,等等,生动再现了儿时的“我”贪吃、淘气、调皮的天性,写出了一个孩子对于食物的美好向往。在更具体层面上,文中经常出现一系列繁杂密集且互相关联的旧事物,它们如珍珠一样照亮了曾经的日子,又仿若一个个要素,集中拼凑出了作者记忆中的乡土模样。

这本散文集蕴含着亲情、友情、乡村、童真等等。在《十二月》的开篇讲道:“和所有的江南小镇一样,我的故乡也是一座时间的迷宫。”可以说,盛慧的一些童年生活就是围绕着这个“时间的迷宫”展开的,在这个“迷宫”里,有着盛慧儿时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正是盛慧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才让他的散文充盈着生活气息与故园情结。如《风像一件往事》中描绘了徐舍镇午后闲适的田园风光:“乌鱼在细细的淤泥里沉睡,躺在竹床上的人,用大蒲扇盖住了光斑。村口,硕大的老槐树下,一张散发着岁月光亮的八仙桌前,老人们正在打牌。地上,揿灭了一地的烟蒂。卖茶水和凉粉的人,躺在逍遥椅上。收破铜烂铁的溧阳佬,吹着一支笛子,从上一个村庄来。”在七月的乡间夜晚,“静寂的夜空里闪着无数枚古老的星星,一如古老的银币。月亮在树杈上方,像一盏油灯,散发着回忆的光芒。”诸如此类,以“怀旧视野”追溯陈年往事,呈现个人的乡村记忆,抒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显示出哀婉、忧愁和惆怅等美学特性。

盛慧出生江苏宜兴,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因此,在盛慧的童年记忆中,外婆家对他人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从这本散文集的名字就可以感受到,在多篇文章都可以看到他反复写的一个人物——外婆。正如他在创作谈《成长,就是一个告别“外婆家”的过程》中所说:“我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在那里我体会到了最初的爱与善良。”可见,作者对外婆家是怀着无比崇敬与爱的,外婆家是盛慧永恒的记忆,外婆家对盛慧精神上与心灵上的影响可以说影响了他的创作与人生。从若干写外婆的篇札里,我们依稀可以拼接出作者一路走来的成长轨迹。书中的怀旧与外婆家天然相连相生,既是作者重要的抒情方式之一,又成为他有效情感慰藉空间。所以,散文集《外婆家》不仅是盛慧个人情感的书写与流露,更是对时代语境下乡土变迁的文学回声。

值得一提的是,盛慧散文适当地运用了小说笔法。这在他怀人的文章中体现更为明显。这些小说化特征,往往一篇文章一个重点,在不同的篇章中,从不同侧面细腻准确地写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而在虚实相间的叙事中又不时见有富于灵性的精神飞鸿突然而至,使人物具有了立体美和含蓄美。如外婆、外公、舅舅等。通过对人物命运的透视,对世事人生的感悟,使我们获得富于启迪精神的审美享受。盛慧这种创作实践,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一直认为,有味道的散文就是好的散文。有自己独特味道的散文是最好的散文。这个味道当然不是随意调制出来的,而是来自作家灵魂深处的东西。散文集《外婆家》在过往的场景与人事里,展示彼时的风土人情,文字里氤氲着浓郁的江南水气,带我们重温遗失在外婆家的美好时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外婆家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