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店的佐伊》读后感摘抄
《面包店的佐伊》是一本由[法]阿兰·卡德奥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面包店的佐伊》读后感(一):一个充满温暖的故事,六十岁的亨利和十八岁佐伊的默契和感动
《面包店的佐伊》,这是一本非常有爱的小说,一个六十岁的孤独老人亨利和十八岁的女学生的感人故事,他们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默契和交流方式,互相感动着对方,非常温暖的一本小说。
这本小说只有六万多字,薄薄的,字很大,看着非常舒服,小三十二开本,精装本,拿在手上很舒服的触感。看小说真的没必要把关注点放在书的厚薄,字多少上面,有的书虽厚,但是又臭又长,有的书薄薄的,但是感人至深,经久不衰,记得余华最有名的一部小说是他的那部薄薄的《活着》,并不是他的其他大部头。本书也是小而精悍的代表作。
感觉这一本书和之前看过的《解忧杂货店》有点相似,故事也是发生在一个小店里,不过不是杂货店,而是一家面包店,设置虽然不像《解忧杂货店》里的那么诡异和富有传奇色彩,但是同样带给大家很多温暖和感动。
作者阿兰.卡德奥,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将近七十岁,文字充满诗意,有自己的特色,可识别度很高。他的其他作品有《消失的天使》、《每一个独自玩耍的孩子》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动。
我们看过很多小说,发现作品里的人物很多都有作者的影子,我们也经常说了解一部作品,最好先要了解作者本人。这本书作品里的老人亨利,六十岁,和作者的年龄比较相近,他的很多特点应该和作者比较相近,比如说孤独。我们经常说孤独老人,人一到六十,应该大多数都会退休,不再上班,不再忙忙碌碌了,本来可以静下心来享受美好的安静生活,同时也会让很多人无所事事,莫名的孤独感就会涌上心头。
小说里的亨利,也深深体会到了孤独这个词,他很想尽快摆脱孤独。这个孤独的老人偏偏又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偏僻的地方。他为了生活,每隔两天就要到附近的镇子上买些面包。在他经常去的面包店里遇到一个年轻女店员,她只有十八岁,做面包店店员是她的兼职,她的真实身份是一名学生。十八岁的女孩,正值青春年少,正是迷惘叛逆的年龄,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她看不清前方的路应该怎么走,应该怎么更好地充实和发展自己。慢慢地,随着每天的相遇,他们开始互生好奇,老人的人生阅历点亮了女孩的心,女孩的青春洋溢让老人不再孤独。大家不要想歪了,小说里没有爱情,只有温暖和感动。
老人和女孩虽然谁都没有挑明,但是他们的默契却已经悄然形成。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那就是通过通信的方式交流,这一点也很《解忧杂货店》很像,那里面也是通过投递信件的方式来获得答案。老人每次来买面包的时候,佐伊都会在老人雷打不动要买的圆面包里放张纸条,当然纸条里是女孩问的问题,老人看到后,就会认真回答女孩的问题,下次买面包的时候把带有问题答案的纸条交给女孩。只要女孩问问题,他的回答从来没有间断过。
女孩的问题,通过老人得到了非常满意的回答,老人通过回答女孩的问题而得到了某种安慰和成就感,让他不再觉得那么孤独,每次见面都是通过买面包做简单的交流,几乎每次都是同样的情形,不同的是每次有不同的问题。
女孩觉得老人是唯一一个能够把她的问题回答得最好的那个人。她每次都会准备好问题写到纸条上塞进面包里,期待老人的下次回答。
老人和左依交往以来,准确说是通信以来,他的那种孤单感慢慢没有了,他反而觉得很充实,他很开心自己的回答能给女孩很多豁然开朗。他每次来除了要买面包,还又就是见到女孩。女孩、女孩的信、女孩的漂亮的字体,都让老人很喜欢,就好像苦涩的生活加了点蜜,女孩像一颗红宝石一样掉进了老人灰暗的生活,
老人的阅历,精致的文字沉淀着浓厚的人生智慧,抚慰着女孩的青春,让女孩看清了人生方向。女孩用文字书写少女的愁绪和衷肠,女孩有优美的文字点亮了他的余生。老人为了见到女孩,每次都要走十多公里的小路,只是为了见到面包店里的女孩左依,他们每次的见面只有短短的一分钟,但是老人回去要花费无数倍的时间去体会和想象那个美妙的时刻,用千般的热情去认真回答女孩的问题。女孩成了他的精神动力,让他活得很充实。
小说里老人和女孩的感情是真挚的,纯洁的,没有掺杂一丝杂质,他们的互相依附,他们的默契让两个人都获得了精神的满足。小说并不复杂,但是却深深感动着我们每个人。
《面包店的佐伊》读后感(二):面包店的佐伊:孤独永恒,你我皆有寄托
时间,温柔如刀,是人间最大杀器。所有人都要被迫接受安排,比如成长,比如衰老。18岁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不喜欢大人世界的虚伪,却要装成成熟的样子。60岁时,皱纹横生,步履蹒跚,身边雏鸟飞走,日子像一块肥皂落入水中,即将无声无息消失。你叹息悔恨,流连人间。当一位60岁的男作家遇见了18岁面包店打工的漂亮女孩佐伊,两人的相遇也改变了两人的一生。
法国小说家阿兰·卡德奥,用诗一般的文字编造出一个美丽的相遇,作家的文字如金庸笔下的武功凌波微步,举重若轻,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罗袜生尘处,内心已经波涛汹涌,摇曳生姿。初看时,你以为是《洛丽塔》,一段惊世骇俗的忘年恋。再读时你以为是电影《马克和马克思》,两个笔友旷日的真挚之情。看完后你沉浸在阿兰·卡德奥的故事中,作家用如同山泉般纯洁的文字,写出了独具法国浪漫色彩,又有人生哲思的专属故事。人如何对抗孤独、直面成长与衰老,这个故事的内核温柔细腻结尾又引人深思。
1、你我皆孤独,生在人世间
小说如同中国古典小说一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别用两个主人公的视角为出发点,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的生活境况。佐伊,这个18岁的女孩,年轻漂亮干净,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在面包店打工攒钱交学费,她面带微笑工作,工作中还要忍受面包店高谈阔论的老板和愚蠢揩油的面点师。妹妹的去世,让佐伊的家里陷入了悲伤的氛围。作家亨利,我们用佐伊的称呼,住在一个有吊桥的星形小暗堡里,面对衰老,面对孤独,他执着写作,用来保持自己人生最后的优雅。他们俩其实很相似,都住在一个孤独的角落,一个把自己固守在城堡里,一个每晚睡在妹妹的床上。两个人生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却在面包店相遇了,虽然每次只有一两分钟。这几分钟的时间,或者偶尔交谈的几句话让两人在陌生与熟悉之间破冰相识。
而佐伊身上洋溢的青春的美早就震撼了亨利的心,又有谁不去感叹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在年轻人的身上我们找到了旧日的韶华。
妹妹的床和亨利的城堡似乎是一个象征,象征现代人内心的壁垒,我们奔波在社会中,搏杀一天后回来就想回到自己的那个小窝,那是温暖、是慰藉、是逃避、也是孤独心灵的安息之所。
2、面包里温暖的字条
亨利的平静人生开始泛起了波澜,他觉得自己这艘被流放的宇航员突然因为佐伊的眼眸、佐伊的微笑又有了启航的动力。喜欢写随笔不爱网络的佐伊也发现了来面包店有规律的亨利,这位绅士稳重的老人也走进了佐伊的生活。他们两个太相似了,他们的爱好,连房间里的物品都异曲同工。一段真挚的感情就在圆面包的字条中产生了,“文字是人类的骨与肉!”“我的孤独是黑暗中的探索者,孤独就像我的情人。”两个人秘密的通信让他们发现他们找到了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
在旁人看来,这两个人似乎都是怪人,没有家人的关心,也没有朋友的关注,似乎都是古怪不容易接触。所以佐伊通过信件,面包里的小纸条来倾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烦恼,而亨利也不厌其烦去解答她的愤怒和反抗。亨利称佐伊为“跨越时空的妹妹”,佐伊在信件中得到了力量与人生的指引。而佐伊的字条也让亨利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奇迹,他也重新找到生命的本质,冀求人生的升华与光亮。他发现佐伊的异常后也写信给她:没有任何人或事能毁灭你的天真。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应该为捍卫自己乐观的天性而斗争。佐伊成长了,她度过了最绝望最受伤的时刻,她在怀念妹妹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人生。而亨利也在写回信与书写自己的文字中回顾自己的一生,回顾自己的亲人,他的文字一直是要留给“上帝、灵魂、孩子们和佐伊”,他在面对佐伊的善良时也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们,他和自己的老朋友哈利在一起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孩子们能更频繁地来看望啊,他们是我的四个支柱。”这是一个老人晚年最大的希望,他在给别人希望的同时自己内心也有着小小的奢求,对亲情的向往与留恋。
3、文字的灵魂永在
阿兰·卡德奥的故事颇有着欧·亨利标志性结尾的翻转,这也是整部作品最令人震撼的一幕。你以为看到的故事也许是虚无,而文字却真实存在,佐伊是谁,也许佐伊就是作家的一个年轻的投影,18岁的佐伊与60岁的老亨利这种真挚的交流与沟通,在两个人惺惺相惜的交流心事过程中,读者也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成长,什么是内心的陪伴。用文字编造的相遇是这人生最美好的相逢。人类的任务之一就是能够穿越时空去帮助别人实现理想和升华生命。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成长的镜子,而有的人黄昏的躯体之中也有着正午的心,他们也在寻求人类最普遍的情感。爱是相互的,面对孤独,学会拥抱自己的同时也要去拥抱别人。冬日里大家相互慰藉才能度过人生的凛冬。
《面包店的佐伊》读后感(三):当十八岁的迷惘遇见六十岁的孤独,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写作者们利用手中的笔,把各种文字编织出形形色色的爱:火热的、颓废的、畸形的、变态的、高尚的、低俗的、求之不得的、皆大欢喜的……因为有了爱,这世上就有了温暖,也正是因为有了爱,这世上多了痛苦。
法国作家阿兰·卡德奥编织的爱,至纯至真,与众不同。他的小说《面包店的佐伊》,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我之所以用“爱”而不用“爱情”,是因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六十岁的老人与十八岁的女孩子,在我看来,这种忘年交,不单纯是灵与肉结合的爱情,而是灵魂之交,像一朵冬日窗边晶莹的冰花,与阳光相遇,美丽而梦幻。
阿兰·卡德奥是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他的文字独具一格,充满诗意,在《面包店的佐伊》这部书里,你可以领略到他驾驭文字的能力,诗意的文字在书中慢慢流淌,其中的故事也像一条银色的小鱼,在纯净的、不沾染尘世的山泉中慢慢游过,爱就像一个美丽的不真实的梦,划过世俗的天空。
01.佐伊与“亨利”
青春和暮年是人生中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但这两个阶段又有它们的相同点,那就是——孤独感。
蒋勋先生在《孤独六讲》中说:在这匆忙的城市里,我们都是孤独的个体。而暮年与青春因为人生阶段的特殊,孤独感凸显的似乎更深。
《面包店的佐伊》一开头就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形象:六十岁,孤零零一个人生活在山中废弃的城堡里,周围除了冰冷的石头,就是手中的笔。
他唯一与人、与社会接触的,是去十几里地外的小镇上买面包,在面包店里,他遇到了佐伊。
这个“能令被阉割的男人都感到性兴奋”的女孩子吸引着他,身体的健美,尚未经过俗世人情沾染的、单纯的微笑,都使这个老男人心潮澎湃。
佐伊有她的孤独,她一直生活在优秀妹妹的阴影里,学业、与人相处、男人们的骚扰,还有深奥的哲学,都让她无所适从,但又无可倾诉,恰恰在这个时候,“亨利”出现了。
“亨利”是佐伊臆想的名字,眼前这个孤独的老人有其他人没有的神秘,佐伊有要向他倾诉的欲望。
“我每隔一天走十公里的小路去面包店见佐伊一分钟,却要花数倍的时间去回味和咀嚼那短暂的时刻。”
亨利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老男孩”,盼望着和佐伊的每一次会面,回味着见面时的每一个动作眼神,咀嚼言语间的每一个字符,孤独的生命从此有了期盼。
“佐伊是我如火山岩般灰暗生活里的一颗红宝石,是伸向变成北极狼的我的一只温柔的手。”青春带给老亨利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妙。
无独有偶,82岁的杨振宁教授遇见28岁的翁帆,也是如此的诗意:“你真的就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
对青春、对于美。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他的欢喜,没有人不喜欢美好,老年人比寻常人更渴望爱、渴望美、渴望青春的活力,因为这些都是他曾经拥有,现在已经失去,而且永远不会在拥有的东西。
02.文字是人类的骨与肉
学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欲望,用文字来组织自己的欲望与恐惧,文字是人类的骨与肉。佐伊喜欢哲学老师说的这句话,所以她所有的心事都写在那个淡紫色的日记本中,而且她把这句话写在纸条上,塞在亨利要买的面包里。
一场秘密的通信就这样开始了。
亨利把自己称为“一万页作者”,他每天清晨开始写作,记录他的思想和情感,他在岩石上刻下自己的图腾,一如人类的先人;他试图把自己的文字打磨成“钻石”,作为留给孩子们的遗产,他认为只有文字是永恒的。
亨利写道:“我们都不过是生活的涂鸦者。”“读者并不是写作的必需品。”他谈人生、谈写作、谈人类的孤独……这些睿智的语言带着思想的火花引导这佐伊走过青春的困惑和迷惘,也为孩子们留下珍贵的人生经验。
自从有了文字,人类的喜怒哀乐都有了去处,我们借文字倾诉自己的心声,文字能够填补心灵的空虚,能够引领迷途的少年,所有的生命都会消亡,不留痕迹,唯文字永恒。
03.一场文字编织的美梦
我会留给你们一个石头的王国,十二个打瞌睡的守卫,两个装满文字、散发清香的檀香木盒,还有我对你们永不腐烂的、无条件的、完整的和永恒的爱。佐伊终于走出了青春的孤独,她终于有离开家的勇气,与外婆和解,与男孩交往。
而亨利,孤独的死在他的“城堡”里……
儿女们读着他的留下的文字,日记中记述的这个美丽的故事,吸引着孩子们来到镇上,来到面包店,找寻父亲的足迹。
镇上确实有一家面包店,老板是一个红头发和蔼的中年人,并不是亨利笔下那个黑头发、粗俗的、时时觊觎佐伊的胖子,店里也没有一个叫佐伊的店员,并且没有人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个女孩在店里工作过。
店员们倒是对那个总是端着一杯咖啡沉思的老人有深刻的印象……
也许,那个沉思的老人,为了对抗孤独,为了自己留给孩子们的“文字遗产”,就在这家面包店里,编制了一场虚幻的邂逅,制造了一场梦幻般的爱。
合上书,发现自己也被作者带入到一场文字的盛宴当中,优美而富有哲思的句子让人反复咀嚼。
被诗意的文字、虚幻的故事、至纯的爱包裹的,是人生的哲学,面对人生各个阶段的孤独感或者说爱,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文字或者说文学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都值得让我们在读书之余思考。
亨利与佐伊的孤独,也是我们每一个的孤独反照,但唯有孤独,才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真谛,而文字,是链接孤独与生命的纽带,
就像亨利引用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话:孤独,是把自己包裹在灵动的蛹里,等待破茧成蝶,因为那一天总会到来。
《面包店的佐伊》读后感(四):《面包店的佐伊》:18岁少女与60岁老人相爱,不过是一场骗局
文/吴呱呱
前几天,朋友和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只有周末孩子们才会出现的独居老人,每天只能在公园里找人聊天,生活过得没滋没味。
而有一个年轻女孩,也经常带着一个孩子在公园里玩。
这个年轻女孩犹如一道光,轻而易举的引起这位老人的注意,只要老人见到这位年轻女孩就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有一天,老人终于鼓起勇气和年轻女孩聊天,就这样两人越来越熟悉,竟然谈起了恋爱。
原来年轻女孩今年25岁,还没结婚,从农村来城里做保姆的工作,每天只要照顾好孩子。
就像大多数黄昏恋,得不到子女的支持和理解一样,老人想和年轻女孩结婚的想法,被孩子们否定了。
他们认为这个25岁的女孩子心思不单纯,是为了争夺父亲的财产。
孩子们为了不让老人和女孩见面,甚至轮流住在老人家“陪伴”他。
最后,老人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人世。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前几天刚刚看完的,由法国作家阿兰·卡德奥所写的短篇小说《面包店的佐伊》里的故事:18岁的少女佐伊与60岁的老人,之间的爱情。
01 18岁的少女佐伊,也渴望得到理解
在书中,佐伊是一个娉娉婷婷、风姿绰约的,能令任何男人都为之献殷勤的18岁少女。
她每天都在面包店里兼职,和这里的其他员工不一样,她每天都笑着对待每一位客人,而到面包店买面包的客人,没有一个不喜欢她的。
可尽管她对待每个人都会面带微笑,但她每次听别人说话,或对别人微笑时,心里是默默唱着歌。
爸爸是个酒鬼,妈妈似乎不怎么搭理自己,而外婆则和她三观不合。
佐伊有一个能理解她的妹妹,可妹妹却不幸得了罕见病,离开了人世。
自此,她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把想对妹妹说的话,全部写在本子上。
安妮宝贝曾说:
“如果有人能够理解你,那么即便与你待在房间里,也会如同在通往世界的道路上旅行。”细细一想,佐伊不就代表了那些外表看似鲜艳,看似热热闹闹,看似朋友很多,可心里却很孤独,很渴望有人陪,有人理解自己。
02 谁说60岁老人,就不配遇到真爱
亨利是一个不爱与世人来往,略微有些孤独的老人,他在山里买了房子,每天会在家里写作。
在他心里:
“真实的写作,深深地浸入这个世界的血脉,面对残忍、愚蠢的仇恨和所有对天真的亵渎,写作就像一种疫苗或是解药。”他会思念自己的孩子们,会期盼他们的来信,会认认真真的给他们回信,甚至会把他们的每一封来信都保存起来。
他生活里,唯一的乐趣,就是去面包店,见一见这位饱含热情,似乎背后暗藏着他人无法得知的秘密。
许是人性都有窥探他人秘密的好奇心,又或是被眼前这位看起来很热情,又美好的少女,深深吸引。
一开始,亨利只是像其他顾客一样,简简单单的买完面包就离开。
后来,他们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亨利也很享受,佐伊还给他零钱时,不经意的触碰他长满茧子的手。
而佐伊也很喜欢眼前这位已到暮年的老者。
她喜欢听他说话,认为他并不像其他男人那样,只会向自己献殷勤。
可是,两个人都无法长久的交流,一是因为佐伊在上班,二是对周遭人闲言闲语的避讳。
有一天,佐伊突发奇想,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偷偷写在一张纸上。
为了不动声色的把这信纸交到亨利手里,佐伊会把信纸塞在面包中间,而亨利也会很认真的读完信,并且认真的回信,鼓励着佐伊。
大概是对世俗的畏惧,又或是不愿打破眼前的岁月静好,尽管,彼此都对对方有不一样的感情,但谁都没有捅破那层纸。
佐伊被男朋友强行占有后,眼里的光黯淡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甜美。
同样的,佐伊也认为眼前的亨利和其他男人一样,而对他没以前那么友好。
而且,佐伊还因为抗拒老板对她做出图谋不轨的行为,而惹怒了老板,也丢了工作。
亨利再也找不到佐伊,这段暧昧的爱情也就这样结束了。
在很多世俗人,眼里60多岁的老人就不应该拥有爱情了,因为这时候的爱情,都是贪图对方的物质。
其实不然。
有时候,有一些爱情并不像我们认知里那样,也不一定是年龄差不多的爱情才是真爱。
有些爱,是超凡脱俗的。
就像亨利和佐伊这样,不明说,以兄妹甚至是长辈和晚辈的身份,待在对方身边。
03 18岁少女与60岁老人的相爱,不过是一场骗局
直到,书的最后一章,也是老人亨利逝世时,孩子们跟随他写下的故事,确实找到了这家面包店,可这家面包店,并不存在佐伊这个人,
据店员回忆,确实有像亨利这样的老人,但是他的面包从来不会让店员切开。
而且,他爱点一杯咖啡,坐在那里,看着天空,幻想。
结尾给读者留下一个迷雾,让读者去猜。
老人亨利笔下的佐伊似乎并不存在,这场18岁少女与60岁老人的相识、相知、相爱,似乎是一场骗局。
一开始,我也以为是一场骗局。
可当我合上手中这本《面包店的佐伊》后,才幡然醒悟:也许作者阿兰·卡德奥是想通过这个篇短篇小说,让我们去思考年过花甲,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也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他们需要的是儿女的陪伴,这个陪伴不是偶尔打打电话,偶尔像往常任务般的去他们家看望他们,而是像他们陪伴孩子那样,耐心的陪伴他们。
是哪怕年过古稀,也有权利追求自己心中所爱,想要得到的幸福,而不是年老了,就该规规矩矩的安享晚年,不再追求任何事物。
而不是当他们遇到黄昏恋时,却因为手中的财物,而失去幸福的机会。
所以呀,如果你的父母,或者你的长辈,能在年老时,遇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何不如成全他们,让他在人间,不再留遗憾。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我是吴呱呱,自由撰稿人,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多平台原创作者,我在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着。如果你喜欢我,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为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