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读后感1000字

2021-02-03 00:37: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读后感1000字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是一本由[英] 玛西娅•威廉姆斯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读后感(一):不可不知的儿童权利

  这个绘本是我近期看到过的最好的绘本了。从形式上来说开本大,图画清晰生动,文字明白易懂;从内容上,为小读者们介绍了二十几位改变了世界的孩子。在跟孩子共读的过程中,他指着其中一个故事问我,妈妈你知道这个小孩得过“国际儿童和平奖”吗?我非常惭愧地说,我并不了解这个事情。这些孩子都是些勇敢善良的孩子,他们有的生活在战乱和贫穷中,有的虽然身处优渥生活却心系困境中的人们。他们其中有些人甚至为了争取权益而付出了生命。而我竟不知道这些。然而很有可能我们都在享受着他们为我们争取到的权利! 最令人感动的是绘本最后附上了四十五条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简化版,而且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都承诺遵守此公约。然而不论是何时何地,尤其是在如今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儿童被忽视被虐待的事情却仍然时有耳闻。这些受害的儿童可知道他们所拥有的权利?!伤害他们的父母及他人可知道他们正在触犯这样的法律!可见这样优秀的绘本值得每个孩子阅读。如果不被善待,就要学会为自己发声。正如书中的孩子一样。

  这其中有1994年出生于南非的凯莉,她虽然生来脑瘫,但是却斗志昂扬,在全球掀起了“凯莉运动”,为残疾人募捐,让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轮椅和拐杖。在她二十一岁的时候她竟然在朋友们的合力帮助下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她的行动完美诠释了“身残志坚”这四个字。 1983年出生于巴基斯坦的伊克巴勒从很小的时候就被交给织布厂打工还家里欠下的债。他从早到晚工作,受尽折磨,营养不良。十岁那年他逃出魔爪,进入一所学校学习,后来在全世界发表演讲,反对雇佣童工,从而解救了巴基斯坦三千多名为还债而工作的儿童。然而却在1995年被谋杀。 还有2005年出生在美国的孩子莱利,他跟我们的孩子一样过着优越的生活,有数不清的玩具。在他四岁的时候他通过电视看到苏丹难民营的孩子只能玩泥巴,他立即向妈妈提出了捐献玩具的想法。他的妈妈联系了国际相关组织,成立了莱利玩具捐助基金会。全球成千上万个孩子都收到了这个基金会的玩具。看看我们身边,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着远远超过需求量的玩具,真盼望我们周围也有这样的基金会。

  这些孩子的故事有的让人振奋,有的让人唏嘘。正是他们的勇敢和善良让全球孩子的权利得到了保障。他们是全球孩子的榜样!儿童权利必须得到重视。父母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孩子们也要捍卫自己的权利!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读后感(二):26个故事:激发孩子内生动力,启迪父母做“优质园丁”

  每个孩子的心田都是一块空地,父母如同园丁,正确的爱如同阳光、雨露、肥料,会给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种子”,并把它们呵护照料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生发出无数希望。不正确的爱犹如毒药,不仅无法滋养孩子,反而会打压、限制,甚至扼杀孩子的“内生动力”,导致孩子心中的“种子”萎缩、畸形、凋零。 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爱呢?怎么面对孩子,怎么和孩子相处,才能避免成为“有毒的父母”? 怎么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获得力量,激发内生动力,“燃烧”孩子内心的小宇宙?

  从《改变世界的孩子》这本书中,可以得到很多启发。这是浪花朵朵童书出品的图话经典系列中的一本。它的图文秉承了浪花朵朵童书一贯的优良品质,无论是构图色彩,还是故事文案,都非常具有亲和力。适合父母和低龄儿童亲子阅读,通过讲故事启蒙式教育;也适合年龄稍大点的青少年独立阅读,进行深邃思考,从而获得人生理想与事业追求方面的启迪。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绘本大师玛西娅•威廉姆斯。她擅长创作人物传记系列,意图在孩子身上发现改变世界的钥匙,让孩子了解自身潜藏的力量。虽然书的《前言》中写到:“只要你没满十八岁,这本书就是写给你的”;但是在我看来,成年人读一读,也未尝不可。书中的26个故事会让我们更了解孩子,也会让我们明白“如何正确的爱”,做“优质的园丁”。

  在我和孩子亲子阅读后,很明显有以下的感触,希望能和大家分享:孩子虽小,但不能忽略他们的想法,认真对待孩子的请求、梦想、渴望。对于孩子想要做的事情,不能一味漠视、打压,以困难大、不易实现等借口破坏孩子积极性,给他们泼凉水,劝导孩子打消念头。 在我们成年人一贯的思维中,总觉得“小孩子,懂什么啊”,他们的想法都是幼稚肤浅、不现实的代名词。其实,这种思维大错特错。成年人虽然思想相对成熟,但难免“思维固化”。有很多事情的机遇,恰恰隐藏在“儿童视角”中,同为孩子,他们更能设身处地为其他孩子着想。

  无论是叙利亚难民默罕穆德·琼德、还是刚果的巴鲁阿尼·丢米、又或者巴基斯坦的马拉拉,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痛苦和孤独,由己及人,去努力改变其他孩子的处境。他们无法上学、喝不上干净卫生的水、和亲人被迫分离、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但是他们没有像成年人一样屈服于战争与暴力,而是不卑不亢,执着于争取属于同龄人的权利。

  书中26个孩子有的父母陪伴,有的失去了父母,有的只是单亲家庭,但无论哪种家庭形态,他们对这个世界,内心都充满着真诚的爱与热情。他们寻找到“灵感”,也得到过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告诉孩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些小小的举动,也许在不经意间就会成为温暖社会的火种,成就一番事业,改变他人生活。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读后感(三):26个故事:激发孩子内生动力,启迪父母做“优质园丁”

  每个孩子的心田都是一块空地,父母如同园丁,正确的爱如同阳光、雨露、肥料,会给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种子”,并把它们呵护照料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生发出无数希望。不正确的爱犹如毒药,不仅无法滋养孩子,反而会打压、限制,甚至扼杀孩子的“内生动力”,导致孩子心中的“种子”萎缩、畸形、凋零。 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爱呢?怎么面对孩子,怎么和孩子相处,才能避免成为“有毒的父母”? 怎么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获得力量,激发内生动力,“燃烧”孩子内心的小宇宙?

  从《改变世界的孩子》这本书中,可以得到很多启发。这是浪花朵朵童书出品的图话经典系列中的一本。它的图文秉承了浪花朵朵童书一贯的优良品质,无论是构图色彩,还是故事文案,都非常具有亲和力。适合父母和低龄儿童亲子阅读,通过讲故事启蒙式教育;也适合年龄稍大点的青少年独立阅读,进行深邃思考,从而获得人生理想与事业追求方面的启迪。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绘本大师玛西娅•威廉姆斯。她擅长创作人物传记系列,意图在孩子身上发现改变世界的钥匙,让孩子了解自身潜藏的力量。虽然书的《前言》中写到:“只要你没满十八岁,这本书就是写给你的”;但是在我看来,成年人读一读,也未尝不可。书中的26个故事会让我们更了解孩子,也会让我们明白“如何正确的爱”,做“优质的园丁”。

  在我和孩子亲子阅读后,很明显有以下的感触,希望能和大家分享:孩子虽小,但不能忽略他们的想法,认真对待孩子的请求、梦想、渴望。对于孩子想要做的事情,不能一味漠视、打压,以困难大、不易实现等借口破坏孩子积极性,给他们泼凉水,劝导孩子打消念头。 在我们成年人一贯的思维中,总觉得“小孩子,懂什么啊”,他们的想法都是幼稚肤浅、不现实的代名词。其实,这种思维大错特错。成年人虽然思想相对成熟,但难免“思维固化”。有很多事情的机遇,恰恰隐藏在“儿童视角”中,同为孩子,他们更能设身处地为其他孩子着想。

  无论是叙利亚难民默罕穆德·琼德、还是刚果的巴鲁阿尼·丢米、又或者巴基斯坦的马拉拉,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痛苦和孤独,由己及人,去努力改变其他孩子的处境。他们无法上学、喝不上干净卫生的水、和亲人被迫分离、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但是他们没有像成年人一样屈服于战争与暴力,而是不卑不亢,执着于争取属于同龄人的权利。

  书中26个孩子有的父母陪伴,有的失去了父母,有的只是单亲家庭,但无论哪种家庭形态,他们对这个世界,内心都充满着真诚的爱与热情。他们寻找到“灵感”,也得到过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告诉孩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些小小的举动,也许在不经意间就会成为温暖社会的火种,成就一番事业,改变他人生活。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读后感(四):改变世界的孩子

  

改变世界的你

我们都曾经是天真烂漫的孩子,幸运的还会是蜜糖包裹中的小宝贝。但是这个世界上,在遥远的彼岸,也有一群孩子,他们饱受战火的洗礼,在硝烟中奔逃,活命。。。。

这本漫画绘本主要围绕《国际儿童保护法》中的故事开展而来。带给我们大朋友和小朋友们跌宕起伏的故事和充满人性光辉的热点。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这个名字带给我们的记忆是——中东,是战火。这个名字的主人同样没能幸运的躲过战争的荼毒。在逃亡之路上,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苦中作乐,自学摄影,并且广交朋友。并致力一生的时间为难民孩子们解决上学问题。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纪的希望和未来。只有受教育,才会让整个国家,民族看到希望。

【弗朗希亚】

穷尽一生,你有想过自己的名字会在某天出现在公众的面前,充满了耀眼的光芒吗?弗朗希亚是一个小小姑娘,但是身处难民营中的她,看到所有的难民孩子们因为生于战乱中,没有身份的证明,与其他的小朋友在“身份”上出现天差地别的区别。有的人,一出生就失去了公平。弗朗希亚的使命就是为难民孩子们寻找“身份”!

【艾米丽】

近年来,进入公众视野中最深刻的事件——无非就是“校园暴力”了。很难想象,为何在天真烂漫的孩子群中,依旧有阴霾的侵蚀。艾米丽用社交网络倡议的“we stop hate”成功的引起人们的共鸣。也为校园暴力的公开和制止做出了伟大的努力和贡献。希望,阳光之下,你我和平相处,都可以表达真实的自我。

【巴鲁阿尼】

“我要找到你!”多少失散儿童成为一个家庭,甚至三个家庭无法磨灭的痛苦。多少父母终生悔恨。多少孩子生死不知。而在战乱中,又有许多的儿童与家人失散。让悲惨的人生更加雪上加霜。就是这样的一个机构,可以帮助失散的家庭重新团聚。这是这个世界的大爱。

还有很多的故事,还有很多的优秀儿童,还有更好的未来等着你们!

改变世界的孩子,你们的未来更好!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读后感(五):他们的生活曾经那么糟糕,但依然在帮助其他人

  

小时候喜欢看武侠片,很羡慕电视剧里的主角们,快意恩仇仗剑天涯,那时候就想,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做一个侠女,路径不平拔刀相助,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等自己逐渐长大,却发现自己丧失了改变世界的勇气。改变世界太累了,不如一颗随波逐流的海草,来的舒服。

但前几天,在给孩子读这本《改变世界的孩子》绘本时,心里受到了莫大的震撼和鼓舞:这些能量满格的孩子们,面对的处境更加艰难,但是依然心怀纯真,并且有勇气去努力行动,争取合法的权益。恍惚间,他们化身成了我小时候所敬佩的侠义之士。

而在这些小小勇士中,最令我佩服的,是为儿童远离战争而战的伊曼纽•扎。

享受着祖国的强大与繁荣,身处和平的环境中,我们很难想象战争下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偶尔在电视台新闻、或者文学作品中看到相关的场景,也是感叹一会,很快就抛诸脑后。

然而,这个世界还有太多不和平的因素和地区,还有成千上万的孩子们生活在战乱地区。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血钻》,男主角之一所罗门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渔民,但是生逢乱世,被叛军强制带他离开他的家人去开采钻石,而他聪明好学的孩子迪尔也被俘虏去当了童子军。在经过一番恶魔化的训练后,迪尔已经由被俘虏时的恐惧、抗拒,到恶习盈盈、杀人如麻,参加了血洗村庄的行动,甚至最后用枪指在曾经亲密无比的父亲的头上。

现实中,很多战乱地区的儿童迫于生存,又或者被俘虏不得不加入童子兵。伊曼纽•扎就是其中之一。伊曼纽成长在内战频发的苏丹,他的父亲加入了苏丹人民解放军,在他大约7岁的时候,母亲惨遭杀害,而他也被士兵抓走了。

虽然士兵承诺将给他们接受教育,并将他们带到埃塞俄比亚,但他们实际上被迫接受军事训练,成为了一名童军参与内战。直到5年后,伊曼纽和一群孩子从军营逃亡,在经历了3个月的徒步逃亡后,伊曼纽被人救下并收养,还悄悄送到了肯尼亚。但好心人不久后离世,伊曼纽在平民窟中完成学业。

成长的环境是如此艰难、恶劣,但是伊曼纽一直在奋力抗争,他逐渐长大,却并未心怀愤恨、报复社会,反而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他喜欢上了说唱音乐,在用音乐排解生活中的苦闷的同时,他也走上街头,为孩子和难民们募款。直到后来,他成为了一名说唱歌手,在音乐中讲述他的故事,并组织活动反对暴力、反对童兵。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成立了慈善组织,为难民营和曾经的童兵雇佣老师、提供奖学金、购买学习用品,帮助他们掌握知识从而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战争带来的苦难,不仅使千万人的流离失所,也残酷的考验着人性。在绝望的困境中依然坚守纯真,面对这个糟糕的世界也努力做出改变,是我被伊曼纽•扎故事所感动的原因。

当然,书中还有非常多的小小勇士让我动容。

例如,生来脑瘫的米凯拉,还努力凑集资金帮助其他身体残疾的年轻人,尤其是通过努力参加有奖金赞助的活动来赢取所需资金,2011年,她获得国际儿童和平奖,2015年,她还成为了第一个登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残疾女性。

流落街头的凯斯▪瓦尔德斯,2岁起就被迫去乞讨,如果没给父母带回足够的钱,就会挨打,在被社工好心收养、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之后,他还不忘买拖鞋、牙刷还有玩具送给街头的孩子们,甚至教育他们基本的卫生知识和清理伤口的方法......

他们的生活曾经那么糟糕,但是依然在帮助其他人。看到这些改变世界的孩子,成年人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改变这个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读后感(六):《图话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让孩子知晓自己权利,健康成长!

  在二十一世纪,无数父母于大局势束缚配以媒体网络宣传下,已经日渐重视孩子教育过程,但时至今日,世界各地仍旧有无数少年儿童深受这凡尘俗世教条礼仪的迫害,无论何时何地,总有些孩子处于水深火热,这样的境地形成有诸多原因,三言两语不可断定。但如若让孩子自身清楚的意识到哪些是合法权益,将会从相当程度上避免不可挽回的伤害。

  后浪近日出版了一本《图话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书籍,通过数位孩子的亲身经历让世界各地更多孩子感知自己权利,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十八岁是分水岭,在踏入残酷的现实社会之前,我们理应当丰富知识,避免在坑洼的道路上摔的面无体肤。我们应当有人站起来,指引着迷茫无措的其他人,这才是权利与知识的力量。 一:你小时候以为所有糟糕的事都是世界末日,那只是生活的开始,你可能还会遇到很多混蛋。——《重返17岁》 因为战争,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流离失所;因为贫困,有些父母承担不起照顾孩子的费用;因为更多不可抗力因素,有些孩子由于残疾,宗教信仰或者种族而颇受歧视。无论何人处于何时何地,儿童都应当受到支持和保护,由埃格兰泰恩.杰布编写的《儿童权利公约》已经受到多个国家遵守并践行,赋予儿童健康平安长大的权利世界公民都必须牢记于心。 战争之前,小默罕默德.琼德拥有着温暖的家,众多朋友,还在一所不错的学校就读,享受运动,爱好等各种娱乐权利,但战争之后这些就一无所有,他和家人不得不逃难似的转移,在难民营里他度过了很长一段时期。十二岁那年,他说服了家人和一些志愿者,在难民营里给孩子们搭建起了一所真正的学校,让所有难民营的孩子都享受被教育权利。因为教育,孩子们不再迷茫,也因为教育,待到长大成人后,他们才有更多赖以生存的竞争力。小默罕默德也许并没有想的如此深渊,但是当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讲故事,交朋友,希望的种子就会在此发芽,当然同时他也荣获了国际儿童和平奖。

  不似叙利亚,时常处于动荡之中,普通百姓尤其是少年儿童深受其害,中国大地上大部分孩子还是可以接受完美教育的,可是奈何人性作乱。有些父母刻意剥夺子女受教育权,尤其是有男尊女卑思想的地方,而不懂的保护自我权利的儿童,也只能听命于父母,亲手葬送自己的一生。中国法律虽然宣扬九年义务教育,但是现实情况即为如若没有基础经济支持,孩子根本不可能独立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前提是保证父母接受过基础教育。 一张纸证明能够决定什么,看似毫无价值,但实际上缺其不可,譬如出生证明,户口本,入学资格等一切能证明身份的。诚然还有很多黑户之人,其中经历的艰难苦楚可想而知,94年出生的弗朗西亚.西蒙为自己中学通行证勇敢争取一张证明,最终她帮助了自己,同时也给予跟她有类似处境的人援手。《儿童权利公约》就是令她意志力如此坚定的法律条文,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肯定少不了斗智斗勇,但在帮助孩子获取权利,追逐梦想过程中,有这样的勇气孩子做先锋也着实难能可贵。 校园欺凌事件在全世界都是司空见惯的,通常孩子投诉无门,而社会舆论又是纷纷压垮他们的双刃剑,致使欺凌施暴者总是忘乎所以,既而不敢说,不愿说成为大部分受欺凌孩子内心深处的伤痛。美国出生的艾米丽·安妮校园生活很是不幸,同学们总是会嘲笑她的长相和穿着,因为自卑导致没有人愿意跟她做朋友。她勇敢的反抗欺凌,鼓励自己和其他有一样处境的孩子畅所欲言自己的权利并且正视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十六岁的她在YouYube上建立了一个名叫WeStopHate的频道,给予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空间来分享经历,她帮助了无数的孩子建立了自信,享有自己表达真实的自我的权利。

  二:教育是打破贫穷与暴力的恶性循环的关键,我们是难民,我们也是孩子,我们也是人! 我生活在和平时代,并未亲身经历过战火,只有在影视剧中才得以阅览一二,但是敏锐注重细节的我总是能发现在夹缝中生存下来人们的痛苦,总能感同身受般的可怜同情他们。《翻译风云》里有一个镜头,几个孩子将记者用枪射杀,说了句上帝要求如此。如若不接受先进的教育,很多中东地区的孩子为了生存会选择加入帮派恐怖分子之中,这是无可奈何也是助纣为孽。巴西女孩马亚尔和刚果男孩巴鲁阿尼都是战争的滞留孩子,战争帮派之争剥夺了他们数不尽的权利,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内心想法后,他们不是游行就是用广播形式呼吁着社会关注孩子们内心的感受,受教育受到特别援助的权利。 这些孩子生活处境他们不能决定,国家状况他们更是不能决定,但是他们终究还是孩子,拥有着向往美好未来的愿望,只要我们给予他们契机,一切皆有可能。《图话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这本书通过数位英雄孩子,让我们成人亦或是未成年儿童清楚的意识到要捍卫自己的权利,不能够成为时代的受害者,选择不了出生,但是可以改变未来。我清楚的记得那句“如果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他们肯定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当我们力所能及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处于水深火热的孩子,也可谓是美事一桩。世界和平需要所有人携手向前!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读后感(七):看26个孩子如何改变世界,帮助他人

第一次看到《图画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这本书封面,我家孩子惊讶地问,“孩子也能改变世界吗?”于是我就带他一起打开书去一探究竟。

我们一起共读了第一个小朋友穆罕默德·琼德的故事,他来自叙利亚,在他十二岁时说服了家人和一些志愿者在难民营里为孩子们建起了一所帐篷学校,帮助了超过200个孩子入学学习,在2017年,为表彰他为难民儿童的权利所做的努力,他获得了国际儿童和平奖。我家孩子读后非常惊叹,又问我,“这都是真实的事情吗?”

以前孩子读过其他名人传记类的绘本,可能由于是成人的故事,他并没有那么深的感触。在这本书中看到小哥哥小姐姐做成那么多有意义的创举,孩子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激励,每天都想多读几个故事。

这本如此有意义的绘本就是《改变世界的孩子》,是《图话经典》系列中的一本,作者是玛西娅·威廉姆斯,她是英国著名童书作家,既是儿童文学硕士,也是一位美术老师。她擅长改编经典文学故事,经常以一种俏皮的方式将经典故事娓娓道来。《图话经典》系列是她的代表作,为她赢得了无数美誉。

01 出身困苦,却有顽强意志逆转翻盘

这本绘本打开两页是一个故事,描述小主人公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悲惨的境遇,他们或受到了好心人的救助,继而帮助其他弱势的孩子,或通过自己的奔走,以及不懈的努力,改变了自己以及许多其他孩子的命运。

比如巴鲁阿尼·丢米,他和家人生活在饱受战争摧残的刚果的一座小村子里,到七岁的时候,他的家人相继丧生,家园被叛乱的士兵纵火烧毁,他历经千辛万苦逃到了难民营,没有食物也只能勉强生存,九岁时,他的老师告诉他,难民儿童有权利获得特别援助。于是他利用简单的设备,他开办了一个电台节目,叫做“儿童互助”,这个节目后来在几个国家的官方广播电台上播出,受到许多人的关注,鼓励孩子们不要放弃,还帮助很多在战乱中失散的家庭得以重聚。在2009年时,他也获得了国际儿童和平奖。

这本绘本叙事的文字精炼,短短数语就描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插画诙谐幽默,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书中还附有专为孩子准备的《儿童权利公约》,让成人和孩子更好地了解儿童拥有的权利,保护未来的种子和希望。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无忧,更应该学习那些难民儿童顽强的意志,强大的行动力,为自己的权利而战,努力帮助他人,共同享有应得的权利。

02 从小树立孩子的公民意识

作为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生怕错过各种敏感期,怕孩子的潜能无法完全发挥,到了学龄期,就又开始给孩子上各种幸福班,附加各种学习,怕错过孩子的学习黄金期,智力发展黄金期等等。这么一路努力,孩子可能学业有成,或者琴棋书画样样皆会,但是长大后极有可能泯然众人,原因或许很复杂,但是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关心肯定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一个一路成长都较为封闭,缺乏对他人关心,还有对世界认知单一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主意识,对未来迷茫者居多,缺乏领导力,也缺乏改变世界的动力。这本绘本里的孩子都有强大的意志和同理心,他们在磨难中仍不忘关爱其他人,想方设法改变其他孩子的境遇,看他们年龄虽小,执行力各个满分。

比如,马亚尔·阿韦拉·内维斯,她生活在一个街头帮派横行的危险社区中,她发现生活在恐惧中的孩子根本没办法上学、玩耍,如果没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生活在暴力街区的孩子长大后会失业,或加入帮派,所以她决定要为让孩子们免于受到暴力伤害的权利而战,在她十五岁时,她开始组织和平抗议活动,还说服警察和帮派成员,让孩子们能够安全地步行上下学,2008年,马亚尔获得了国际儿童和平奖,她利用这笔奖金继续开展社区项目,为同龄人提供帮派文化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03 良好的榜样,为孩子的成长指引方向

莱恩·赫杰克,他在加拿大长大,他和我们的孩子有相似的成长环境,他从学校了解到,非洲有些地区的孩子要走好远才能取到水,根本没时间去上学,更糟糕的是,取来的水可能还带有细菌,会导致他们生病,于是,他通过自己努力和公共捐助,攒够了打井的钱,在乌干达奥扬区的一座学校旁打了一口井,一年之后,莱恩和家人去看了那口井,返回加拿大之后,莱恩建立了莱恩水井基金会,为更多需要水的人们打水井。

莱恩为十六个不同国家的数万人提供了清洁的饮用水、安全的厕所和盥洗设施,他认为无论是谁,多么的普通,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他鼓励其他人为这个项目筹钱,使更多人得到清洁的饮用水。

这个小男孩从做家务攒钱开始,最后却帮助了数万人,给孩子们树立一个真切的榜样,他说,“你绝对不该认为自己年龄太大或是年龄太小而无法做出贡献,找到你想做的事情吧!”

读了《改变世界的孩子》这本书几天之后,我家孩子问我他能不能获得和平奖,能不能改变世界,我回答当然能了,我们可以从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做起,相信有了书中那么多小哥哥、姐姐做榜样,孩子一定会感恩生活,行动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在《改变世界的孩子》这本书中,介绍了26位小勇士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其他孩子享有他们应得的权利。孩子们这些不可思议的壮举,体现了孩子们改变世界的潜力,让我们的孩子也追随他们的脚步,为其他人的权利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读后感(八):了解孩子拥有的权利,与他们一起改变世界吧!

  

三十年前,世界各国领导人通过了一项国际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为全世界儿童作出了历史性承诺。公约将“儿童”界定为“18岁以下的任何人”。公约共54条,其条款适用于儿童生存、发展和保护等三方面。它是迄今获得最广泛批准的人权条约,改善了全世界众多儿童的生活。

公约中包含:小朋友们有生存的权利。小朋友们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让大人们听取并重视你的观点的权利。小朋友们有权来了解相关事情,并且通过说话,画画,写作或者其他的方式与和其他人分享自己想法的权利,除非这样的方式会伤害其他人或者让别人感到不高兴。小朋友们有权保护自己的隐私。小朋友们有权获得最好的医疗、安全的饮用水、富有营养的食物、干净卫生的环境,以及能够帮助你保持健康的相关信息。你有权获得食物、衣服、安全的住所,以及满足基本需求。你不应处于弱势的地位, 从而无法做到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情。……

"权利"是所有小朋友都应该享有并且可以实现的事情。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了几乎所有国家的认可。每项权利相互关联,并且同样重要。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拥有更多的责任来做出选择,行使自己的权利。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当中有26名改变世界的孩子,为权利和幸福而奋斗的精彩人生。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的孩子可以得到鼓舞和启发,发现孩子拥有的权利,见证孩子小小的生命中蕴藏的巨大力量。书中还附有专为孩子准备的《儿童权利公约》,让成人和孩子更好地了解儿童拥有的权利,保护未来的种子和希望。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绘本大师玛西娅•威廉姆斯。她擅长创作人物传记系列,意图在孩子身上发现改变世界的钥匙,让孩子了解自身潜藏的力量。在这本书中,遇见那些为了孩子的权利和幸福而奋斗的26位小小卫士们,他们的努力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也改变了世界。发现他们不可思议的故事,发现孩子改变世界的潜力。

孩子,你拥有畅所欲言的权利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每个人都有权利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是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同样重要。你如果正在遭受欺凌,就可能很难享有表达自己的权利。美国出生的艾米丽·安妮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她的校园生活很是不幸,同学们总是会嘲笑她的长相和穿着,没有人愿意跟她做朋友。同学们对她的欺凌让她非常难过,她选择离开了那所学校。到了新学校后,艾米丽·安妮交到了很多朋友,她变得开心起来。可是在相处中,她发现,有其他孩子正在遭受与她类似经历的欺凌。

艾米丽·安妮决定鼓励自己和其他有一样处境的孩子,畅所欲言自己的权利并且正视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她在YouTube上建立了一个名叫“WeStopHate(让我们停止仇恨)”的频道,给予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空间来分享经历,她帮助了无数的孩子建立了自信,享有自己表达真实的自我的权利。在这个频道上,她帮助了数百名的孩子建立自信,享有自己表达真实的自我的权利。

孩子,你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每天上学、写作业、应对考试,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甚至有些孩子还会有厌烦的情绪。所以你们很难想象,如果不上学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能上学,无法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生活在巴基斯坦的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因为她们国家的宗教组织拒绝女孩上学,所以马拉拉没有办法得到接受教育的权利。不接受教育就很难找到工作,追寻自己的梦想。正因为如此,十一岁的马拉拉决定为自己接受教育的权利而战。她公开反抗塔利班,呼吁女孩也要接受教育。

马拉拉的行动遭受到塔利班的恐吓,并且还被持枪歹徒击中了头部。幸运的是,她活了下来。于是更加勇敢的投入到争取儿童受教育权的运动中。因为她的勇敢和奉献精神,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和国际儿童和平奖。

马拉拉的行为,让我们知道:接受教育的权利属于每一名儿童。

孩子,你拥有玩耍的权利

玩耍,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简直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应该享有玩耍的权利呢?当然,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国家,这项权利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那些正在经历贫困、疾病或者缺乏食物的孩子来说,玩耍可不像生存那么重要。

2009年,四岁的莱利看到电视节目里播出苏丹达尔富尔难民营的画面,她发现那里的孩子没有玩具,只有泥巴、石头和木棍,她非常难过,她非常想要帮助那些孩子们。于是,她开始搜集她的大部分玩具,想让妈妈把它们寄给那些难民儿童。但是她认为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于是她去到学校里宣传,决定让学校的同学们也都捐出他们的玩具。

莱利的宣传在社区内迅速传播开来,许多家庭纷纷送来玩具和钱。莱利的妈妈联系到了世界宣明会,并成立了莱利玩具基金会,将捐赠得到的玩具和物品送到了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些玩具不仅让孩子们露出了笑脸,还给了他们一个拓展想象力、学习新技能和提高学习成绩的机会。

书中的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不断的去努力,去战斗。从做家务攒钱到建立基金会,加拿大孩子莱恩为数万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从童兵到说唱歌手,苏丹的伊曼纽唱出孩子们的心声;坐着轮椅攀登高峰的凯利,为成千上万的残疾儿童提供帮助;多米尼亚的弗朗西娅不断努力,为自己出生证明去努力,并且还将自己的热情倾注在帮助其他孩子获得属于自己的证件上……充满真实感人的故事,配上玛西娅幽默的漫画和人物台词,一定能够引起小读者们的共鸣。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激励小读者们去行动,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告诉我们:“如果你有想法,那就付诸行动,每个小小的努力最终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图话经典: 改变世界的孩子》读后感(九):“孩子,改变世界,你也可以”阅读同龄人的故事,传递善意

  

文|弥小木

觉得现在的孩子太幸福,缺少挫折教育,有些家长会刻意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曾看过这样的新闻,一位父亲为了锻炼儿子,把儿子一个人留在了人流量大的火车站,留在那的儿子,大哭不止,引起人们的关注,最后在民警的帮助下,孩子才回到家。

姑且不论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否合适,在孩子大哭的时候,或许这位父亲的用意,并不能很好地得到理解。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孩子心中被家人抛弃的阴影。

在施琪嘉的《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曾经有位留守儿童,5岁时,父母带着妹妹过年回家,到分别的时刻,男孩也想跟着父母外出。可是,父亲却拎着他长了冻疮的耳朵,往回扔,耳朵因此破了一大块。这一个场景,深深地刻在了当时只有5岁的男孩脑海中,也给他种下了“被抛弃”的种子。这种害怕“被抛弃”,一直伴随着他长大成人,影响到他的生活。每当恋爱时,和对方的交往时间都不长,因为害怕被抛弃,他都会在觉得对方要抛弃自己时,先说分手。

不当的做法,或许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为人父母想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希望孩子能对生命多点韧性,明白生活的艰难,更珍惜现在的生活,无可厚非。然而采取哪种方式,还是需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

采取孩子可能会抗拒的行为,不知道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不如换一种稍柔和的方式,和孩子聊挫折、苦难。比如阅读,让孩子阅读同龄人的故事,或许,能让他们“看见”挫折与苦难,比如《图画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

《图画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是由英国童书作家玛西娅·威廉姆斯所著。非常难得的是,这本《图画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的图文,都是由玛西娅·威廉姆斯一个人完成,她既是儿童文学硕士,也是一位美术老师。同一位作家的图文作品,能将内容比较准确地传递给读者。

推开世界的门,看他国苦难的儿童

《图画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中介绍的孩子,有好几位都是在难民营中长大的孩子。

1993年,出生在刚果的巴鲁阿尼·丢米,7岁时失去家人,9岁时得到援助,之后利用自己的力量,开办电台,专为儿童发声。

1994年,出生于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弗朗西亚·西蒙,曾因为没有出生证明,不能继续上学。在得知儿童有获得姓名权的权利,坚持不懈地为自己取得了出生证明。之后,不停地为身处同样处境的孩子们,争取获得姓名、国籍的权利。

2001年,出生于叙利亚的穆罕默德·琼德,即使在难民营中,依然保持学习的热情,自学摄影,给同伴拍照。12岁时,和大人一起,为营中的孩子们建帐篷学校。

也许我们对难民营的生活难以想象,但有相关书籍、影像讲述难民营的生活环境。令人动容的是,这些孩子,即使身在苦难之中,也依然积极向上,努力发挥自己的力量。

刚果的巴鲁阿尼·丢米,开办电台,为伙伴们发声;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弗朗西亚·西蒙,坚持为同伴争取姓名权;叙利亚的穆罕默德·琼德,为同龄人建设学校……苦难不能击倒这些孩子,在他们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大大的能量。

阅读《图画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孩子们可以不用经历同样的苦难,就能看到他国真实孩子,在恶劣环境下的阳光成长。这样的阅读,会让孩子们感同身受吗?对于具有同理心的孩子们来说,或许会带来一些启发。

身处顺境,依然可以传递能量

《图画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中,除了讲述难民营中少年的高光时刻,也有介绍生活在顺境中的孩子,他们为这个世界做的贡献。

1991年,出生于加拿大的莱恩·赫杰克,仅仅因为学校的介绍,了解到非洲孩子缺水情况。那里的孩子,不仅取水要花大量的时间,不能上学。而且他们还会因为饮用取回的不洁水,而丧失生命,莱恩·赫杰克的内心,被了解到的情况所触动。他开始做家务赚钱,用赚到的钱为缺水的村打井。打完一口井,莱恩·赫杰克就停下了吗?不,莱恩·赫杰克后来还成立了“水井基金会”,带给16个国家,数万人清洁的用水资源。

2000年,出生于阿联酋的克卡姗·巴苏,仅仅因为看到鸟误食塑料而死亡的图片,就开启了保护环境的旅程。12岁时,克卡姗·巴苏建立了,保护环境的“绿色希望”青年组织。

2005年,出生于美国的莱利·赫巴德,通过电视画面,发现难民营的孩子们没有玩具,只能玩泥巴。对比自己的幸福生活,莱利·赫巴德很难过,开始发动身边的朋友们,一起捐玩具,甚至成立了“莱利玩具基金会”。

只是一张照片、一篇报道,就在这些善良孩子的心中,种下了种子,他们用行动,播种“心地”,传递幸福,带给其他孩子温暖,一点点地改变这个世界。

有时孩子们的力量令人惊讶,还记得去年疫情时,15岁的温州男孩,独自从印尼带回5箱口罩,那位男孩的举动,感动了很多人。

容易具有同理心的孩子,哪怕是阅读,都能感受到挫折、苦难,他们能从同龄人的故事中,了解这个世界,在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要么立刻行动,要么等待种子发芽。

人小,力量不容小觑

《图画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中的孩子们,无论是生活在顺境,还是逆境,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具有超强行动力。

逆境中的孩子们,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从未放弃寻找出路,在了解到有更好的生活权利后,他们会立刻反过来,去帮助更多的孩子。顺境中的孩子们,看到他人的苦难,也会立马着手能做的事情,伸出手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帮助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在未来,回望一生的时候,他们一定是骄傲的。人的力量,不该局限于年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人类用故事认识人文世界。孩子也是如此,通过一个个故事,了解这个世界。《图画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故事,在阅读这些,同龄人的故事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慢慢地,孩子们能挖掘、发挥身上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图画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讲述的是世界的孩子们。用图画的方式,了解这些孩子,简洁明了,又蕴含着能量。如果有类似介绍,我国孩子的人物传记,就更好了,小小期待一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