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读后感1000字

2021-02-04 01:41: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读后感1000字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是一本由柳鸣九、王智量、蓝英年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5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读后感(一):名著解读,超过瘾

  

看这本书,突然让我有了一种当语文老师的感觉。这本书不深不浅,刚刚好,很适合我。

以法国的经典名著作品以及权威作者为主线进行梳理,每本名著分为作品介绍、思维导图,然后用3个小节的篇幅给你分析故事的梗概,人物性格、环境背景,这其中还有作者的创作环境介绍,作品是如何写作完成的。有点像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电影电视剧解说。但又比电影解说要更有深度些。

比如说,现在我们对上映的电影,为何很透彻,有发言权,是因为我们了解导演、演员、编剧,看过故事的前几部电影,又或者是我们本来就生活在或者学过故事所在的时代。所以我们很快很容易就懂了。

而我们平时很少或者很难看懂一本世界名著的主要原因,就是不了解大的时代背景和环境,而且外语翻译过来的作品,可能刚开始看一个人名的问题就能把人看晕了。比如《巨人传》这么有意思的一本书,如果你没点知识储备去看,可能刚看几页:什么高康大、庞大固埃、巴诺克拉忒、白贝克公主等人名,还有狄波莎国等地名,就把人绕住了,觉得苦涩难读,然后弃之。试想一下,你看过《海王》但你能说出海王的全名吗?里边有几个国度。

更不要说在读懂故事之后,提炼出长篇小说的主线,和其中几个阶段性大事,想要表达和传递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革命变革等等可贵的文学内核了。所以说,可以知道我对这本书的爱了吧,这个系列其实有好几个国家的名著解读,我首先选择了法国卷,就是因为我法国是我最好奇也是读的最少的名著系列。

这本书可以学到的东西真的超级多,这套书不是一个作者写的,几乎是每一本名著由一个作者去写,是一个汇编作品,所以不会有一种某某说书的感觉。第二,一层一层的分析,几乎上让你对一个名著及作家有一个剥洋葱似的认识。有很多你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感受不到的细节知识,特别过瘾。总之,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个念头“做个语文老师真好啊”。我想,我们需要帮我们,教我们读文章的人。

当然了,资深的读者肯定是喜欢读原文了。相比起来,我这种学习方法完全是偷懒了。但是我觉得资深读者完全可以吧这本书当成是花絮来看,带着“吃瓜”的心态去读,也会有很多收获的。比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其实根本不是一时兴起,而且大纲也是朋友帮他策划的,并且故事里还有他自己30%的自传属性的东西。诸如此类吧,很有意思的。总之我是很喜欢看啊,推荐给你们。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读后感(二):48位大师带大家品读影响一生的文学经典!

  为什么别人都叫好、评分那么高的经典名著,自己却常常“不知所云”?那些名著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以及我们又该如何去阅读一部世界名著?《世界名著大师课》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答案。 知道《世界名著大师课》,还是在喜马拉雅FM的年度精品付费课程。在这之前我几乎不怎么读世界名著,在我看来这距离我太过遥远,哪怕是《红楼梦》这本堪称精典的书籍都未细细读完。 但当我在喜马拉雅上听了“世界名著大师课”时,我会开始去刻意翻看里面讲解的精典书籍。天喜文化出版的这套《世界名著大师课》系列书籍,便是源于同门平台喜马拉雅FM的“世界名著大师课”的课程。 以前读初高中的时候不懂,为什么学校要求我们多读世界名著?为什么从文化名人到政商精英,都会反复咀嚼这些文字?为什么阅读经典的人,内心更加强大,更能应对这复杂的世界。幸好现在为时未晚,正如翻译家郭宏安说:“名著具有一种柔软的力量,使人看见天地、众生和自己。” 文字的力量甚是强大,能够穿越百年,流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如今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们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资讯,太多的人都被名著的晦涩劝退。 今天来说说我最近翻看的《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它分为上下两卷,是世界文学领域的翻译家、非常不错学者们对法国文学目前拥有有代表性的20部名著的深入解读。例如《巨人传》《蒙田随笔集》《莫里哀喜剧选》《费加罗的婚礼》《红与黑》《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追忆似水年华》等,这些在法国的文学作品中都堪称经典。 这本书各位名家从作者经历、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不同角度展开,对经典名著进行了解读,深入探讨了青春成长、梦想奋斗、人情财富、爱恨生死等紧扣现实生活的主题。 《羊脂球》写出了法国各阶层在占领者面前的不同态度,揭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和无耻,赞扬了羊脂球的牺牲精神。《小王子》这本充满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的通话小说,收获了孩子与成年人的喜爱,“也许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样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独一无二的玫瑰。”看哭了太多人。还有常被称为“神话”睥睨着世间百态的巴尔扎克,他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在初高中的时候,我们学习《语文》,我们的老师经常会分析作者、时代、背景,作者为什么在什么场景下写出了这样的文字,但那时并没有更深刻的体验,读不懂、读不透、也不想读。但今天当重新看这一系列书籍时,我会真的跟随文字去感受作者所处的环境,去感受他的经历。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读后感(三):二十节高质量的法国文学课,不来听一听吗

不仅要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这已经成为共识。不过,好书实在是太多了,而如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又非常快。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攫取”到尽可能多的“营养”,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当然,如果拥有《世界名著大师课》这样一套书,至少是“快速阅读”以及“理解”那些耳熟能详的世界名著就要方便得多了。

看书上的介绍,《世界名著大师课》至少要出六个部分,分别为“综合卷”“英国卷”“法国卷”“俄罗斯卷”“美国卷”和“日本卷”,其中前三种都分上下册。除了“日本卷”,其他都属于传统上所认为的西方文学部分。要知道,如果只是把《世界名著大师课》上所涉及到的作家的名著读一遍,都非常费时费力,更不用说准确理解,甚至自己还能讲出个所以然了。而要是有了这套书,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认识和理解都会有所进益。

今天所说的《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就是分上下册,介绍了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巨人传》、蒙田的《蒙田随笔集》、莫里哀的《莫里哀喜剧选》、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司丹达尔的《红与黑》(注:《世界名著大师课》把司汤达译为司丹达尔)、巴尔扎克的《欧也尼·葛朗台》和《高老头》、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亚历山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注:亚历山大·仲马就是“大仲马”)、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小仲马的《茶花女》、左拉的《萌芽》、莫泊桑的《羊脂球》、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和《鼠疫》。

这些作家及其作品都非常有名气,甚至有不少被搬上了银幕、歌剧舞台,作品影响力不言而喻。如果时间真的不够,又想要对法国文学特别是文艺复兴至20世纪初这一阶段的作家及其代表作有所了解,那么,《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可就是太适合了。每部作品的主讲人都是国内著名大学、学术机构的专业研究者,对作家及其身世、作品创作前后、作品本身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还画了思维导图帮助理解作品轮廓。可以说,无异于20节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赏析课,质量还非常高。如果错过这个机会,那就可太得不偿失了。

这些作品,既有现实主义作品,也有浪漫主义作品,题材广泛,对于认识这一时期的法国文学整体面貌大有益处;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师讲得都非常好——假如换成是自己来读、来思考,那样的阅读效果就得两说了。

当然,读《世界名著大师课》,虽然可以对名家名作有很近距离的体验,却还是不能等同于阅读那些具体的世界名著,这只能是起到一种“助力”作用;如果希望得到更深层次的一种阅读体验,还是要找来名著,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读后感(四):读世界名著,从名著看世界

  法国在我印象中是一个充满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地方,虽然我没有去过这个国度,但是我对之一直非常的向往。记得几年之前巴黎圣母院被一场火灾侵袭,让我心生惋惜,那个《巴黎圣母院》中描绘的建筑,已经变了模样。

  对于法国的文学来说,在历史上有许多经典的著作。除了我在开篇所说的《巴黎圣母院》之外,还有带有复仇情节经典刺激的《基督山伯爵》,也有适合每个成年人读的童话故事《小王子》,还有爱情故事《茶花女》,以及多次被搬上银幕的人性故事《悲惨世界》,等等,这些故事不单纯出现在文字中,也出现在了很多影视作品里。可见法国的名著对于历史和世界的影响。 《世界名著大师课》这个系列的书籍是我非常喜爱的一套书,它以地域区分了法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卷等。在去年我已经读过了,其中的英国卷,让我感觉受益匪浅。而此次阅读的法国卷也是我非常喜爱。法国的许多名著,我在之前已经罗列了一些。而这本书中一共讲述了20本名著故事。我认为这一本书不仅适合正在读书中的一些学生,去了解一些名著故事和他背后的渊源,也适合一些已经工作的成年人在这些故事中寻找到一些人生的哲理。

  名著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著,不仅因为一本书的文学性,也有这一本书和故事代表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就像巴黎圣母院作为雨果的代表作,故事背景是15世纪的法国路,易十一统治时期,而故事中不仅有宗教有爱情,也有人性的善恶美丑。而只有在当时法国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才能造就出这样的故事。除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之外,《悲惨世界》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19世纪20年代,如果关心社会问题,他参观了监狱,所以他才会写下悲惨世界这样的故事,就因为他了解当时的民众和工人的辛苦,也了解当时社会的一些无奈,所以断断续续用了多年的时间才写完《悲惨世界》。 除去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的设计也是让我非常满意的。从每一部名著的作品介绍到思维导图,以及每一位学者对于这本著作的一些看法和观点,都把每一本名著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不论是我们读过或没有读过,都可以从这本名著大师课中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我仍然是十分推荐大家去阅读这个系列的书籍。如果对哪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有兴趣,就更应该翻开这个系列的书看一看,了解每个名著故事背后真正的故事!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读后感(五):《世界名著大师课》: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俗话说的好,再好的导读也代替不了阅读名著本。如何读经典呢?那就要搁置对经典的刻板印象,以“悬置有用无用的放松心态”去对待。一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有许多道理:它的历史影响巨大、它的内容历久弥新,它反映了普遍的人性及普遍的问题。读经典是为了铸造人的优秀灵魂,是为了构建一个人良好的精神世界。让人拥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名著经久不衰,经典陪伴一生,以阅读抵制时代的焦虑和浮躁。《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是由世界文学领域的翻译家,权威学者们,对法国史上最有代表性20部名著的深入解读,加以清晰的思维导图,各名家从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创作技巧等不同角度展开。对经典名著进行了解读。

法国卷

  读什么?在现代文化市场竞争激烈,散文,畅销书,长篇小说等,文学经典是个有趣的经历,从最容易的入手,也是一种可行的阅读策略。 如何读?以持着一份平常心,摆脱应付式的阅读,始能有趣。文学经典会告诉我们:勇敢的去直面社会,历史,人生,它并不是一味的心灵鸡汤式的抚慰。 为什么读?通过阅读经典能够与自己相遇,获得自我的延展。 法国有许多经典的文学代表,无论是现代心理独白小说的先河之作《红与黑》,还是金钱社会中爱的扭曲与亲情瓦解的《高老头》,或者风尘女子的高尚灵魂与纯洁之爱的《茶花女》,都不足勾起我的兴趣。只有他,蒙田。 在阁楼上思索人性的价值,以生活的哲学——《蒙田随笔记》 每次阅读蒙田的作品都会让我很享受。他的随笔集并没有写出什么出奇的东西,语言平易流畅一,他只是很普通的抓住了生活的寻常事件进行描写并思考,这是属于它的独特之处。蒙田对自己的生活做了很认真的思考:谈论了人以周围世界的关系,人有享受现世生活的权利,崇拜自然,人的认识能力,关于教育的思考等……蒙田如广东此刻的阳光一般温暖平静地讲述了关于他对人生问题的思考讲给我们听。向读者所袒露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自己,要知道在这个后世的文字里,做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我对蒙田的感觉,他是古往今来最真实作者,无论是面对自己的缺陷,人生的高光,还是谈论遇见漂亮姑娘时的性心理,他的每一个字都是朴实而真诚的。

蒙田

  阿来说,抵达世界有很多方式,文学是最可靠真实的,读一本书,有时胜过一次肤浅的环游世界。所以与大师们相约一场精神文化典礼吧,一起领悟文学经典的独特性。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读后感(六):愿有岁月可回首

  

跨年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喜欢把辞旧迎新的情愫发布朋友圈,有人偏好三五成群边聚餐边聊天,而我却喜欢以阅读去迎来新一年的曙光。今年我选择的是天喜文化出品的《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 黑夜是如此宁静,尽管远远地可以望见绽放的烟花,如同行走于字里行间的那些往事,曾经绚烂,终归平淡。在忙忙碌碌的现代化生活中,我们很少能给自己刻意开辟时空,去与小说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邂逅,听一听圣母院空旷的钟声,读一读上世纪发黄的羊皮卷。

未见其书,先闻其声。之所以选择《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作为新年礼物,源于偶然间在喜马拉雅APP中听闻那些直击灵魂的声音,的确我们越来越发现自己尽管生活在热闹非凡的都市之中,却很少有机会看见天地、众生与自己。 斯丹达尔著《红与黑》不是一部单纯的爱情小说,而是一部如假包换的政治小说,对于红与黑的寓义,古往今来有很多争论,但我更愿意相信,红色表明对第一帝国的向往,黑色代表教会及复辟时期的反动统治,于连始终摇摆于这两种选择之中,他也许喜欢牺牲的红色,而非虚伪的黑色。《红与黑》是我第一次通过小说阅读理解政治生活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文学就是风花雪月,是远离尘埃的,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但是贯穿《红与黑》沉郁的笔调使我一度以为如果不谈政治,所有的文学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只会徒增痛苦与焦虑。强烈的自我意识正是源于对政治的热衷,构成其刚强的个性、激情的“奋斗”,也同时让“向上爬”成为一种可能,尽管我们并不需要祝愿于连能最终如愿登上人生的巅峰。

雨果著《巴黎圣母院》体现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学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法国国民性的真实写照。敲钟人加西莫多甘愿燃烧自己去点燃人间,照见黑暗,只要你幸福快乐,不再愁肠百结,让我只留下孤独与伤痛的外壳,我也无怨无悔。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克洛德,极其自私,极其阴暗,不过可恨之人必有可爱之处,他不过是爱而不得,无法排解内心的痛苦,所以在得不到之时,宁可毁掉,也不要让别人得到,当仇恨超越热爱之刻,毁灭的不仅仅是客体,甚至还会伤及无辜,让自己也无路可走。作为主角这一的波希米亚姑娘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她得到了所有男主角的认可与追求,不幸的是她明明没有选择的权力,却要接受被别人选择的命运。表面上看她光彩夺目,实则只能是假装忘记世事变迁,自欺欺人地沉浸在自我编织的美梦与空虚的天堂。

普鲁斯特著《追忆似水流年》是意识流的开山之作,我不敢说我真的读懂了,但是我却实实在在从《追忆似水流年》中看到了作为个体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坦率地说,原著我浅尝辄止地读过,影响我读下去的可能是思辩能力的缺乏。《追忆似水流年》追求着不平衡中的平衡,它结构复杂,既有标题的对称,如《地名:地方》《地名:名字》,也有叙述的对称,如盖尔茫特家与斯万家,也有地方的对称,如巴黎索多姆、巴尔贝克戈摩尔,甚至对于普惠 斯物,最得意的就是《追忆似水流年》的四、五、六卷,第四卷是环型结构,第五、六卷是互文结构。当然,结构的复杂并不影响主题的纯正,小说中的人物极尽伪装,戴着面具去生活,但对于叙述者“我”而言,姑且认定我的名字是马塞尔,那些庸俗、虚伪的外表之下仍然不乏一颗狂乱跳动的心脏,在第一人称的叙述下,“我”有效地洞察了他们的内心,也学会接受了自我真实的独白,当然这都是基于混乱无序的时空中,仿佛在先验者的眼中,各种想象随心而生,随缘而灭。真正的小说家就应该如此,不需要掰着手指过日子,因为那些人、那些事仍然会在十年、二十年、百年、二百年后重新上演,无非是演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舞台的布景依旧如初,所有的回忆与现时的体验没有本质的区分。 读着,读着,新年的曙光已然出现在东方,为了生计所无法回避的劳作周而复始地摆在我的面前,不过充了电、加了油的精神之旅则更加清新、更加轻松、更加亲近。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读后感(七):《小王子》中的玫瑰花是作者对妻子的愧悔?

  

提起法国,喜欢旅行的人会想到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凯旋门、普罗旺斯等这些让人心神向往的地方,喜欢文学的人会想到弗朗索瓦·拉伯雷、蒙田、莫里哀、博马舍、斯丹达尔、巴尔达克、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阿尔贝·加缪.....要知道自诺贝尔文学奖诞生120年来,117位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中有15人是法语作家,因此法国文学不仅对法国影响深远,甚至对其他国家也有着极深的影响。

网上流传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文学就有什么样的民族”,虽然这句话可能太武断,但是文学从某种方面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发展与特性,你想了解法国以及法国人,那么一定不能错过法国的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的文学著作。

但是,经典是经典,并不代表经典就会“好读”、“好懂”、“好理解”,就像马克·吐温说的:“名著就是那种人人都说好,但不怎么读的书”,那面对应该怎么选名著?怎么读呢?天地出版社出的《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解决了这些问题。

世界名著大师课是喜马拉雅推出的精品课系列,目前已有1533万播放,这个系列从上万部作品中,精选出100本世界经典名著,然后由国内顶尖翻译家、一流搞笑权威学科带头人、精通外语和文学的跨界行家,首次联手打造了这套《世界名著大师课》,而《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是这些行家是对法国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20部名著的深入解读,每一部作品的解读都有名著的作品的介绍、思维导图、作者的经历以及作品的背景、思想、情节、人物等深入的、全面的解析,条缕清晰、通俗易懂,让我们在读完后,就能对作品的一个创作脉络与思想有一个总的认知。

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小王子》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童话,而且多次被改编成话剧和电影,还被选入许多西方国家的教科书,成为青少年的必读书籍,9岁到99岁都喜欢《小王子》,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去探究《小王子》背后的故事。

在《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中看到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国龙教授对《小王子》的解读后,再一次去看《小王子》,你好像在这个平实无华的童话故事外,能读懂人生数种孤独。

《小王子》是埃克苏佩里在战争年代完成的作品,也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步杰作,而作者本人也是一位飞行员,一次在火车上看到一个熟睡的孩子,让他想到每个人都应该是传奇中的王子,以及一次任务因为飞机坠落在撒哈拉大沙漠,被一个当地人所救,这两件事的串联成为《小王子》故事的经纬线。

《小王子》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王子与玫瑰花,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作者写的小王子对玫瑰花的感情,正是埃克苏佩里对妻子康素罗的感情,《小王子》中并没有说玫瑰花的结局,也好像明明注定了埃克苏佩里与妻子康素罗的感情结局,没有结局,或者小王子不敢回到星球去找玫瑰花,就像作者一样,玫瑰花自从小王子“离家出走后”,一直在等待,而埃克苏佩里的妻子又何尝不是呢?

《小王子》的结局中小王子被毒蛇咬了,到底没有死去,并没有给出答案,但是作者埃克苏佩里却在一次飞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小王子一样。在《小王子》中不管是小王子、飞行员、前六个星球的居民、蛇、狐狸、玫瑰等都象征着不同的元素,但是这部以小王子孩子式的眼光,却透露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与死板,而这些却又要在成年人经历过社会的种种后又才能从作品当中去品味出来,就好像人的一生那样,从童真,到故作成熟,到成熟,再到寻找童真,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

就像张国龙在封面对《小王子》的点评一样:在茫茫星辰中寻找爱与温情的星球。很多人看完《小王子》后都说会感动,那么你在了解《小王子》的背景以及隐藏的故事后,你又是什么样的感情呢?会不会更感动或者更悲伤呢?

除了《小王子》外,包含入文主义精神的现代小说鼻祖的《巨人传》、在阁楼上思索人生价值与生活哲学的《蒙田随笔集》、在幽默欢笑间揭露人的伪善与滑稽的《莫里哀喜剧选》、《红与黑》、《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局外人》......20部名著解读,让你读懂名著,也是读懂法国文学的发展脉络的最好教材,又或是你给孩子推荐法国名著书单的参考书。

古时候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但我们更应该秉持“好读书,而求甚解”,这部《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正是你对法国文学名著的甚解的入门书籍。我很喜欢那句“以阅读抵抗时代的焦虑与浮躁,在名著中找寻灵魂的栖息地”,希望每一个人在阅读的时候是共情的、也是快乐的。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读后感(八):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每个孩子都应该和王子一般

  

1935年,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乘坐火车前往莫斯科,在车厢的灯光映照下,他看到一个男孩子的脸,睡梦中的孩子让他想到了每个人都应该是王子一般。

同年的12月,他和一名机械师试图创造从巴黎到西贡的直飞记录,但不幸的是在半路上机械出现故障,他们迫降到撒哈拉大沙漠中,在生死边缘被一名当地人救起。

从那之后,圣-埃克絮佩里不论是在酒吧、餐馆还是咖啡馆都会在餐巾纸上画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图案。有时候在他的信件上也要画上这个小孩的图案,熟悉他的人只要看到了这个图案就知道是从哪儿寄来的信。

后来一名出版商人觉得这个小男孩的图案很有意思,他建议圣-埃克絮佩里不妨把这个小孩的故事写出来,于是圣-埃克絮佩里就开始着手写故事。这便是《小王子》诞生的过程了,这个来自外星球的小孩从诞生以来就特别受人们的喜爱。

小王子一共去了六个星球,他遇到了推崇权利的国王,追求金钱的商人,推崇伪科学的地理学家,最后他来到了地球上的撒哈拉大沙漠,又遇到了被困在沙漠中等待救援的飞行员。小王子和飞行员成了朋友,他们一起找寻泉水,最后又在蛇的帮助下灵魂回到了他的星球上。

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的一生也和小王子一样传奇,小王子结束了旅行之后回到了他的星球,1944年的一次任务中,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消失在了天空中,人们没有找到他的踪迹,最终他像小王子一样去到了他的星球。

《小王子》是写给所有人的童话,这本书从9岁到99岁都可以看,而且不论什么年龄,都能从小王子的故事里得到一些感触。

快乐其实很简单,简单到等待的过程中我都觉得快乐,狐狸和小王子的对话中有这么一句:

如果你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

越来越忙碌的我们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在小王子的眼中,连等待都变得快乐了,也许我们走的太快,没有欣赏周边的风景,也没有时间停留下来看看周围的变化。急着去自己要去的地方,急着完成自己的目标,这些都没有错,不过从原地到终点的这个过程一样是让人快乐的。

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也消蚀了心底曾今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在《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中,多位大师带着读者解读来自法国作家的名著,这其中有《小王子》还有《茶花女》、《巨人传》、《羊脂球》、《追忆似水流年》、《局外人》等二十部小说作品。

从《巨人传》的两个巨人的高康大和庞大固埃的故事里,大师给我们解读了拉伯雷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这本让读者觉得笑料百出的小说所要反应的内容,深层次的挖掘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两个巨人国王代表的人文主义精神。

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师们指给读者的是对作品的理解,很多时候我们读名著觉得难懂或者读不进去的原因多数是出于对历史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不熟悉、不了解。有一位好的老师的指导,再去阅读,才知道名著为什么能成为名著。

多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名校的教授,解读的名著故事,阅读起来没有压力,也吸引着读者去探求这些作家作品的绝妙之处。

之前因为读不下去而压箱底的书不妨在大师课之后拿出来读一下,也许就像《小王子》中说的一样: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

名著好比花朵,我们只有走近它才能闻到花香。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读后感(九):《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跟随名家重新认识经典名著

  

“也许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样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独一无二的玫瑰。”这句话相信许多人都听过,甚至有些情侣会用它来表达自己对爱人的深切感情。

这句话出自1943年出版的经典作品《小王子》。自问世以来,《小王子》已被译为一百多种文字,多次再版,经久不衰。然而,人们大多只记住了经典的充满爱与温情的《小王子》,却鲜少了解创作出《小王子》的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1900年出生在法国里昂的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是一位将生命奉献给天空的飞行员。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一生热爱冒险,向往自由,《小王子》是他在战争年代完成的作品,也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杰作。

《小王子》的创作和出版都与这部作品一样充满了童话色彩,在阅读《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之前,我对《小王子》背后的故事知之甚少,对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更是几近陌生。

收录在《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一书中的文章《〈小王子〉:在茫茫星辰中寻找充满爱和温情的星球》,将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从无意识图画,到构思《小王子》的全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让我在阅读了解之后,对《小王子》的喜爱又增加了几分。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将法国文学史上经典的文学作品提炼出来,由文学领域专家带领我们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故事情节、创作技巧等不同角度展开解读。有一些收录文章更是作品译者本人的用心解读,比如著名翻译家郑克鲁先生的文章《〈茶花女〉:风尘女子的高尚灵魂与纯洁之爱》、《〈悲惨世界〉:从恶走向善,从地狱走向天堂》、《〈红与黑〉:现代心理独白小说的先河之作》,等等。

之所以仅简列了郑克鲁先生的文章,是因为郑克鲁先生于今年9月20日在上海去世,以此聊表纪念。

法国经典名著很多,有些作品即使没有阅读过,也会通过影视演绎了解。比如《茶花女》、《巴黎圣母院》等等。至今,我仍对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在巴黎圣母院前翩翩起舞的场景念念不忘。

前不久刚刚重读了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作品进入尾声,在得知于连入狱之后,德·瑞那夫人为营救于连多方奔走,未婚妻玛特尔也从巴黎赶来探监。

但是,这一切,于连并不领情。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就要走尽头,更加了解自己的“野心之路”被阻断。狱中的安静,让于连整个人平静下来,他冷静地面对自己的行为——

“这不但是杀人,而且是预谋杀人。”

“我很抱歉,先生们。不过这倒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大大简化。”

于连认为自己是勇敢的,他拒绝接受律师的提议在法庭上装疯。于连说——

“奇怪的是,直到死期迫近,我才懂得了享受生活的艺术。”

于连也拒绝玛特尔和德·瑞那夫人提出的上诉建议——

“因为此刻我自觉有勇气面对死亡,不至于引起旁人太多的笑话。”

郑克鲁先生认为,《红与黑》之所以成功,作者的心理描写和他的简洁风格起了主要的作用。《红与黑》的心理描写在整部小说中从头到尾,是连续性的,像这样的写法在当时应该说还没有出现过。

整部著作读下来,作品尾声部分于连在监狱中的思想转变、心理挣扎过程心理描写尤为精彩。

顺便提一下,郑克鲁先生在《〈红与黑〉:现代心理独白小说的先河之作》文中写道——斯丹达尔这个名字在国内有两种译法:一种译法是司汤达;一种译法是斯丹达尔……从发音来说,斯丹达尔更准确一些,所以我一般用斯丹达尔。不过,在大众的认知里,《红与黑》的作者仍然被译作司汤达。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亮点,那就是作品思维导图的加入。每一篇文章前都加入了该部作品的思维导图,这对于我们阅读、重读、甚至回忆该部作品都起到了非常好的解构作用,足见编辑的细腻独到。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分为上、下两册,共收录名家解读法国文学的作品二十篇,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进行有选择的阅读,也可以通篇阅读之后再找来原著作品重读,无论如何,这本《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都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理解法国文学作品的最好选择。

-END-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读后感(十):《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听大师讲述名著,领悟世间的善恶美丑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引言:

我记得去年看过的《世界名著大师课·英国卷》,被各位大师的描写叙述给惊艳到了,就一直在等会不会还有其他国家系列的出品,没想到今年年初果然就推出了一系列名著课程,果断入手了最喜欢的法国卷。

喜欢法国文学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套书了。

关于本书:

它精选了法国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 20 部名著,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追忆似水年华》等。

经由各位名校老师、翻译家的讲述,从名著作者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创作技巧等不同角度深入展开,对经典名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深入探讨了关于青春成长、梦想奋斗、人情财富、爱恨生死等紧扣现实生活的主题。

不过相较于之前阅读的英国卷,我个人感觉法国卷更深刻一些,对于人物的剖析更深刻,对故事背景的挖掘更深入,对于细节的把握更严格,如果说英国卷是阅读名著前观看效果更好,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名著的兴趣,那么阅读法国卷之前,我更建议先把名著看完,这样会更有启发和指导效果。

它的整体框架非常完整,从作品介绍到思维导图,从故事情节、叙事结构、细节对照等闪光点作为切入口,(所以我推荐大家阅读完原著,更容易获得共鸣,收获会更多),层层推进,再用每个章节进行分析提炼,每一堂课都能令人如获至宝。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关于名著为什么是名著:

通过大师的讲述,解决了一个困扰了我很多年的问题,就是我不知道名著好在哪里,丢开翻译腔和外国的语言习惯不谈,我们回归作品本身,我总是很难理解,这本书为什么出名、为什么那么多人夸它好看,称赞它是世界名著,可是我读起来却感到生涩又孤僻,味同嚼蜡,又厚又重的名著,基本上算是我买了之后就束之高阁的装饰品,当然我的欣赏水平不够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我是真的不知道这些书有什么值得一读的地方。

而《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解决了我这个困扰,它罗列出来文章的亮点,是我之前从未注意过的,以及处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如果脱离这些去看书,当然只会是一知半解,以及全书用章节的形式归纳总结非常精辟。

比如介绍《悲惨世界》这本书的时候,他用《悲惨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作为章节标题,一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如果剧情发展单纯只是为了悲惨而悲惨,把男女主折磨得惨不忍睹,我们只会感到他真倒霉,被写成这样,而不是像看雨果作品时,感到义愤填膺,却又无能为力,因为他描写这个故事特别真实,真实而又复杂,贴合当下的情况,就像发生在我们眼前一样,所以角色活了,剧情活了,作品也就如被赋予了生命一般,永垂不朽。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关于人性:

我记得之前阅读《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关注点经常被带跑偏,因为看的时候年纪小,我很容易被剧情牵着跑,不会去想时代背景之下,小人物的命运多是身不由己,不过被时间推着走罢了。

我之前以为是欲望驱使人们变坏,可是在看完老师们的讲述,我更能理解了存在于人性中的善恶美丑,虽然不代表我能原谅人性所做的恶,但是我们能知道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我们不能去做的,这也算是好事情。

见过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长得美心灵美;也见过皇家卫队队长弗比斯长得美,心灵丑;见过钟楼怪人卡西莫多长得丑而心灵美;见过副主教大人克洛德长得丑,心灵也丑。

人性的对照组学习,对于我这个颜控来说,可以让我不再三观跟着五官跑了。笑,可能这个还需要反复阅读才行。

关于世界的感想:

人生处在变革期,不愁吃穿的时候,就很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后面发现自己不要说改变世界,不被这个世界同化,就已经是拼尽全力了。

到某个时刻惊觉,还不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那样比较舒服、也比较容易,活得也没有那么累,可是又觉得空虚,觉得自己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它或许对于生存不重要,但是对于生命很重要的东西。

我仔细思考了很久,都不知道被我丢掉的是什么,直到看了这本《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后,我才发现被自己丢掉的是什么了。

是我的思想,是我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小时候相信,现在开始怀疑的,我以为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的执念。

我们通过阅读了解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时候最快乐,一知半解的时候最痛苦。

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是最累的,上面的风景没有看见,自然无法想象;而下面的风景又令人不忍直视,觉得世界不能再坏。

其实错在我们,而不是这个世界。

En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