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乐队》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乐队》经典观后感集

2022-05-16 12:45: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乐队》经典观后感集

  《乐队》是一部由彭磊执导,赵怡文 / 江雨晨 / 中野阳主演的一部剧情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乐队》观后感(一):《乐队》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7月北京加映2场

  7月放映分别是7月14日周六下午4点,7月25日周三晚7点30分(主创到场!)

  相关讯息请看百老汇电影中心网页

  《乐队》观后感(二):中国摇滚乐电影的里程碑

  中国电影缺少这种真实和诚意。强力推荐。

  我们看腻了各种用钱堆出来的娇柔造作,我们需要这种电影。

  如果这能算个开始,中国电影就有希望了。

  期待下部佳作。

  这些给低分的都不知道鼓楼,连MAO在哪都不知道。如果你不了解北京,不了解真实的生活,没体验过为理想奋斗,倍儿喜欢看美国大片和甄嬛传,就别乱评了。

  《乐队》观后感(三):献给那些沉默的时刻

  《乐队》对于我作为观众的价值,更多地是一种提醒,而对于青年文化是一种反思。

  一个人受到海浪冲击,冷、有压力感,直观的生理感受。如果把各种「吸收、改变」作为电影中一位主唱的海浪,那么这些生理感受可让他忘记自己当前的内心迷茫、在各种风格、生活方式中抓住某一个方向。他是在抓住 而不是选择

  这些反思的意义在于音乐、艺术、生活方式、思潮,我们是否足够了解自己,足够了解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周遭,然后再做清醒的选择?

  《乐队》观后感(四):我少说两句

  费了半天劲找,还充了一个腾讯会员,终于看完了传说中的《乐队》。

  下面是正规评论!

  我发自肺腑的向我曾经吐槽过的国内低分商业烂片说声“对不起”!

  至少你们是真性情的俗,而不是用文艺来骗我。用片中丁太升的话说,简直是(去掉摇滚)垃圾……

  但是片子还是揭示了一个现实,当今中国摇滚乐队大多数就如片中乐手一样,知道一些摇滚乐野史和名词标签来武装自己,如果没有大麻就整体创作塌陷。

  好了,就先说到这里吧……

  《乐队》观后感(五):彭磊牛逼

  最早听的一首《你要跳舞吗》

  爱了

  然后听了很多

  我拍的一个mv模仿过《关于失眠的夜晚》

  影片中,出现的所有歌,走在什刹海的冰面,两个男盆友,等,我都听过原版,看过mv

  影片中的乐队签约就是自己的经历

  看过《北海怪兽》的书都了解彭磊的过往

  有一段鸽子哨,京哨 ,应该是霸王别姬中的配乐

  视听语言真的很糟糕

  有点意识流

  更多的感觉像mv加长版

  有一段说

  唱的不错很酷问什么类型

  是挺讽刺嘲讽的

  更多的表达

  现在过去一些乐队的现状

  无奈,的歌唱

  《乐队》观后感(六):有掌聲是怎麼回事?

  在沒有進第二段音樂之前,腦海里跑過無數吐槽:

  搖滾樂手的YY,最好有清音柔體加沒長腦子還認為世界上其他所有人都是傻缺的軟妹子對他們死心塌地外加不糾纏還要感恩戴德!

  Kurt Cobain有啤酒肚?剛躺下時腰部以下的白色是什麽?!

  歐,差點就進入了之前聽說的骨肉皮故事的設定。

  女主去學吉他時的畫面和花輪的音樂搭配棒極了~

  再,吐槽下不穩的攝影師,剛入佳境時總被莫名其妙切斷的剪輯,以及硬生生的音效銜接。

  什麽是搖滾樂?搖滾精神是什麽?片子展示了國內搖滾樂界的真實的一面,但搖滾樂是什麽?沒有給出任何答案,或提示。

  兩人看完演出,你們是什麽風格?有QQ嗎?呵呵,這是更真實的現狀吧。

  小武,帥!千萬保持下去。

  兩位女演員:我知道攝像機在哪我就是不往那看!!!

  《乐队》观后感(七):after party

  可能是期望太高

  片子白痴的让我几度睡着

  带着虔诚的不知尚在否的少年心气 顶着喂蚊子的危险 独自观影

  女孩很好看 很迷惘 插曲很好听

  不断的在想18岁的自己是如何的 18岁的自己有个摇滚梦就觉得自己比大部分人酷 牛逼的不得了

  十年之后的自己坐在大荧幕前看那个无病呻吟的姑娘 只能说自己老了吧

  之后真正接触乐队里的人 他们真的很普通 有时候脆弱的不如我们这些大俗人 几度失望之后 是因为自己骗自己 人生要特别点吧

  喜欢nirvana joy division没什么了不起

  一样要考大学 找工作 相亲结婚 生孩子 愁孩子上学

  经过就算了

  姑娘假模假式穿着小皮衣穿梭在灰突突的北方城市冬天里 画面响起花伦的音乐 还是忍不住鼻子酸了

  《乐队》观后感(八):不会画画的摇滚乐手不是好导演

  看过彭磊的书《生命因你而火热》,电影《乐队》里很多部分都像彭磊的自传(跟半夜坐飞碟来的已故音乐偶像在一起睡觉和失落时获得的陪伴,很魔幻,也很真实,每一个拥有哪项热爱的人,一定都有这样无数个黑夜中给予自己指引的前辈)。许多细节一本正经的外表下,都带着内心对现实的种种嘲讽(这很彭磊),包括创作与市场需求的冲突。 女主赵怡文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宠辱不惊得仿佛性冷淡,但就像歌里唱的“不代表我心里没有爱”。(感觉桂纶镁、周冬雨貌似也经常出演这类型审美的角色,不过很喜欢本片女主清新脱俗又内心笃定的气质。) 一个早熟懵懂青涩聪慧(外表也许在普通人眼中看起来孤僻但实际上有自己的小宇宙,视身边人为傻逼,音乐是无聊生活里唯一救赎)的摇滚少女,在乌七八糟的摇滚人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始终是至纯至真的那个。 挺享受这部片的节奏,慢慢地,却让人没有不耐烦(这一点和彭磊也喜欢的贾樟柯的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是每一个镜头都看得很舒服(当然跟女主颜值也有很多关系),像一首歌的主歌(叙事部分)和副歌(间断出现的唱的部分)交替荡漾开去。 当迷上一个人的时候,果然研究他的一切都堪比看侦探小说,在电影《乐队》里再一次认识了彭磊,和他走过的路。

  《乐队》观后感(九):来劲儿了,我们写首歌吧

  几乎不看电影的,这是个例外。

  北方的红红的砖墙,楼道斑驳各色的广告,冻成冰的后海,紧身皮衣背着粉色电吉他皮肤细嫩的女孩子,全部的花伦配乐,美得令人心碎。

  主题什么的就不要纠结了,一个摇滚明星的自黑,除了冷冷的幽默,还是冷冷的幽默= =

  伪kurt说中国没有摇滚乐,说我们走过了新鲜与好奇,一切的激情都不复存在了,也许是这样的。但中国真的存在很多相当优秀的乐队,不必一一列举。

  全部的原因在于:摇滚乐不能成为乐手生活的全部。摇滚乐手终究是在一层华丽的外衣下搞一些我从来都不想知道的东西。

  就是这样,我们带着自己的所谓的梦想一类的东西,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依旧为这自己或别人的生活疲于奔命,最终被生活摧残得区分不出当初凭着耳朵就能分辨的major和minor。

  当那个女孩子用手脚做鼓,用两根手指敲击midi键盘的和弦,最终搞出一段惊艳的旋律的时候我觉得全屋子的空气膨胀。

  仿佛看到了几个月之前的自己。

  也许就在不久,我也会突然来一句:来劲了,我们写一首歌吧。

  也许几年过后,我们会忘掉自己当初的样子,但无所谓。

  毕竟我们都曾经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乐队》观后感(十):我就随便写 你们随便看

  早就听闻新裤子的彭磊是名新锐导演 今天得以有幸一观其究竟

  不得不说彭导演还是动用了不少圈子关系 蜜三刀 重塑 Joyside...题材其实很好 但是就如同电影所表现得那样 中国摇滚的处境基本属于尴尬又游离于主流之外 就和片中小P说的一样:“哪怕崔健走了摇滚也在中国火不起来” 多少有志于摇滚的青年又都被生活所逼迫

  但的确又存在像中野阳所饰演的角色一样朝三暮四又不思进取的颓废人物 而女主角空有一颗摇滚心又不练琴又只死磕Grunge视科本为精神偶像 你说这样能好的了吗 个人以为就是Sid 科本这样的人带坏了一群懵懂的小少年

  总之感觉这部片子看下来对中国未来的摇滚发展更迷茫了 不是没拍好 是没Get到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