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鲜花》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鲜花》经典观后感集

2021-02-20 23:02: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鲜花》经典观后感集

  《鲜花》是一部由西尔扎提·亚合甫执导,茹扎·达吾列提 / 法蒂哈·马力克 / 阿力木江·吐尔斯拜克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鲜花》观后感(一):还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片子有味道

  对比那些知名的大片,如同天山厂的很多并不知名的片子,就是一种浓浓的天山南北风情,一种真诚自然的人们,可能粗犷,可能显得简单原始,但是就是透出无限的生活、生命、大地、感情、热情、美好、天然的感觉,剧中人们那种放在心间的不懈追求,生命的发展和美妙呈现得很浑厚,让人沉醉,让人陶冶了都市森林中沉沦的一些感觉,让人向往不已......

  《鲜花》观后感(二):金鸡沧海遗珠!

  如果不是金鸡当时改成两年一届,还有当时紧张的民族关系,这部电影斩获金鸡问题真不大。

  那几年还有《美丽家园》《风雪狼道》《横平竖直》这些很优秀的新疆特色风情片。

  《美丽家园》涉及了民族意识,爱情观念,现代化进程等方方面面;

  《风雪狼道》则是主旋律警匪;

  《横平竖直》是中国最好公路片;

  《鲜花》制作水平最高,是涉及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这个领域的同类型佼佼者。

  尤其是男演员阿里木江,当时绝对新疆头号小生。他的各方面条件对比陈坤黄晓明等当红简直不要太好。

  《鲜花》观后感(三):疆之花

  这是一首歌

  众人唱不出这般悠扬

  这是一幅画

  描摹不仅是青春

  在北疆的大美草原

  鲜花如是盛放

  寒冬如约而至

  马尔奔腾不息

  哈萨克族的牧民

  依然高歌一场

  2020.2.11

  本想就这样发布,奈何字数不够

  这部电影我“想看”有段时间了,可能是去年去新疆之前,今天才得以享受这部影视作品。民族题材的电影少些标签话、少些宣传教育。包括演员、导演本土化是民题电影的立足之本。这部鲜花满足了这些条件,接下来可以通杀不少劣质商品了。

  《鲜花》观后感(四):呵护民族之花 传承中华文明

  电影《鲜花》是“西部暖流”派的代表性导演谢尔扎提·牙合甫继《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买买提的2008》之后执导又一部反映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鲜花》主要描写了居住在新疆阿勒泰和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情感世界、哈萨克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哈萨克的传统音乐——阿伊特斯。

  影片的主人翁鲜花出生在哈萨克草原的阿伊特斯大会上。被传统音乐包围的小精灵从小就充满着音乐的灵性。过继给祖父母后,备受族人尊重的阿肯和妈妈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五岁的鲜花虽然不能开口说话,可是慈祥的祖父依然坚信她会成为阿肯,并且一直为她唱着一首古老的哈萨克民歌。

  这首民歌,经由几代阿肯传唱到今,曲调饱含深情,意蕴悠长,体现了哈萨克族人民对生活与生命最纯朴的热爱。祖父不幸去世。泪出痛肠的鲜花第一次开口了,即使从未说话却唱出了这首古老的哈萨克民歌。这首歌曲成为了电影中鲜花命运的主题曲。极具民族风味的哈萨克音乐始终贯穿着影片的始末。鲜花与卡德尔汗的青涩之恋便浸透着哈萨克民歌的美妙旋律。在这段略显苦涩的恋情,阿伊特斯的魅力被这对恋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们敏捷的才思、渊博的知识和出口成章的才华都让人惊叹不已。为了照顾年迈的祖母,孝顺的鲜花毅然选择了留在草原,选择了与心仪之人分手。在祖母的安排下,她嫁给了淳朴善良的草原医生。生活总是充满挫折和艰辛的。在经历了断指、丧夫等一系列打击后,坚韧的哈萨克姑娘并没有放弃对阿伊特斯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作为哈萨克草原音乐的使者,她将这一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也将哈萨克人民的坚强和哈萨克文化的精髓带给新的一代。

  用音乐赋予影片独特的讲情画意,有歌声表达对生命的礼赞。影片在独特的诗情画意中传达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敬畏和赞许。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才能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下去,才能让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文明史上永不枯萎的奇葩。

  《鲜花》观后感(五):鲜花

  电影《鲜花》以回忆的口吻讲述了名为鲜花的哈萨克女人自出生到成熟的人生转折。草原子民的生活与疆土的壮阔图景是电影《鲜花》的底色。冬不拉的琴声,哈萨克族人的歌声,民族乐章伴随着电影的五个部分:摇篮曲、挽歌、谎言歌、哭嫁歌、无声。《鲜花》,是哈萨克族的歌,清丽脱俗,凝练而美; 她呼吸着草原的气息,朝向着穹宇的广袤。 哈萨克族对于死亡、爱情有崇高的敬意。导演西尔扎提亚合甫在《鲜花》中,以取之于民俗、凝练于艺术的影像,将死亡和男女结合表现得流转婉约而不失 深情 。

  《鲜花》所展现出的哈萨克族生活不是面面俱到, 却真实可人。取水、劈柴、放牧、挤奶,是哈萨克族人生存之道的最直接表征。对栖居高原的族人来说,水作为生命的源流,被加倍珍惜。片中水源取景于夏季屋前不远处的浅井,浅井的滩岸被鹅卵石环抱。取水容器则是木制的瘦水桶。用来盛食物的木碗也被特写了两次。木材也是临近森林的牧民生活文化的重要物品。冬季,鲜花的祖父在冻结的河面上凿正圆形的洞来捕鱼,鲜花抓起河水中的碎冰、在冰面上滑倒。

  劈柴在电影的出镜率相对高。烧柴是生活的能量 来源,劈柴是男人的活。男人在哈萨克族家庭的地位和其他许多民族相似,是女人的依靠、家庭的支柱。族人骑马牧羊的场景直接出现了一次,也有几处以牧羊相关的场景。鲜花的祖母曾在屋子里捋羊毛,在屋外挤奶,她家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哈萨克家庭放牧的牛羊为数不多,家庭纺织与手工的来料有动物皮 的心声——追求人性中自然、淳朴的秉性而反感于保守权威话语的压抑。 当然,民俗中也包含诸如男尊女卑、鬼神迷信的陋俗成分,这些值得我们深思和辨析。

  《鲜花》观后感(六):满满的北疆回忆

  出生在伊犁新源的我,看这部电影,都是儿时满满的回忆。 多么熟悉的歌啊,广播里、校园里、毡房里,草原上、马背上、洽依上,都曾听过这些熟悉的歌曲。

  巩乃斯、那拉提、唐布拉、喀拉峻,还有禾木、白哈巴,索尔巴斯陶、巴尔鲁克,那么美丽的草原和牧场,那么多美丽的铁列克小村庄。还有那些花儿... ... 都是我生活过、徒步过、游玩过的地方。

  电影伊始,吉普车里磁带放的好像是西班牙胡里奥的歌,的确90年代最流行的就是胡里奥带点佛拉明戈的情歌、杰克逊的摇滚。

  但最美的还是草原上冬不拉弹唱的情歌,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刻骨铭心,时而深奥哲理。

  女主角的脸型、红晕,我的妈妈、班里的同学,那些长期生活在北疆的汉族姑娘,吃着羊肉、喝着奶茶,长相也似哈萨克族姑娘了。

  小时候,第一次骑马,是在“千户长”老爷爷的马上。

  雷电交加的晚上,听着阿肯的歌声,喝着阿訇从麦加带来的圣水。

  与阿肯一起唱歌,我弹吉他唱美国乡村、唱民谣,换来了狼牙。

  从裕民翻过巴尔鲁克山到托里牧场,语录碑下,像鲜花一样的哈萨克姐姐,要宰羊,因为我们是这个春天他们见到的第一批远方的客人。

  在哈萨克斯坦、在吉尔吉斯,阿拉套山下,口弦琴弹奏出的旋律、牧人的歌声和配乐如出一辙。

  5月,从新源翻山到库尔德宁,那花儿、雪山、森林、草地和电影中的一样美。

  大美新疆 大气的伊犁 大智慧的哈萨克人

  《鲜花》观后感(七):哈萨克电影《鲜花》 民歌抄录

  哈萨克族即兴弹唱表演的原生态文化形式——“阿依特斯”

  哭嫁歌

  春天来了树要开花 加尔加尔

  女儿大了该找婆家 加尔加尔

  草木开花才能结果 加尔加尔

  姑娘嫁人才能生娃 加尔加尔

  姑娘在家学绣花 加尔加尔

  小伙子在外骑骏马 加尔加尔

  你要到新的地方生活 加尔加尔

  你要去的是善良人家 加尔加尔

  五彩缤纷的嫁妆 难以迷惑我充满悲伤的双目

  高朋满座的婚礼 难以安抚我孤独绝望的心灵

  再见了我亲爱的家园

  难以舍弃的情感无法遣散

  再见了 我吉祥的门栏

  挽歌

  你是孩子们的长城 我失去了英武的骑士

  瞬间变得茫然无措 我高高的城堡轰然倒塌

  我盈盈的泪水滚滚而下 请你原谅我们的过失

  祝你永驻美丽的天堂

  你是金子闪闪的碎片 你是阿吾勒 耀眼的光彩

  当我们身处困境失去理智 你使我们冷静和睦

  生命的长河直直弯弯 有时平静有时波澜

  珍惜生命的人啊 才能勇敢地跨越万水千山

  (古尔邦节)对情歌

  男:你是洁白的天鹅 既能在湖里栖息 也能展翅飞翔 请告诉我世上没有的七样东西

  女:鸟儿没有乳汁 马没有胆囊 水没有骨头 石头没有根 天空没有撑杆 舌头没有支点 鱼没有声音 我是不是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男:你今天使我败下阵来,明天我就让提亲的人上你家门

  对智

  女:我把一根羽毛放在卡车上 卡车竟拉不动它停在大路上 我让老鼠拉着大车走 那车竟像暴风吹向前方

  男:我在寒冬的荒原锯倒一棵大树 我让黑色的甲壳虫充当车夫 我骑上最快的蚊子四处奔跑 去丈量每一处天空和土地 我让一千匹骏马游牧在我家屋顶 还有一千只老鼠和一千只苍蝇作伴 折下一根小草作牧羊鞭 一鞭子下去它们就会俯首听命

  女:风干的羊肚挂在撑杆上飘动 大力士好不容易将它掀动

  情歌

  当有一天爱情降临 谁也挡不住 爱情是子弹射不死 群山隔不开 流水带不走的 我会对心爱的人说 我不会对你索要别的东西 把赛里木湖的一半给我就行

  阿肯即兴歌

  阿古尕依 阿古尕依 让我们唱起来啊 同声放歌 我们喜气洋洋

  我会像枣驹一样飞奔绝不落后

  《鲜花》观后感(八):偏爱景色优美的地方和外来文化无法入侵的坚韧

  看着片尾长长的致谢,就能知晓这部剧囊括了大美新疆无限的北疆风光。

  从喀纳斯布尔津到特克斯喀拉峻,远方的冷杉白云称着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生活在一个地方太久,始终会腻味,我以为草原是一望无际的,但是草原外的世界比想象中的大。就算如此,我也不愿离开我热爱的草原。

  一开始看片是因为海报上的碧眼高鼻的小萝莉,多冷门的片子都禁不住内有萝莉啊!

  美的事物总是让人无法抗拒。

  小时候的鲜花像是有俄罗斯血统一样,白皙精致,长大后的鲜花却给人一种蒙古女人的感觉,演员演得不错,可是侧脸鼻梁的线条,让人稍微尴尬了一点,毕竟我只是冲萝莉进来的。

  正版片源是1905上的,应该也上过佳片有约,可是和1905自制的电视电影镜头感完全不一样,毕竟这可是2009年拍的老片。就像大家都说《孙子从美国来》是走心佳片,但是电视电影略渣的镜头首先就降低了该片在我心中的好片认可。

  所以,如果抛开剧情,这部《鲜花》光景色和萝莉就能大大的吸引我并且引诱我把它认定为好片。

  回到片子的内容,本片精神核心是“阿依特斯”,就是新疆一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阿肯(歌手)拿着冬不拉随手就来的曲子+随口就来的动人歌词。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原汁原味,从藏区的格萨尔王史诗到帕米尔高原的玛纳斯史诗还有花儿信天游,劳动人民的智慧才是一片土地最勃勃生机的力量。

  生活有歌,歌亦动人。

  我们热爱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不过是热爱生活中每一滴有聊的水珠。

  鲜花就是为“阿依特斯”而生的女阿肯,人人都以为守护者是父亲,因为他们有力量,但其实更多时候守护者是母亲,因为她们的爱更加细腻。鲜花那么优秀却从不想放弃草原,唱歌是天性不是沽名钓誉或者谋取名利的手段,她属于草原的自由才让人感动。

  每段故事都有喜有悲,鲜花的人生也经历着悲欢离合。片子中间有分段的黑幕,也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要加上,毕竟没有那几帧的黑幕,成片依然十分流畅一气呵成。故事的叙事结构完全不是需要用到黑幕来分段解释的地步。

  主旋律教导我们,生活允许被“喜”喂的一嘴狗粮也不允许被“悲”打趴。

  所以鲜花最后真的成了草原上的鲜花,在海阔天空中肆意的活着而且成为了她想成为的人。

  不是特别想剧透,内有萝莉,只能说这么多。

  最后一个问题,哈萨克人真的住图瓦人的小木屋吗?不干架吗?

  《鲜花》观后感(九):所有美好的民族符号,都值得尊重

  鲜花,这个名字并不符合影片的名族风格。哈萨克,很陌生的民族,生活在边疆草原,冬不拉和阿肯,整个影片给了我全新的异族风貌。厚厚的雪、辽阔的草原、草原上的鲜花点点、策马、歌声。。。。我们对西北草原的所有向往,它都有。影片在优美的风光里讲述着现代对传统的侵袭,一个女子对传统的坚持。

  影片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现状的影子。不仅在边疆,纵便是在江南的农村,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危机。如何保持古老的传统,如何融入奔腾的现代?我们常常在各类文字、各种荧幕上看到很多人对此的探讨。矛盾的《香市》就是其中之一,当然,香市 所表达的主题完全不同,不过我们倒也可以借此思考,现代对传统的侵蚀,背后宏大的时代主题是什么呢?

  一个极富天赋的草原女子,为着唱歌,在爱情、亲情、传统之情之间。

  这类影片有一个共同的旋律,抚平伤痛,抚平冲突,我想我们也可以理解,这么优美的风光里,再激烈的冲突也能缓下脚步。

  鲜花在库尔邦节降生,这就像我们的神话传说,一个有特色的人出生总会有一个有特色的出生故事。父亲的突然去世,哑巴开口,第一句话是唱给父亲的哀歌,忙忙的雪,哀哀的歌,深深的情,在小鲜花的眸眼与皓齿中,叫人动人流泪。鸽子飞了,老阿肯走了。

  在爱情的抉择上,王子和公主没有选择 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路子,在现实面前,鲜花选择了 日子,选择了平静。爱,是可以培养的;情,是可以日月积累的。在生活面前,我们并不一定会选择 我们曾经的砰然心动,我们选择了细水长流。《鹰隼大队》中沙溢扮演的角色 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柴米油盐,才是生活的选择。

  陌生而新鲜的旋律,优美而诗意的语言,在冬不拉的弹奏里,风情别样。一个民族的符号,总是值得我们钦佩的。我总感叹中华的博大,东南西北,同一个国度,风俗差距这么大。不过,本质却是相通的,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毡房里的对歌和刘三姐的对歌不是很相像吗?

  同样的故事,如果放在我们的芝麻琐碎里,它一点都不值得谈起,当同样的故事用一个我们不了解充满好奇的瓶子装起时,它有了异样的光彩。所有的传统,无论哪个民族,都值得尊重,都值得我们品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