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浮生六记》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浮生六记》读后感100字

2021-02-26 00:35: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浮生六记》读后感100字

  《浮生六记》是一本由沈复著作,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018-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六记》精选点评:

  ●读的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没有找到,记一下

  ●吃了一本狗粮

  ●喜欢描写市井百姓生活与闺房之乐的部分。前四记原稿,后两记为民国搜集。

  ●购买的是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的版本,阅读的却是张佳玮翻译的版本。最是欣赏其中《闺房记乐》《坎坷记愁》两章节,有故事有情节,见人见真情。我们的人生过去后,也会有这么一本记录么?

  ●浮生若梦几何欢,贫贱夫妻百事哀。

  ●虽不是白話文,但基本读得懂。耐心读完,像是随沈三白一起去游玩一般,旅遊攻略。喜欢书里这句話"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喜欢自由行的朋友应该感觉更深吧!

  ●完美的夫妻相,但是也像沈说的夫妻之间还是不要爱的太深为好,不然在分别时会很痛苦的,可这也印证了他对芸的爱。

  ●半年一觉扬帮梦,赢得花船薄幸名……却得妻如此,此生何幸

  ●真是看不起我自己,连清末小品文都读不太懂,下次要买译文版的

  ●虽然芸娘是个好女人,但是沈复承担不起

  《浮生六记》读后感(一):以为沈复是男神,可惜失望了!

  本来以为《浮生六记》是本轻松的散文,结果我失望了,沈三白和芸娘前期的婚姻生活越愉快,后期的痛苦就越强烈!沈三白之后的文人都羡慕他有个好老婆,的确,毕竟聪慧有才情,能和丈夫谈论诗词书画不说,还主动给丈夫找小妾,也没谁了……可惜芸娘识人不清,婊子无情,遇到多金的主哪还记得承诺,憨园 的背叛对本就体弱吐血的芸娘更是雪上加霜!在古代,虽然男人三妻四妾或者狎妓都属正常,但无论现代或者古代,沈复都不是良配:酷好诗书丹青,性喜丘壑林霞,却习幕行商一事无成,妻子生病无钱医治,儿女冬日无棉衣避寒,妻子死后无钱下葬……又性情软弱不懂拒绝不懂反抗,当担保人结果人家卷款跑路;父亲去世回乡奔丧,被亲弟弟雇的人在丧期催债,自愿放弃父亲财产……种种无奈不一而足。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的叙事抒情都恰到好处,很值得一读!春节期间各种事情太多,家里又太冷,我又太懒, 只是粗略读了前四记,虽是足本,后两记也不知是否沈复真作,等假期过后再读吧!

  《浮生六记》读后感(二):浮生六记

  之前总看一些畅销书中有这本书,只不过一直没买,还是因为那次降价买了一本。 没有刻意了解这本书,到什么程度呢?除了“浮生六记”这四个大字以外,旁边还有三个“清 沈复”字样,愣是没看见。翻开第一页的时候还在纳闷,怎么是文言文?! 就像书中一开始介绍的那样,古人很少用笔墨记叙夫妻之间的事情,由其还是用了这么长的篇幅写夫妻之间故事,以至于后面的沈复自己的经历在这和这段描写相比较都显得黯然失色,了无生趣。 当然,这其中并不是像一些其他的带颜色的书刊的描写,而是青年男女之间的谈恋爱的过程,以及婚后的生活。当然,依照一些现代人的观念即——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理念来说,书中的情形多数不切实际,两个人的生活怎么可能那么和谐。存有这种质疑也可以理解,毕竟沈复的妻子陈芸死去的太早了,陈芸去世的时候,他们的小儿子也就是只有6岁左右。 浮生六记,记叙沈复的生平经历,总体来看其实很丰富,他的人生也算是完满,有爱人,有朋友,帮助过人,被人帮助过,得到过,失去过,混乱过,清醒过,他还出过国…… 整个的人生经历很丰富。 其实文言的表达方式也好,当描写那也花草风景的时候,不会拖拖拉拉的写很长的篇幅,表达强烈的情感的时候不需要用排比的手法进行增强,同时也不会缺乏代入感。 我的这一版本还有插图,其实如果可以,最后不要有插图,弄得像儿童读物,别扭。

  《浮生六记》读后感(三):《浮生六记》:人生可平凡不可平庸

  人生若梦,为欢几何? 简单来说,这是一本个人自传书。读起来故事情节紧凑,没什么铺垫和曲折,语言朴实无华,动人的是作者沈复和陈芸之间的爱情故事和陈芸如白月光一般的存在。 我猜想,这本书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推崇,大概是对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感到凄凉,又或是对惺惺相惜的爱情的向往,对女子如此美好的赞叹! 令我深刻的是“闺房记乐”这章,作者与夫人之间的故事,平淡中透露着相知相伴,彼此灵魂契合的美好。作者与夫人日日相伴却不相厌,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这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看来,是一种不可能的存在。 结尾仅用一句“芸因此而死”结束,令人惋惜。令读者想要探究死因,也因作者不愿过多描述妻子的死因,更能感受到他对妻子的深爱。 有人说作者是渣男,我觉得他只不过是懦弱而已,在妻子的生命中不过可有可无。幼时优越的家境不需要他分忧,婚后妻子的宽容豁达不需要他肩负责任,以至于妻子受委屈,兄弟侵占家产,他都一一接受。他是有才情的,所以才能谋到文职为生,但因他懦弱却又不能谋得一官半职,至少我没读到他是淡泊名利的。他是深爱妻子的,即使他风流,只是那个时代的男子少有专一,这是女子的悲哀。 林语堂形容陈芸为世间最可爱的女子,是的,男尊女卑的时代,她如白月光一样。处处为人着想,受了委屈也不言语半分,只是想当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她是坚强的,依靠自己习得文字,担起家庭,即使生病也将儿女安排妥当。可是她还是被禁锢与时代,她不够勇敢和潇洒,忘记为自己发声。当然,人是不完美的。 我最欣赏的是作者与夫人虽过着平淡的生活,却懂得找寻生活的美好,以花草怡情,懂得观察生活的四季,即使在过得并不宽裕的时候,也不会忘了生活。 生活可以平淡,但却不能平庸,这是我读到的内容……

  《浮生六记》读后感(四):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

  《浮生六记》,清代小品文,本是散落于旧书摊手稿,后由杨引传发现,整理出版。六记,仅剩四记,其余二记均已遗失。

  四记读来,“闺房记乐”,最妙。芸娘真可谓是“最可爱的女子”。既知文辞,善解语,又通情达理,痴情一往;“闲情记趣”,最美。现代人与古代文人相较,真可谓是“野蛮人”。今时今日,尘世喧嚣,众生疲惫,哪有功夫去发现万物有灵且美,实在无趣的很。

  “坎坷记愁”,悲矣;“浪游快记”,愤矣。

  通篇读完,掩卷神游。假若少女时期,读此书,必然会为沈复夫妇赌酒泼茶、赏月插花、吟诗远游的婚姻生活羡慕不已。可如今,为人妻,为人母,早已过了耳闻爱情的年龄。那花前月下,倒不如米面油来的踏实;那甜言蜜语,不如工资上交来的实际。新婚之初,许下“愿你护我少女心周全”的心愿,早都被两孩儿的屎尿屁糊的面目全非。浓情蜜意,早也化为并肩作战的战友情,肝胆相照,互不相欺。

  如此想来,我断然成不了这“最可爱的女子”!

  可爱芸娘,闺房之乐;大美山川园林,尽展诗酒游玩之乐,请各位看官移步原文,细细品味其中妙趣。

  今日,我暂且小议后两记“最悲”、“最愤”。

  何来悲?何来愤?

  替沈复,悲;替芸娘,愤;

  沈复,字三白。“三白”?不知其本人为何取名为“三白”,在鄙人看来可真的是“白吃、白喝、白玩”!

  我偏狭的以为他不过是未曾断奶的孩童,心智实在不成熟。好结交,喜游山玩水,养花寻石,赏月吟诗,饮酒作乐,直至有一儿一女,为人父亲,也未曾收敛玩心。在家时,靠父母相助;成婚后,靠妻子相协;漂泊他乡,靠朋友相济。进不能朝堂做官,造福百姓;退不能养家糊口,调节矛盾。

  面对家庭陷入困顿,芸娘替人绣佛经,补贴家用,加速旧疾复发。沈复支摊卖书画,三日所进,不敷一日所出,索性停笔收摊;面对家庭问题,未见沈复从中周旋调解,任由婆媳,公媳关系恶化,芸娘惶惶终日,致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

  借用沈复自己所言“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尔!” 莫叹“恩爱夫妻不到头。”终究是大丈夫少担当,自招恶果,自来受!

  芸娘,最动人之处在于困境中的平和沉静。

  分明是躲帐逃难,她却调侃笑言“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传奇,可名《吃粥记》矣!” ;分明丈夫屡屡失业,骨肉重圆梦想回回落空,她却“强颜慰藉,未尝稍涉怨尤。”就这两点,就已是何等的深明大义了。更不提,主动为丈夫寻小妾,为公公寻小妾了!(实在不懂,古代妇女如何做到如此心胸宽广!我看了假的宫斗剧吗?)

  太平之日的温良娴淑,调侃逗趣,是给生活锦上添花;困顿之时的隐忍宽慰,淡然处之,实在难能可贵。既能与己心灵相通,又能容己任性妄为;既能与你共享繁华,也能陪你颠沛流离。想必,所有男子都愿“娶妻当如陈芸娘”!

  可即便芸娘如此温柔可爱,沈复对其呵护有加,深情款款,但也能没有阻挡其寻花问柳之步。

  “浪游记快”中有写,芸娘病疾缠身,为谋生计,沈复南下经商,稍有钱两,便去烟柳画巷,招妓喝花酒。招妓也就罢了,偏偏要寻与芸娘外貌相似的女子喜儿,共度良宵,四月之久。竟因歌妓们爱与他谈天说地,举杯畅饮,而沾沾自喜,洋洋自得!

  (what?what?what?这是什么鬼才,什么逻辑?我想你了,于是,就找一个像你的人睡了。这是人话吗?气得我一口老血!)

  此时,芸娘卧病在床,沈复却灯红酒绿。看到这里时,不禁破口大骂——渣男!替芸娘愤怒,沈复终究是配不上芸娘一片痴情。想必,我若嫁于沈三白,必然会成为悍妇一枚!

  罢了,罢了,如此这般,我也不屑成为笔下这“最可爱的人”,徒有这虚名!

  虽在“坎坷记愁”中写到,芸娘离世,头七回魂,沈复痴情等待,一睹芸娘魂魄,写的是用情颇深,但始终让我无法释怀之前的愤怒。

  人生如梦,为欢几何?入戏太深,徒增烦忧。

  常言“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又言“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我且要这平淡如许,细水长流的日子吧!

  《浮生六记》读后感(五):谁说爱情都是自私的?她爱他,所以替他物色最好的女子

  01

  好女人有很多种,根据外表分,有漂亮的,高冷的,清秀的,端庄的。

  根据内在分,有大气的,温柔的,无私的,灵巧的。

  那么,同时具有上述所有的外在与内在的女人是不是非常可爱呢。

  我今天就要介绍一位,她就是沈复的妻子陈芸,我是从《浮生六记》中认识她的。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编写的自传体散文。全书共有六卷,后两卷丢失,现存四卷,总共不过四万字,却能带我们领略举案齐眉的夫妻之情,感受雅致朴实的艺术生活,体会人生的悲欢离合。

  全书以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描绘了平凡而又充满乐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

  关于沈复的记载还真不多,从他著述的《浮生六记》这本书中可以知道,沈复,字三白,号梅逸,工书画、散文。十九岁进入幕府,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不喜欢仕途经济。与妻子陈芸志趣相投,感情很好,愿意过着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困生活的磨难,理想没能实现。经历了丧妻丧子之痛之后,远走他乡。

  02

  读完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一个情字贯穿始终。

  沈复和陈芸其实是表姐弟关系,陈芸比沈复大10个月,沈复称她为姐,两人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十三岁的时候沈复和陈芸互相瞧对眼儿了,沈复就对母亲说,我今生非芸姐不娶。恰巧沈母也很喜欢陈芸的乖巧懂事,所以就答应了,立刻取下金戒指送给陈芸作为信物。

  有一次沈复在陈芸家做客,半夜肚子饿了,又不愿意吃仆人送来的甜食,这时陈芸就偷偷叫沈复去自己的房间,拿出她早就准备好的白粥跟小菜,递到沈复手里,被其堂兄撞见,一直作为笑料逗趣二人。

  两人十八岁时结为夫妇,婚后志趣相投,感情深厚。沈复带芸娘游览沧浪亭、太湖,两人时常讨论李白杜甫的诗,沈复偶尔还打趣芸娘,然后都捧腹大笑,大有李清照赵明诚夫妇“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意境。

  两人结婚二十三年,恩爱二十三年,在沈复心里,爱情就像陈年的美酒,时间越长久越浓香。在婚后的二十三年里,有开心,也有不如意,但他们都能互相理解对方,包容对方,饮食习惯也会跟着对方改变。

  沈复本来不吃腐乳和虾卤瓜,但是芸娘喜欢,他就尝试着接受这两种食物,最终也喜欢上了。

  这件小事很好地诠释了沈复爱屋及乌的心性。他对芸娘满是爱意,就连出游在外到花船上找妓女,也要找个跟芸娘神态相似的。

  两人情到浓时,便会像初恋中的情侣一样,互相许下来生还做夫妻的誓言。

  在大多数人眼里,爱情是自私的,必须忠贞不二,不容许别人参与进去。

  陈芸却不这么想,她太爱沈复了,在她心里,只要是好的,沈复都配拥有,所以她主动为丈夫物色小妾,要求漂亮还要有韵味。

  沈复无所谓,妻子愿意物色就让她物色好了,有合适的就欣然接受,没有合适的,有芸娘陪伴此生也无憾了。

  他们夫妇二人一生的共同愿望就是有一处房屋,周围种满各种花草果树,一个画画,一个绣花,品酒吟诗,过着布衣蔬食的生活,不用为生计常年奔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真理,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下沈复夫妇的愿望未能实现。芸娘久病在床,因无钱医治而去世,这成了沈复今生最大的痛。

  03

  第二,充满艺术的生活。

  沈复是一个具有艺术细胞的人,陈芸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两人的结合,将平凡甚至贫苦的日子过成了诗。

  这主要体现在第二卷《闲情记趣》里。

  沈复爱花成癖,对插花很有研究。喜欢修剪盆景,了解园林设计的规则。

  用瓶子插花时,对花的颜色,数量,形状,瓶口宽窄都有要求。

  无论刮风下雨,沈复的桌子上都摆放着各种鲜花,往往这瓶花还没有凋谢,新的一瓶就摆上来了。

  有一次芸娘看着插得精妙的鲜花,突发奇想,画儿里的花草上面会画上虫子以显逼真,为什么插花中不模仿一下呢?于是芸娘说出了她的奇思妙想,将虫子刺死,用细线拴住虫的脖子,放在花枝花叶上,调整虫子腿脚在花草上的姿势,或抱着花枝,或立在花叶上,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沈复照做了,所有看见的人都拍手叫绝。所以沈复由衷地佩服芸娘,并说:“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有一次沈复扫墓回来,从野外捡回一些石头,按照芸娘的描述,他将石头堆成一座假山的造型,在上面种了一些四叶草,鸟萝之类的花草,两人经常对着假山畅想讨论,假山上哪里适合修建亭子,哪里适合钓鱼,哪里适合居住……

  后来假山被打斗的小猫撞倒,他们夫妇二人还为此伤心落泪了一番。

  两人还经常在房间里熏香,那些香都是芸娘自己加工的,香气清幽还没有烟。

  春天,沈复想跟朋友们出去赏花,文人雅士赏花就要喝酒,酒还要喝热的,可是野外没有酒家提供热酒,正一筹莫展的时候,芸娘又站出来了,替大家解决了难题。

  原来她雇了街上一个买馄饨的人,让那人挑着炉子,锅灶,而她则自己带着茶壶一起到郊外,到时候热酒煮茶都可以。

  沈复的朋友们在芸娘的协助下,玩得很是尽兴,纷纷夸赞芸娘的聪明才智,这让沈复很有面子。

  居家过日子,芸娘真是一把好手,家人的衣服都是她做,她还专门为丈夫喝酒准备一个精致的梅花盒装一些下酒小菜儿。

  夏天的时候,芸娘在傍晚时分把一小撮茶叶放在未开放的荷花当中,第二天早上取出来,用雨水冲泡,那个香味儿啊,堪称一绝。

  沈复夫妇虽然经常缺银少钱,但他们的生活从来不乏情调,不枯燥。

  只有内心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才能真正用心地去生活,在不经意间,将贫困的日子过得具有艺术感。

  沈复是这样的人,芸娘更是这样的人。

  所以芸娘被林语堂称作“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04

  第三,坎坷辛酸的经历。

  沈复在很小的时候就过继给了伯父,后来伯父去世了,又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

  沈复在书中多处对父亲评价颇高,对别人慷慨大方,替别人养儿育女,甚至为了别人的事挥金如土都在所不惜。

  然而事实上父亲对他们夫妻俩并不慈爱。

  他们家里经常揭不开锅,也不见父亲给予半点援助,还经常因为别人的谗言受到父亲的责备。

  沈复的弟弟启堂向邻居借钱,让芸娘做担保,后来邻居要债,启堂当着父亲的面不承认,还诬是陷芸娘自己私下偷偷借的。

  本来之前家人对芸娘就有一些误会,再加上小叔的诬陷,芸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她从来都不替自己辩解。沈复的父亲一气之下,将他夫妇二人赶出家门。

  好在两年后,沈复的父亲知道了原委,又将他二人接回家了。

  书中几次提到芸娘一直惦记着为丈夫找小妾,直到她见到憨园,非常喜欢,就尽力撮合,眼看着好事就要成了,谁知憨园贪图富贵,另嫁他人,芸娘因此动怒,久病复发,沈复安慰很长时间都没用。

  这让我想到了《红楼梦》中,贾赦想纳鸳鸯为妾,让邢夫人去说和,鸳鸯没答应,大闹一场,贾赦怪罪邢夫人办事不利,将她狠狠责骂一顿。

  这两个男人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嫁给沈复,芸娘还是比较幸运的。

  前面芸娘为亲人作担保吃亏,后面沈复为友人作担保被坑了,这夫妻俩真是同命鸳鸯啊。

  被逼无奈,沈复夫妇二人去芸娘的结拜姐妹华夫人家小住一段时间。

  期间沈复去靖江要债,途中遇到暴雪,又身无分文,走投无路之际,幸亏遇到熟人相助,才安全到达靖江。

  后来沈复再次从靖江要债回来的时候,华夫人送的小丫头卷款逃跑了,芸娘从此一蹶不振,她知道家里根本没有钱,所以拒绝看医生,最终香消玉殒。

  05

  痛失爱妻的沈复,没有了灵魂伴侣,如同一具行尸走肉。

  可是上天仍然没有放过他,接着父亲去世,唯一的儿子早夭,重重打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再醒来,恍如隔世。

  心如死灰的沈复去了四川,世上再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消息了。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生短短数十载,经历悲欢离合,尝尽喜怒哀乐。

  前半生有芸娘作伴,即使贫困交加,也不觉得苦。

  后半生,芸娘走了,沈复写下《浮生六记》,记录着有关芸娘的种种可爱与美好,靠着回忆打发这无聊的日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