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燃烧的远征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燃烧的远征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09 03:06: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燃烧的远征的读后感大全

  《燃烧的远征》是一本由拉尔斯·布朗沃思著作,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 纸间悦动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燃烧的远征》精选点评:

  ●拜占庭引欧洲骑士圣地东征加速了东罗马这个古老帝国的崩溃。

  ●好看,就像小说一样。翻译得还行。这下终于看懂了《天国王朝》,十字军和三大骑士团的脉络也清晰了。十字军还是naive啊

  ● 被封面吸引。此前对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为空白,所以此书看完算是完成历史文化普及。只是一些地名或人名的翻译,看起来有些别扭。。。此书须一气呵成读完,要不很容易就忘掉了前面所讲的。。。记住一句话:虽然历史无法重复,但人性大抵相同。历史的波谲云诡,离不开人心叵测啊!

  ●2019.1.14

  ●目前看到系统地介绍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脉络最全面的一本书。紧张的战争场面,国家和宗教,历史的演变。战争的主观目的与其客观结果对比起来往往是割裂,而后仿佛又会恢复到历史的轮回和因果之中。

  ●作为一个中国人很难理解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竟然能引起如此大的影响力,虽然这种影响力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而渐渐推出舞台,但它带给世界的改变至今仍然留有印记。911事件对于西方世界带来的冲击现在仍然没有消失,极端的穆斯林依然视发动圣战是他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刺客信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机了解一下圣殿骑士团的诞生。

  ●10.28.19 两节晚自习

  ●买来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看完能让你对八次十字军东征以及那几个十字军国家有个基本的概念和认识,当然也只有基本的认识。整本书近乎一半都在讲第一次和第三次东征。如果你是个历史大佬那么没必要买这本书,如果你是个萌新小白,那么这本书还有这个作者之前的三本书(维京,诺曼,拜占庭)都是拿来扫盲的上上之选。

  ●简洁、扼要、全面、清晰

  ●原来鲍德温四世和狮心王理查是一个时代的人啊,这两个人加上萨拉丁,真是为那段历史添光加彩。腓特烈二世的所作所为跟笑话差不多。这本书能简单的十字军的历史,看得迷迷糊糊,各种外国人名都记不住,就是感觉十字军,有时候好像是合法的抢劫团伙。

  《燃烧的远征》读后感(一):攘外必先安内

  《燃烧的远征》,豆瓣8.0。算是一本低于我买书及格线的分数。它不是魔兽世界的小说,而是一本浓缩了的十字军东征历史。对于历史类的书,我以往的阅读习惯很固定,读着读着就会出戏,我不是很关心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具体来龙去脉,但是我很想通过历史事件,弄清各方势力这么做的初衷和不得不的理由。 这本《燃烧的远征》算是十字军入门级读物,十字军核心的事一件都没有落下,解释背后的原因,和呈现出十字军失败的显而易见的原因也非常清楚。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手法去发动群众。十字军那个时代是宗教信仰,工业革命是机械,19世纪是金融,总之萦绕在人类文明上的那把剑,始终就没有离开过我们。要说这本书唯一让我记住的真理,那就是光靠精神和热血,没办法完成实际的成就,攘外必先安内又是多么富有眼界的感悟。 抛开这些,我其实更想知道,教会作为十字军东征的“始作俑者”,他们想从中得到的又是什么呢?不光是经济利益吧,不然也太苍白了。

  《燃烧的远征》读后感(二):看了《燃烧的远征》英文版的感想

  A liar. 作者在为十字军的罪行掩饰,他连辩护都算不上,而是干脆隐瞒史实,从有利于洗地十字军的角度描写。

  第三章贵族十字军(只看了英文,原谅我的理解翻译)里,埃德萨无后的亚美尼亚人君主不是死于宫廷政变,而是在收养鲍德温为养子、承诺其为继承人后被鲍德温杀害夺城,在《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中作者用的字眼是lynched,而拉尔斯只描写为overthrown in a coup。

  矮化萨拉丁的形象,扭曲吉哈德的含义,将其等同于天主教的holy war。

  在描写臭名昭著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刻意淡化十字军的动机、隐瞒攻陷君士坦丁堡时的惨状,营造出十字军只是被赶鸭子上架这一假象。

  最令人不齿的是在本书后半部分关于十字军向夺回耶路撒冷时直接就用reconquer,一支异族军队趁着他国弱小内乱割据了一片土地然后就心安理得当作自己的领土,被其主人收复了还能信誓旦旦地喊“reconquer”,作者是liar,至少是biased。洗不了。

  总之,如果想大概了解一下十字军的过程可以看一下本书,但不要全信了。

  《燃烧的远征》读后感(三):远去的天国王朝

  最近不但忙而且身体不好。本来换季咳嗦一些是正常现象,但是当下就格外令人害怕。而且这一次咳嗦还十分厉害,吃药不好,打了两个疗程阿奇以后也没全好。不敢说缠绵病榻,也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导致我一个多月了没看完一本书。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本薄薄的《燃烧的远征》终于读完了。

  提到欧洲中世纪史,十字军就是个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话题。两个宗教世界纠缠了数百年的恩怨情仇,集中体现在了这短短二百年之间,为后世不管是严肃的学术研究还是娱乐消遣提供了无数素材。

  这本书以时间为序,简要的介绍了九次十字军东征的始末,算是一个普及性质的文章。笔墨重点集中在了第一次东征时期耶路撒冷的光复和陷落过程(也是电影《天国王朝》的时代背景)以及攻占了君士坦丁堡的第四次东征上。

  当然历史上没有帅气的小铁匠贝利安,西比拉也肯定没有伊娃格林那么美艳动人,居依似乎也没那么让人厌恶。然而看着书上寥寥几句的描写,总是不可避免的想起电影里激动人心的战斗场景。这可能就是历史的魅力。

  另外一些情节,比如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结合另外一些书来看,比如《1452》,《财富之城》之类的书从不同角度细节来看,更有乐趣。

  虽然这本书浅显了一些,然而读书未必一定要学到什么,偷的浮生半日闲,掩卷之时会心一笑,书便没有白读。

  《燃烧的远征》读后感(四):信仰,土地,光荣和卑劣

  1,被欧亚非包围的地中海是工业时代以前文明交汇的中心,当然同时也是血与火的战场。中国相对封闭的环境和早熟的文化制度,让我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自我疏远了与其它文明的交流。而地中海沿岸,尤其是东部沿岸地区,这种疏远和独立就成了一种奢望,也话所在地区的人也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2,世界上最重要的的一本书,圣经。犹太人的版本没有耶稣,基督教的版本没有默罕默德,伊斯兰的版本拥有最多的先知。不同的解读带来的分歧,竟然直接或间接的引发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仇恨战争。时至今日,依然是在地中海的东部沿岸,这里依然是世界上最混乱的地区。文化的,历史的,民族的,宗教的,经济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好像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3,中国人对战争有着清晰的分类,甚至不同的战争有着不同的专有名词。讨,伐,攻,克,反,略,巡,狩,乱表明不同的价值判断。战是个相对中性的词,圣战这个词史书不存,甚至我们还因为东边邻居曾经用过这个词而有着莫名的不舒服感。

  4,圣战,其实一点也不神圣。对土地和资源的渴望在大多数时候超过了对信仰的追求,自私自利的十字军,各自盘算的伊斯兰酋长,还有夹在中间的拜占庭帝国。出场的英雄,圣徒,骗子,胆小鬼,小丑,叛徒,傻子还有泯灭在史书行间的无力决定自己命运的百姓,都在点火中燃烧。

  5!悲欢不在,时间掩盖,圣城依旧,风吹过沙漠,可有呜咽之声。是哭,是笑,是血浸过的土地,是信仰不落的祈祷。

  《燃烧的远征》读后感(五):作者关于维京人和诺曼人的两本书我都有

  印象蛮深刻的。篇幅不长,但文笔生动,故事讲得非常精彩。缺憾是引用不多,应该不能算是严肃的正史,但很适合做关于那段历史的入门读物。

  本书的风格和那两本几乎一样(估计也是作者的一贯风格),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在不长的篇幅里,把八次十字军东征(作者的算法,而且只算前往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的大致脉络讲得非常清楚。

  两年前买过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的英国作者乔纳森 赖利-史密斯的《十字军史》。当时的阅读感觉非常不好,觉得整本书晦涩不已,很难沉浸下去认真阅读。现在想来,还是因为不太了解那段历史,直接开始啃那种严肃的正史,未免会觉得相当无趣。如果阅读的顺序颠倒一下,先读了这本,也许那本就不会显得晦涩,而是能提供更多历史细节的正史。只是,现在要阅读的书单如此之长,不知道是否还有兴趣和时间再重新拾起那本书来细细阅读。

  十字军从来不是那样神圣和圣洁的,哪怕从动机而言——仅仅因为对方是异教徒,占领了自己的所谓圣城,就必须出兵征讨之?更不用说,整个东征的过程中各种欲望交织而导致的闹剧和悲剧——一路劫掠而去,看不惯拜占庭帝国便征讨之甚至攻下君士坦丁堡并大肆劫掠,十字军国在穆斯林的环伺之下犹有心情勾心斗角相互倾轧,说句玩笑话,不灭则天理不容啊。

  虽然穆斯林那边有同样的内斗问题,但毕竟整个地缘环境都更加有利于穆斯林。

  小布什心心念念的十字军本来就不是什么好玩意,他胆敢祭出这样的由头,看起来历史素养确实不怎么样。或者说,偏见本来就在心里,“异教徒就应该被扫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