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套装四册大全集)》的读后感大全
《古董局中局(套装四册大全集)》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48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董局中局(套装四册大全集)》精选点评:
●一口气听完四本书,情节引人入胜。马伯庸实在太会写书,不仅穿针引线的交代了一些古董知识,还通过设局破局等情节把故事构建的很巧妙,让人看了欲罢不能,想看看结局到底如何,中间挖的坑也都合情合理的填回去,不给读者添堵。读下来还是第一部第三部最好看,第一部开局,最后砸佛头是倍感意外,完全没有想到。第二部不太喜欢,很多情节像车轱辘来回转,许愿智商下线,和黄烟烟的爱情也莫名其妙又让人反感,只能说作者既然处理不好爱情情节就不要写了。第三部算是外传,主角是许一诚和老一辈年轻时候,故事很精妙,人物塑造的很好,感叹许愿有他爷爷三分之一智慧就好了。第四部揭露谜底,把前三部故事穿插其中,虽然寻宝之路有点崎岖和不好理解,但整体瑕不掩瑜,药不然是生是死也给了开放式结尾,不错。
●挺精彩的,但是每一部的套路一样
●设悬还是挺有一套的
●为了李现的电影先补课小说。 利用十一假期看完,古董知识是好的,尤其对历史和博物馆感兴趣的古董小白。但情节上还是有点不够意外,主角光环真的好亮。只能说有空的话看看,但不会再看第二遍了。
●我看的应该是这个版本。电子书和实体书真的难以一一对应。
《古董局中局(套装四册大全集)》读后感(一):刷完了
最近在工作的空档期,时间比较充裕,花了一个礼拜,刷完了。亲王的书,大概都是这个特点,架子搭得挺好的,开始特别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但是结尾总是让人有些失落,结束是结束了,但是与故事的前半部分一对比,没什么大惊喜,有点儿怅然若失,怎么就这样结束了呢...人物的刻画也是这样,明明设定的很有空间,可以更丰满一些的,最后都有些单薄。不过跟网络上多数的爆红款yy小说作者相比,亲王的文笔还是高出去十八条街,不可同日而语。纸版书还是值得一买的。
《古董局中局(套装四册大全集)》读后感(二):两星给第三部 一星给书里的古董知识
趁着电视剧热播的风头,这几天读完了故事原著。从起初的好奇和期待,到后来的失望和无语,再到最后靠着“就快结局了,再忍忍吧”的心思读完了整套书。
整个故事,逻辑混乱,漏洞百出,有些地方强行自圆其说,甚至连同一个数据都会使用不同单位,不知是笔误还是作者想当然。
总结一下这套书的几个大bug吧
1⃣️主角许愿靠着主角光环,即使智商屡次不在线也依然渡过难关。越到后来,越丝毫感受不到这位主角的人格魅力,也难怪一众读者感到气愤
如果第一部视作许愿的摔跤与成长,那么第三部和第四部里冲动、无脑、口口声声仁义道德却毫无规划与耐心,甚至一而再再而三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表现,让这个主角越来越站不住
2⃣️从第一部就对沈家描述甚少,以至于当老朝奉出现时,很容易会把这个神秘人物与几乎没有篇幅的沈家联系在一起。第四部突然大量笔墨给了沈云琛,也有些莫名其妙。这样的布局结构导致故事本身略显单薄,最后揭开老朝奉真面目的时候丝毫没有惊讶之感
3⃣️感情戏如果不会写,其实不必硬写。强加感情线反而显得多余
整套书,怎么说呢,原本可以是个环环相扣的精彩故事,但是作者的写作功底显然还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复杂的故事体系,所以自然而然会导致越写越离谱、越写越任性。
如果只是图一乐,打发时间,读一读倒也无妨。但是如果看书过程中控制不住自己的理性思考和严谨逻辑,那还是不要看这套书了,容易生气。
《古董局中局(套装四册大全集)》读后感(三):全四部思考
第一部
故事情节节奏把握的都挺好,主角的性格比较沉稳冷静,药不然的反转也是相当戏剧性,可看性还是挺强的。最后留下一个老朝奉的悬念,第一部看完没来得及多回味就匆匆去看第二部了。
第二部
开局主角就被当做棋子陷入局中,也许这个事儿给主角的打击太大了,导致主角的性格突然从沉稳冷静变成冲动易怒。
和药不然老朝奉的合作中,不然带他去拓碑修心,前面的冲动情有可原,可这个时候本应恢复冷静睿智的主角还是智商不在线,开始对主角失望。
以为自己是破局人,其实还是太高估了自己。好在最后的时刻主角保持了一丝丝清明和原则,以一种诡异的形式证明了真品。
(但这个结局我是真的觉得诡异。
当时有两个情况是设定好的,一主角这个时候已经是被民众信任推崇的鉴宝人,主角的判断是非常能够影响鉴宝结果的。二在活动中民众相信了有残片的画是假的,反向证明了真品。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残片是主角拿出来的,故事里的民众突然信了主角又突然信了活动中的说辞,即不质疑主角又不质疑结果,所以民众是傻子?)
第三部
许一城的故事缓缓揭开神秘面纱,是一个很立体的人物形象。坚持原则,珍爱文物,虽然以一己之力去对抗历史的车轮碾压确实非常力不从心,但他哪怕牺牲自己也要努力坚持的精神值得尊敬。好在文物的保护法律出台,避免了因时代浮动人心浮动而造成的更大的损失。
第四部
从许一城的故事中回过来看主角,真的是气的不行,依旧浮躁冲动智商下线。靠着药不是和药不然的指引行动,自己的思考少的可怜偏的离谱。
终于终于踏上了寻找文物寻找真相的路程……
也终于对主角对这个故事彻底失望。许家的祖辈们为了保护文物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许愿却为了保命把文物当石头用进而导致文物被毁。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文物没有命值钱 这么做无可厚非。可他是许愿,他一直标榜自己是许家后代 一直标榜自己对文物的保护和坚持,所以他不可以这么做。换句话说,我感觉他的人设崩塌了,故事也毁了。
回过头来思考一下,究竟是应该把文物留在国内面临被毁的风险,还是应该放出国去让其他人甚至仇人来更好的保存它。文物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是它的归属国、它的历史文化、还是它的价值本身。
老朝奉历经三代,三代沈云琛和初代药慎行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么?总觉得老朝奉终究剩下的只是一个名字,而根本失去了它本来的传承意义。
《古董局中局(套装四册大全集)》读后感(四):全四部随笔
《佛头奇案》
第一部为很经典的类型小说路子,在现代主角的冒险历程中逐步经过一系列抽丝剥茧的推理还原一段尘封往事。叙事结构很像一部早于其出版的小说:景旭枫的《天眼》。
局中局的概念指引了剧情方向,马伯庸习惯性的不断设置悬念和反转,乃至最终无法保证逻辑的合理性。比如许一城用自己的生命将真佛头送往了日本。
药不然的人物设定是文中少有比较亮眼的,但是在古董行当里背上三条认命就这么随意吗。
当然还少不了马伯庸标志性的情感线:许愿、黄烟烟、木户加奈之间的感情纠葛令人智熄,逻辑之混乱、思维之简单就连初中生的情书都不如。这一点我在《风起陇西》、《三国机密》、《两京十五日》里已经见识过了,《古董局中局》这部早期作品里表现的格外离谱。许愿乃至作者的屌丝味道扑面而来,木户加奈一定是在AV里找寻到的灵感。马伯庸对待女性角色十几年如一日,竟然没被女拳出击,还是因为不够红吗?
总体阅读观感轻松不烧脑,当作网络小说来看。
《清明上河图》
看到最后百瑞莲更换残片的反转,才有点局中局内味儿了。
这一部故事的逻辑和推理较上一部更胜,源于与历史贴合的更紧密增加了公信力,这才是马伯庸擅长的。但是一脉相承的缺点是为了圆剧情不得不添加了过多匪夷所思的巧合。看到阴阳眼就是开头的大小眼,并没有为作者的设计叹服,反而有看传奇故事之感。
许愿和黄烟烟的人设和第一部完全割裂了。第一部的许愿,从一个三十岁一事无成的屌丝,为了剧情需要强行拔高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男主角,配合主角光环无往不利。第二部的许愿被作者加了个降智光环和无能狂怒的血统技,前半部分下来,不仅许愿心态崩了,读者的心态也一起崩了。黄烟烟更不必说,有的读者说的很对,简直是被木户小改改魂穿了,化身纯纯的花瓶工具人。反而在配角堆里发现了一个宝藏--高冷知性御姐戴海燕。
药不然快被写崩了,他的性格、目的随着剧情的发展风雨飘摇、无所适从。我很纳闷在八九十年代严打期间,一个身背三条人命的通缉犯是怎么像他一样活的这么随心所欲的,佐罗吗?
总体来说强于第一部,硬伤稍微少了一丢丢,然而并不影响整体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