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致敬加泰罗尼亚》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致敬加泰罗尼亚》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4-14 03:31: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致敬加泰罗尼亚》经典读后感有感

  《致敬加泰罗尼亚》是一本由[英] 乔治·奥威尔著作,译言古登堡计划/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6-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敬加泰罗尼亚》精选点评:

  ●看完对西班牙人民印象极好,最后两章尤其令人肃然。

  ●英文版https://www.ximalaya.com/waiyu/7542298/

  ●内战中的内战,远比比佛朗哥希特勒墨索里尼更可怕的是来自斯大林同志的大清洗

  ●看到一切反战反乌小说的影子,现实比小说更荒谬。看完《why I write》,里面奥威尔笃定自己的下一本书仍然是废纸,后知那本是《1984》,忍俊不禁。另,军队不拿武器,只走正步。练习队列到无可挑剔,仍不知道枪如何使——此荒谬与军训有异曲同工之妙。

  ●描述党派争论这块有点凌乱,看的有些晕。其他的挺好的,关于战争的记忆:混合了景象、气味和声音,战壕里的气味,山谷的黎明,冰冷的子弹碎片,巴塞罗那早晨冷清的曙光……让人印象深刻。还有奥威尔对那段生活的怀念。我们都不喜欢战争,但也厌倦平淡,大概这就是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吧。

  ●太阳底下没新鲜事。对战争的描写很细致,没曾想过还有这样的战争。

  ●历史的真相往往跟我们在媒体和书本看到的说辞相去甚远,爱国正义革命甚至反法西斯的口号,可能都是小部分人为了夺取政权披上的虚伪外衣,不明真相的底层群众自以为在为崇高的理想献身,其实就是不同利益集团冲突下的牺牲品。

  ●有关战争,有能力的人都是躲开的,自然会有傀儡去死,以及想靠战争翻身的咸鱼。

  ●奥威尔对西班牙内战的呈现,揭露出一个我们不太愿意面对的真相:在很多事件中,组成该事件的核心要素都与事件本身无关,本来应该是残忍、血腥、暴力、意识形态斗争的内战,在奥威尔看来却由无聊、等待、无意义、找食物、抵抗寒冷构成,想起从前看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总觉得考古充满了奇迹与兴奋,但斯坦因的记录绝大多数由找水、找冰、挖掘垃圾构成。我们对生活的描述实际上总隐去了它最粗糙也最大面积的质地,正因为如此,托翁才会讽刺卡列宁“在生活中逃避生活”。有一些情绪与感受刻写地非常敏锐,比如明明知道参战是在创造历史,但个体生理性的渴求压倒了史诗化的情绪,多次描写兵营里充满粪味(战场上哪里找厕所?),与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构成了隐秘的对话:到底什么构筑了我们?是伟大的意识还是沉重的肉身?他们均选择了后者。

  ●奥威尔才是真正的黑到深处自然粉,巴塞罗那对他的报偿,就是在当年他住过的兰布特大街一侧命名了一处“奥威尔广场”。最后的“直到炸弹呼啸而来”,先知般预言了绥靖主义的恶果。

  《致敬加泰罗尼亚》读后感(一):homage to Orwell

  后人对发生于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的想象,大概是共和国为保卫议会民主而与法西斯独裁者弗朗哥力战,且成为了后来二战在欧洲爆发的先声(虽然独裁者在战前已击溃共和军并见风使舵的在轴心国与盟军间保持中立让西班牙并未涉足二战的泥潭)。但其实这仅仅是一种远离战场外国人对内战理想化的描述,比起这条表层的战线,更重要的是另一条肮脏和充满谎言的战线。本书是奥威尔以一个亲历者的角度带我们穿透这层迷雾,揭穿关于内战的谎言。1936年时值第三国际执行“右倾”路线时期(同时期也有王明奉莫斯科指示执行联蒋抗日),直接听命于斯大林的西班牙共产党(不要被他们的名字骗了)以及加联社主张联合农民、资产阶级、工商业主等共同保卫共和政府,实质上是保守派。而当时加泰罗尼亚纷繁复杂的党派林立各有诉求,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是原教旨主义者一心想建立工人国家,更有无政府主义者想闹革命。西共抱着打赢内战的目的保卫各阶级联合阵线,不断右转并压制革命派。起初的奥威尔着眼于现实目的更倾向西共,认为革命派的想法不切实际,然而当他经历三个月战斗从前线回到巴塞罗那,发现时局已和他第一次来到巴塞罗那时大不一样,这个城市的革命热情早已消退,共和国内部两派的博弈愈加升温,媒体被西共和政府掌控并对革命派大肆诋毁。这场战斗理想主义的一面已黯然褪色,丑陋和谎言暴露无遗。1937年5月的巴萨罗那巷战使得工人正在失去权力,共和派竟将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打成“托派”和法西斯间谍,就连奥威尔本人也面临监牢的危险。这让奥威尔倍感失望,工人政权已不可能,前线还在激战后院却已起火,甚至共和国都可能不保,他对工人深感同情对西共心灰意冷。6月喉部中弹竟大难不死,奥威尔在负伤和面临政治迫害的双重威胁下最终离开西班牙。

  6个月间从民众的革命热情到局势变幻、媒体歪曲、内部分裂,共和军的失利似乎已是定局,成为留给后世历史学家的谜团,喜欢内斗的毛病是左翼挥之不去的阴影。

  《致敬加泰罗尼亚》读后感(二):Homage to Catalonia

  《致敬加泰罗尼亚》读后感(三):奥威尔的分析

  《致敬加泰罗尼亚》好,不仅仅是他非虚构写作的纪实性文字和独特幽默的语言所致。他所参与的战争,纵然艰辛却极富滑稽色彩。然而第十一章中,奥威尔转以严肃而逻辑严密的语言,正是这段论述使得这本书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研究价值。

  权作胡扯与梳理,西班牙内战相关的东西我有生以来不曾理清过一次。

  西班牙内战中,媒体报道不乏派别差异、栽桩嫁祸,极其考验史料考证能力,这点为著名西班牙内战相关作者所证。如此背景下,奥威尔本人加入的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在报纸中呈现形象与其实际经历判然相左,他将此时留下的文字材料基本判定为“大量攻击性报道和党派宣传”,采取个人眼见和他人经历分享对纸质材料作出辩驳。

  奥威尔对此罗列几点以反驳。首先,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组织这场运动,同时该计划被冠以“使德国与意大利能够向西班牙派兵”的罪名同样在实践中无法证明。另外,事件发生时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并未出现任何的变动,其几乎所有的兵力都在前线,没有过任何的前期准备与宣传,与大规模的策划需要相左。

  在奥威尔看来,媒体善于使用具有情感色彩的词句营造气氛。英语世界对“无政府主义”具有较强反感,故而媒体首先将矛头指向了无政府主义者营造气氛,再进而攻击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媒体为了强调,伪造了“偷窃巨大数目的枪支与偷窃坦克”等细节——而根据奥威尔当时极近的距离和后期对现场的勘测,并没有火炮痕迹。

  奥威尔对于一些报道提出了合理异议。比如说某篇报道的作者,奥威尔查明其在战斗发生前即离开西班牙,合理推测其信息源自“宣传部长”。同时他鲜明地点出,于他们看来,“政治斗争远比反法西斯重要。他对于语言具有其敏感度,注意到“托洛茨基主义”在新闻中的滥用。他对于该词语进行三种含义的解释,并且从三种含义上分别反驳,揭露媒体通过用戴帽子的形式造势的现象。

  这其中体现几种综合能力需要深思:语言敏感度,反向思考与顺藤摸瓜。

  《致敬加泰罗尼亚》读后感(四):揭露谎言

  对于了解乔治奥威尔为什么会成为反极权作家,为什么能够以那么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一九八四》,做出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致敬加泰罗尼亚》是一个很好的窗口。这是奥威尔在《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之前写出的非虚构作品。纪录的是奥威尔作为国际志愿军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亲身经历。在《我为什么要写作》里,奥威尔自述:西班牙内战和1936-1937年之间的其他事件决定了天平的倾斜,从此我知道了自己站在哪里。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看到奥威尔思想的转变,以及反极权思想在奥威尔脑海里成型的轨迹。更能看到贯穿于日后奥威尔所有写作的目的和信念:揭露谎言。

  首先是战争的真实性质。刚到巴塞罗那的奥威尔看到的是一座由工人阶级控制的城市,完全的平等,没有任何阶级身份的差别,工业和交通实行集体化管理。这在事实上体现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内战,而是一场革命的开始。但是境外的反法西斯媒体竭力去掩饰这一事实,把这场战争狭隘地归类成:法西斯对抗民主。从而蒙骗在西班牙之外的民众,试图帮助西班牙政府阻止革命,从工人阶级手中夺回原来的权力,以此来维护自身利益。所以从一开始国外媒体就试图抹杀革命的工人党派的存在。其次,在通过报刊宣传册等工具进行的党派间的口诛笔伐,互相攻击中,原本就处于弱势的马克思统一工人党的宣传采取的是克制保守的方式,而掌握着报纸审查权的加联社党却肆无忌惮的歪曲,夸张,诽谤。无视其领导下的民兵组织在前线流血牺牲,忍饥挨饿,称马克思统一工人党为伪装起来的法西斯,佛朗哥的第五纵队。

  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奥威尔谈到这本书:“我在这本书里的确做了很大努力,要把全部真相说出来而又不违背我的文学本能。”从这本书开始,他以犀利的文字,深远的洞察,一直致力于向我们展现政治的真相。

  《致敬加泰罗尼亚》读后感(五):西班牙内斗的简单梳理(奥威尔视角)

  

关于政局的叙述在第五章。

简而言之,

支持工人掌权的:马统与CNT-FAI

支持中央政府集权的:加联,自由党与康米

左派的三种主要力量:

①加泰罗尼亚联合社会党(加联社党/右翼社会主义/斯大林主义):

加泰罗尼亚的社会主义政党;

最初由多个MARX主义政党组成;

后完全被西班牙康米(苏联支持的)掌控,隶属于第三国际;

战争爆发后中产阶级涌入;

路线是反revo,赢战争,開倒車,团结中产阶级,支持议会民主;

②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托洛茨基主义/布哈林主义):

奥威尔参加的政党;

反对斯大林主义;

自创第三又四分之三国际;

反对通过资产阶级民主来反对法西斯主义;

反对用一种资本主义来对抗资本主义;

工人掌权;

战争和revo是不可区分的;

③全国劳工联盟-伊比利亚安那其主义联盟(CNT-FAI/安那其主义):

工人掌权;

战争和revo是不可区分的;

坚决抵制资本主义与教会;

平等主义;

内部鱼龙混杂。

另外,

人民军(政府)-民兵团(民间)

劳工联盟(CNT,安那其工团主义)-工人联盟(社会主义工团)

康米强调中央集权与效率,安人强调自由与公平;

但是斯大林主义政党的反动却把托派和安人团结起来了。

但是为什么苏共背书的一方能够获得左人内斗的胜利呢?

苏联的支持,宣传与舆论,战争的取胜,坚定的政策。

相比之下,托派与安那其的政策过于理想主义与模糊。

苏联不希望西班牙发生revo的原因:

苏联通过与法国的军事同盟保卫自身,

如果西班牙真的发生革命,会带动法国及其殖民地的革命,

进而削弱法国资本主义的力量,削弱军事同盟。

另外,记者在左人内斗中起了很大作用。

ps.关于西班牙内战的书籍不多不少,但是基本上写得凌乱不堪、冗长难读或者偏见明显,这本回忆录算是这段历史的入门了。上半部分主要是如法西斯斗争的回忆,不过,说实在的,所谓法西斯分子基本没有(作为有名有姓的个体)出现,写得更多的是军旅生活。下半部分就开始内斗了,巴塞罗那事件-栽赃嫁祸-媒体的偏见-突然的逮捕。说西班牙的经历是《1984》的素材其实不算准确奥威尔对西班牙人的善良热情还是很有好感的。总之,不论是西班牙历史爱好者,读完《1984》后还想读奥威尔其他书的,还是ANCOM,都推荐读一读这本书,文笔也是一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