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修正一个观点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修正一个观点

2022-01-07 14:49:50 作者:和菜头 来源:槽边往事 阅读:载入中…

修正一个观点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数人》,谈我对智能设备监控人体健康数据的担忧。其中我问了一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自身了解那么多,了解那么实时,了解那么精细么?

  当时我认为这些数据会对人造成压力,平白无故增添了许多焦虑。因为人专注在数据上,就会为数据的波动牵肠挂肚。就像是在幼儿园安装了摄像头,为人父母的也就不大需要上班了。摄像头提供了观察的机会,那么就会不断打开找寻自家孩子。要分辨这是关心还是焦虑,怕是不能一下子就能给出答案。

  此外,我还有另外一重隐形的担心,在文章最后用讲笑话的方式提出。那就是这些健康数据对于个人而言是私隐,而且不是一般的私隐,通过它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生理特性。这样的数据控制在私营商业公司手中好吗?目前,商业公司之间只是分享用户点击行为,就已经实现了精准广告投放。如果有一天保险公司根据你的血压记录,要求提高保费甚至不提供保险怎么办呢?如果有一天雇主根据你的血液酒精含量变化,拒绝你续约或者是入职又该怎么办呢?

  所有这些担忧都还在,但是现在我还是想修正一下我的观点。

  和潜在的风险相比,有另外一些问题是迫在眉睫的,比如说血糖。算上胰岛素抵抗的人,中国怕是有上亿人口血糖异常。都知道血糖问题是吃出来的,但是食物和血糖之间很难建立起直观的联系。通常人们会根据一些医药科普,选择所谓低升糖食物然后就开吃,选择代糖饮料然后就开喝,觉得自己只吃了一小碗米一小勺冰激凌就没事。有事没事,感觉而已,在自己身上每天扎4针测量血糖?对不起,好麻烦,不想弄,自己平常注意点就好。

  如果有非侵入式的,实时监控的血糖测量仪,动态输出体内血糖数值,其实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局面。运动、饮食、睡眠都可能对血糖造成影响,通过实时监控,人可以在这些行为和自己血糖数值之间建立很直观的联系。从中获得的不是感觉而是直接经验,知道自己的身体对哪一类食物敏感,对哪一类运动敏感,以此去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活得更健康。

  我想我原先想错了一件事。那就是数据测量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孤立数据,就是你知道了测量结果但是无能为力,比如身高、体重,知道了数值你没有办法立即采取行动,迅速产生改变。另一类是交互数据,当你知道了测量结果之后,有办法立即进行调整,而且有很大可能可以产生预期的结果,随后又在新的数据测量中得到验证。

  后一种数据测量是有价值的。心跳过速,血氧下降,血压过高,血糖超标,噪音过强,都有办法进行干预或者调解。建立起外环境和生理状况之间的直接联系,有利于人们的生存。有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友人晒自己的野外健步记录,他很骄傲地展示自己穿越了整一座山,海拔起伏有数百米。而我一眼看到他的心跳记录里有很长一段时间远超他这个年龄的最大心跳,不禁为他暗自担忧。如果当时他走走停停,注意心跳变化,也许不需要长时间让心脏这样超负荷工作。

  因此,我想修正一下自己的观点:个人数据依然存在着风险,观测个人健康数据的确会带来压力。但是如果是观察可交互数据,如果是身体存在健康隐患,那么起码可以有那么一段时间去监测自身健康数据,一方面是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另一方面则是掌握和外界环境相互交互的规律,知道可以通过调整哪些外部条件达到改变自身状态的效果。

  最后还有一点,就我个人观察,人们在能够做到监测的时候,其实也并不在意结果,就像我那位朋友一样,爬山时应该有高心率报警,但他估计还是一口气走了下来。再比如说家用便携式腕带血压计应该很普及了,但很多人还是不愿意每天花费2分钟去测量一下。所以,即便有监测手段人们还是不大愿意去用,那么真正的问题不是因为自我监测而焦虑,也不是个人数据有泄露的风险,而是人们根本不在意。用一句话来总结:是我之前想多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修正一个观点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