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蔡京沉浮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蔡京沉浮读后感100字

2022-04-23 00: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蔡京沉浮读后感100字

  《蔡京沉浮》是一本由陈歆耕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蔡京沉浮》读后感(一):蔡京,窥见北宋官场沉浮与艺术瑰丽

  这本书虽然研究的是蔡京这个人的个案,但是却展现了北宋大量的官场生活、风俗文化、诗词歌赋,以及耳熟能详的各种传奇人物:李清照、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辛弃疾、赵佶、李师师……这本书,勾勒许多人的沉浮,有些像古代版《权力的游戏》,在权力的影响下对仕人百般塑造。

  虽然还没考上博士,但是一直想做有关宋朝的研究,刚好硕士论文是关于赵佶的花鸟画与诗画互文研究,恰逢这本书上市,想搜集资料看看,对宋朝的研究丰富一些角度。而作者通过蔡京个人的研究,不仅展现了北宋官场沉浮,也呈现一些艺术瑰丽。

  这本书其实要写成这样,想必作者花费了不少功夫去研究史料、考察故里,但文字又通俗易懂,这比许多博士论文以及科研成果又更具普及性,更适合大众阅读,读的时候也更加轻松。但这本书最闪光之处在于作者想表达的历史观,不以扁平化的人物脸谱来评论“蔡京”,亦不想人云亦云,而是通过梳理、研究史料,勾勒出蔡京的丰满轮廓,看到这个人他亦奸亦雄。

  蔡京在为政中,也“兴商”“和万邦”“睦九族”,照顾那些社会底层的人,同时“下手狠”也是他的行事风格,干任何事,要么不干,干就干到“极致”。因此,世界上许多事不是非黑即白,蔡京不能用单一的词语来形容。

  对于大宋王朝而言,艺术是“政”之余道,文和艺都是小道,因此以前在艺术领域关注的“诗画互文”,“文”的其实也都是大致的主题,是时代主旋律。北宋开辟了宫廷画院,如今古代美术史上的艺术成就最光彩夺目的便是这个年代,宋徽宗功不可没,而陪着他一起干的便是蔡京。

  书中有些有趣的事,例如:蔡京是一个“先天下之乐而乐”的超级享乐主义者。没想到从小所听闻“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竟然是维护旧法的一个人。此外,蔡京和宋徽宗赵佶发生过不少有趣的事,蔡京的书法一绝,曾经写了个扇字,不料买此扇的王爷正是后来的皇帝宋徽宗,宋徽宗痴迷艺术,自然喜爱蔡京,认为他的书法有“临池之风”。因此,到了一个宋徽宗与蔡京群臣联手共治的北宋时代。《千里江山图》《听琴图》上也都有蔡京的题跋,可以看到君臣之间的关系。在徽宗统治期间,逐渐沉迷奢侈享受,追求祥瑞之气,因此《瑞鹤图》这些都能看到这样的文化,用以“粉饰太平”。

  对整个宋朝历史而言,宋徽宗的统治是失败的,蔡京陪他一起玩亦是不对的,但单就艺术领域的成就而言,对古代艺术品的保存、著录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我想这就是一点感受吧。

  《蔡京沉浮》读后感(二):能臣?忠臣?奸臣?书法大家?奸雄蔡京的一体多面人生

  ◆王安石变法的助推者

  ◆“元佑党人碑”的书写者

  ◆“靖康之难”的制造者

  ◆《千里江山图》的传世者

  ◆一代书风的开创者

  ◆……

  合上《蔡京沉浮》这本厚厚的书,不禁带来以下思考。

  1、蔡京其人

  蔡京被作者称为是性格多元、难以辨识的圆形人物,既是能臣,也是忠臣,还是奸臣,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大家。

  ◆能臣蔡京:

  1、发行“当十钱”,即比当时的“当二钱”用料少、面额更大的钱币,为中央财政带来滚滚财源

  2、改革茶法、盐法、漕运法、方田法等,充实国库

  3、创建居养院(供孤寡贫病者养老)、安济坊(医疗诊所)、漏泽园(穷人安葬墓地)等社会救助制度,改善了民生

  ……

  ◆忠臣蔡京:仕途4起4落,始终忠于当权者

  ◆奸臣蔡京:

  1、书写“元祐党人碑”,司马光、苏轼等309人被定为“奸党”,连同子孙被逐出京城,永不得参加科考

  2、大兴花石岗役,劳民伤财

  3、靖康之难六贼之首

  ……

  ◆书法大家蔡京:书法冠绝一时

  2、以史为镜,关于人性的探讨

  蔡京一生只唯上、只唯权,职场人当引以为鉴。

  《世说新语·言语》: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若整体遭殃,个体也无法保全。

  北京末年党争激烈,互相之间相互攻击,频繁弹劾,多是只关立场,不管对错,作者称之为唾沫横飞的“口水仗”,犹如幼童恶作剧。

  立场决定对错、屁股决定脑袋其实很危险,正确的姿势是:既要讲立场、也要看对错。

  3、环境与人

  蔡京所处的北宋末年生态环境堪忧。

  同级之间因为立场不同,所以彼此之间互不相容,你来我往攻击好不猛烈!

  几位大BOSS,主张异论相搅,却致朝堂离心。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同道共治方长久。

  写在最后:生时贪、死于饿,一代奸雄凄然落幕

  八十一年往事

  三千里外无家

  孤身骨肉各天涯

  遥望神州泪下

  金殿五曾拜相

  玉堂十度宣麻

  追思往日谩繁华

  到此番成梦话

  被贬官流放途中,蔡京凄然写下这首宋词《西江月》。

  蔡京在赴儋州贬所时,纵然携带大量金钱,但是因其作恶多端招致百姓反感,多少钱也买不到吃食,不禁感慨:“京失人心,何至于此?!”也算是他在人生最后时刻的一番自省。

  曾经居宰辅时间长达18年6个月的蔡京饿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崇教寺,一代奸雄黯然收场,千秋功罪由后人评说。

  《蔡京沉浮》读后感(三):《蔡京沉浮》不一样的论断:蔡京真的是奸臣吗

  说到蔡京,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会说,他是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臣奸”,是“六贼”之首,是“靖康之难”的制造者。但在杨鹏飞主编的《蔡京史论选编》中有文章称:“蔡京功大于过,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到底蔡京是一个怎样的人,陈歆耕在《蔡京沉浮》一书中认为蔡京是鲜明的“官场人格”。不能单凭“黑”“白”来论断。

  图书封面

  陈歆耕,曾任《解放军报》记者部副主任,《文学报》社长、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著有小说《孤岛》、报告文学集《青春驿站》、《海水下的冰山》,还有文化批评随笔集等10多部作品。《蔡京沉浮》是其写的文史类非虚构作品。

  作者在《蔡京沉浮》一书中认为,蔡京这个历史人物,不能以非“忠”即“奸”来评判,他是复杂的,他既“奸”又“雄”。作者运用大量的宋史史料来整理蔡京一生的仕途,让读者对蔡京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有不一样的了解。

  01蔡京入仕靠的是实力。

  很多人认为蔡京能入仕是王安石的关系。因为蔡京的弟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

  但蔡京兄弟在太学读书时就已经“蜚声一时”,在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蔡京24岁、蔡卞22岁时,两人同科及第,蔡京第9名,蔡卞第17名,那时候是王安石变法第二年,整个朝廷大臣的目光都聚焦在新法的“便”与“不便”上,他们并不会关注才刚刚拿到入仕“门票”的蔡氏兄弟。

  在史料中也未见到王安石有推荐蔡氏兄弟提任官职的记载。所以,蔡京入仕凭的是实力。

  02蔡京的“奸”

  蔡京最遭人诟病的罪状,是对政敌元祐党人的重拳打压,让他们不再有翻转的机会。但这种打击异党的行为,恰恰是元祐党人开始的。北宋晚期朋党相斗手段越来越残酷、卑鄙,蔡京正是在这种相互恶斗的环境中,煎熬成了被世人厌恶、被千古唾骂的罪人、奸人。

  要追究这种党争相残的罪责,岂能让蔡京一人扛到肩上?在新党与元祐党人的恶斗中,世人之所以给元祐党人更多的悲悯,是因为元祐党人有几位声名显赫的伟人,如以诗文垂世的苏东坡、以史著《资治通鉴》不朽的司马光。

  另外“靖康之难”让新党所有人都为之蒙羞,包括王安石也被“小人化”上千年。从政治角度考量,两派争斗很难论是非。

  图书封面

  03蔡京的“雄”

  在北宋复杂的历史中,蔡京在相位18年又6个月。这证明他是个能人,具有典型的“官场人格”,具备一定的行政与管理能力,所以在官场能长袖善舞。

  在神宗皇帝驾崩后,高太后垂帘听政掌权,采用司马光言,复行差役法,废掉已推行多年的免役法。

  原本推广新法的蔡京倒戈,不仅坚决执行司马光的指令,而且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高效,仅用5天时间就将两县需要的一千余公差人员集中到岗,这执行力是杠杠的。

  他任相期间通过推行各种法度增加财政收入,使国库日渐丰隆;处理周边敌国关系上功绩卓著,支持王厚、童贯出兵,为北宋收回失地、开拓疆土万余里。

  蔡京在推行新政中,进行“崇宁兴学”,创建“居养院(供孤寡贫病者养老)、安济坊(医疗诊所)、漏泽园(穷人安葬地)”等社会救助机制,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良政。“木兰陂”水利工程,还在造福莆田的人民。

  04结语

  作者陈歆耕在《蔡京沉浮》中认为:蔡京“官场人格”,是在一种特殊的土壤和场域中才能滋生和形成的。

  一个朝代的更替与灭亡,并不能把责任放在一个人的身上。“靖康之难”的责任,也许只是当时赵姓王朝为自己的无能开脱罢了。

  作者在书中还写到了蔡京的书法艺术成就。宋徽宗在未当皇帝时就收集蔡京的作品,给蔡京的书法极高的评价。

  至于蔡京是否是书法大家“苏黄米蔡”之“蔡”,大家不妨从《蔡京沉浮》一书中寻找答案。

  看过《蔡京沉浮》,你一定会对蔡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心中自有评判。

  书中插图

  《蔡京沉浮》读后感(四):一部宦海沉浮史,一本北宋末年经

  历时无数小时,于深夜,终于看完了《蔡京沉浮》一书,掩卷沉思,后代人之幸便是有幸读史而和无数前代之人“秉烛夜谈”。

  而今夜之结束,终于近距离,重新认识了蔡京。

  蔡京,一个几乎被盖棺定论的“奸人”,北宋末年的六贼之首,靖康之耻的罪魁祸首……

  这样一个人还有什么可写?可解惑之地吗?

  一处不到一处迷,十处不到九不知。

  陈歆耕,以详实的史料,丰沛的细节,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蔡京。而非被人千载诟病的大奸之人。

  《蔡京沉浮》,堪称北宋末年历史的论文级著作。

  书中的材料,几乎均有据可考,对于历史的疑问,均注明且不多言。

  认真看一本书,尤其是传记,都会跟着主人公再历经一生。品其人生百态,跨其坎坷顺遂,看他年轻,狂妄,看他功过是非。

  蔡京的一生亦如此。

  少年时的蔡京,满腹经纶,倒背如流的《岳阳楼记》在蔡京心中也种下了兴邦的理念。聪慧过人的蔡京,雄心勃勃。

  青年时的蔡京,也曾意气风发与其弟蔡卞共中高榜,共得官位。虽非高官,然年轻就是资本,况蔡京,蔡卞之能,绝非池中之物,必将飞黄腾达。只是此时的蔡家兄弟,已经开始被仕途,权贵迷糊了双眼,狭隘了心胸。

  中年时的蔡京,大奸也!却也是能臣也!

  北宋之亡,靖康之耻,在南宋史书下,必然遮掩了自家赵氏之人的罪责。体制之错,用人之乱,自身昏聩,这些事儿是蔡京,蔡卞背不动的大锅。

  王安石的变法在蔡京的推动下,得以快速地推进过。然元佑争乱,新旧之法早已不是重中之重。“你是我看不惯的人,你是得罪过我的人,哪怕你是能臣栋梁,我也绝不让你位在庙堂。”

  而蔡京,早已迷了心智,“丰亨豫大”的倡导,让宋徽宗只知享乐,无心黎民。在权利这个“魔杖”的蛊惑下。蔡京,早已经不是那个能倒背如流《岳阳楼记》的青年才俊。

  “好人”与“好官”岂能兼得是蔡京的名言,也验证了这奸,贪,恶名绝非虚妄。

  手腕,权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让蔡京已经彻底迷失在权利的圈子里。

  “顺我者如何,逆我者又如何”。全凭蔡相个人喜好,与社稷无关,与百姓无关。

  老年时的蔡京,老眼昏花,昏聩至极。但盛宠不衰,已知天命的年纪,依然位享高官,让读者不得不愤怒:宋徽宗用的到底是什么人?

  争,斗,乱,谀……搜刮敛财,这样乌烟瘴气之下的北宋,蔡京之恶,之奸,也是有根可溯的。

  蔡京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也被世人唾弃。

  所以还是刘协看的明白。他说:世人皆慕权贵,岂知权贵之愁?当人一面道貌岸然,背人一面阴谋诡计,到晚来躺在榻上还思忖不止,既要想怎么算计人,还要防备被别人算计,连安稳觉都睡不了。

  种种迹象表明,世人好像没有判断错蔡京。他就是大奸大恶,就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人。

  但陈歆耕用详尽的史料告诉读者,蔡京也有功的一面。

  “兴学,建养老院,建医疗诊所”,用作者的话说,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也能涵盖了这些内容,便再无遗憾了。

  此功当书。

  蔡京之复杂,绝非一个奸字可以盖棺定论的。他当然是奸,是恶,作者绝无意洗白。但蔡京也是能臣,是雄。

  他的奸加速了北宋走向灭亡的脚步。而他的能,雄却也泽被后人。

  而蔡京在艺术上的造诣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千里江山图》之题跋,就是蔡京的笔锋。

  其书法之飘逸,被启功先生赞扬有加。

  《蔡京沉浮》也是一部北宋末年的生活史,人文史,蔡京如一根主藤,串联起了诸多人和事,王安石,司马光,文豪苏轼,苏辙,李清照,更有应当大书特书,而被世人所不知的陈了翁!以一己之力护住了《资治通鉴》之留存!于此,世人都当向了翁先生鞠躬致谢!

  本书名为《蔡京沉浮》,蔡京聪明透顶(书中语,若心正,则为千古良相!)奸猾狡诈又小人嘴脸,既有能臣之为,更多的则是奸佞小人。手段恶略,残酷无情。

  蔡京复杂的人性,不应以一个简单的字来概括。多少是非过往都堙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史书站在的立场不同,也总会标榜不同的对错。而《蔡京沉浮》于重重迷雾之中,为我们点一盏灯火,看一人实目。

  更让后人以史为鉴,判明善恶。愿我们可以不忘初心,不要慢慢的变成了那个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