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写作这回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写作这回事》的读后感10篇

2022-04-21 03:32: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写作这回事》的读后感10篇

  《写作这回事》是一本由[美] 斯蒂芬·金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作这回事》读后感(一):听金先生讲写作

  对于初级写作爱好者来说,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理论知识能不能写?没有框架是不是会写着写着就思绪全无?一篇/部小说的结构组成是什么样子?以及类似的问题总能在动笔之前源源不断从脑子里蹦出来,当问题沉重得压倒笔杆,嗯,行动这件事就又变成了说说而已。

  《写作这回事》由美国当代恐怖小说大师金先生(Skephen King 斯蒂芬·金)著成,金先生十岁就开始试笔,到2000年53岁时已发表3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畅销且改编为电影的作品不在少数。金先生在创作本书过程中曾遭遇严重车祸,在恢复期中,金先生以超人的毅力和热情让这样一部有意思的写作知识读物问世,相信拜读过的朋友们都会颇有收获并且示以敬意。

  在我阅读这本书之初,就被金先生边描述回忆边介绍写作心得的手法深深吸引,大部分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从小就坚持一件事情并且成功的人,总是在所成就的领域光环耀眼,而这种从小就坚持的过程,不管当事人感受如何,在外人看来,都是传奇一般的存在。经历过长时间去创作的人,当然获得成就更好,我们总希望可以在他的身上学到一些走捷径,或者说少走弯路的方法,金先生在不断创作小说作品之余,愿意写一部非习惯性的作品,不得不给一个大大的赞。

  关于兴趣和天赋,每一个获得成就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认知,金先生也是如此。时代可以造就英雄,但英雄始终还是有英雄的基因的,就好像我们常常提到韩寒和郭敬明,总要谈到当年的新概念作文,却没有看到十几岁的年纪可以写出几百页几十万字的作品,不管多年后回头看作品是否深刻,但从这种形态上看,同龄人也未必能挑出几个,金先生从小就向人展示了他对文字的热爱和过人天赋,经过后天来自外部力量的指引,不断升级为如今的大师,也许我们不能成为天才作家,但我们起码可以变成一个好写手,那么怎样锻炼成为一个好写手呢?相信读完这本书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不断去坚持写作、减少被动语句、审稿和精简……还有那个重要的三层工具箱,尽管我不想去透露本书的任何一个细节——这真的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我不想把它列为工具书或者教学书,一本非常精彩和有意思的写作读物,并且又是那么实用,这是我近几年读过的非常有意思的作品,全书通读下来7个小时(因为太精彩而不能离手),当然作为一个写作爱好者,我在读书的时候也赶到各种无地自容和羞愧,金先生所不齿的写作习惯基本我都占到了,而当我开始尝试去改变的时候,能切实感受到改善和进步,这是我最欣慰和欣喜的地方,所以我还是透露了那么一点儿书中的信息,希望有更多的写作爱好者可以看到这本书,尤其是那些还在迷茫中的人。

  本书由张坤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写作这回事》读后感(二):看金先生谈写作

  斯蒂芬.金,一位创作百部作品,获奖无数的知名小说家。说来惭愧,我却仅仅看过那部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近日,有幸拜读了他的《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

  因为想提高下自己的写作能力,所以决定买一本关于写作的书。于是,就上网展开搜索,平行比较了几本,最终决定入手此书。

  但凡精挑细选的书,我都会认真阅读,不求速度。因为我发现有些书的序言部分写得也同样精彩,比如这本《写作这回事》。

  作序的陆先生这样描述他读这本书的过程和感受:

  这次出远门,故意将此书带上,心想读不了几页,准保发生催眠作用,使我可在长途夜机上睡一觉,谁曾想,飞一路,读一路,旅程结束,刚好把书读完,下飞机时——据接机人说——不但没有倦容,而且被金先生的幽默诱发的笑影还挂在脸上呢。

  一本原以为能催人入眠的书,结果却让人读了一路,笑了一路。看到这里时,我就愈发好奇,金先生会怎么写,究竟有多有趣,我迫不及待如饥似渴地看下去。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回忆成长故事,第二部分是介绍写作工具箱,最后谈到自己的创作过程。

  在读这本书时,我发现,中间多处令人忍俊不禁,就像郭德纲的相声一样,包袱不断。就这样,不到一天就读完了。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简单分享下我的感受。关于感受,浮现在我脑海的有如下几点:

  第一,热爱阅读,认真写作。

  金先生坦陈自己童年就读过不少于六吨漫画,之后才敢效颦试笔,成年后每年读书在七十至八十种,平均一个月六七种。走到哪里都带本书,一有机会就读上几页。有时一气呵成,有时浅斟小酌。候诊室,候机厅,甚至连厕所都经常是他的临时读书室。对阅读的热爱,如此狂热,你可曾有过?阅读,是创作的核心,如果胸无点墨,又怎能妙笔生花。当然,阅读需要花时间,这就需要你远离社交媒体,将注意力抢夺过来,投入阅读,这样方能享受阅读时光,为提高写作水准打下基础。否则,就如同金先生文中所说:你对当作家这回事到底有多认真?

  第二,实话实说,实事求是。

  金先生在讲到词汇这个工具时,提醒要尽量避免粉饰词汇。用词,是为了准确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某个意思,只要适宜即可。所以,写作要实话实说,有话直说,方能传达作者真正的意思。另外,对于写作内容,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都行。。。只要讲真话。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实话实说,才能传达出真实感,让读者产生共鸣。

  第三,明确目标,专注写作。

  金先生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写10页,也就是2000字。三个月,一本书,如果顺利的话。除非有其他非常紧急的事情或极其糟糕的状态,否则,不完成目标绝不停下来。这里可以看出,金先生先根据自己平常的写作情况制定有明确的可行目标,然后,选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彻底屏蔽掉外界,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直到完成当天的写作任务。对于设定目标,要注意达成目标难度要与自己的能力想匹配。否则,太低,就容易没动力,太高,达不到易泄气。

  第四,持续努力,永不放弃。

  金先生每天几乎在同一时间走进书房,并在完成两千字的创作后离开书桌,日复一日,让身体和大脑养成习惯,一进入书房就会自动进入“做梦”的状态。坚持时间越长,写作就会越容易。每日如此,是为了让缪斯知道,每天的那个时间段,你都在。这样你才不至于错过他现身施展魔法的时刻。另外,即便金先生处于低迷期,也都一直在写,从未间断放弃。这让我想到拿破仑的成功秘诀:“永不,永不放弃。”只有保持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迎来幸运之神的光顾,也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第五,忠于作品,忠于自己。

  说到题材时,金先生建议从喜欢读的题材开始写起,不应跟风迎合他人或受利益驱使写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题材。要始终牢记: 创作过程中,是作家控制素材,而非素材控制作家,不要本末倒置。虽然这样,但是他为了将好的作品呈现给读者,该删减处绝不能因为喜欢或写得好就留下来,永远不自我陶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另外,对于写书是否为了赚钱一事,他的答案是否定的。现在不是,从来都不是。坦诚写作是为了自我满足,为了能享受沉醉其中的乐趣。正因为金先生这样忠于自己,忠于作品,才创作出了源源不断的妙品。

  最后,论写作部分也相当精彩,值得细细品读深思。

  关于写作方法,在我看来,“创立一场景,屏蔽外界,沉浸其中” 这才是金先生最重要的写作方法——“外界屏蔽写作法”。正是这种选定某一时间段,进行深度工作,持续专注目标的工作方式,才让他创作出数以百计的畅销作品,成为一个领域特别的存在。

  在本书末尾,谈到写作,金先生认为,有些内容很无聊,而其余部分更像是本能,而把本能的真相说明白却是件非常难的事。

  这里的本能,我理解为“简洁,清晰,自然”。

  简洁,就是删繁就简,不断地消减和精炼,没有一丝多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接近事物的核心。

  清晰,就是在简洁的基础上,要将故事的深层意义清晰地传达给读者,以产生共鸣。

  自然,就是无论细节还是情境,要给人一种自然发生,真实不做作的感觉。

  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正如金先生所说,“多读多写” 才是金牌定律。唯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才能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写作这回事》读后感(三):像斯蒂芬·金那样写作,这30条够用了

  1、不是找,而是等

  你的工作不是找到好点子,而是在它们出现时,能够立刻认出来。

  2、不要为你的写的东西害羞

  总有人打着”不想看你浪费天分“的旗号,来骂你的作品是垃圾。何必在意呢,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都不要感到羞耻。

  3、天分的壁垒确实存在

  承认这一点很重要。写作者的金字塔:底部是糟透的作家,上面一层是称职的作家,再上面一层是好作家,最上面是天才作家。

  任何人或任何技巧,都无法让糟透的作家变成称职作家,也无法让好作家变成天才作家,只能让称职的作家变成好作家。

  4、不要粉饰词汇

  用想到的第一个词,不仅因为接地气,更因为它可能最接近你要表达的意思。

  5、不要用被动语态

  胆怯的作者喜欢用被动语态,原因类似于胆怯的人喜欢被动的伴侣。

  6、如果一句话拆成两句更容易理解,那就拆成两句

  不要为难可怜的读者,他们已经够累了。

  7、不用副词

  想办法在前文或者后文中表现这个动作的属性,而不是“XX地”。尽量少用,但对话界定最好彻底禁用,“XX地说”是灾难。

  8、段落写法

  概括性的句子开头,描述和支持性语句紧跟在后。自然而然地分段。

  9、写作如同挖掘化石

  用精细的工具发掘探索故事的原貌,而不是想当然地“雕刻情节”。

  10、情境>情节

  情境足够强,情节设计就无意义。

  11、故事>场景

  没人想花几十元买本写景的小说。

  12、叙述>明说

  用叙述让读者看到并理解,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以此产生共鸣。

  13、描写留白

  描写中适当留白,尤其是人物的外貌,由读者自行补完,这个人物就变成了读者认识的人。人物始于作者的想象,但终于读者的想象。

  14、鲜活的比喻

  避免比喻陈词滥调,前提是阅读量足够。

  15、对话真实

  不要自言自语。注意听角色说话,说对方能听懂、并且对方能够准确回应的话。

  16、不要直写情绪

  让读者理解角色,即便有一秒的共鸣。尤其是反面角色。

  17、先故事,后主题

  而非想好主题再写故事。适当用象征升华故事,但顺其自然,如同发掘这块化石的另一部分。

  18、写了解的事

  将兴趣点变成故事主题,这也是写小说的潜意识。

  19、先忘记作品,再改第二稿,以求客观

  干掉别人的宝贝总是更容易些,对自己的宝贝总是更难下手。

  20、找一位理想读者

  如果没有,就让自己当。

  21、节奏来自简练

  删掉枯燥的部分,想象理想读者会在什么时候放下书,去做别的事。

  22、慎用插叙

  读者真的想知道这件往事吗?在他最想知道的时候再告诉他。读者对将要发生的事更感兴趣,远远大于已经发生的事。

  23、故事背景不要多写

  背景离故事有多远放多远,不管你为了调查背景花了多大的功夫。令人惊叹的故事不需要太深入的知识讲解。

  24、甘心“关上门”

  写作环境不一定重要,永远没有真正适合写作的天堂。但心里一定要有一扇你甘心关上的门,耐得住寂寞,不达目标不开门。

  25、关门写作,开门改稿

  第二稿=第一稿X90%。拿掉不属于故事的部分,不管你有多喜欢。改好后拿给一些人看,如果一半人喜欢一半人讨厌,那就算作者成功。

  26、多读多写

  27、另一半的支持很有用

  对方可能会从垃圾桶里拣出你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弃稿。

  28、生活并非艺术创作的支撑,反过来才对。

  29、两大秘诀有助于获得成功:健康和美满的婚姻。

  30、这一条由你来补完,独家秘方才能打造独一无二的写作者。

  《写作这回事》读后感(四):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 · 金告诉你:写作是可以习得的技能

  2012年10月,我标记想读《写作这回事》这本书,这一年因为在工作、生活、感情上遇到了很多挫折,百思不得其解,身边也没有可以帮忙的朋友,转而向书本、网络求助,开始密集的阅读和写作历程。

  2016年10月,我才开始正式阅读《写作这回事》这本书。从2012年到2016年,4年的时间,让我积累了不少阅读和写作的经验,这时候才看这本书,略有一点点晚,却让我看到了更多感同身受的文字。

  斯蒂芬是幸运、幸福、努力、勤奋的人,再加上他的雄心和天分,从一开始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写作,投稿总是被退稿,到后来慢慢发表作品,再到成为美国当代的恐怖小说大师,名利双收,对于写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领悟,《写作这回事》便是他对后人归纳总结的宝贵经验。

  第一 为什么要写作?

  斯蒂芬并没有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写作?书的一开始展示的是他成为作家一路走过来的历程,不过他在最后有提到为什么要写作:“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出名、找人约会、做爱或交朋友。写作最终是为了让读你书的人生活更丰富,也让你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是为了站起来,好起来,走出来。快乐起来,好吗?快乐起来?。。。。。。“写作让生活变成一种更明亮、更令人愉快的存在,至于借此还清了房贷,送孩子上了大学,这些都是额外附加的好处。

  我自己的经验,写作是为了记录所思所想所做过的一些事情。在写作的过程中,脑子里那些缠绕不清的思绪逐渐得以理清;一些早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因写作而有记录,回头对比再看,明显看到现在的进步和努力;曾经看过的书,读过的文章,写下的感悟,也能追溯出自己一路的成长历程。

  第二 多读多写。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小斯蒂芬六七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不得已要么卧病在床,要么坐在家里,在那一年的时间里,他读了大概六吨重的漫画。看到这里除了赞叹这个阅读量之外,更感受到了斯蒂芬妈妈的难能可贵,作为一个被丈夫丢弃的单亲妈妈,带着两个男孩,大儿子对世界充满好奇,且热衷做各种惹麻烦的实验,小儿子生病卧床需要照顾,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给斯蒂芬找来那么多的书,并让他有兴趣一本本读完。

  斯蒂芬不但把书看完了,看多了干脆连抄带编开始写故事,妈妈这时候又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鼓励小斯蒂芬自己写一个,相信他会写得更好。小斯蒂芬写好了之后,妈妈看了之后不但被逗得乐不可支,更对小斯蒂芬说这个故事可以写到书里,斯蒂芬特别高兴,更充满了写作热情。

  斯蒂芬是一个很幸运、幸福的人,小时候妈妈给他提供了那么多可以看的书,鼓励引导他写作。长大后,斯蒂芬又遇到了一个懂写作,理解他的好妻子,即使在他们日子过得很窘迫,在洗衣房打零工的情况下,斯蒂芬仍然坚持写作,他的妻子没有抱怨和责怪,让他一直坚持阅读和写作,直到迎来他们第一本书的出版。

  我大概在小斯蒂芬差不多大小的时候,也曾经显露过对阅读和文字的喜爱,不过那时候家里除了课本以外,找不出几本书,把仅有的几本书看完之后便没什么可看的了,导致我一直不知道阅读的乐趣,也不知道阅读可以扩展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等到我开始懂得阅读,自己买书、找书来读,已经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不过晚一些的开始也总比从不懂得阅读的乐趣和作用要好得多。

  第三 写什么内容?

  ”你无疑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你关心的话题。与我那些话题一样,你关心的话题来自你作为人类的生活经验和历险。“所以,基本上是什么都可以写的,斯蒂芬写的主要是虚构类的小说,我目前写的大多是非虚构类作品,跟工作、生活、感情有关,这些都是我切身体会和有领悟的话题,目前写作也是围绕这些为我所用,至于其它,以后或许在继续学习之后,也会写虚构类作品。

  在开始练习写作的最初,不需要考虑太多的条条框框,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长就写多长,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阅读和写作的时间长了,所思所想,所观察到的事物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可写的也就变多了,即使写得不够好,技巧不足也没关系,边实践边学习,慢慢改进就好,即使是斯蒂芬,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遭遇了很多很多的退稿,连编辑来信都没有,再进步到退稿信有编辑的手写留言,再到作品发表,也经历了好长一段时间。

  第四 建立写作的工具箱

  ”你也要从一个一个段落写起,用你的词汇、语法知识和基本风格。你只要脚踏实地地做,把每扇门都刨平,想造什么都成功--你要是有精力,可以盖栋大厦。“斯蒂芬提到,写作跟木匠和建筑师一样,需要有不同的工具,构筑起自己的高楼大厦,这个工具箱的第一层是词汇和语法,第二层是写作的基本风格,除了这些还要想想段落的结构以及使用的语态,用主动语态大多数情况下要比被动语态来得直接和生动。

  对于写作的这些工具我是有切身体会的,在我没有开始大量的阅读之前,很多词汇听都没听过,别人说起来的时候,听得一脸懵懂,更别说写与之相关的文字了,词汇量丰富了,连与人对话都变得丰富和生动起来,更不用说写作了。至于语法,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语法,在语法的逻辑基础上,懂得同一种语言的人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写作也是同理的,语法对了,别人阅读起来才不会有歧义。

  第五 了解你作品的市场

  ”不预先了解市场就盲目投稿好比是黑屋子里扔飞镖--你能偶尔命中靶心,但那不过是凑巧,不是你努力的成果。“斯蒂芬说过写作的目的不是赚钱,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丰富起来,所以写了之后,是要发表出去让有同样有兴趣的人看到,这时候就需要了解目标市场,才能够得到发表,找到读者,顺便获得稿酬。作品发表了意味着有人想要你写的东西,这个才是无价的,也是继续创作的动力之一。

  如果真的热爱写作,就要创造写作的条件,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斯蒂芬刚毕业不久就结婚生小孩,加上当时经济环境不好,只能在洗衣房里打零工,在闲暇之余继续写作,再后来当老师,要备课,上课,修改作业,能用于写作的时间也不多,生活的压力和养家的重担始终会影响写作的时间和心情。斯蒂芬是幸运的,妻子是独立的女性,也一直支持他的写作,即使生活困难也没有抱怨和责怪。真的特别开心,当他的第一本书出版时,刚开始以为最多只能卖六万美元,分成后拿到三万美元,这已经是很大的一笔钱,相当于他教学四年的工作收入,可实际卖了四十万美元,像中了大奖一样,喜极而泣。

  以上是我从斯蒂芬的《写作这回事》学到的最重要的五点,如果你有写作的需要,不妨去看看这本书,看看斯蒂芬是如何从一无所有,屡遭退稿,到成为写作大师的,这其中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即使你不写作,书的前半部门,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作者幽默、风趣、乐观,意外不断,也惊喜连连。

  2016/11/27 17:15 撰写

  gt;>>>>>>>>>>>>>>>>>>>>>>>>>>>>>>>>>>>>>>>>>>>>>>>>>>>>>>>>>>>>>>>>>>>>>

  《写作这回事》读后感(五):爱阅读,读好书。

  我看到书的内封上介绍,作者是位畅销书作家,最为著名的畅销书是《肖申克的救赎》。不由得有点吃惊。本以为会是一本像《肖申克的救赎》那样的书,情节跌垫起伏,激动人心。也幻想着作者是否有着和安迪类似的生活体验。哈哈,其实,完全预料错了。

  书中前半部分介绍了作者Stepphen King的成长经历,童年即被不负责任的父亲抛弃,由母亲一人带着他和哥哥艰难生活,并为了生活所迫四处奔波,典型的美国小人物的生活面貌。不过生活虽然艰苦,Stepphen的写作才华却很早就显露,而且自己也非常热爱写作。可以说作者所记录的少年时代的生活都是极为顽皮捣蛋,插科打诨的,很难和安迪那样严肃认真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真是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创作出安迪这个人物形象的?可能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吧,在作者诙谐幽默的童年趣事描写中,也许Stepphen本人对生活那份热忱,认真,严谨被深深的隐藏在了字里行间之后......

  书的后半部分介绍了大量写作的知识,如词汇的积累,语法的运用,段落的划分。并通过很多作者自己的作品以及其他很多作家的真实作品做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才能更有效的锻炼写作技能,写出好的文章。书中多次提到《风格的要素》这本书。在新东方上英语课的时候,讲解翻译技巧的老师也曾介绍此书给我们,但是我还一直没有看。看样子要早点买来好好读一下这本《风格的要素》。

  比较推崇的一点是作者的阅读精神,书中Page 87:

  我在能读书的地方都读书,

  书籍是一种随身携带的魔法器。

  我开车时通常会听有声书(我总是听未经删节的版本,我认为删节版本的有声书是坑人的玩意儿),

  去哪里都随身带一本书。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需要暂时逃离:

  也许是在你排在收费站的队伍的长龙里时,

  你也许得在某幢大学里的大堂里等导师出来(里面可能有个衰仔因为一门什么课不及格正威胁要自杀),给你签名准许你退课。

  你也许在机场等候登机,

  下雨天的下午在自助洗衣店等衣服洗好,等等.......

  常常听朋友说太忙了,忙工作忙生活忙家庭,忙的没有时间看书。

  我想Stepphen的这些亲身体验,是给大家最好的建议。

  爱阅读,读好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