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清醒地活》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清醒地活》读后感10篇

2018-05-13 21: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清醒地活》读后感10篇

  《清醒地活》是一本由[美]迈克·辛格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醒地活》读后感(一):我是谁?

  如果定力不够强,读这本书特别容易抓狂,甚至精神分裂哦。强迫自己认识自己,去找自己,去挖潜意识,去面对许多不敢真正面对的东西……去思考,深思考,的确是一件很有压力事儿

  我是谁?谁是我?

  我是什么样子?我心中的我是什么样子?我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

  这样思考下去,找自己,真的很分裂吧。刚开始读的时候的确有这样的想法,但是读着读着就平和心态,因为开始被作者分析抓住。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我可以放掉自己的潜意识了。那些在潜意识中不可控制,不可放掉的思考和通过思考获得的更多想象情绪,都是没有太关键作用。因为大脑不自主的产生的想象,往往跟真实的自己不相符。“你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创造世界,是因为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却不能控制这个世界”,有时候特别容易迷失,特别容易被左右,现在知道透过现象本质了,于是有些知道所以然了。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这样来讲述的,说得特别清楚,总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你分析潜意识,分析自己的心思,还怕你不够明白,立即举一个例子电影啊,假设啊,作者运用的非常自如

  你的世界并非你一个人。一个是你的意识、观察,以及意愿中心;另一个则是你所观察到的你。如果你能摆脱前一个你,你就可以获得内心安宁。只是这极其不容易,你有可能时刻刻都携带着这样的自己。“精神上的真正成长就是摆脱这样的困境。但首先你得意识到自己是被一个疯子拘禁在了内心世界里”。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很多面,而且负面的东西也特别多,那个世界被一个疯子拘禁着,时刻会疯狂起来。你必须认识这些过程及这些因素认同这个潜意只疯狂的自己,然后才能去控制另一个自己,跟另一个自己平衡相处,获得安宁的生活

  作者的这一观点,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终于注意到另一个自己存在的时候,我开始想通许多问题了。“一旦你意识到意识本身,就达到了一种截然不同境界。现在你意识到自己是谁,你就变成了一个清醒的人。”

  意识是生命中伟大奥秘之一。内在能量则是另一个伟大的奥秘。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在个人痛苦迷茫之后,重新寻找信仰的时候看。当你知道你的内心经 常矛盾和痛苦,但是其实并没有什么,原来也很正常,因为意识有时候不是正确的。但是只有你倾听到那些让你无奈的声音,然后相信那就来自于你,而且你有两你的时候,你就敢于面对所有的东西了。终于敢面对,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原来以为“冥想”就是放空自己什么也不想。作者却说“当你思考自我的本质时,就是在冥想。之所以冥想是最高境界。”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时刻,我最近一段时间不太想自己。但是你不想,不代表另一个你也不想。一如作者所说,我们都有两个自己啊。

  我想清醒的活着,所以这本书能为我所用,是我想要的。于是我便想推荐给也有这样的想法的朋友

  《清醒地活》读后感(二):我们都活在了自己的思维里

  我们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重新创造了外部世界,然后活在自己的思维里。要是我们决定不再这么做会怎样呢?

  如果你决定不再描述,而是有意识地观察这个世界,那么你的思维会更开放体验得更多。这是因为事实上你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而你的思维已经习惯了要协助你,加工你现有的体验,使其与你对过去的观点以及未来的展望相符合。所有的这一切都制造出了一个受你思维控制的假想。如果你的思维不这么做的话,你就会变得非常不舒服现实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都太现实了,所以我们会在思维里将其重新打造一番。

  你会发现思维随时随地都在讲述,因为你让它有事可做。你将其当作一种保护机制,一种防御的形式。最后,它使得你倍感安全。只要你还需要这一切,你就会不由自主地不断用自己的思维来帮助自己粉饰人生,而不是去置身其中。世界仍然在继续,对你和你的思维影响甚微。在你出生以前这个世界早就存在了,在你离开这个世界时,她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在想要紧紧握住这个世界的名义之下,你真正想握住的是你自己。

  所以说,我们都活在了自己的思维世界里。仔细想想,也蛮悲伤的。不是吗?

  《清醒地活》读后感(三):【书评俱乐部】灵,气

  林亦霖

  这本书封皮蓝蓝的,一望无际蓝天,看着很美丽,就看完后的心情一样通透通透的。

  古人曾说“不患人之不知己也”。简而言之,就是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要自己做好自己。这本书要反复看很多遍。每一次,就像和智者交流,一位阅历丰富老者喃喃告诉你他的人生经历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瑜伽的过程,心反复地被清洗。每个人就是一颗星球,所以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有的星球很强大,像太阳,会发光发热甚至温暖他人;有的星球懂付出,像月亮,有引力传说甚至奉献自己;但是有的星球,会破碎,会形成陨石,严重点的形成黑洞,会影响别的星球,会毁灭别的星球。

  佛教中曾言“人生几劫,你才几劫”。活着就像一场修行,一场自我的修行。要内敛自己的锐气,要打磨自己,要与世界和他人和谐相处,要像甘泉像雨露滋润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 ,这就是书中谈到的要提成自己的灵气

  灵气是一种很玄但是很贴近生活的感触。《功夫熊猫3》中谈到的东方的“气”和西方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很多时候,人做成一件事,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意志坚定,心态平和。这就是所谓的“气”或者“精神”。动画里的阿宝因为掌握不了气,被反派打压。当他为了拯救大家而牺牲自我,大家的怀恋是他“气”的来源。内心的触动,是“气”产生的源泉。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本性守护些什么,关爱些什么,让这个世界感受到你的美好,感受到爱。这就是来人世一番的追求

  人的很多不开心,是因为没有追求,或者不放过自己,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面。不去付出,不愿收获,只愿故步自封,自怜自哀。到一定的年岁,也只能是感觉良好的孔乙己。“六十耳顺,七十知天命”,这样通透的人生注定是修行了很久的境界。所以,我们一直在修行的路上。

  书的最后讲述了“死亡”,说是上天的馈赠。每天就是人生的最后一天,做想做的事情,不留怨恨,不去抱怨,让自己的人生为了自己的幸福努力,为了守护他人而奋进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是碌碌无为,但碌碌无为不同平平淡淡平淡是内敛后的激情,无为是自我的精神麻痹。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是限量的,都应该清醒地活着。

  推开窗,始觉春又来,万物复苏。风吹在脸上很柔和,很舒适

  远处飘着白云,和封皮很像。心亦像那天空,说不出的舒畅

  合上书,白云飘,心情畅。这就是灵性记忆,春的记忆。

  《清醒地活》读后感(四):忠实于自己

  尤其要紧的是: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这是作者在书中引用的话。

  在《清醒地活》这本书中,心灵大师迈克·辛格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平静祥和环境,让我们能够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活出更好的人生。

  我就是一个非常敏感,非常在乎自己的人。总是会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就沮丧失落,甚至会对身边的亲人发火寻求心理的平衡。这样亲近的人也会渐渐的疏远自己,就像作者在书中说到的,内心的成长在于不要总想着自己,不要过于自我,这是唯一能实现心安宁与满足办法。当你意识到,那个总是在内心喋喋不休的“我”是永远都不会满足的时候,你就已经做好了要成长的准备

  可能也是由于女性本身就比较细心,比较多疑缘故。特别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自己心理的落差很大,没有达到心里的期盼点,自己总是会情绪失控,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

  看完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很多。要突破自己,自己要真正的成长,成熟。就像书中说的,要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你必须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让自己迷失其中。要是你将自己的精力都迷失在问题中的话,绝对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人人都知道,要是对一个问题焦虑、害怕或是愤怒的话,是无法良好应对的。你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应该是自己的反应

  每一件事不可能都如我们期待的一样顺利。可是面对事物的不完美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书中告诉我们,只有知道这个问题是如何影响了你的内心,才能找到解决外部问题的办法。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内心中有什么东西几乎影响到了每一件事情。

  所以,充分了解你自己吧,就像书中所说,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在某一刻明白这一点:如果你保护自己的话,那么你永远都无法获得自由。

  让自己获得自由的途径只有通过你自己。

  《清醒地活》读后感(五):清醒地活 理性而活

  清醒地活 理性而活

  《清醒地活》的确是一本难得好书笔者发现,这的确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本书非常耐读,值得反复咀嚼。

  有一段文字,非常优美开篇引用了莎翁的名句。“尤其要紧的是: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威廉•莎士比亚以上是莎士比亚流传千古的名句,这是《哈姆雷特》第一幕中波洛涅斯对自己的儿子雷欧提斯讲的一番话清晰而明确。这番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和他人之间诚实关系,就应该首先诚实地对待自己。但如果雷欧提斯能完全诚实地面对自己,他就会意识到父亲让自己做的事就如同水中捞月。那么,我们要对哪一个“自我”诚实呢?是坏心情的自我,还是做错事而感觉不自在的自我?是感觉抑郁或沮丧时,从内心的幽暗处发出声音的自我?还是在生命的某些瞬间,感到生活无限美好和光明的自我?

  从这些问题里,我们发现,“自我”的概念比我们之前预想的要难捉摸一些。如果雷欧提斯能求助于传统心理学的话,也许能对他有所帮助。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1927)将精神分做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他将本我看成是人类原始的,动物的本性;超我则是社会灌输于我们内心的评判系统;自我是我们在外部世界呈现的样子,需要在另外两股强大的力量之间保持平衡。但这些内容肯定对雷欧提斯也没有什么帮助。毕竟,在这些互相冲突的力量之间,我们应该对哪一个坦诚以待呢?

  看来事情并不总是像它们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如果我们敢于探究一下“自我”的实质,就会产生许多人不愿问的问题:“我性格的各个方面和‘自我’是统一的吗?哪个是我的真实‘自我’?”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会展开一场探索“自我”的旅程。但和传统的方式不一样。我们既不求助于心理学专家,也不求助于伟大的哲学家。我们既不会在历史悠久宗教观点中进行辩论和选择,也不会求助于那些有研究数据支持的人的观点。相反的,我们只会依赖于一个对此有非凡的直接知识的人。我们会求助于一个专家,这个专家在其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在搜集必要信息,以期能完成这一伟大的探索。这个专家就是你自己。

  让我们牢牢记住:清醒地活、理性而活!

  《清醒地活》读后感(六):完美地保护了自己,你就永远无法成长

  当人们保护自己存储下来的东西时,生活就变得停滞不前了。人们会说这样的话:“你知道的,我们从来不会在你爸爸面前谈论那个话题。”周围总是充斥着这样那样的规则,因其带给内心极大困扰,所以这样的事情不能发生。这样的生活只会令人感受不到生命中的欢愉热情兴奋。大多数的人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保护自己,并确信不要出错。在一天结束时,如果有人问他们,“今天过得怎么样?”通常的回答就是,“还好,”或者“我会努力活下去的。”这样的回答传递给你什么样的人生观呢?他们俨然把生活看成是威胁。过得不错的一天就意味着你安然度过一天,没有受到伤害。像这样生活的话,活得越长,你的内心就会变得越封闭。

  如果你真的想要成长,那就要做相反的事情。只有当唯一的你存在于内心时,才会获得真正精神上的成长。你并不是支离破碎的各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害怕的你,另一部分是保护害怕的你的那个你。而所有的部分都应该是一个整体。因为不应该有你不愿意看到的部分,思维不应该被分成意识和潜意识。你在内心中所见到的一切就是你的所见。这并不是你,而是你的所见。正是倾注到你内心中的纯粹能量使你产生了思想情感的波动,正是意识感知到了这一点。正是你在观看这心灵的舞蹈

  《清醒地活》读后感(七):清醒地活

  一直似乎记忆中都有句话叫做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当年郑板桥写下的,可以理解为自我解嘲、抗议之说、心安理平,现在人似乎多拿这句活作为安慰和一种消极处事。最近读的一本书《清醒地活》可以说多少与这句话有点相反的感觉,这是一本需要静心细读的书。

  开篇引用了莎翁的名句。“尤其要紧的是: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威廉•莎士比亚

  以上是莎士比亚流传千古的名句,这是《哈姆雷特》第一幕中波洛涅斯对自己的儿子雷欧提斯讲的一番话,清晰而明确。这番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和他人之间诚实的关系,就应该首先诚实地对待自己。但如果雷欧提斯能完全诚实地面对自己,他就会意识到父亲让自己做的事就如同水中捞月。那么,我们要对哪一个“自我”诚实呢?是坏心情的自我,还是做错事而感觉不自在的自我?是感觉抑郁或沮丧时,从内心的幽暗处发出声音的自我?还是在生命的某些瞬间,感到生活无限美好和光明的自我?

  从这些问题中似乎发现自我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很难捉摸,接下来书中阐述雷欧应该怎么去更深刻的了解这个自我。通过对雷欧这件事情描述,引导我们去探索自我的概念,了解自我。而接下来的章节也是一种自我的探索和寻找,读起来多少有点哲学的韵味,需要用心去思考,仔细的阅读。引导我们去倾听头脑的声音,寻找内心深处的自我,寻找到到底什么是自我后,才好解决相应的问题,去释放自己,超越自我,脱离樊笼,只有这样解脱自我,才能享受生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全书共五部分,十九章,从唤醒你的意识、感受你的能量、释放你自己、超越自我、享受生活等五个方面来阐述了如何清醒地活。书中阐述了,真正的个体成长是超越自我感觉不适和需要保护的那部分自我。要不断地让自己记得自己就是内心里叙述的那个人。要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你必须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让自己迷失其中。在第二章中也教会你如何除掉这个内心麻烦制造者?首先必须意识到,除非自己是真想这么做,不然不可能消除这个家伙。可以联系瑜伽,瑜伽能帮助你摆脱困境,帮你解放自己。和自己的精神保持距离,意志力战胜倾听内心声音的习惯,有意识的区理解自己所处的困境。充分认识自己是谁,只有认识自己是谁,才能清醒地活。意识是生命中最伟大的奥秘之一,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激发更多地能量。首先学会对小事保持中立释放自己,不去与生活抗争,生活并不在你的控制下,生活总是不断变化,如果你总是试图控制它,那么你就永远也不能全心投入生活了

  说实话这是一本需要精心去读的书,当你可以静下心来阅读,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与原来不一样了,只有精心阅读,才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感觉。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就像文末说的,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探寻到深层的精神灵性。这是一本有开创性的书,坦率风格自成一派。

  《清醒地活》读后感(八):每一刻,都是等待清醒的那一刻

  我们一直都在等待,等待了好久好久,却终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我们活着,然后面对死亡,知道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究竟在哪一个时刻是清醒的,哪一个时刻有事意识到自己是清醒的,这不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也不是哲学家们在讨论“我是谁”的课题。我们,已经昏睡太久了,太久了。

  每一个人都在正是世界里面挣扎,挣扎的人意识到自己已经沉浸在昏睡的状态里面,更是有更多人宁愿自己昏睡不醒。是啊,与其醒来痛苦,不如一直睡着,那又怎样呢,那又能失去多少呢。

  太多太多人总是急于和别人沟通,认为这才是认识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从别人那里获得对自己的认识,或是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生活下去,越来越少的时间,越来越少的机会与自己交流和沟通。本来,最应该了解自己的人不正应该是自己吗?那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早已经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活着存在的意义。我们活在表面,只是知道自己活着,叫什么,做着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就这样一天一天,拒绝不会的事,拒绝难的事,推脱责任,甚至抛掉责任,职位自己一时的轻松。

  我们,真的离自己越来越远,越来越不了解自己,在自己人生的这条轨迹上面越走越远。

  每一年,我们都满怀期待的希望能够获得更好,却有做着与之相反的事情。然后,慢慢发现,自己已经不是本来那个自己。

  好多好多人,开始信奉“不忘初心”,只是你还记得你的那一刻颗初心吗?即使是在很客观的评判里面,你还能评判的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吗?

  那就让我们把他当做是1+1=2习题一样去做吧。慢慢的,再次的走进自己。愿你还在初一的课堂上,只在一个能够意识到得梦境里面。

  《清醒地活》读后感(九):不让自己的思维活在围墙里

  在佛教的语言里有一个词,无明。是说我们本身具有圆满的智慧,只是这智慧被自己的贪嗔痴欲所覆盖,处在一种愚昧无知的状态。

  对应无明状态,也许清醒的活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全书没有多少和佛教沾边的故事及语言,但全书所阐述的观念都可以在佛家里找到相应的点。比如倾听你头脑中的声音,对应就是佛教里的起心动念。我们需要观察和注意自己的每一个念头的生起,每一个念头的经过,每一个念头的离开,然后捕捉这个念头产生的原因。书中说“你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重新创造了外部世界,然后活在自己的思维里。”这不就是佛教里所说的“一切唯心造”吗?

  另外,书中说”内心的成长在于不要总想着自己,不要过于自我,这是唯一能时限内心安宁与满足的办法。“这个就是佛教里说的放下我执,不要是我的父母,我的工作,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因为这些都是无常的,父母会去世,工作会离职,家人会离婚或者反目成仇,朋友会离开,没有什么是恒久不变的,都是缘起法,缘来则聚,缘去则散。过分强调”我“只是不断的增加自己对事物或者人的占有和征服,都不利于自我内心的安宁。

  不再往下列举例子。该书之中,时时处处,都能找到与佛教不谋而合的观点。当然,请不要产生误解,这绝对不是一本宗教读书,而是一本心理成长类的书籍。作为同样精神领域的指导读物,宗教总是与精神物质划等号的。

  只要有心,任何的关于心身灵类的阅读都不可避免的会与佛教的思想有重叠的地方。这本《清醒地活》个人觉得,只是摒弃了宗教这一色彩外衣,所告诉的道理或者方法,都是与佛教的很多法门相通的。

  这本书 ,如果只是泛泛而阅读,会觉得很每意思,都是大段大段的语言,也没有什么情节高潮迭起,但是如果能静下心来阅读,你很很惊叹,这书里面的很多场景,很多事情就是你每天都在经历的,有些是你察觉到的,有些你根本察觉不到。你察觉到了却不知道为什么,你察觉不到的更加不要说了。

  比如你为什么会突然的情绪低落,你觉得情绪低落是正常的吗? 不要对习以为常的东西就认为是正常的。比如人人都结婚了,然后你认为结婚是正常的,不结婚就不正常。这是你的思维在欺骗你。思维是很狡猾的东西,它是你的敌人,绝对的敌人,只是很少有人有人能发现和意识到这一点,更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 思维在哪儿。

  所谓开启更高版本的自己,不过就是让自己回到本心,不给太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束缚,不让自己的思维活在一个可以见到的围墙里。

  是一本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被称为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清醒地活》读后感(十):你的想法对这个世界影响甚微

  如书中所说,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心烦意乱的时候,头脑中会冒出很多声音,对我的想法、做法提出质疑,以至于淹没了内心最真实地想法。

  然而,不管你头脑中的这个声音说什么,大多数的时候,生活会远远超出你所能控制的范围。这就好像是你坐在黑夜中,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该让太阳明早升起来一样。只是事实上,太阳肯定会升起来,也会落下去。这个世界上发生着数以万计的事情。你可以只考虑那些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但生活还是会照样出现着这样那样的状况。

  事实上,除了你自己愿意去考虑的这些事情以外,你的想法对这个世界影响甚微。如果你愿意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想法,你就会明白大多数的想法之间毫无关联。除了你自己,你的想法对任何事件、任何人都不会有任何影响。对于现在发生的事情,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及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你的这些想法只会令你感觉更好或是更糟。如果你把时间都花在期待明天不要下雨上面,那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你的想法不会改变下雨与否的状况。等到有一天你就会明白这些内心里的喋喋不休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必要不断地对每件事都做出推断。这时你会明白,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对生活进行思考得出的混乱想法造成了问题。

  所以,心烦意乱的时候,我通常会放空自己的大脑,什么都不去想,试着做做冥想什么。我们需要对生活做出思考,但需要理清思路,清醒地活在当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