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畅销书浅规则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畅销书浅规则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30: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畅销书浅规则的读后感10篇

  《畅销书浅规则》是一本由李鲆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一):2012年虚构类畅销书分析报告

  (本文已发表于纸媒。与该书无关,借个地儿发表)

  开门见山。本文立足于对2012年虚构类畅销书的分析,参考数据以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开卷调查为主,辅以当当、卓越、京东三大图书销售网站的实时销售数据,二者的结合,可使榜单更客观。然而,限于阅读视野和个人能力,给出的榜单仍不免挂一漏万,故文本的结论仅限参考。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2012年虚构类畅销书的概述分析,为了论述上的方便清晰,以月份为顺序,另外笔者提及的每月畅销书,除了顾及销量外,同时兼顾到书籍的影响力;第二部分分析这些书何以畅销,对畅销的原因做一个轮廓性的扫描;第三部分为畅销书的秘密,即思考这些畅销书是否具备什么共同特征。

  一、畅销书概述

  2012年1月份的头名畅销书,毫无争议地归属于郭敬明的《小时代3.0刺金时代》。这本书出版于2011年12月份,然而其热度却仍一直蔓延2012。《小时代3.0》是郭敬明“小时代三部曲”的完结篇,小说延续着前两部的脉络,主人公间的纠葛终于有了尘埃落定的悲惨收场。郭敬明领衔的最世文化旗下的笛安,她出版于2012年1月的《南音》(上、下)也不无意外地登上了排行榜的前列。《南音》为笛安“龙城三部曲”的完结篇,三部曲时间跨度较长,分别以不同的主人公为叙述者,讲述发生在一个家族内部错综复杂的纠纷。从某一点上,笛安的写作与张悦然有共同点,即“偏执”,小说中人物情感和行为均极端、冷酷又莫名,这些在《南音》中被发挥到极致。

  3月份,似乎很难推荐出众望所归的头名畅销书。不过我愿意提及的是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虽然在开卷图书公司的调查里,辛夷坞的《致青春》并未入20大,然而在各大网络书店青春文学排行榜,这部小说连续1~3月份都是销售冠军。《致青春》出版于2007年,当时便有不错的反响;但因为小说被赵薇改编为电影,而这期间也正是电影拍摄的宣传期,因此该书的网络销量如火如荼。《致青春》讲述了一个从校园跨度到社会的爱情故事,是比较典型的三角恋,但是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从汗牛充栋的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得益于辛夷坞笔法的细腻以及对女性情怀体认的深刻,小说中有多处关键性的抒情性议论,在小说中不显得突兀,却升华了读者对青春的重新理解,也升华了小说本身。

  4月份的畅销书榜,韩寒的《光明与磊落》的拔得头筹。2012年年初一个引起全社会讨论和关注的便是“方韩事件”,方舟子“认定”韩寒《三重门》抄袭,举了不少所谓的“证据”,韩寒“被逼无奈”,于是将《三重门》的手稿再次出版。这本书分为两部分:前部分为《磊落》,是《三重门》的手稿,以及一些通信;后半部为《光明》,为手稿笔记本。然而,至今二人的争论仍没有定论,它的耐人寻味之处在于,事件最后竟衍化为一场左右派知识精英站队斗争的闹剧。

  5月份的头名畅销书,不妨定为六六的小说《心术》。《心术》出版于2010年,但是得益于改编电视剧的热播,小说再次引发不少人的关注。但相对于笔者文中所论述的其他畅销书,《心术》的热度并未延续太久,到了次月销量便急剧下滑,主要在于医患关系这类题材在国内图书市场并不受欢迎。5月份还可关注的是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后宫•如懿传》。也是得益于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流潋紫出版于2008年的《后宫•甄嬛传》再度回榜,而其新作《后宫•如懿传》也顺势得到极好的宣传。流潋紫的宫斗小说整体格调和文学水准都极高,很值得注意,指不定日后就是“宫斗界的金庸”。

  7月份,学生们的暑假开始,这个月也可以说是“经典丛书”月。七月份的冠军,加西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众望所归。虽然多数读者早已读过多个版本的《百年孤独》,然而,南海出版公司2011年版为马尔克斯授权的、唯一正版。该书从出版以来始终在畅销书排行的前列。另外,马尔克斯于8月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也引起了读者的高度关注。应该提及的还有钱钟书的《围城》、余华的《活着》、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等,这几部书也是畅销书排行榜的老常客了。

  8月份,又是郭敬明领衔的最世文化的天下了,最世签约作家安东尼的《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2:云治》出版,并毫无悬念地拿下了销售排行榜的冠军。这本书是安东尼红得发紫的《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的后续篇,继续讲述小兔子安东尼的漫游历程。虽然这本书还延续着安东尼的“治愈”风格,故事简单,人物单纯,节奏舒缓;然而其构思、内容和手法与第一部高度雷同,处处显示出写作者经验的匮乏、构思的窘迫。这可以说是最世作家的通病了,遗憾的是,无论它缺点多么明显,却不妨碍它畅销。

  9月份,南派三叔的《藏海花》笑傲群雄。《藏海花》是南派三叔大热作品《盗墓笔记》的后续篇,讲述的是“闷油瓶”张起灵的前传。张起灵本来就是《盗墓笔记》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他神通广大,外貌冷酷但内心温柔,背负着痛苦独自默默承受,而且又帅,全身肌肉含量高,与吴邪之间的互动也让腐女颇有想象空间,几乎令所有女性读者倾倒。南派三叔为张起灵作传,从市场角度上是极聪明的做法。应该提及的是,南派三叔出版于2011年年底的《盗墓笔记8:大结局》在今年销量也依旧出众。

  10月份,可以说是专属于陈忠实的《白鹿原》。《白鹿原》本来就是为数不多的、受读者欢迎的当代文学经典,加之于王全安的电影版从年初到9月中旬上映持续不断的宣传,使得小说版《白鹿原》得到极多的关注,极大刺激了市场销售,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同出版社、三个不同版本的《白鹿原》同时出现在10月份排行榜的top10当中。

  而11月份,毋庸赘述,是彻彻底底的“莫言月”,畅销书排行榜top10全部为莫言独占。自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宣布获奖者为中国作家莫言之后,一夜之间,无论是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关于莫言的书籍被迅速秒杀,不少书店趁机炒作莫言签名旧书,价格上万。从销售数据上看,莫言最受读者欢迎的是《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等几部长篇小说。

  电影圈往往把12月定为贺岁档的开始,不知出版界是否有这样的规律,至少2012年底出书的名人真不少,给人的感觉是热热闹闹,榜单也丰富得多。首先要提及的是台湾主持人蔡康永的小说《蔡康永爱情短信:未知的恋人》。这本小说起源于蔡康永新浪微博上的一些被广为转载和讨论的关于爱情的语录,蔡康永以小说的形式将这些语录串联起来,讲述了一个叫逗点的女生,经历了暗恋、初恋和失恋之后,如何在一个长腿男生的带领下,治愈忧伤,寻找爱并最终获得爱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这本书是爱情版本的“心灵鸡汤”。正当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贺岁档力克《1942》越战越勇时,小说原著也顺理成章地热销;小说的精彩之处不在于Pi的奇幻的漂流,而在于Pi面对调查时第二个版本的叙述,它引起了人们对于信仰痛苦的思索。电影《1942》也带动了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的热销,不过和电影一样,小说也引起不少争议。而对于高分美剧《权力的游戏》的拥趸者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即电视剧原著《冰与火之歌》1~4卷从2012年初到年底纷纷出版新版,并且第5卷也将首次出版。美国《时代周刊》盛赞该书:“在吏诗奇幻领域内,乔治R.R马丁是当今世界第一人。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宣布他为——‘美国托尔金’!”是否如此,值得期待。

  二、何以畅销?

  以上是笔者对2012年度虚构类畅销书的一个简要概述。综观整个排行榜,类型多样,丰富多彩。有青春文学,有类型小说,有“心灵鸡汤”式读物,也有纯文学。这不免让人思考,为什么排行榜会呈现这样的格局?比如为什么青春文学作品卖得最好,而其中最世文化占着绝大比例?还比如,为什么某些早前出版的通俗小说会再次回到榜单,抑或为什么某些纯文学作品能够打败通俗小说登上榜单冠军?

  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一)青少年为读书市场最具购买力的群体

  2011年《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18-70周岁的图书阅读率为53.9%,但0-17周岁的图书阅读率则高达83.1%,其中9-13周岁更是高达93.5%。不仅图书阅读率高,青少年的图书购买率也高。据《当代青少年书刊阅读与购买现状的实证分析》显示,青少年的书刊购买率“见到感兴趣就买”的占了43.25%,“经常买”占19.6%,“根本不买”仅占了8.45%,也即几乎所有青少年每年均有买书行为,并且每年购买书籍1000元及以上占11.08%,500元以上的15.26%。更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图书消费中普遍存在“非理性消费”现象,即他们的购买行为并非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上,更多是本人情绪、一时兴起,或者他们往往容易被各种宣传、广告蛊惑,对书籍的优劣缺乏判断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上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的少儿图书及青春文学总是卖得最好,2012年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上,质量良莠不齐的青春文学作品占据了一半席位便也不是什么咄咄怪事了。

  (二)“三效应”:名人效应、品牌效应与热点效应

  名人效应,也即出版传播学常讲的作者资源,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确切说,是有市场影响力)的作者队伍,是出版社优质内容的保障。国外的出版业在对作品进行推介时,将读者对作家作品的认知程度作为很重要的参考资料,其中作品内容占12%,作家知名度占36%,作品形式占10%,其它还有出版社是否充分的宣传策划。纵观笔者所列举的这些畅销书籍,作者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形成了特有的写作风格和特色,都拥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最典型的例子是郭敬明,除了他的新作之外,他早前的《幻城》《夏至未至新版》《小时代1.0》《悲伤逆流成河》始终占据年度销量排行榜前二十的席位。品牌效应,即在出版营销或传播过程中形成的,自身具有特定的名称和标志,用以将产品与读者等关系利益团体联系起来,并能为出版企业带来新价值的出版媒介。郭敬明创建的最世文化则是相当成功的品牌。郭敬明利用自身的人气优势创建了最世文化公司,签约了许多年轻写手,形成了最世文化作家群。只要经过最世文化包装出版的图书,都具备某种无形的感召力,在市场上的销量都很是惊人,像笛安签约前已经成名,但销量不温不火,但一经郭敬明包装,销量不可同日而语。而热点效应,即因为与作品有关的某个热点事件的发生(诸如争议、影视改编之类的),带动了作品的畅销。典型的体现是方韩论战、莫言获奖等带动了他们作品的阅读热潮。

  (三)影视传媒的巨大推动力

  从苏童的《妻妾成群》被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而一炮走红之后,便开始有了这样一种固定模式,即某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或者电视剧,即便它之前籍籍无名,销量也将一飞冲天。相对而言,中国电影的营销模式比图书营销成熟太多,电影拍摄时、上映前都会有铺天盖地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宣传和炒作,这些都直接间接地使得原作再度回到人们的视线中,毕竟这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2012年上榜的多部畅销书,都与他们原著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大有联系。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后宫•甄嬛传》都出版于2007年,《心术》出版于2010年,都是“老书”了,之所以能够再度回榜,都是受益于影视作品的宣传。《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05年就有了中文版,但很快就在图书市场上消失,若不是李安版电影的上映,大概不会再有重版的机会。而《白鹿原》这样的大部头纯文学著作能够在数年后重返top10,固然小说本身很精彩,但功劳更应归于电影《白鹿原》的宣传和种种争议讨论。

  (四)类型小说优势凸显

  类型小说是这一两年被评论界多次提及的概念,比通俗小说、网络小说这些称谓更具包容性和学术生命力。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社会阶层呈现出多样性,社会的阶层化必然带来文学审美趣味的阶层分化,不同的阶层必然有不同的文化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类型小说创作应运而生,并占据了当今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类型小说的写作完全以愉悦读者为目的,并且极其专业化地针对某一特定读者群的特定趣味,遵循一套严格的成规惯例写作。比如以女性为诉求的宫斗小说、穿越小说(比如流潋紫的《甄嬛传》);以职场人士为诉求的职场小说、都市心灵鸡汤(《遇见未知的自己》);以大学生和女性白领为诉求的青春言情小说和都市言情小说(《蔡康永爱情短信》),以男性为诉求的官场小说(《阳谋高手》)、盗墓小说(《盗墓笔记》)。类型化、模式化是类型小说最大的特征。随着文学生产的商品化、产业化,类型小说在图书市场的优势将日益凸显,前途不可限量。

  (五)经典文学的永恒魅力

  记得在2008年某周刊做过一个调查,甚至得出一个耸人听闻的结论:畅销书榜便是烂书榜。这不仅是对经典缺乏信心,也是对读者缺乏信心。对于文学的日益产业化和文学消费化的倾向,许多批评家总是站在精英立场,声嘶力竭地唱衰,其实这是对文学的误解。文学与生俱来的功能之一便是娱乐,人们喜爱看通俗小说也无可厚非。事实上,读者并非精英们想象的“乌合之众”,他们通过文学获得娱乐,他们也通过文学提升自我,因此,畅销书榜上的书籍,即便多数不是“好书”,但历年来都会从中看到经典文学的影子。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陈忠实的《白鹿原》基本上排在2012年当当、京东小说类畅销榜的前五名,而钱钟书、余华、巴金、老舍、鲁迅的作品也始终有相当出色销量。经典文学并非曲高和寡,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经典文学阅读给读者带来的感受和冲击远非一般畅销书所能比拟,这便决定了经典永远会有坚定的读者群。

  三、畅销书的秘密

  任何读者、包括写作者,肯定都会对这样的问题产生好奇,即畅销书是否有什么共同特征?换言之,畅销书是否有什么秘密?其实笔者第二部分的论述也为一心想成名的写作者提供了方向,比如多瞄准青少年读者、尽量改编成影视作品等等。然而,这还是无法令写作者满意,毕竟这方向太宽泛太玄虚了,有没有具体点的、可操作性的写作准则?就我的阅读而言,目前尚未看到中国的出版人对如何写畅销书提供指导意见的书籍。相对而言,美国人对这项工作就热情得多。早前有艾丽丝•佩恩•哈克特的《八十年来的畅销书》和迈克•高尔达的《榜上有名:1900-1999年美国畅销书的文化史》,而今年4月美国作家詹姆斯•霍尔出版了《热卖文学:破解二十世纪超级畅销图书的秘密》。他以《乱世佳人》、《佩顿镇》、《杀死一只反舌鸟》、《玩偶之谷》、《教父》等十二部销量基本过千万的畅销书为样本,总结出来12条“畅销书常数”,比如文笔必须通俗易懂,让读者觉得读起来很轻松;情节设置必须紧凑而有悬念,让读者恨不得一口气看完;主题必须简单到能用一句话来提炼;故事推进到四分之一时,或者在此之前,必须出现无可避免的危机,而且危机会逐渐加剧,小说中人物遭到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必须间接或直接地涉及主要的社会问题;性描写等等(这些均引自陈一白的《畅销书的秘密》)。如果这些准则真的成立的话,霍尔先生自己肯定不会错过。遗憾的是,霍尔自己就曾出版过四部诗集、一部短篇小说集、一部散文集、十七部长篇小说集,可是他的作品在美国亚马逊上最好的排名是三万五千多名,没有哪一本是畅销。可见,企图对畅销书所具有的特征进行归纳绝大部分是徒劳的,霍尔所谓的“畅销书的常数”,顶多只能说是部分畅销书所具备的几个基本特征,它既不是一本书畅销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如果创作中真的亦步亦趋所谓的“畅销书的常数”,只会沦为东施效颦。

  说到底,畅销书真的很难有什么秘密而言,它是多种合力的结果,充满了变数。不过,长销书倒是有它的众所周知“秘密”。就像所有的生物一样,书籍也是有生命力的,多数畅销书更像火花,它常常是短时间,甚至转瞬即逝,最多是几年时间畅销,然而,时过境迁它终将成为历史的烟尘。就如同现在青春书籍市场上红得发紫的郭敬明,可是再过十年,当他四十岁时,也许他就成了今日的琼瑶,读者提及他时语气会带点不屑和揶揄,“郭敬明式”的故事终将成为落伍的象征,并被取代。而长销书却具有常读常新、永不过时的魅力,每年的畅销书排行榜都在变,你来我往的叫人眼花缭乱,但始终能够看到几张老面孔,纵使它们的排名不那么光鲜夺目。它们的别名,叫做经典。因此,与其费尽心思、绞尽脑汁要什么畅销书秘笈,倒不如静下心来决心去创作一部好的作品,前者失败的概率不见得比后者低。《阳谋高手》《遇见未知的自己》之类将迅速成为浮云,而《百年孤独》《白鹿原》将万古长青。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二):这世界上一共有多少本书?

这世界上一共有多少本书?

  Google 用他们万能的算法以及来自图书馆等相关机构的数据告诉你:

  1亿2千9百多万册。

  129,864,880。

  这是谷歌一名软件工程师连内德·泰切在博客上发帖公开的。

  这些书里面,绝大部分只会被少数人翻开、阅读。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会有畅销至家喻户晓的幸运,或者广为流传。 那么,一本要成为畅销书,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作为读者,很多人关于畅销书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些见解和看法之中,有没有谬误之处呢? 《畅销书潜规则》一书就介绍了很多关于畅销书的知识,比如,一本书怎样才能成为畅销书?一本书成为畅销书就一定意味着能赚大钱吗?书上的腰封到底有什么存在价值?

  李鲆曾是专栏作家,后来涉足出版行业,又做过公关营销,杂志编辑、网络编辑特别是专业出版报纸编辑,组织了每月一期的“编客学堂”,与诸多优秀出版人碰撞交流,博采众长。

  这本书是李鲆用传播和营销的视角对书业的观察和对图书制作的分析。里面厘清了人们关于畅销书的14条谬论,介绍了造就畅销书的13大原则、构成畅销书的23个元素以及图书营销、书名制作、封面制作、腰封制作的一些法则

  很多人认为一本书只要是畅销了,就一定赚钱。李鲆说,不是这样的。畅销书如果炒作不当,也可能会赔得一塌糊涂。因此做一本书,不仅要控制好成本和印数,还要掌握好赔钱和赚钱的临界点。 李鲆提炼了造就畅销书的13大原则,未必十分全面,而且这些原则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一本书符合的原则越多,它就越容易畅销。

  比如第四条实用性原则里,作者说把没什么实用价值的“闲书”做成实用之书,基本上就算成功了。比如“炒菜遛狗治小病”。这些教人炒菜、养生保健之类的实用图书,永远是有市场的。

  《增广贤文》里有一句古语:

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

  读书,有些人是为了消遣娱乐,有些人是为了心灵成长,自我提升。

  还有些人读书,是为了实用。比如像《怀孕圣经》就能教授人们怎样照顾孕妇、养育新生儿。

  李鲆认为,奔着实用去的读者,绝对会比其他目标的读者群基数大得多,范围也广得多。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作家马德说过的一段话:

同样买书,穷时买的书是书,富时买的书是纸。不同目的:大抵穷时买书是用来看的,富时买书是用来装门面的。

  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书籍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装饰物呢?

  畅销书有一条“3214法则”:

  一本书能否畅销,除不可测因素外,作者(或主人公)的知名度占30%,主题(写的是什么)占20%,品质(写的怎么样)占10%,另外40%是出版商的策划营销功力。

  李鲆总结的构成畅销书的23个元素,是对“3214法则”更为精细的剖析。

  比如,书中提到了一个畅销元素:青春。

  青少年的精神诉求催生了他们强烈的阅读需求,青春也是文学作品里一个永恒的话题。

  目前的文化消费市场,消费的主力军也是青少年。他们没有太多的生存压力,读书可以顺着自己的兴趣。而且现在的青少年,可支配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

  关于图书的营销方面,李鲆认为,只有消费者在终端销售点见到产品,才有消费的可能。

  一本书如果首印量充足,书店里有海报、有堆头,网店有首推,甚至在机场、超市、咖啡厅……随处可见,那它的宣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相反,如果我们在媒体上看到某一本很感兴趣的书,但是网店查不到书籍的购买渠道,实体书店也找不到这本书。那再多的营销都是无效的。

  同时,作者还提醒,做营销推广时,要掌握好出版节奏,避免书上市了,宣传滞后和提前宣传,书还未出印厂这两种情况。

  书名的制作上,作者提到了贩卖书籍,其实是在贩卖一种有格调、有价值观的生活理念。

  还提到了打造一个新的概念,会引发读者的兴趣点,一旦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消费情绪就会被激发起来。

  还有就是捕捉这个时代的热点,嵌入到书名之中。 贩卖格调理念、激发共鸣、追热点。

  看完这些法则,仔细想想,这些法则用来指导现在的新媒体写作,也是一样可行的呀。

  谈到封面制作,李鲆提醒要像做广告一样制作图书的封面,注意封面的色彩、文案的简明等。

  比如经典畅销书的封面色,一般是红与白。而他提倡的暖色调容易给人温暖明亮的感觉,不会晦暗。

  如果选用冷色调,就应该尽可能调高亮度,避免给人寒冷、绝望的感觉。

  在腰封的制作上,要明白,腰封存在的价值,就是用来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

  李鲆强调,一定要认清这个事实,腰封是为营销而存在的,因此要把腰封做成优质广告语。

总结

  书中的内容相对浅显,对于书业新人有一定的帮助。对于在书业从业已久的老手,读起来可能就会嫌不够过瘾。对他们而言,这些知识帮助可能就没有那么大了。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三):离读者有多远,就离畅销书有多远

  离读者有多远,就离畅销书有多远

  ——读《畅销书浅规则》

  尽管我一直从事与文学相关的行业,譬如《天涯》杂志、天涯社区的人文论坛,亦编过一些图书。但真正做图书出版,还是来到京城之后,加盟盛大文学旗下的华文天下,开始接触商业出版。隔行如隔山,出版这个行业,水深、竞争亦激烈,每年出版的图书不计其数。当我知道《中国图书商报》的李鲆兄写有《畅销书浅规则》时,不禁心喜,求来一读。

  但凡做图书的人,大多天然有一种心态,觉得图书乃是文化,并不把图书当成商品,结果做出来的书缺乏市场,少有人问津。既然书卖不出去,文化亦成空话,影响大众的理想自然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反而做商业图书,先把书卖出去再说,慢慢培养读者的文化感,其文化影响力潜移默化地融入人的内心深处。所以,我做图书,商业乃是第一,文化只能排在第二。

  李鲆兄的《畅销书浅规则》,副标题乃是“成就畅销书的116个细节”,他就是通过116个细节揭示出畅销书的“浅规则”。浅是自谦,李鲆兄还是有着雄心大志,果然,他又写出《图书营销浅规则》。关于浅规则,李鲆兄做了解释:浅规则就是浅显的规则。一看就能懂,一学就能用。其实做书之道,看似清浅,内里杀机重重。近二十年,有太多的英雄栽倒在图书这个行业。

  西谚有云:“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这种说法强调了书的不可测的遭际。确实,一旦图书投入市场,读者能否喜好,愿不愿意掏钱购买,有时并非人力可以控制。于是有业内人士称:“畅销书没有规律,不可能照猫画虎。”不过既然作为商品,图书自然亦有商品的属性,针对商品的属性,做好前期的策划、营销,其畅销亦是可以预期的。

  针对畅销书,李鲆兄提出了“3214法则”,即是“作者知名度占30%、主题(写什么)占20%、品质(写的怎么样)占10%、另外40%是出版商的策划营销功力。”从这个“3214法则”来看,图书的品质与畅销与否几乎没有关系,所占比例那是相当的小。这个法则告诉我们,畅销书不是以书的好坏来决定的,只是畅销书一定满足了某些人群的需要与欲望。

  当然,法则是死的,而现实乃是活泼泼的。譬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可谓纯文学的经典之作,写的又非常先锋,按理读者不会太多,然而新经典文化公司硬是把《百年孤独》卖出了60万册。李鲆兄的《畅销书浅规则》并非万能的宝典,按照书上所写的如实操作,未必会畅销;但如果尽量把自己所掌控的环节做好,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对图书的销售绝对有所帮助。

  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则万万不能。”《畅销书浅规则》即是如此,你按照书上所说实践了,做的书未必能够畅销,但你若完全不按照这些畅销的元素来做,想要畅销,怕是比登天还难。我之所以看重这本书,在于作者李鲆的不尚空谈,不纠缠于概念,而是从畅销书运作的各个环节入手,注重细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他所写的策划都是针对一线出版编辑的实际情况,一看就能懂,就能照方抓药,应用于编辑实务。

  记得以前日本人井狩春男曾经写过一本书——《这书要卖100万:畅销书经验法则100招》 ,对日本畅销书做了细致的分析与解剖。井狩春男认为:“书的好坏不是由作者、编者、出版社或书评家决定的。是由读者决定的。”这话说的极好,以前的出版人总觉得自己能够主宰一本书的命运,从来不考虑市场与读者。他还有一句话:“那种毫无内容、帮助不大、荒谬透顶却趣味十足的书是好书。”确实,市场上的很多畅销书大类如此。

  李鲆的《畅销书浅规则》被誉为“中国版的《这书要卖100万》”。两本书都注重市场因素,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唯独国情不同,各自的写法都带有自己的特色。畅销书的题材并无局限,学术书、经典文学、青春少儿、励志职场、漫画绘本都可以成为畅销书。学者远志明说过:离上帝有多远,就离民主有多远。我要说:离读者有多远,就离畅销书有多远。

  《畅销书浅规则:成就畅销书的116个细节》(李鲆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2月第一版)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四):畅销书浅规则

  一、图书营销的15个创新思维

  3 凝聚说服策略

  (1)要引人入胜(注意“戏剧性”)

  (2)要易于传播(不能太复杂)

  4 需要说服的,不只是读者

  图书销售不能由编辑直达读者,因为“关键中间人”很重要。作为编辑的讯息和终端读者间的资讯中介,目前国内的这一群体包括

  (1)发行人员

  (2)各渠道

  (3)电视电台节目、网站或平煤

  (4)与本书主题相关的媒体

  (5)豆瓣、微博等

  8 内容简介

  (1)一句话简介(放在封一上作为宣传)

  (2)100字简介(微博营销)

  (3)400字简介(书介、相关消息等)

  10 作者简介,也要突出营销

  (1)权威性

  (2)故事性

  (3)趣味性

  占据其中一项,便是好的作者简介。

  二、畅销书书名制作21条法则

  1 广告性法则

  书名首要的价值不是准确的表达出一本书的内容,而是传递阅读价值,激发读者购买的欲望。

  绝大多数读者,是先看书名后看内容。

  2 “眼前一亮”法则

  3 关键词法则

  明确读者群、卖点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词。

  书名看上去平实,没有什么花哨,似乎没有什么技巧,但却有“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效果。

  4 共情法则

  书名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的情绪

  5 “贩卖”理念法则

  贩卖一种有格调、有价值的生活理念

  6 创造概念法则

  二流编辑制作产品,一流编辑创造概念

  7 关注热点法则

  8 实用主义法则

  功利化阅读占据阅读的很大份额

  9 一二人称法则

  三种人称里,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最让人感到亲切。

  10 数字法则

  书名多用阿拉伯数字,少用汉字

  11“这很容易”法则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

  12 突出名作者法则

  有名气的作者的名字直接嵌入书名

  13 走极端法则

  走极端,更有力量和冲击力

  走极端,观点更鲜明,更能吸引人

  14 诉诸权威法则

  15 疑问句法则

  疑问句有着“请人参与”的姿态,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提高参与度。

  有力量的问号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这件事大家很熟悉。

  (2)通常不知道解答。

  16 “正能量”法则

  书名是明亮的、积极的。

  17 双书名法则

  尽量用一个书名说明所有问题。只有在一个书名不够用时,才考虑双书名。

  18 以“怪”制胜法则

  19 情色法则

  20 对比法则

  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僵尸经济学》《一碗粥装得下半部历史》《量子江湖》

  三、畅销书封面制作的18条军规

  15 首先考虑读者,其次配合内容

  封面不需要去配合内容,而是应该配合阅读那本书的读者心情来设计。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五):出版社编辑应该人手一本

  这是本谈怎么做畅销书的书。

  读者对象决定了这本书绝对销量不会很大,但同类冒尖,甚至遥遥领先都是可能的。因为,这是我感觉最有干货一本书。

  谈出版、谈编辑工作的,读了不少,真正说到点子上的,不多;在营销上用力、摆脱一般桎梏的,更少。台湾老猫那本算是经典。论接大陆地气,李鲆的这本,更胜一筹。

  里面没有长篇累牍,一个策略只四五百字,字字落到实处,能操作,这非常难得。里面也没有多少高深概念,只有实实在在的大实话,因为实,更加让人信服。

  也不是没缺点,比如方法、策略主要是总结式的,甚少自己生发创造。当然,一个是本书定位决定,还有一个是,下一本再写李鲆自己的生发创造的营销创意,也不晚。

  我是在火车上读的,出差到宁波,三个小时,正好读完。那一路,感觉特有收获,特充实。好像一下子看到了书业营销另一扇门。的确,从这本书,我关注李鲆,后来还特意在张爱玲咔吧听了李鲆的演讲。很幽默,很简洁,对比同时在听的官方出版培训,更把李鲆显得像站在一群鸡中的凤凰——这老哥,确实有点小傲娇的样。

  编辑人手一本,不是说都去想法做畅销书,而是说,编辑脑子里应该有经营、营销、策划的意识,有了这意识,纸质书还能撑些年头,图书编辑们要还闭门造车,纸质书真就危险了。

  读李鲆,学营销。

  不妨试试。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六):堆砌引(Chao)用(Xi)!

  我踏踏实实买了这本书回来看,要被气死!

  我翻到第80页的时候确定自己被骗了,严重质疑作者的原创性和诚信。被腰封那一大串业内“权威推荐”的气势唬住了,这当然就是作者打造“畅销书”的技巧之一吧。

  首先,字体和行间距非常之大。一页纸面经常一半都是空白。一句话一个自然段,看一句跳一行,看一句跳一行,阅读体验严重被破坏。

  第二,都是用引述和挪用堆砌起来的。由于我是一起买了三本书,《老猫学出版》、《编辑人的世界》,看完老猫直接看这本,要炸掉了,引用要有个限度好不好,引用的时候要注明出处好不好,直接拿别人书里的话放在自己书里还不给注明这叫抄袭好不好?

  本书的基本模式是这样的,每一章首先给个标题:XXX原则,开头是XX出版社的编辑(或者井守春男,看得出作者非常爱他)说过的话,自己再用大白话解释一遍(毛的,不用你解释我也懂啊,凑字数不要这么明显好不),再抄一个《老猫》里的例子来论证该原则。

  我要是还看了井守春男的书,估计发现的“引用”还更多!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七):我为什么写不出热门文章?

  此篇是站在“简书”平台写作的基础上撰写的!

  在简书里面写文章已经一年多了,除了户外旅行类的阅读量还可以外,其他的都不怎么样。

  我曾经也是很孤傲的说我就是喜欢写所以并不在乎什么阅读量啊,喜欢数啊之类的,但是直到我看到李鲆的《畅销书的浅规则》,我开始去思考我为什么要不停的写,以及我在表达什么。虽然李鲆的这本书更偏向于图书出版,但是里面的很多方法和观点很适合自媒体写作。

  其实我们之所以写不出热门文章,除了有自己的原则外,主要的还是因为我们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分析别人的文章成为热门文章的原因;而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去分析,其实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原因是懒!

  我们没必要去排斥模仿和学习热门文章写作,因为这个过程最主要的还是让我们不断的去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摆脱之前的主观印象。

  好了,我也不打算再因为懒而放弃分析热门文章,于是我把李鲆的《畅销书的浅规则》提取了适合简书写作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3214原则一:必须要知道的3214法则

  一开始我们写文章都是“我手写我心”,久而久之就开始自我怀疑,也许文笔不错,但是不成体系,没有正确的表达自我,去让别人易于识别你。

  1. 好的文章品质在最初是很重要的,在没有知名度,没有明确主题时,文章品质决定着有没有机会。

  2. 文章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但要知道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当文章品质有保障了,最主要的是确保有主题的写作,比如在简书上,有专门做PPT的,专门做手绘的的等等,这种主题可以形成用户粘性,从而确保持续的关注。

  3. 当主题进展的差不多了,基本上作者的知名度也就提高了,虽然不能保证篇篇都是热门文章或者爆款吧,但是可以保证每篇都有不错的阅读量,甚至单纯的发一张图片就能有个四五百的阅读。

  4. 而这时就需要依赖平台的营销,简书里有很多这种营销,比如简书大学堂,封面推送等,因为这种营销是双赢的,所以皆大欢喜。

  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只能依赖品质,继而找到自己的主题,再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最后依赖平台营销,如果持续输出的话,差不多一年就有机会完成这一圈的转变,当这2314都完成了,只要按照这种比例来写作就能篇篇是热门,简书一哥彭小六差不多就是这么走下来的!

二:造就热门文章的原则有哪些?

  1. 最大基数原则:庞大的读者基数很重要,简书的用户基数帮忙解决了这个难题,不过为了使得更多人看到,需要确定一个庞大基数的主题。

  2. 稀缺性原则:独特的领域创造独特的作家,所以不要都挤到一个领域写东西。

  3. 实用性原则:读者有时候就是简单的学点技能,所以实用就好。

  4. 易传播原则:要能够让自己的读者读完后愿意帮助自己传播,那么内容就要易于传播。

  5. 趣味性原则:人们喜欢分享给朋友有趣的东西。

  6. 诉诸情感原则:情感共鸣才能产生彼此的连接。

  7. 核心价值观原则:拥有自己的个人观念,品牌观念。

三:构成热门文章的元素都有哪些?

  热门文章多有集中突发地,在简书最明显的就是干货类的,在微信公众号里最突出的则是健康养生类的,父母辈的就喜欢这些,没办法!

  《畅销书浅规则》里面列举了畅销书的23个元素,那么我总结出适合简书写作的一些元素吧!

  1. 励志:励志类文章可谓是永不衰败,因为没办法,人总有消沉的时候,励志书虽然三分钟热度,但是这热度还是可以帮大家走出困境的。比如:记忆力超级差的我,是如何做到同声传译的

  2. 影视:电影电视剧永远是我们的最佳素材地,比如:陈小希,我真的很羡慕你

  3. 青春:陈小希,我真的很羡慕你这篇里也因青春的元素而被读者关注,因为我们有这个精神诉求,所以我们更关注青春类的文章。

  4. 政治:“男人最喜欢搞两样东西,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女人的*。”——梁鸿志

  5. 升职:简书里有很多职场类的文章,那么升职就是大家的关注点了,毕竟每个工作狗辛辛苦苦的加班就是为了升职加薪,得到基本物质保障的同时也收获些满足。

  6. 减肥:女人的口头禅就是“减肥”,所以但凡跟减肥有关的,浏览量不会低。

  7. 家教育儿: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不会啊,只能自己在网上东看看西看看。

  8. 故事:故事是内容的核心,好的故事总能吸引人!

  9. 名人:无论是明星的娱乐八卦,还是名人的光辉事迹,都很吸引人,比如刚离世的余光中,他的乡愁传遍了各种社交媒体!

  当然还有暴力,专业,美食,两性等等元素,我们都可以在热门文章中看到。

四:我们的文章也需要加上些营销思维。

  营销的核心是:凝聚说服策略,文章要引人入胜,易于传播,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说服读者去阅读,去传播,无论是我们创造的概念,还是我们想要传播的价值观。

  文章写作要遵循“分多行,用短句,少虚词”,易读的文章,才能让大家愿意读下去,才能更容易理解文章,然后传播文章。

  写文章就像推销自己的产品一样的,要像商人一样思考!

五:文章题目的小心思!

  简书文章那么多,除了专题里收录的,自己关注的作者写的,还有首页文章推荐的,读者根本不可能读完,更不可能看到一篇就点进去一篇,一般都是看个名字被吸引了就进去看看,但是呢大家又都很痛恨标题党,比如百度推荐的文章基本上都被网友吐槽“开头两张图,之后全靠编!”

  那么写题目有什么技巧吗?当然有的!不信你点开首页文章,大致总结一下就是那么些套路。

  1. 广告性法则:题目不一定得是简介,但一定得是广告!相反,越是很有内涵的名字越难以引起大家的兴趣!

  2. 眼前一亮原则:以怪制胜永远都能吸引到大家的眼球,毕竟我们喜欢冲突,喜欢跨越式的东西。比如:打了几把王者荣耀,我学会了PPT版式设计

  3. 贩卖理念原则:比如:不必去羡慕乔布斯成功与富有,其实健康的人生最幸福

  4. 创造概念原则:这个最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世相的“佛系青年”系列了,可谓是蹭热点的都能成爆文了,不过创造一个概念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虽然题目没有用到概念,但是其实题目就是在围绕概念开展!

  5. 实用主义原则:实用性可能是每个读者都不会忽视的,毕竟大家在互联网时代习惯了去百度什么什么怎么做,所以对这类文章题目都有后天练习的敏感性,比如:坚持337天,赚了很多钱不累还很开心,怎么做到的?

  6.这很容易法则:最典型的就是以“你也可以”开头,再加一些“容易”,“轻松”,“简单”之类的词汇来加强对读者的刺激。比如:你也可以做网课来赚钱,真的!

  7. 数字法则:这一类在简书里还是有相当大的市场的,基本每天都有这类的题目,比如:我的私藏书单,这10本好书推荐给你们,当然这类的多是推荐书籍,APP等工具的!

  8. 情色法则:这一类型文章阅读群体最多的恰是我们的父母辈的人,题目采取情色法则,内容确实养生,家庭类的,在公众号很受欢迎,但在简书还没太多这种趋势!

  当然其他还有很多办法,比如关键词原则、关注热点原则、走极端原则、诉诸权威原则、对比原则等一些列方法,找到你觉得合适的,然后不断尝试!

  胡辛束公众号封面样式

六:封面和插图的辅助性!

  人是视觉动物,所以除了标题,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封面图了,虽然给我们发挥的空间不多,但是真的很关键!

  基本上有名的自媒体都有专人来设计封面,或者设计一个模版,使得大家老远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家的文章,这就是通过封面在强化品牌。比较知名的有新世相,咪蒙,还有胡辛束等。

  封面和插图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表明意图,然后呈现品牌特点

  2. 色彩应该尽量温暖,明亮些,这方面胡辛束等可能更贴合

  3. 封面其实就是一个广告文案,要吸引到读者

  4. 注意尺寸,以免展示出来的部分是有残缺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