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
文/孙建勇
两年前,威尔弗雷多带着梦想,跨越3000公里,从肯尼亚来到中国宁波。在这里,他将完成研究生学业,然后回到肯尼亚谋得一份体面工作——这几乎是大多数肯尼亚留学生的人生路线图。
前途无限光明,可是现实却充满挑战。威尔弗雷多很快就发现,要想顺利完成学业,其实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沉重的经济压力就是一道巨大的坎儿。
威尔弗雷多出生在埃尔多雷特远郊一户农家,父母老实巴交。他排行第三,前面两个姐姐,后面两个妹妹,家大口阔,生活相当困难。不过,由于学习成绩出色,本科毕业后,威尔弗雷多成功申请到中国宁波大学全额奖学金,幸运地成为了他们村庄第一个留学生。带着族人们的祝福和期盼,威尔弗雷多背起行囊,告别父母,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到校之后,他发现尽管学费全免,可是一年2500元人民币的住宿费,以及每月数百元的日常费用,还得自己支付。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节省费用,有一段时间,他曾经好几天才吃上一顿饭。不过,即便如此,他也丝毫没有抱怨家庭和父母。(日志文章 www.wenzhangba.com)
跟威尔弗雷多情况差不多糟糕的,还有一个人,他叫尼可拉兹,是威尔弗雷多的校友,也是同乡。他们在一次公共课上相识,并成为兄弟。“我想,我们得打点零工才行,否则,根本无法坚持学业。”有一次,尼可拉兹说。“是的,我也曾这么想,还去找过工作,但是不好找。”威尔弗雷多有些沮丧地说,“中国学生中很多人也在打工,我们的机会并不多。”
正当兄弟俩犯难时,出现了转机。那是一个周末,一位来自埃塞俄比亚名叫阿瑞科的师兄找到他们俩,“参加马拉松比赛,你们有兴趣吗?”阿瑞科开门见山地说:“现在中国很多城市都在举办马拉松比赛,获胜者的奖金相当丰厚。你们想想,长跑对我们来说,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吧?冲击冠亚军的可能性是不是很大?”
的确,阿瑞科所说没错,长跑可是黑色人种的长相。威尔弗雷多记得,由于家里很穷,从小到大,他每天上学都是光着脚奔跑在家校之间的土路上,早就练出了一双铁脚板、飞毛腿。尼可拉兹也是如此,他还曾获得过埃尔多雷特市中学生长跑冠军。
“以你们的天赋,肯定没有问题!”阿瑞科进一步鼓动道,“下个月就有一场马拉松赛事,报名费才100元,而冠军奖金是10000元人民币,你们还犹豫什么?”
最终,在阿瑞科的动员下,威尔弗雷多和尼可拉兹分别向阿瑞科借了100元人民币,报名参加了那场比赛,成绩很不错,威尔弗雷多获得奖金2000元人民币,尼可拉兹获得奖金500元人民币。
尝到甜头的威尔弗雷多和尼可拉兹,从此频频出现在各个马拉松赛场上,两年来,从 “冰城”哈尔滨到“椰城”海口,从上海到敦煌,他们累计参加了100多场马拉松比赛,足迹遍及80多座城市,斩获奖金十分可观,有时候一月收入约20000元人民币。如今,兄弟俩靠着这些奖金,不仅付清了宿舍费和日常生活费用,还有一部分结余。不过,他们舍不得自己花,全部寄回肯尼亚补贴家用。
一次马拉松比赛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威尔弗雷多动情地说:“我来自贫穷的家庭,但我对它充满感激,它养育了我,还给了我一双善于奔跑的腿。我爱我的家,我爱父母,为了他们,我要一直奔跑。”
显然,不抱怨家庭的贫穷和父母的无能,善于奔跑的威尔弗雷多在另一个赛场上,也跑在了很多人的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