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3 20:38: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经典读后感10篇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是一本由马国川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读后感(一):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我们都是见证者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们身边的变化很大,我们都享受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举个最小的例子:之前我们穿的衣服就是那么几个深暗的颜色,谁也没有几件可以漂漂亮亮的好衣服,现在呢,各个商场的衣服门店,各种鲜艳的衣服都在等着爱美的姑娘们来试穿,关于这穿着的一件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却十足的体现了我们中国这几十年改革的成果和收获,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快乐,开心的生活,这才是我们政府最需要做的事情。
但是,这改革之路却并不是那么容易,通过阅读《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你会知道这几十年的艰辛改革之路,有的经济政策和规定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到,还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向前进。
通过对吴敬琏、厉以宁、江平、茅于轼、资中筠、高尚全、余英时、李泽厚、许倬云、袁伟时这十位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的对话,记录了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很多我们不了解的背后故事随着对话的深入一一揭开,你可以体会到那个年代,这些人在当时的言行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的重要,改革就是需要这份勇气,才可以改变时代,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都应该了解这段历程,继续传承这种精神,突破现状的勇气!
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十字路口。面对不清晰、不确定的未来,很多年轻人都在问:中国,你的明天会好吗?
中国,你的明天会更好!一定会!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读后感(四):笔记整理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读后感(六):中国之路何去何从,于我心有戚戚然

    在微电子大行其道、大量占据我们生活、工作的时间之时,手捧此书,在理性的光亮中思考当下中国的处境,不禁潸然。
    诚如马国川先生在序言中指出的,这些久负盛名的“老者”迫于良心的重负,坦言献策,直言不讳中国时下的问题,而反观我们这些年轻人,尤其是年轻一辈的大学生、知识分子呢?
    十位贤哲各从自己的专业、视野、人生经历出发,剖析“中国模式”背后蕴藏的玄机,为中国转型把脉诊断,虽然不少人提出的改良之方难有实质性的进展,个中闪光点却是令人豁然开朗。
    其中,对于李泽厚先生不少观点难以苟同,认为李先生对“清末新政”的惋惜态度,推崇之下便是对帝制集权的盲目乐观;另外,觉得他对“革命”显然认识不够充分,远不及许绰云、余英时那般洞若观火。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读后感(九):朝闻

朋友在我书桌上看到这本书时,幽幽地说了一句:“当代十贤,这是谁评的?怎么评出来的啊?”我笑笑说:“你看看那十位的名字,难道他们还不能堪称贤者吗!”
当下的中国,不缺少拥有智慧的人,但那些人却显得狡黠市侩,那种“智”更多是利己,或是利自己的小利益群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人算不得真正的“智者”,却更像那位河曲智叟,时不时地说说风凉话。而“贤人”,在当下则实属稀缺,那是品德与智慧并生而达到崇高修为境界的一类人;这类人,不仅度己,而且度人,更像“观自在菩萨”。
中国有尚老崇贤的传统,然而贤者不必癯老,老者也未必能够成贤。但这本《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中的十位受访者,均是耄耋老人,他们身上的担当与深邃的学问,都值得我们这些晚辈顶礼追敬。可另一方面,我们究竟有谁能够继承他们的那份担当呢?
在当下大呼“中国梦”的时代,我们的社会群体究竟有没有做好一脚跨入文明社会的准备呢?从书中十位长者的访谈实录中,不难看出,他们的隐忧。对于这个社会,这些老者,不单单皓首穷经,更是把视野放在了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关切民生、民育,以身成爇,体现了老派知识分子“弘道”的精神。
在这十位贤者中,资中筠先生尤显突出,不仅因为她女性的身份,更是由于她对于重建知识分子担当“道统”这一职责的提议。一个国家的兴衰,知识分子所扮演的角色之重,是不能忽视的。我一度认为,中国的官员应该都算知识分子。但事实却是,他们既不是知识分子,也不是政治家,而是“官儿”。但是我希望把中国的官员,特别是高层官员纳入知识分子的体系中,那样的话,一旦“道统”重新建立起来后,政府必将充满一片清明之气。然而这个话题,不在这里讨论,因为,这似乎不太容易讨论。
从作者与资先生的谈话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急切的担忧,一种对于知识分子懈怠“责任”造成不良后果的担忧,如果知识分子没有了“道统”精神,社会中将失去一种声音,一种能够代表普通大众的声音,一种能够代表普遍正义的声音。资中筠先生,以其自身的经历与观察,向大众剖析了建国后知识分子“性格”逐渐缺失的倒退之路。这条路,绝大多数人走上去了,可有些人及时猛醒并易途,但是更多的人则乐此不疲的在这条路上走着,成为了没有“自由精神”与“气节”的“鼓吹”文人。
资中筠先生作为一代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知识分子,其学统的成熟与思想的变化正好反映了中国近当代有觉悟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他们的身上可以说秉承了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追求。这种追求,不应该只是训语,更应该贯彻在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与精神中,也只有先在知识分子中弘扬,才能在社会更广泛的群体中得到发展。
既然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还在燃烧自我,那么晚一辈的学人就应该让薪火相传,坚守自己的阵地,让“道统”精神重新发扬光大,并且注入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尽人事知天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为普通大众,也应该也有责任,从那些有觉悟的知识分子那里学习并承袭“道统”精神,不做旁观者,不做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自己解放自己,争取人格独立,做我们能做的,受光于贤达,追索自我启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