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改革是最大政策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改革是最大政策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00: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改革是最大政策读后感10篇

  《改革是最大政策》是一本由吴敬琏、张维迎、陈志武等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页数: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改革是最大政策》读后感(一):坚信:改革定会成功

  《改革是最大政策》这本书到手之时,正是神州大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一轮改革如火如荼展开之际。

  先说说对《改革是最大政策》这本书的感官上粗浅的认识,归纳起来,有“五性”:

  《改革是最大政策》这本书具有思想性。在这本书里,对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解读的,都是权威人士:吴敬琏、张维迎、陈志武、华生、胡祖六、盛洪、张文魁、高尚全、韦森、贾康、刘尚希、许成钢、黄益平、蔡继明、刘世锦、王健林、滕泰,他们是当今国内最著名的学者、智囊和企业家。在中国改革历史进程中,他们是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更是改革的思想者。他们睿智的思想值得阅读、学习。比如:“中国不能再等了”、 “形势会教育人,不改革死路一条”、“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已成共识”等等。回望三十多年的改革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引领改革不断往前走的最根本的东西,其实不是利益,而是思想。所以说,利益看似牢不可破,实则转瞬即逝,思想看似柔弱无力,但却润物于无声,或许用经济学家张维迎一直呼吁的理念和领导力来概括更为准确。

  《改革是最大政策》这本书具有问题性。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改革的基本方向之后,改革如何落实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政策,从而释放出改革红利,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命题。那么,是哪些危机倒逼改革?决定改革成败最根本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由此出发,改革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在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

  《改革是最大政策》这本书具有指导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向何处去,《决定》确定的改革方向,如何落实为具体的政策?17位权威人士,围绕这些问题,从改革面临的危机、改革需要在哪些方面解放思想、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对的和没做的”等角度,对下一步改革做出深刻、理性的建言与预判。比如:“改革就是不断地把私权归还给个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一个权威性的协调机构”、“变现改革愿望,需要纠正逻辑悖论”等等。

  《改革是最大政策》这本书具有实践性。本书中,吴敬琏、张维迎、陈志武、华生等学者肯定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他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落实上。包括如何突破既得利益的羁绊和保守思想的束缚,经济改革和体制转型的关系,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如何进行顶层设计等。比如:“减税才是最好的宏观刺激政策” 、“要学‘供给学派’,就要学到底”、“事权上移是今后改革的方向”等等。

  《改革是最大政策》这本书具有甄别性。由于书中所讨论的主题是比较宏观的中国改革,而共同背景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因此,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观察角度,分析框架自然有所不同,观点可能相左。对于读者而言,观点自可取舍,对于改革者而言,自应兼听则明。比如:“批项目的权力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 《土地管理法》本身就是一部恶法”等等,有的观点,我个人就不苟同。

  再来仔细阅读《改革是最大政策》这本书的内容。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自觉地、持续地、全面地展开这样的改革。坚持改革这个法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就一定能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吕氏春秋•尽数》中说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改革就是改旧革弊,调整人民内部的矛盾,改革是一种为了找出更好的适合生产关系的方法。让我们进行一次时空穿越,回到历史中,盘点那些重大改革:战国革新(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改革、赵国---赵武灵王、秦国---商鞅变法和韩非子制定法律)、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汉武帝设太学,独尊儒术和桑弘羊改革、北魏孝文帝改制、贞观之治、王安石变法、“一条鞭”法、张居正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改造,贯穿中国历史,引起重大变化,推进社会进步的始终是改革。只有改革,才能释放活力,释放力量。

  如果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已成为共识,那么,能够将改革红利释放出来的,只有改革本身。具体而言,就是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决定》所确定的改革方向,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层面。那么,怎样改革才有希望?张维迎告诉我们:既得利益要变成改革者,改革才有希望。历史上好多伟大的变革,都是既得利益者领导的。如果既得利益不能变成改革者,那这个改革就没希望了。既得利益者能不能变成改革者?有三种可能:一个就是观念、理念,包括我们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的创始人没有几个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出身的,很多都是地主、资本家、军阀、旧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弟。如果按照利益分析,没有办法解释他们的行为,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闹革命?就是相信了新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引起了中国天翻地覆的历史性的变化。第二个方面就是,既得利益之间本身的博弈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社会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三个方面非常重要,就是统治阶级是不是意识到变革的必要性,或者有没有这种危机感。中国下一步变革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一个是理念,一个是领导力。理念可以正确可以错误,领导力可以弱可以强。最好的组合就是正确的理念、强的领导力。

  “改革就是最大的政策。我们坚信,在十八届三中全描绘的改革蓝图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牢记使命、同心同德,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用亿万人民的奋斗和智慧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开拓,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改革是最大政策》读后感(二):改革先要改思想

  《改革是最大政策》算不上大部头,但很显然,其厚重绝非页数能指代。中国最著名、最敢说的学者、官方和民间智囊,以及私企大佬齐聚一堂,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切入点,从深层次上剖析改革要义,甄别改革路径,激昂所至叠现石破天惊,铿锵话语饱含忧国忧民,读来除了豁然开朗,更知悉了思想之于改革的极端重要性,一句话,改革先要改思想!

  曾经的改革成就,是人口红利和后发优势所带来

  众所周知,自1978年以来,“改革”盖过所有的流行,堪称35年来第一风云“人物”,高层和民间,都一直在努力进行着不同领域内的改革试验,其间,有的成功,如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的失败,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有的则昙花一现,如曾经辉煌的乡镇企业。但整体来说,真正成功的制度性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几乎就是空白。今天,改革的概念已越来越渗透到民众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改革措施此起彼伏,中国貌似进入了大改革的非凡时代,如土地改革范畴内的重庆地票试验,如单独二胎,如打老虎和拍苍蝇,尤其当时光进入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时代,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高层呼声,似乎告诉我们每一个普通公民,改革,应该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忸怩状态,这次,高层应该是要大刀阔斧来一番真的了!

  此刻,请原谅我再次想起了那个著名的笑话:那么,“之前的改革,都是闹着玩的吗?”

  没错,不可回避的是,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也可以再往前推,很多造福全民的政策并非没有出台,但在短时间的国民热盼后,变成了口号,然后又变成了回忆。不仅仅是我们普通百姓担忧,专家学者们对此表达了更深切的关注,吴敬琏的感慨将让读者心有戚戚焉:“在中国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 一个东西经过讨论大家都接受了,但过了几天内容就忘了或者是内容变了,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已经经过讨论的。”事实上,中国今天的经济大国地位,按书中开篇陈志武的话来说,依靠的只是人口红利和后发优势,这让国人包括既得利益者和普通百姓都享受着不同程度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并导致改革悖论一直蔓延了30余年!不幸的是,“过去所谓的人口红利、后发优势, 到今天为止都已经用完了!”这一次,全民的热盼绝对超过以往,诚如胡祖六所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可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媲美!”那么,这一次的预期能否再一次折扣连连,最终成为再十年后一次无聊的回味?

  《改革是最大政策》能解放哪些人的思想?

  显然,对这样的简单重复结局,全国人民都不会再答应!

  对企业家而言,或可激发创新精神。本书中的共识之一即是未来经济增长潜力靠企业家精神。从发现不均衡而牟利的前三十年,到这个空间已日益缩小从而应该开始从创造不均衡谋求新的利益增长,如何领会高层的精神,如何做好转型升级的提前规划和百年布局,企业家应多多从此书中拜领商业智慧,汲取创新精神,真正将中国制造升格为中国创造。尤其是,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从曾经的基础性作用转变为决定性作用,民营企业家该如何把握好其间的重大跳跃,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迎接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分歧和共识彰显思想的魅力,解放思想才是最大的改革

  正如编者的话所说,“回望三十多年的改革历史, 我们同样可以发现, 引领改革不断往前走的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不是利益, 而是思想。”对中国改革来说,无论是破除利益的阻力更棘手,还是拥有正确的理念更艰难,思想的引领作用毫无疑义首当其冲。如果说改革是最大政策,改革的前提就应该是全民都有改革的理念,领导层、社会各阶层包括贫民层都应该有,都应该理解什么叫改革并全民参与改革实践中来。

  如果说,曾经的改革是最大红利,那么现在,“改革是最大政策”之正确性就在于,“改革是解决中国经济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关键问题的逻辑起点。”而改革的逻辑起点,正是本书所着意构建并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或者说,蕴含在17位专家学者的肺腑之言中!书中有的建言属于老话重提,有的则刚刚破题,但从实践意义来说,都是新生事物,如何让新题不会成为老话,让老话不会成为枯死的记忆,社会各阶层不仅需要读懂这部改革先驱者的经典之作,同时,将本书中的铿锵建言与下一步的改革相互印证,是进一步开启民智、举全民之力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

  诚如编者在书中所说“解放思想就是最大的改革”。对中国人来说,此话已晚说了100年!

  《改革是最大政策》读后感(三):张维迎:企业家能否转型决定未来中国经济

  我们今天所有消费的东西,特别是新产品都是靠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能开发出来的。企业家能做什么事呢?我总结企业家有两个基本功能,第一个就是发现不均衡,第二个是创造不均衡。均衡就是所有的资源、要素都得到了最有效地利用,没有盈利的机会。也就是说,如果经济属于均衡状态,每个企业赚的收入全部在弥补成本,不存在经济利润。实际上我们知道不是这样,企业家发现不均衡,发现赚钱的机会,利用这些机会赚钱,然后使得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越来越多人运用机会创造财富,市场各方面也会趋向均衡。

  第二个功能,是打破不平衡,或者叫创造不均衡。假如市场已经属于均衡状态,比如大家都在使用电脑了,电脑市场饱和了,那这时候苹果公司生产出iPad,它就打破了原来的平衡,那就可以赚钱。打破平衡主要靠的是创新。

  以这样角度来看我们过去30年,中国的企业家主要是发现不均衡,利用不均衡套利,以及模仿。套利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跨市场的套利,你发现四川的橘子很便宜,北京很贵,然后你从四川运到北京就赚钱,这样的企业家就是商人。

  《改革是最大政策》读后感(四):从理念和领导力层面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

  本书作者吴敬琏、张维迎、高尚全、陈志武、华生、王健林等人,都是改革的思想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正因如此,他们的文章既有思想性,又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本书正是从思想与问题两个角度出发的。

  回望三十多年的改革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引领改革不断往前走的最根本的东西,其实不是利益,而是思想。所以说,利益看似牢不可破,实则转瞬即逝,思想看似柔弱无力,但却润物于无声,或许用经济学家张维迎一直呼吁的理念和领导力来概括更为准确。

  从领导力层面看,在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国家,或者如厉以宁教授最近提出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样一个特殊的双重转型期,即使正确的改革理念,如果离开了强大的领导力,最终很可能变成镜花水月。

  当然,在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开局面前,我们仍应保持冷静和清醒。因为正确的理念和强的领导力只是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而绝非充分条件。任何事情的充分条件在事前和事中我们都无法穷尽,但对于改革而言,至少需要改革者具备平衡各方利益,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顺序,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的政治智慧,更需要整个民族能够用一种理性的妥协精神去面对改革,特别是既得利益者,如果既得利益者不能变成改革者,改革恐怕难言成功。

  最后,本书所讨论的主题是比较宏观的中国改革,而共同背景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因此,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观察角度,分析框架自然有所不同,观点可能相左。对于读者而言,观点自可取舍,对于改革者而言,自应兼听则明。

  《改革是最大政策》读后感(五):改革

  读这本《改革是最大政策》,大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感觉,各家思想言论都让人收获颇多,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改革。就像老子把所有的思想都归于道一样。说起改革,无论是古代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还是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都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2012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会不会给中国带来福音,我们同样是十分关注。

  国企垄断是人们很久以来就争论不休的问题,它影响的不只是中国的市场,还有中国的社会。在国企经营的市场里,民营企业无法公平地竞争,自然无从谈起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创造财富。就国企的盈利和财富的创造而言,经营性的领域不应该有国有企业的出现,让出这部分市场让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土地改革也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民中,农民是最大的组成部分。与城镇居民相比,他们享受不了更好教育、医疗资源。他们所得到的都是来自于土地。对于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需要一些改革。当然像金融、财税等放面都是改革的方向。

  改革能否成功,是否落实,也是改革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改革必然要触碰既得利益的一方,面对这样的阻力,改革往往很停滞不前,甚至会不了了之。就像蒋经国的上海的经济改革,在面对真正的“大老虎”却不能下手,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解放思想同样是改革中一步重要的棋。如果既得利益成为不了改革者,改革恐怕就很难成功。

  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的年代,更需要懂得改革。《改革是最大政策》这本书是为改革而生,是让我们了解改革的一本好书。

  《改革是最大政策》读后感(六):中国的改革向何处去?

  于是,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上台,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代表的“三中全会”曾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希望,在这个“中国改革向何处去”的转型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成了全体国民的希冀。有媒体更是将此次全会的历史意义与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提并论。

  本书所讨论的主题是比较宏观的中国改革,而背景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这些专家学者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权威解读和理性建言,并且,书中很多改革理念和建言,都已转化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这也是本书1月出版,2月就进行第二次印刷的原因了吧。

  书分四篇。

  第一篇:危机倒逼改革。本篇为我们揭开了到底是哪些危机倒逼此次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重点提及的金融、财税、土地、户籍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的顺序和挑战又有哪些。

  第二篇:改革需要解放思想。三十多年的改革历史告诉我们,引领改革不断往前走的最根本的东西,其实不是利益,而是思想。因此,解放思想就是最大的改革。本篇重点告诉了我们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如何解放思想。

  第三篇:改革从何处入手。目前亟需深化改革已成共识,但从何处入手又莫衷一是。因为解决问题的顺序不同,结果会大相径庭。各位专家学者列出了自己的观点。

  第四篇:改革是最大政策。《决定》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的定位和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让国人看到了改革的希望。接下来改革的关键就是如何去落实。改革需要勇气,但更需要智慧,我们拭目以待。

  当然,对于一些改革的焦点问题,各位专家学者是见仁见智,有时甚至相左,但这也恰恰告诉了我们要多角度的分析问题。相信读过本书,我们对目前的改革形势会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文字指瑕:第209页,第二行末“既一个成功的改革……”中,“既”疑为“即”。

  《改革是最大政策》读后感(七):让改革之箭,箭箭中靶

  改革这个词,中国人是再熟悉不过了。过去的30年里,改革让整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最最重要的一个词汇,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前进的力量,一种让生活越来越好,让社会越来越好,也让国家越来越好的力量。

  但前提是,改革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而且,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到行动中。

  这本书是众多经济学家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决定》的一个解读,系统地读完,收获很大。在专家们的解读下,许多零星的认识和观点得到了汇总和梳理,对每一个关注国家与自身命运的公民来说,这样的认知非常有益。

  经济学家们都认同,前面的30年是世界给予中国的“黄金30年”,我们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并未错过这个发展机遇。而未来10年,则是极为重要的10年,是能不能将改革继续推进下去,并落到实处的10年。这10年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命运。

  国企、金融、土地、户籍,是几乎所有经济学家们都提到的改革关键点,虽然这几项改革一直在推进,却因为种种阻力,几乎是停滞不前,而这又是未来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难啃的“硬骨头”该怎么啃?经济学家们意见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要先确立正确的认识,有的认为要制定详细的细则,有的说要以国家立法强制推行。

  其中,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和著名经济学家华生的两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盛洪的文章指出,所谓“非法集资”,根本就不是罪,“非法集资罪”维护的是金融垄断。又说现有的《土地管理法》是一个恶法,只有废除这个恶法,土地问题才能解决。作为一个学者,就该这样明确地指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对上层建言献策,让这些问题最终能够得以解决。

  而经济学家华生则在文章中说,“不要空喊政治改革的口号,分歧严重的东西,你非要去争辩,还怎么前进?”他主张,政治体制改革要求同存异,把“同”做到最大,最后我们就会发现,“异”的地方变小,甚至变没了。

  许多经济学家都在文章中提到,目前的几项改革措施受阻的原因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到位,但是一定要先修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继续在实践中一边前进一边修正,我是赞成华生的观点,时间紧迫,行动最重要,空喊口号是无益的。

  对待小产权房,经济学家们也出现了有趣的两极分化,有的认为既定事实的东西可以承认,否则将伤害一些民众的利益;而有的经济学家,比如华生,则认为“小产权房合法化完全是错误口号”。对于争论,多了不是坏处,可以给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改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改革也早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阅读这本书,是让读者避开空洞词汇,深入了解改革实质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不改革,中国就没有未来。让未来的改革之箭,箭箭中靶。

  《改革是最大政策》读后感(八):改革何去何从?必须两条腿走路!

  其中比较吸引我的是诸人关于政+治改革的设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停滞不前二十多年,尽管邓先生小平一直强调“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可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

  书中蔡先生继明表示,不管官方媒体怎么宣传,政+治体制改革无实质性推进,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就会受阻。因为现在经济体制里的问题,已经不再能单靠经济体制自身的改革就能解决了,必须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体制的改革。要想长久保持中国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五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按照中共前领导人赵氏紫阳真人说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商品经济的浪潮推动下,中国目前的局面其实是三家分晋,权贵精英联合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瓜分了天下同享利益,形成坚不可摧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张先生维迎才提出“把既得利益者变成改革者,改革才有希望”。他认为统治者有可能变成改革者。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足够聪明智慧的人,这些人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领导力,是否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此外,华先生生指出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求同存异的看法极有见地。他表示在政体改革方面最重要的是求同存异,把“同”做到最大,最后就会发现,异的地方就变小了,甚至变没了。我想,这样做确实受到既得利益者方面施加的改革阻力会较小,使得改革易于推进。另外,他还说如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改革不改革就不重要了。从某种角度来看,腐败猖獗的原因之一就是公权力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得以无法无天的滥用。

  李先生克强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我政+治不正确地认为这只是句好听的口号,最大的问题在于,红利到底是落在谁的手里。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最终受益的还是权贵阶级以及原先的既得利益者。改革不能空喊几句响亮的口号,更需要决策者的勇气和智慧。

  最后还是以邓先生小平的几句话结束本文。

  “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我想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

  《改革是最大政策》读后感(九):改革为了发展

  改革开放30年,风雨兼程,曲折前进,中国蹒跚学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综合体,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面对外部宏观经济的下行情况,内需不足,人口红利与资源优势都已消耗殆尽,中国经济面临的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什么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深入时代浪潮的中国亟待改革转型,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凤凰财经组织吴敬琏、张维迎等学术、经济大家集思广益,群枪舌剑,将他们睿智的观点汇集成这本《改革是最大的政策》,成为十八界三中全会后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一本最好的思想集。书中很多的改革理念和建言,已经转化为十八界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

  改革的概念已越来越渗透到民众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改革措施此起彼伏,中国即将进入了大改革的非凡时代,如土地改革范畴内的重庆地票试验,如单独二孩,如打老虎和拍苍蝇,尤其当时光进入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时代,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高层呼声,似乎告诉我们每一个普通公民,改革,应该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忸怩状态!

  其实这本书最核心的在于: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伟大实践中,是顶层设计更重要,还是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更重要?不,这些都需要,但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全民的思想解放和集体实践!

  《改革是最大政策》读后感(十):改革是最大的政策

  改革开放是中国文革后的时代最强音。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全国上下基本上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但改革向何处去?十八届三中通过的决议如何落实为具体的政策?这里面也有许多话题值得讨论和研究。在这本《改革是最大的政策》中,十七位著名的学者围绕改革的话题,从改革面临的危机、改革需要在哪些方面解放思想、改革从何处入手等角度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对改革的政策措施提出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陈志武指出:过去所谓的WTO、人口红利、后发优势,到今天为止都已经用完了。因此接下来基本体制跟经济现实不匹配的矛盾,必须通过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推出改革的步伐把这种不兼容相矛盾的地方扫除掉。这样的话,为中国经济接下来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持续发展奠定根本的基础。

  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博士提出了新供给主义重启中国改革的思路,我深表赞同。中国多年来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忽视甚至伤害了中国经济长期有效供给能力的形成,压抑了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因此很有必要将中国的经济政策着眼点从总需求管理转移到供给管理,解除供给约束,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使得中国财富源泉能得到充分涌流。用新供给主义经济学重启中国的经济改革,复兴伟大的中国梦就能够早日实现!

  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指出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他认为改革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这是很有见地的。土地改革、户籍改革、财税改革都要围绕“人的城镇化”进行,解决让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有住房,有相同社会保障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去年12月份召开的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并对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进行了具体部署,意义可谓深远。

  高举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帜,大力推行和执行改革这个最大的政策,中国梦就可以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早日开花结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