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股市》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股市》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31: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股市》的读后感10篇

  《中国股市》是一本由华生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股市》读后感(一):走出中国股市的泥潭——“二次股改”势在必行

  才云鹏

  中国股市像一个神秘莫测的沼泽,至今依然泥潭遍布。这恐怕不仅是中小投资者的噩梦,也是长期致力于铺设一条康庄大道的管理层所不愿看到的。

  基于此,围绕股市问题而展开的关于股改的争议,从中国股市诞生之日起就沸沸扬扬,其中,对众多假问题的钻研和热议,相当一段时期内遮蔽了对真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这是股改之路颠簸不平的重要原因。1997年时即首次提出“全流通”建议的华生,在新作《中国股市:假问题和真问题》上篇“股权分置改革”中,全面梳理和解读了中国股市曾经发生的各种问题,并着力在下篇“发审制度变革”中,深刻剖析了当前股市的真实结构和真正问题之所在,系统提出了关于重造中国股市的“二次股改”的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

  众多假问题的诞生及横行,整体上加剧了股市的混沌,并使该领域的经济学家集体陷入“顶级抬杠”之中。在华生看来,这样的“内讧”是对中国股市基本国情的忽视。本书剑指中国股市种种不规范乃至荒唐之处,详细阐述了其间的历史背景、股市各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而指出真正的病灶所在,在戳穿那些斑斓水泡—亦即假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立足国情、稳扎稳打的破解之法。

  国有股减持虽轰轰烈烈,但转瞬即逝的结果却反方向验证了华生的观点:因功能错位和历史原因造成的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才是彼阶段中国股市危局的真正根源和最大国情,那些将上市公司的质量、诚信、市场法治环境,更有甚者将投资者的好赌和盲从视为根本问题,这种倒果为因的论断,既让投资者不知所措,更让高层在决策时产生了彷徨。这是股权分置怪胎迟迟未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

  令人欣慰的是,在华生等人多年来连续建言的推动下,“一次股改”从萌芽到结果虽然耗时数十载,但终究是解决了股权分置这一困扰中国股市的最根本问题,完成了与国际股市形式上的接轨。然而,正如华生所说,“股权分置改革既放飞了活力和希望,也放出了欲望和挑战。”原本被股权分置掩盖的问题逐步浮现,随之而来的“三高”及股价扭曲,使股市运行体制的重新设计成为中国股市变革逻辑的必然要求,若要实现中国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必须进行“二次股改”。而热议中的“增加供给、加速扩容”等手段,华生态度坚决地将其定性为技术修补---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任何修补都将无济于事。

  如果说上篇“股权分置改革”是对“一次股改”复杂历程的回顾与评析,那么下篇“发审制度变革”则是对当下中国股市的一味甘苦并重的猛药。苦在其直指监管部门的行政权力,并将终断众多权贵资本的财路;甘则因针对“股指十年上涨为零”的尴尬局面,这是从理论到操作都显示出无可辩驳性的救市唯一良方。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今天,各种股改学说再次从大小不一的泥潭中冒出,相比“一次股改”放出了更多的迷烟。媒体热议的IPO不审、将中小盘股发行定价偏高归咎于“发行定价市场化”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高明建议”,都因没有看到股价结构扭曲这个根本症结而成为假问题。如同“一次股改”时没有弄清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产权关系就来探讨A股估值因而使其成为假命题一样,华生认为,现阶段只有承认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其病根则在供给管制。华生着重指出,如果背离价格和供求自由,不断对价格、规则、供给数量、分配比例进行人为干预,把这样的假问题当做真问题,那么,“这样的改革再多,也只能事半功倍,甚至事与愿违。”

  基于此,华生在下篇浓墨重彩描绘出中国股市当前的最大国情,并以其强大的逻辑、有力的援引及精湛的分析,让“发行审批制度从新股发行、再融资到重组退市各环节的全面改革,成为校正中国股市制度缺陷、重新构造证券市场不可回避的挑战和任务。”这就是“二次股改”。2009年时的审批改革只放开了定价,华生曾断言这样单兵独进式的改革要出问题,随后果然出现“三高”。从干预IPO定价,到人为影响新股上市首日定价,一面打击ST绩差股,一面鼓励壳重组,价格和供求管制不是在逐步解除而是在加重。这些问题的根子,就在现行的发审制本身。只动发行价格,就出“三高”;人为抑制发行价,就出现新股暴涨爆炒;只放开发行节奏,就会引来大扩容和暴跌。询价、存量发行、配售权都属于技术修补,而从审批制改为注册制,则又走到另一个极端。整个旧制度不变,只从某一点上去做,必将带来更加扭曲的后果。当条块分割、尾大不掉深重影响股市各个环节时,只有推进整体改革,才能校正扭曲倒挂的股价结构,破解新股发行的困境,搞活上市公司的杠杆,最终实现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在这里,华生的十六字建言闪烁出金子般的光芒:整体方案、周密部署、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中国股市目前依然走在危局中。纠缠于假问题,回避核心真问题,即使股市再次回暖,我们也不会就此解脱。当泥潭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且更有隐蔽性的时候,对这些证券市场自身制度缺失导致的内生性脓疮,不从根本上给予诊治,那么,从一个泥潭中爬出,将很快跌入另一个泥潭,这绝非“气候潮湿”、“局部坑洼”甚至更不靠谱的“投资者腿短”等学说能够概括和解决的。在发审制扭曲着中国股市时,股市不是经济晴雨表,仅仅是少数人的炼金石。制度缺失使股市成为充满欺诈的陷阱,而包括证券业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内很多人如今的销声匿迹或锒铛入狱,同样是拜制度缺失所赐。没有恶人,只有恶的制度。再不实施制度变革,只会将更多“投机者”小部分变成罪犯,大部分变成难民。如果说圈钱是先富起来的某些中国人的原罪,莫不如将这个罪名扣在制度缺失的头上。

  股改已成共识,但方向和路径等具体问题目前依然成谜。在水泡激烈翻滚的时候,华生以其一贯的稳健而热辣的笔触,着力扫清股市迷云,于盘根错节的表象中,揭示中国股市的真正病根所在,并随着他手中的柳叶刀,让读者看到中国股市复苏的希望。正如2001年股市高点时写过“漫漫熊市的信号”,2005年股市谷底时发表“市场转折的信号”,2007年股市泡沫时给予“市场过热的信号”,三个信号都给广大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一样,这一次,等待和关注制度变革的信号让人充满期待,理由则充分体现在华生的系统设计中,新股发行、再融资发行和重组退市这三个门槛设计切中国情,科学性让人折服。“一次股改”解决了股市产权界定,“二次股改”则直指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这是我国证券市场又一次脱胎换骨的重大变革。现在需要的,只是对规划和方案的论证以及政府的决心和判断。而华生坦言,“在解决好指导思想和基本制度问题的前提下,下一个10年将是回报的年代。”

  股改,从一开始就成为假问题和真问题提出者的交锋,而在中国,这是两种力量的对决。“证券市场说到底,是为投资者的利益服务的”,这是董辅礽先生生前留下的一句话。改革是动态的,但这个动态必然是前行的,改革决不能开倒车。因此,重造中国股市的“二次股改”势在必行。华生的《中国股市:假问题和真问题》正是在理清中国股市变革逻辑的前提下,对“二次股改”的又一次机制设计。

  《中国股市》读后感(二):是炒股还是炒楼?

  中国最焦虑的是哪些人?有点闲钱的人。钱少的一顿吃饱下顿不愁,钱多的早已移民将祖国放在心中了。反而是这些曾经被称为“橄榄形中间层”、“中坚力量”、“社会和谐的主要力量”的中产阶级最为忧虑,投楼市,很纠结,投股票,还不如纠结死,至于新兴的理财产品最近更是爆出各种丑闻,于是,一个摆在中产者面前的难题出现了,有点钱,也不能活活被通胀糟蹋了。

  现在已经不是炒股票的好时候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可能更好好的谈论股票的事。罗姆尼的妻子曾经在助选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说他们当时举步维艰,只剩下卖股票了。这话多少有点老百姓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糜的笑话。不过在美国正统的中产阶级,股票一直是他们最重要的投资之一。如果真的穷的只剩下卖股票了,那么好日子也就到头了。而很显然,作为舶来品的股市,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中国股市假问题和真问题》是近年来华生关于中国股市的文章集,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讲的是一次股改,股权分置改革,下篇则畅想的是“二次股改”。既然说到假问题和真问题,那么什么才是真问题,什么又是假问题呢?我们还是以华生对于二次股改的畅想说起吧。

  中国股市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赌场,怎么才能赚钱呢?跟着庄家和内幕消息,所谓大头吃肉,散户喝汤。2007年,当时炒股的时候,身边10个9个说自己又消息,还有一个说自己认识老大。于是A股所导致的投机式的急买急卖就成为了一种中国特色的炒股方式,甚至当年开放H股时,也有香港人惊呼,港市出现A股炒法,当然,这事现在已经没有人提及了。

  而这里无论是A股的炒股手法,还是所谓散户的盲目,在华生看来就是假问题。一个最简单的证明就是,人不是傻子。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了现在中国股市的尴尬呢?华生认为,还是发审制度的问题。华生以洛阳铜业等在A股和H股的发行为例,认为A股发行量远低于H股,导致了人为的控制与虚增三高。因此,只有彻底的开放,才能实现中国股市的再次复兴。

  我关于股票的传说源于可口可乐,据说,美国中产阶级赚了钱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他们的股票,因为自己每喝一瓶可乐就是为自己赚钱。我倒真心希望中国的中产阶级不再去炒普洱,不再去炒核桃,哪天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可以跟子女说,哎,当初穷,不得不卖了中石油的股。

  《中国股市》读后感(三):中国的股市还是有希望的

  总的来说,现在的股市还算是比较低迷的。你可以认为这是常态,还可以认为不是不正常的,但客观的来说,现在的股市还不具有赚钱效果,比较难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如果中国的股市不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很难有好的起色。用这本书的作者华生先生的话来说,必须从“一次股改”进入到“二次股改”。

  那什么中国的A股市场老是这么低迷?投资者的抱怨声可谓是绵绵不绝。很多人认为主要问题是中国的A股市场是替融资者服务的,不是替投资者服务,这样说当然没有错,但是还是太笼统了,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按照作者的分析,中国股市的真正的问题是股价扭曲结构高估下的供求失衡。在我看来,这是非常有见地的,可谓是抓住了问题的真正所在。我们一般知道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一种商品如果价格合适,它的供求就平衡,股票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价格高了或是低了,股票的供求就会失衡。价格过高了,过低了都会出现问题。现在想上市的公司真的多如牛毛。这说明说明问题?稍微有的头脑的人就可以想到这肯定说明上市对公司是有利的,股票的价格是偏高的,不然这么多公司排着队挤破脑袋想上市呢?当然这里对股票价格不仅仅指的是上市发行价,更重要的是二级市场的价格,这个价格一般多是高于发行价或者远远高于发行价,尽管也会出现跌破发行价的情况,但那实在是因为原来的发行价定的太离谱了。

  那进一步深挖原因,为什么中国的股市中的股票的股价结构为如此之扭曲?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的股票发行存在着供给管制。现在符合上市门槛的企业可以说是成千上万,就急着想上市,没有供给管制的话,场内那些中小盘股的价格自然而然会跌下来,大盘与中小盘之间的价格扭曲也会逐渐消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供给管制是A股市场股价结构扭曲的真正病根。华生先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一次股改”的基础上,开出了“二次股改”这个药方:发行审批制度的改革。这个药方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就是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问题。这个药方的关键是要放弃行政干预,做好机制设计。重点是设计好三个门框:要设计显性的上市高门槛来限制增量;要大幅调低再融资的门槛搞活存量;要重新设计重组退市的门槛。这“二次股改”要搞好,需要政府部门放弃一些既得利益,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只要深入地推进中国股市的改革,中国的股市还是有希望的。这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

  这本书中的很多章节已经在一些财经刊物或是报纸上发表过。这次结集出版,这其中出版社的编辑出力不少。故而某种意义上,这本书的编辑也参与了这本书的创作,作者在书中的后记中也表达了对这本书的编辑的谢意。

  《中国股市》读后感(四):熊牛交替的背后

  首先声明,本人并非股民,对股市冷热历来持旁观态度。当年股市经历从大熊到大牛转变的时候,我还在象牙塔内深造,股市的“美丽传说”听了不少,可惜即使有心,也属无力。待到毕业工作,有了经济能力,股指早已高高在上,令人望而生畏。我虽无多少专业理论储备,但对社会上“擦皮鞋的都炒股”的狂潮还是十分警惕。奈何家母见我无意入市,白白错过赚钱机会,十分着急(她本人也算颇有斩获,当然,那时候哪个炒股的不是如此呢?)。于是干脆直接问我借了5万元,在股指已接近6000点的时候“帮我投资”去也。之后的结果,自然是“中国人都知道”了,反正我到现在都不好意思问她那支股票怎么样了或是钱什么时候还我之类的问题。当然,不炒股不代表你不该对股市这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事物有基本认识了解。市面上关于股票的书也有不少,但多数是“投资秘笈”、“如何在一年内赚300万”之类,并不合我胃口。而华生先生的这本《中国股市》之所以进入我的视线,全因先前所读其《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一书大有闻道解惑之感,进而连带关注作者新作的关系。华生不仅是当年价格双轨制社会经济改革的制定参与者,更是证券市场“一次股改”的推动者,仅凭这点,我就确定本书绝不会是一本“投资指南”之类的书。

  不是秘笈,那本书是什么呢?股票知识的入门介绍?也不是。其实书名和副标已经十分清晰得交待了本书内容,那就是“中国股市”。更确切说,这是论述中国股市制度改革的书。书中内容,基本是作者从04年到12年这数年间,在《中国证券报》等媒体上的文章以及部分会议上的发言集结。应该说,集结类图书的通病是内容零散不成体系,重复累赘较多。之前读过谢国忠的《再危机》,卫祥云的《改革的逻辑》等书,都有此类毛病。而本书编辑在编排上可算煞费苦心:书分上下两部分,分别论述“一次股改”和“二次股改”,每个部分又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排列,思路连贯,结构清晰。如此结构下再看每篇文章开头所附注的初次发表时间,发现虽然并非绝对,竟也大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难怪华生本人都要在后记中感叹“好的编辑实际上也参与了书的创造”。当然,这种逻辑上和时间上的双重吻合,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作者本身的思想脉络,就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发现、辨识分析、深化解决的动态思考历程。不过,内容重复的问题,多少还依然存在。毕竟在不同的文章里,对于主要观点自然要反复强调,到了集结里,难免有点次数过多。对此,读者大可在阅读时加以取舍了。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然而这又谈何容易。股市简单的熊牛涨跌背后,有着太多的波诡云谲,纷繁芜杂,其中牵涉的利益纠葛,各种牵扯,光是想想已经让人头皮发麻。一个小团体要改革尚且七嘴八舌,意见众多,何况是事关千万股民,各方利益乃至国计民生的证券市场改革?就算是对改革大方向达成了共识,如何改,从哪里开始改依然可以让各方扯皮半天。而华生的与众不同,尤其体现在此——他并不仅仅是个准确的预言家或纸上谈兵的理论家,更是一个身体力行,推动改革的实践者——这也是他令我最为钦佩的一点。改革初始,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对症下药;面对争论和不同意见,如何以理服人,推进进展;改革成效不明显时,又如何顶住来自各方的责难和巨大压力,一以贯之?要做到这些,光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还不够,更要具备过人的勇气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别人尚且众说纷纭时,华生已经得出了中国股市自2001年来的熊市,事实是国有股市价减持和非流通股场外低价转让这一事实和法理的倒错所导致的投资人信心受挫造成的结论。为此,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厘清A股同股不同权问题,就是当务之急,“一次股改”的核心。一剂药下去,效果好到连改革者自己都不相信。然而改革的成功,牛市的到来,没有使其沾沾自喜,而是清醒地指出,过热的市场不足为喜,制度的缺陷依然存在,借壳重组、爆炒垃圾股、新股门槛过低、市场供需失衡等不健康现象依旧存在。要改变中国股市的现状,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进行“二次股改”,即发行审批制度改革是逻辑的必然。政府在股改之中,也不应该如一些迷信“市场”者所言按兵不动,而是积极完善制度,干好“裁判员”的本职,促进市场的健康成长。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二次股改”的规划与方案设计,也再次见识了其身为改革者的魄力和勇气。

  在此也想到一个不相干的问题:华生自己是否“炒股”呢?虽然他在书中提到自己留学期间国外炒股的“失败经历”,但并未提及自己在A股市场上是否参与。这固然是个人问题,不过我还是趋向于否定的回答,至少在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是不会参与此类投机的。因为牵涉到自身之时,即使再理性的人也往往难逃利令智昏的困扰。很难想象关心自己几支股票涨跌者能够设计出兼顾市场各方利益的方案,更难想象为一点小利而蝇营狗苟者,会有什么大视野,大手笔。古来“医者不自医,算命者不自算”,也是这个道理。设计国有股市价减持方案的,难道就真是智商不如华生高,理论不如华生多?为何“国有股减持”失败,而“股权分置改革”成功?说到底还是“关心则乱”。有人说,这本书能让我看了就在股市里左右逢源吗?如果也能像华生一样判断准确,那不是稳赚不赔?可惜若是抱着这种功利之心,恐怕永远都不可能有华生的眼光和判断。在华生看来,股市如何走出低迷,如何吸引人入市投资之类的,都是“假问题”。唯有如何发挥股市应有的功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金融血管,经济发展的指标,才是“真问题”。到了那个时候,股价倒挂、投机风行等系列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对此,又会有人问:制度建设好了,和国外成熟市场对接了,难道就是没问题了吗?可国外市场不也有涨跌?不也有人倾家荡产?其实这是搞错了目标。证券市场改革,即使全部成功完成,也不过意味着中国股市从“极不规范的赌场”变成了“规范的赌场”而已。而股票价格的涨落,股票的本质,并不会改变。股票的本质是什么?在此也不怕班门弄斧,用我那点业余经济学知识探讨一番。股票,归根到底是一种虚拟金融商品,是人们在认识到实体商品交易性质的基础上出于融资目的而进行的“人工拟仿”。然而其与实体商品仍有显著不同,首先在于其剥离了商品的实用价值,使其票面价格和经济回报成为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尺;而在流通过程中,实体商品的供需平衡法则对股票不起作用,意味着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将大为增强;再者,借助现代信息通信手段,股票的价格传递和趋同几乎是零成本瞬时完成。这些都使其成为“财富魔术”中最蛊惑人心的表演,也注定了其虚拟性的本质。在如今这个虚拟经济规模早已数倍于实体经济的世界,股票的市值是不能够也不可能全部兑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实体经济中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货币。因此,抛去表面上花花绿绿的“纸上富贵”,在实体经济规模大致不变的前提下,证券二级市场的炒作终究只是“零和博弈”,有人赚,必有人赔。“想要依靠投机使一个国家或全体参与者富起来,纯粹是一种幻想”,这一点吴老并没有说错。炒股不可能带来全民致富,正如印钞票和炒房产也一样无法全民致富一个道理(后者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印钞票)。让股市健康发展,让股价真正反映企业的优劣,让融资者能够真正从中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唯有如此股市才能有助于真正创造财富而不是转移财富,投资者才能够真正获得应有的回报而不是忙于投机。只是,当人们还在拼命寻找击鼓传花那最后一个“傻瓜接棒者”的时候,说这些又有谁会听呢?

  但是,不论对前景乐观还是悲观,也不论股市是否能从挤泡沫的煎熬转入回报的年代,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者们是值得我们致以敬意的。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理念和行动,改变了这个世界。

  题外话:最后谨慎祝愿二次股改成功,这样我妈也能早点把钱还我。

  刊于2013年1月28日《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股市》读后感(五):对股市的铮铮良言

  读罢《中国股市:假问题和真问题》,不由为作者对于中国改革的热情和坚持而感动。作者有着现代知识分子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也有着传统士大夫的君子情结和天下精神。作者在这本书当中对围绕当下中国股市的重大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当下的股市解决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围绕股市的书多矣,但是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冷静客观态度独树一帜,以冷静的语态服人。

  有人说:读懂了股市就读懂了当下的中国。目前的中国股市枝蔓纵横,百弊丛生,恰是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复杂性的体现。就在最近中国股市出现了启动牛市的迹象,但是迹象只不过是迹象,离启动全面的牛市还相去甚远。在这本书中,华生将近年来对中国股市的观察分析和盘托出,呼吁进行二次股改,避免治标不治本的顽疾。

  华生浓墨重彩描绘出中国股市当前的最大国情,并以其强大的逻辑、有力的援引及精湛的分析,让“发行审批制度从新股发行、再融资到重组退市各环节的全面改革,成为校正中国股市制度缺陷、重新构造证券市场不可回避的挑战和任务。”这就是“二次股改”。从干预IPO定价,到人为影响新股上市首日定价,一面打击ST绩差股,一面鼓励壳重组,价格和供求管制不是在逐步解除而是在加重。这些问题的根子,就在现行的发审制本身。只动发行价格,就出“三高”;人为抑制发行价,就出现新股暴涨爆炒;只放开发行节奏,就会引来大扩容和暴跌。询价、存量发行、配售权都属于技术修补,而从审批制改为注册制,则又走到另一个极端。整个旧制度不变,只从某一点上去做,必将带来更加扭曲的后果。当条块分割、尾大不掉深重影响股市各个环节时,只有推进整体改革,才能校正扭曲倒挂的股价结构,破解新股发行的困境,搞活上市公司的杠杆,最终实现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在这里,华生的十六字建言闪烁出金子般的光芒:整体方案、周密部署、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中国股市必须必须进行全面性的改革,努力建立起价值投资的基础,打压炒作和投机的风气,努力使监管制度和当下的股市发展阶段协调,对接国外的先进制度,从而使股市真正从未财富增值的渠道和创新企业融资的通道,发挥股市的价值发现功能。

  《中国股市》读后感(六):中国股市的救赎之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走向和景象,一面是实体经济高歌猛进,飞速发展,一面是股市疲弱不堪,跌跌不休。中间也经历了2006——2007那一波短暂的牛市,但之后便迅速踏上漫漫熊途,再一次熊冠全球,不但失去了实体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而且已经沦为一个所有参与者普遍赔钱的市场。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股市,你怎么了?

  华生先生的新书《中国股市假问题和真问题:从“一次股改”到“二次股改”》一书对这个问题作了非常详尽的回答。他循着新世纪以来中国股市的发展脉络,把存在的问题分为“真”、“假”两类,把发展进程分为“一次股改”和“二次股改”两个阶段,四者互为因果,互为交织。在他看来,股指的跌跌不休、暴涨暴跌、股市投机都只是股市诸多深层次问题的一个表象,充其量只算是一个“假问题”,而问题的核心,或者说根源在于股市的机制设置缺陷,这才是中国股市的“真问题”——正是这种内在的制度性安排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扭曲,造成股价的普遍性、结构性高估、错估,是长期熊市的主要制造者。

  “假问题”只是真问题的表象,“真问题”才是假问题的根源。对于本世纪最初几年的熊市,他认为除了股市本身的定位有错以外,问题出在因为制度构造导致的股权分置上。因为股权分置,同一支股票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由此引发产权定义的扭曲和混乱,造成控股股东与股价无关从而与流通股股东利益脱节,它们不但不给和不思回报,而且接二连三的在市场上圈钱,股市日益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散户的绞肉机,一个进入者、关联者皆输的屠宰场。

  “假问题”不足挂虑,“真问题”必须认真对待。为解决这个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应时而起。华生先生在其中出谋划策,大声呼吁,可谓居功甚伟。通过给付流通股东对价等方式,中国股市成功解决了产权界定问题,实现了全流通,迎来了一波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呼的超级牛市。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仅仅两年时间,中国股市的形势就急转直下,泡沫破灭,由“按不住的牛”成为“救不起的熊”,比金融危机策源地的美国股市还要熊上三分。

  与提出股权分置改革一样,华生先生认为,中国股市目前所有问题的症结仍然在于制度构建的重大缺陷——发审制度问题。虽然实现了全流通,但仍然无法解决大盘蓝筹股一股独大、缺乏活力和中小盘股资源稀缺、估值较高的错位问题。由于现行的行政干预和审批制度与市场的本质格格不入乃至直接冲突,导致新股发行“三高”(即高股价、高市盈率和高募集),以及允许借壳重组加剧垃圾股、中小盘股的暴炒,它们都必然要实现价值的回归。在这种结构下,熊是市场的必然选择。

  由制度缺陷导致的股市价格的扭曲也只能通过对制度的改革来进行校正。华生先生对目前股市恹恹病态所开出的药方是被他称作“二次股改”的发行审批制度改革。对此,他提出了以新股发行从审批制向披露制转变为核心的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并作了详细论述,即通过大幅提高上市门槛让市场供求恢复平衡、降低股权和债权定向再融资门槛以增强企业活力、严格借壳重组和退市门槛来校正扭曲倒挂的股价结构。通过全面破除和清理对股票市场、交易、供求和数量的管制和干预,从而重朔中国证券市场,使其从挤泡沫的煎熬转入赢取回报的全新时代。

  仔细梳理华生先生对于股市改革的思路,不难发现,他是从市场供求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股市为什么会暴涨暴跌,为什么会跌跌不休?他给出的解释是,因为供求关系的失衡。在市场中,所有一切因素都要打包进交易价格。在股权分置时代,流通股因为供给不足而价格高企,但其必然要向下和非流通股以净资产计价的股价靠拢;在当前,二级市场中小盘股供给不足,股价高企,上市后股东忙着套利提款,股价自然要向下运动。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在一个特定时段内,供给不足引发股价上涨,而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内,又供过于求而股价下跌,在这种制度安排下股市就只能呈现牛短熊长的现象。

  华生先生相较于那些“专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透过纷繁的表相看到问题的根源,窥破了股市涨跌的秘密,即中国证券市场的供求失衡并不是市场自身的原因,而在于市场化不完全,天然的制度缺陷以及行政干预引发的恶果。在股权分置时代,因为制度安排的原因将股票隔离为两个互不连通的市场,引发市场供求失衡;而在全流通时代,则是因为行政性控制新股发行价格和节奏,人为的改变市场供需总量,导致市场价格扭曲。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中国股市从2007年的超牛到当前的大熊,虽然涨跌截然相反,但深层次原因是一样的,都在于新股发行审批机制对于市场供求关系的扭曲。

  正是基于如此认识,华生先生针对股市问题所给出的解决办法都在于对制度缺陷进行校正。通过实践也证明,他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一次股改”的思路和方案是正确的、有效的。而相对于“一次股改”的完成时态,他提出的“二次股改”的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更为引人注目,也有待于现实的验证。历史经验证明,熊市更能催生变革。在2005年股市跌到谷底时,中国股市通过“一次股改”,完成了产权界定,实现了股市的全流通,那么,我们也完全有理由期待,如今的熊市煎熬,以及他有关“二次股改”的振聋发聩的呼喊,能够催生他所提出的“二次股改”的尽早来临,通过新股发行审批制向披露制的转换,最终完成证券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全市场化,实现资本市场的重新塑造。

  虽然我对书中隐隐透露出来的“唯制度论”持保留意见,但作为一名饱受漫漫熊市折磨的证券市场参与者,这本书的确让我受益匪浅,帮我理清了近十年来中国股市的发展脉络,厘清了股市中各种力量的博弈格局,看清了股票价格涨跌背后的真实原因。他理性而睿智的分析也让我认识到,不断完善的体制机制,以及在此严格监督下彻底的市场化运行,是中国证券市场实现其自身救赎的唯一正确途径。同时,这本书也给我以极大信心,在当前熊市的一片萧瑟之中,正在孕育着推进“二次股改”的积极力量,它必将能够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完全市场化,进入一个既能助推实体经济又能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新时代,而曾经损失惨重的我也应该能够从中获得收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