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创客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创客读后感10篇

2022-04-24 03:35: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创客读后感10篇

  《创客》是一本由克里斯·安德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92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客》读后感(一):给3D打印泼点冷水

  3D打印真的是制造业的未来没错,但请在未来后面加上之一。创客运动是小众的游戏,是业余爱好的复兴。

  安德森已经离开《连线》主编的位置投身3D打印创业,他认为3D打印是一件比互联网更大的事情。他在新书《创客》里这样畅想新工业革命的未来:利用开源设计和3D打印技术实现全民创造,硬件将在更小的生产线上以更小的批量被制造出来。这次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使得实体产品创业准入门槛降低,按需生产成为常态,将会冲击和重组全球制造产业链和价值链。《经济学人》杂志刊文指出,3D打印技术对制造业的意义是颠覆性的:就像1750年的蒸汽机,1450年的印刷术,1950年的晶体管,3D打印也将在漫长的时光里改变这个世界。

  长尾理论是海量商品和小众需求的完美匹配,而《创客》所提倡的理论就是把长尾从消费端推进到生产端。但未来可能未必就像书中和媒体描绘得那样美好,全民创造也会面临跟许多难题。本文试从消费端、生产端和制造端三个维度分析3D打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

  消费端:消费集中,导致长尾的尾部商业价值不大

  长尾理论是指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 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

  制造它,传播它,帮助我找到它,这是长尾的三种力量。在当时亚马逊被视为长尾理论的成功实践:在书影音等文化/数字消费领域,依靠“无尽的货架”,所有产品都能够被人取得,消费者无尽的选择需求都能得到满足,长尾商品往往可以累积起一个足够大的量,与主流热门商品相匹敌。

  长尾得以存在得有三个前提:热卖品向窄众/细分/利基市场的转变,经济发展到富足阶段,众多小市场聚成一个大市场。但不管在网店还是实体店铺,消费在大多数时间内都是趋同的,每个卖家都希望做爆款;实体世界并不存在“无尽的货架”;在长尾形成后,也会面临选择过多的问题,要在鱼龙混杂的市场里为每个消费者挑出合适的商品,还需要一个强力过滤器来筛选。

  长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消费集中,导致长尾的尾部商业价值不大。长尾并不能帮助商家很好地获得利润,因为尾部可能会极其扁平,里面充斥着各种冷门产品,而这些产品不过是消费者偶尔的消遣,事实上,消费者对热门产品的热情总是有增无减 。智能手机产业就是最好的例子,苹果在5月仅以8.8%的市场份额就获得了手机行业73%的利润,同期三星攫取了26%的行业利润,剩下的诺基亚、黑莓、HTC等所有的手机厂商平分行业剩下的1%利润。以前有很多做长尾的电商,现在都不信长尾了。

  生产端:C2B无法规模化也无盈利模式

  ①卖家缺少参与动力。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在于重复制造与标准化,而3D打印则有利于个性化与定制化。但C2B是以聚合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反向商业模式,面临着用户需求主导不可控,如果大规模需求姗姗来迟很容易因为资金断裂而死去。而且,普通企业和个人想在C端组织和发起完成需求聚合,那是相当的困难。虎嗅在《垂直电商对C2B说NO》一文中曾指出它的三个前提条件:①有利润支撑,依行业而定;②核心是控制供应链;③客户获取成本一定要低,因为C2B会损害卖家利益。

  ②C2B是大平台的游戏。安德森认为定制和小批量才是制造业的未来,这和马云希望平台上企业“小而美”的理念不谋而合。2008年马云就已经提出个性化定制,潜台词是小批量多品种。国内鼓吹C2B预售概念最积极的电商也是阿里:天猫一直想走预售模式,以销定产、零库存,先聚合需求销售后进行高效的供应链组织;最新例子是刚刚过去的淘宝双十二C2B试验,截至12月11日,1403万买家向110万卖家发出优惠信号,1012万个宝贝响应,双十二当天有1.5亿买家来淘宝,但是阿里却没有按照惯例披露最终成交额。从事前的公关稿满天飞到现在的冷处理,基本可认为这是一场虚张声势的C2B:结果太散,营销点不足,没能真正大面积触动消费者。

  工业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规模经济,但C2B走的是反规模经济的路子,也只有淘宝天猫这样坐拥庞大用户和资源的大平台能玩得转。普通的中国制造很难跟得上脚步,跟得上的商业想象力也有限。甘心做小卖家的话或许有机会,可是谁甘心呢?

  ③消费者不买账。消费大部分时候都是冲动性的,3D打印速度慢,制造还需要建模,设计离生产太远,这个漫长的生产周期就会撇掉一大群消费者;即便可以快速响应,相比同类产品高昂的成本和粗糙的精度又得撇掉一群消费者;另外一个问题便是,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如何主动去找你商量?

  制造端:3D打印机普及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①最大的难题是技能。安德森认为创客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技能,从少数人的技能发展到大多数人都能掌握的技能。建模软件需要学习,建造模型也需要对产品了解,而在设计环节之后,还需要和相关人士建立联系、计算产品的市场需求,其投入生产比较困难,这需要对制造业进行设计,这个技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

  ②耗材的扩展,决定了3D打印机的能力边界。目前3D打印的耗材非常有限,现有的市场上的耗材多为石膏、塑料、可粘结的粉末颗粒、光敏树脂、沙土等,制造精度、复杂性、强度和质感都达不到高要求,目前主要应用于模型、玩具等轻工业民用产品领域,离“打印”汽车、肾脏还差得很远。而且即便耗材研发成功,规模化生产、材料配比等都是问题,可以说,耗材对3D打印技术应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对待知识产权的态度。开源创新是创客运动的标志性大旗,产品设计对大众开放,任何人均可对设计进行修改,极度依赖集体自发奉献的智慧。安德森在这本书里还对中国的山寨文化大加赞赏,他认为山寨推动了创客革命。但商业社会的现实是,苹果三星打专利战,山寨机打价格战。创客信奉的极端开源精神跟商业社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传统格格不入。另外,开源的弊端和危险是客观存在的,苦逼的安卓用户请想想你的隐私。

  ④生产率低,成本高。3D打印机的成本已经降了下来,但单个商品的制造成本依然得不到解决。使用3D打印机制造商品,一个跟一万个成本没区别。单独制造一件商品的成本,远高于大生产企业制造一万件商品后均摊到每一件商品的成本。消费者为什么不选择价格更低质量更有保证的那个?再者,3D打印前期需要大量投资,但是利润很差,也无法规模化,很难吸引资本力量大规模加入推动。在可预见的将来,3D打印技术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机械加工。

  结论

  最后比照下实体世界经常走在潮流前头的大企业的玩法。IBM从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即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中;通用电气在不断为“工业互联网”吹风,一个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思科将“物联网”列为未来十年最重大的技术趋势。这三家似乎都对物联网更感兴趣,无一将3D打印列为重中之重。而且在当下,除了3D打印之外,正在直接推动工业进步的技术至少还有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新型材料等技术。

  对制造业来说,3D打印技术是革命性的,但不是颠覆性的。3D打印只是互联网对制造业的一次拓展,其意义不会比互联网更大。

  《创客》读后感(二):当更多的创造成为可能

  克里斯 安德森的著作向来切入的节点都很准,2006年的《长尾理论》预测了互联网信息时代将造成的市场变局;2009年的《免费》更是提出了全新却又可行的新商业模式。两本著作的理论都有大量的追随者,而不少追随者也通过他们的成就为他的理论进行了背书,所以安德森这个名字无疑有点预言家的感觉。这回的《创客:新工业革命》更是把观点从比特空间的网络媒介延伸到了原子空间的工业生产,无疑又令人眼前一亮。不过联系到他之前成功的预见性、相关推论的合理性、以及其实际的创业项目——3D打印,说服力还是不小的。《创客》的理论和《长尾》、《免费》一脉相承——当更多个性需求成为可能,同时更多的创造也成为可能的时候,自然会有带来工业革命创客,这本书,算是引出这个群体的抛砖引玉之作吧!

  创造是人类的天性,却未必人人都有创造的权利,至于能力更是后话。比如环境、物质条件等等因素都会制约创造的可能。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升解决了生存的根本问题,文化知识的普及算是夯实了基础,而计算机和互联网传媒的发展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比特世界,于是人们创造的权利越来越大。最初可能是属于个人的思想内容,比如最早的论坛、早先的博客和如今的微博,比如各种拍客、视频制作、漫画绘图……不少个人品牌通过各种创造建立了起来,但这仅限于比特世界。现实的原子世界里有没有可能呢?安德森在这本《创客》里给出了正面的回答——可能,而且这是个趋势。

  诚然,3D打印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之前我在微信圈里分享过相应的产品,引来大量评论和关注,这已经证明了市场的空间——个性化造物是多么普遍的向往啊!其实,3D打印就是一个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对接的入口,让简单的现实创造成为可能。创造降低门槛之后,便能引来更多的参与和热情,就像微博之于博客,尽管都属于文化内容的创造,但更加简单方便,于是微博就火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聚焦和长尾,比如已经聚集起的大号和各种熟悉朋友、社交关系的真实账号,关注原因除了了解即时咨询新闻热点之外,就是关心朋友近况(微信正在取代这方面的功能)。那么3D打印所带来的趋势,似乎也可以猜测:在火热之后可能也趋向于一种聚焦和长尾——相对于传统大批量制造而言具有一定个性化的创造方式(根据相应模板要求,在组合上进行一些DIY),以及绝对个性化的创作。比特世界的创造延伸到了原子世界,依然充满个性,虽然消逝了比特世界的传播特性,但多了原子世界的实用特性,并且越来越实用——这便是《创客》中描绘的未来,也是《长尾》、《免费》所延续的方向:想用的很多东西,可以自己创造,而且是花费很低的成本,做出自己觉得最需要的东西。

  这样的未来有多远?似乎只是一个等待的问题,但需要等多久依然是个未知数。就像马云在高调的提出未来的C2B理念并加以扶植的同时,却依然把B2C的传统业务搞得热火朝天一样,C2B理念其实和创客理念异曲同工,都是个性需求和个性创造,都属于未来,至于怎么走,大家都在探索。因为在谈到未来之前,还得谈谈现实,至少我们还接受着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一切,除了产品,还有习惯。尽管都有个性化的愿望,可为了安全等各种因素,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从众的。同时,工业化与规模化所带来的企业形式、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型和盈利模式也毫无疑问地成功了那么多年,早已无比成熟完善,靠一些新的理论和实践来达到革命和颠覆显然力所不及。很多东西还需改良、改良、再改良;很多理念还需完善、完善、再完善。正如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是相对二八法则而言,免费是相对于收费而言一样,创客是针对制造而言的。两者可以并行不悖,只是一种更趋向于未来,另一种承接了过往。站在这个节点上,要有向未来遥望的眼光和迈出的步子,少不了的是踏实现有的立足之地。

  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提升了生产价值,那么创客理论所谓的新工业革命无疑是真正意义上解放了人类的创造力,提升了创造价值。至于解放的程度和创造价值的大小,将是一种趋势,在这趋势中让价值变为价格,找到更好的模式,才是存在下去的基础。具体该怎么做,这就是更细化的“术”的问题了,继续摸索吧!当更多创造成为可能,那就得相信这种可能,并在实践中让可能更加可能!

  《创客》读后感(三):创客-人人并不都是创客

  总评:克里斯安德森的第三本书,可以看做是《长尾理论》的工业实践。内容三星,多打一星在于个人意义。

创客是谁?

  读完整本书,我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作者的祖父号是创客,作者是创客,做创意T恤和咖啡的是创客,厨房的、花园的、十字绣的创客……如何抽取共性,可能就是:这些人的活动都具有人的创意,包含了人的参与。

  书中提到“宜家效应”-The Ikea effect,投入越多的劳动(情感)就越容易高估物品的价值。那现在我们是否可以将投入的劳动分为三个部分:创意付出、制造付出、组装付出。那我们就会发现,不同阶段的付出情感和溢价并不一致,创意付出会导致更多的认同和参与感,带来最高的溢价;而这可能就是创客的情感基础。

  比如,一个凳子是我自己设计,但制作和组装都是工厂进行的;这个人是个创客没错!

  一个凳子是我自己按照图纸自己据的木头做的,这个人是个手工爱好者;

  一个凳子是将几个木条用钉子链接起来,这个人……

  所以创客,不在于过程的参与或者付出,更在于其产品的创意价值。

  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曾经用抽风机+纸盒+吸附石墨,再用塑料管子连接到室外,为家庭制作了一个“家庭新风系统”。确实是一个创意,但对其功能而言,噪声、安全、交换效率等全部不合格,这个时候他的创新价值又在哪里呢?

  这个人是创客吗?在我看来不是的,所以我觉得:

  创客不是说创造出没有的产品,而是创造更好的产品,如果要谈工业那必须是有竞争力的商品。

创客改变了什么

  周鸿祎在推荐序中提到,

创客时代的制造业变革不在于更改制造过程,而是由谁制造的问题。全民创造的DIY魅力或将远远大于企业和商业巨头的大包大揽。

  与之相反,我却认为创客时代改变的恰恰是制造过程,具体来说是制造过程中的研发/设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很多个个人(创客)的创造力,进行产品原型的打磨;当然最后的产品可交由制造外包或者自己来完成。

  其实作者在讲述创客运动”的三个变革性共同点时

1.人们使用数字桌面工具设计新产品并制作模型样品(数字DIY);2.在开源社区分享设计成果、开展合作已经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规范;3.如果愿意,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通用设计文件标准将设计传给商业制造服务商,以任何数量规模制作所设计的产品,也可以使用桌面工具自行制造。

  也指出了制造外包同样是创客的一种选择,由此可见由谁制造并不是“创客时代的制造业变革。因为单纯从产品制造来说,所需的专业知识、设备以及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成本消耗,早已形成深深的行业壁垒(作者从产品全流程考虑行业壁垒在逐渐消失也是合理的)。自行制造,如3D打印机等,只能制作简单、少量的产品;大规模高精度高复杂程度的产品制造依旧掌握在专业生产公司手中。

  反而创意本身才具有低门槛高传播的属性,创意或者叫设计众包才是未来的变革。

  但这种创意的众包,其实也需要更多的社会前提:

  1. 专业知识的简易获取和专业人才大大充实。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并且这种普及已经持续多年,已经造就了老一代的人才储备和正在造就了新一代的人才储备;与之相比,我们才刚刚开始,高等教育储备的人才才露头角。

  2.社会业余时间和财富的增长。拉奥曾提过:

蒸汽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帮助我们开疆拓土,而是它开启了掌控时间的新时代。

  而现在信息化自动化的来临,进一步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这种时间和精神的空闲,促使我们更多的来从事创造性活动。 正如克莱·舍基的《认识盈余》所提到的。

  总的来说,创客是与企业相对的个人力量的崛起,是现代大规模制造模式下的长尾……

  .这本书在3D打印大火的时候出版,里面很多内容感觉在为3D打印代言,但偏偏3D打印的内容又不够详细。如果想要了解3D打印的话,建议勿选。

  阅读别人的书,思考自己的人生。

  《创客》读后感(四):大音希声

  小时候,一致感觉严格、冷酷的老爸经常鼓励我多多动手,记得有一次把家里坏了的闹钟完全(好像有暴力成分)拆开,但装回去后,多出来不少零件。当然,结果是,闹钟更不能动了。面对结果,老爸居然笑眯眯的,没说啥。//真的感动

  半年以来,扯互联网化、扯得都疲劳了。2014年互联网恐惧症,横扫N产业。就算倒也要倒在新征途的路上,而绝不能原地等死。但,何去何从?迷茫、慌乱。—— 直到 再读 《创客》

  姜奇平的推荐序说的好:军事家到了最高境界,可能根本不会打枪,谈互联网到最高境界,也可以根本不谈互联网。 手中无剑、心中无剑。

  创客、开源 是未来之路,一切开朗了。每天起床都感觉有新声音在呼唤了。。。。。//着魔了

  第一部分:革命

  发明革命、新工业革命、从历史到未来、现在我们都是设计师、长尾效应:从现象、到本质、到古往今来、到成熟条件、到可行性,这场革命已经在发生,并且越演越烈。

  第二部分:未来

  带我们开展了一次创客之旅:变形工具、开源硬件(已经用arduino入门套餐做了前7个作业)、改造最大的工厂(汽车行业已行动了)、开源组织、开源运动改变世界、创客商业帝国、云工厂(最稀饭的一章,因为从中可以看到中国落地的操作路径,要多读!)、DIY生物学(可编程物质!哈哈,科幻片来了)

  结语:制造业的未来

  通用电气、通用磨坊以及通用汽车等大公司的时代已经终结。桌面上的钱就像小小的鳞虾:无数的创业机会等待着有创意的聪明人去发现、去探索。

  —— 科利 多克托罗

  商业互联网模型:低准入门槛、快速创新、强烈的创业精神!

  甚至我还读出了,筛选云工厂的评判标准(P253 设计、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时间因素)

  欢迎进入实物长尾效应。—— Chirs Anderson

  附录:成为数字创客的六项工具(初触其二ing)

  2014年.国庆节

  《创客》读后感(五):谈谈开源与版权

  安德森在本书里谈到,开源的特征就是在线免费共享,不过这种共享背后是有版权的。伴随而来的问题大家都能想到的就是盗版,而在安德森看来,盗版似乎是不用在意的,因为人们会给产品的真正创造者付钱以表达感谢。

  版权一开始的初衷应该是鼓励、激发创造力的,只是我们也可以从各种娱乐节目或新闻看到,很多的创造者都曾有提过如果当初没有盗版的出现,他们根本没机会接触、欣赏得到这些音乐、电影等等。所以,很矛盾的地方是,你想要得到的某些东西需要付出金钱,而如果这些金钱的付出占据了你收入的比较大的一部分,那么收费对于传播是有阻碍的,因此,共享这样的概念也不存在。但创作者又能够如何通过作品获得财富呢?绝大多数的人似乎都不会因为欣赏作品而给创作者打赏,即使有,金额也是极少的,可以说应该不足以支撑一个人的生活所需,这样的话虽然对传播无碍,却对创作的根源——创作者产生了挫败,他无法依靠这些养活自己,因此也只能投入更少的时间去进行创作。

  开源免费与版权收费总有着这样的矛盾。而这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有可能在版权收费的环境底下,贫富差距只能越来越大,穷人不舍得花钱去购买这样的作品,因此他无法接触这样的文化和领域,即使他有可能在这方面有着天赋,他根本无法施展。而富人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与进修,差距只会越拉越大。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

  《创客》读后感(六):第三次工业革命:平台化、创客化与数字化

  前段时间经常在网上看见张瑞敏关于海尔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转型的报道,不知道张瑞敏是否读过《创客》这本书,但显然张瑞敏所提出的转型主张跟安德森这本书中所描绘的景象却十分相像,两个人的核心都是“平台化与创客化”。可能的区别是,一个作为思想家、一个作为企业家,前者更着眼于整个经济系统治理的视角,而后者更着眼于企业系统治理的视角。但无论是哪种视角,正如《创客》一书的副标题所言,这是一轮新工业革命。所谓革命就是要颠覆过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对安德森而言,他要玩的是颠覆别人,而对张瑞敏而言,他要玩的是颠覆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成败,张瑞敏都是引领时代的伟大企业家。那么,这样重要的革命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

  安德森将这本书所描述的“创客”现象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相较以蒸汽动力为核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以内燃机、电力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言的,而当前新一轮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作者将这一轮工业革命中可能诞生的新的生产方式概括为“数字制造”和“个体自造”的合体,即作者所说的“创客运动”。作者对什么是“创客运动”也给出了规范性描述:1)人们使用数字桌面工具设计新产品并制作模型样品;2)在开源社区中分享设计成果、开展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规范;3)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通用设计文件标准将设计传给商业制造服务商,以任何数量规模制造所设计的产品,也可以使用桌面工具自行制造。简单而言就是“桌面设计+开源创新+数字制造”,这就是作者所要描述的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景象。

  所谓“创客化”的内涵,简单说就是在未来的社会,任何人只要有想法,会使用数字化桌面设计工具(甚至连这个条件也不是必须的)都可以成为一个创业者,实现由发明家向企业家的转变。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所构筑的信息社会中,这个转变的道路相比以往大大缩短,甚至完全不存在,简单说就是我们进入了一个零门槛的创业时代。在工业时代,从发明家变为企业家的寥寥无几,因为创业不仅需要创意,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资本,或者更广泛意义是要拥有生产资料(否则创业能否成功或专利能够转化为产品就要看生产资料所有这的脸色了)。而在信息时代,从发明家到企业家简单的似乎只需要一台能够联网的电脑。

  总体而言,在工业时代是创意人才为生产资料服务,而在信息时代则是生产资料为创意人才服务,其相对稀缺性已经发生转化。而这种转化发生的基础则是市场的碎片化或需求的个性化所引致的,而这正是创客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

  当然,创客化或平台化所描述的是互联网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种组织方式,而贯通各个经济环节之间的核心要素,或者作者所描绘的“桌面设计+开源创新+数字制造”的新型生产方式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实际上是“数字化”。安德森所说的新工业革命就是在说制造业的“数字化”。数字制造是指将数字语言作为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共同使用的标准化语言,即制造工厂都使用数字化智能机器,这些机器由计算机控制,能够直接读懂设计者提供的数据包并自动按要求进行制造。数字制造使制造工厂成为具备高度灵活性和柔性的智能工厂。任何设计环节的细节改变,智能工厂都可以精确并快速改变。这也保证了快速响应能力。数字制造工具有很多:如有适应个性定制制造需求的个性化制造工具3D打印机、数字机器、激光切割机、3D扫描仪,这些设备的灵活性很高,可以做到高度个性化制造;也有使用机械手的半智能工厂,能够适应一定范围内的批量生产。目前,美国的MFG.com就是一个基于数字制造的B2B平台。任何中小企业或创业者个人只需将设计的数据包传到B2B平台上,并说明制造的要求,就会有很多制造工厂给出它们的报价和交货时间等竞标信息供其选择。

  尽管作者在书中给予阿里巴巴很高的评价,但从数字化这一新工业革命的核心要以而言,建构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创客活动(包括作者通过阿里巴巴平台在中国所找到很多低成本的优质制造商)并不属于其所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模式,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方面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制造商本身并为实现数字化制造,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平台也没有与这些制造商的工厂实现信息化对接。

  安德森这本书对未来整个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很具有启发性,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决定先看看曾鸣的“C2B”、德国的工业4.0和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过段再回来读读。

  《创客》读后感(七):发明创业36计之“抛砖引玉——创客空间缘何得到国防部的青睐?”

  黑客生意

  今年的4月13日,借第七届中国发明家论坛举办之机,中国发明协会举办了首届中国创客圆桌论坛。国内第一个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创客空间创始人之一李大维受邀跟大家分享了经营创客空间的故事和体会。他提到,美国国防部计划在3年内用1000万美金在美国的中小学里面支持1000个创客空间。

  我觉得这个说法很奇怪,在学校里搞创客空间,应该是教育部的事情吧?大维把相关报道的网址发给我,我才确信此说并非口误。

  创客空间(Maker space)是文雅的叫法,之前被称为黑客空间(Hacker space),是指热衷于利用现有的各种技术条件破解被大公司垄断的、昂贵的服务资源的一群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爱好者聚会交流破解心得和分享经验的固定场所。

  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之一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就是一典型黑客,他看到一篇文章介绍可以用电子器件模拟电话网络的拨号信号,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了一个蓝盒子,可以免费拨打AT&T长途电话,乔布斯在一次黑客聚会时见到蓝盒子,把玩之后爱不释手,觉得是不错的一门生意——尽管显然是违法的,仍然说服沃兹尼亚克制作了一批,由他拿去销售,确实小挣了一笔,直到被FBI制止。

  早期的黑客空间只需大学校园、社区活动中心的一间会议室或咖啡馆的一个角落就可以了,重在想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包括程序代码和黑客工具软件的拷贝。借助互联网信息交流的便利性,世界各地的黑客空间形成了一个网上虚拟社区,技术高手们在此分享技术创意和破解大公司技术壁垒的乐趣。

  对DIY爱好者而言,聚会场所仅仅有桌子、椅子、咖啡是不够的,他们还希望这里有先进的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金属、塑料快速成型机等工业级设备,而且使用成本要足够便宜,以便他们可以在这里快速制作出设想的创意产品——各种形状的飞行器、功能复杂的机器人、折叠式游艇、喷气式背包、纳米卫星和远程控制潜水器等等。

  创客元年

  2005年,美国著名的技术类图书出版集团O’Reilly推出《MAKE: technology on your time》杂志,开始为技术发烧友们正名,将黑客空间改称创客空间,2006年在旧金山湾区举办了首届Maker Faire创客大会,为全美国的创客们展示作品、交流创意、寻求商业合作搭建了舞台。也是这一年,开源硬件平台Arduino问世,从此拉开了开源硬件创业大幕。

  吉姆•牛顿(Jim Newton)是一位计算机硬件专家,也是DIY狂热分子,曾担任Discover 频道 MythBuster (流言终结者)节目的科学指导。后来 Newton 迷上了制作机器人参加机器人擂台赛(BattleBots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专业,他还参加了当地社区大学的机械课程从而能够使用更好的设备。

  2006年,他浏览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224个发明创意。他把这些想法制成电子表格,然后罗列出实现每个想法所需要的工具。一种最新的开源凸版印刷机需要一台数控铣床,一种提醒飞行员附近有飞机的传感器需要一台激光切割机,其他需要的设备包括一台工业缝纫机和一台等离子切割机。为了实现自己的创意而购买、使用这些设备对于一个人而言太过昂贵,他希望其他有同类需求的人和他分享设备(从而分担成本)。他在2006年第一届 Maker Faire上公布了这个设备分享计划并最终筹集到了35万美元,在硅谷核心地区Menlo Park开设了第一家以TechShop命名的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生意经

  如今,TechShop在旧金山、圣何塞、奥斯汀、底特律(福特支持)、匹兹堡(退伍军人事务部支持)设有分店,未来计划在钱德勒、华盛顿特区、纽约等地方开设分店。TechShop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两大块,一是每月125美元的会员费(相当于每天一杯4美元星巴克咖啡的价格),会员超过4000人;二是培训费(不包括在会员费里),每月开设的课程有150多门,每门收费50—100美元不等。其他收入包括工具、耗材销售,为个人和小企业提供按需制造服务,CAD急件加工服务等。

  据福布斯报道,TechShop 2011年收入250万美元,2012年600万美元,预计今年将超过千万美元。每家分店只要拥有400至500名会员就能实现盈亏平衡。第一家店在开业三年后拥有600名会员,旧金山分店用了8个月就实现了这一数字,圣何塞分店更是只用了6个月,而底特律分店刚开业就有500名会员。据CEO哈奇(Mark Hatch)估计每家分店最多可以支持2000名会员。

  虽然看起来TechShop连锁店的扩张速度和收入规模远不能和肯德基、麦当劳相比,但因为有一大批名声显赫的会员和后来取得巨大成功的项目最初从这里制作出原型,以及战略合作伙伴包括福特汽车、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退伍军人事务部、最大的三维设计软件公司AutoDesk等而令人刮目相看。原型出自TechShop,经常被引用的成功案例如:

  quare信用卡读卡器:Twitter的创始人之一Jack Dorsey和Jim McElvey在TechShop完成Square的原型,创立了手机支付行业,如今公司市值已经超过32亿美元。

  DODOcase:这个竹子手工做成的 iPad 外壳在第一年就卖出了价值400万美元的产品。据说美国总统奥巴马也热衷于使用 DODOcase。

  可折叠式小艇:这个“折纸”游艇可以被折叠起来,非常方便地塞进背包里。当你旅行到水边后,把它打开就成了结实的小艇。

  Embrace 婴儿保暖器:Embrace 是一个非盈利机构。他们致力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新生儿成活率(每年大约有2000万低体重新生儿,其中400万在他们第一个月就去世了),Embrace 发明的这个廉价婴儿保暖器能够保持恒温达6个小时,并不需要的持续的电力。目前已由 GE Healthcare 在全世界范围发放。

  大佬们的支持

  TechShop 为什么能得到福特公司的支持呢?因为TechShop 不仅为福特的员工创新提供了多样化的、先进的发明原型制作工具,更重要的是,其他会员的技术专长和创意互补,可以帮助完善福特员工的创新成果。诚如福特的一名工程师所说,“TechShop 有一个非常友好的环境,每个人都愿意合作和分享,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的专长。有时候我倾向于从一个方向去解决问题,但是往往会有人提示我还有别的途径可以走,这就使我对问题有了更发散和深入的看法。”

  基于同样的原因,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DARPA)也鼓励承接了研发合同的单位成为TechShop的会员,尽量通过使用TechShop的设备节约研发投入成本和加速研发进程,同时也许能够获得其他会员改进设计的好主意(当然是在保密核心技术的前提下)。

  而由国防部提供经费支持在中小学建立创客空间,或许是由于他们相信想象力是比技术更宝贵的国家财富,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也许是砖,经过技术专家的提炼,却有可能发现玉。

  退伍军人服务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简称VA)每年购买TechShop 2000个包含3门培训课程服务的会员资格,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退伍军人(需要提交申请,说明需要TechShop服务的理由),这与我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CEO哈奇曾是绿色贝雷帽部队成员,首席运营官丹•伍德(Dan Woods)也是陆军退伍军人,他们抱怨这笔收入算下来每年40多万美元太少,但其影响力和宣传效果,仍令同行羡慕不已。

  如今,全世界有1000多个可分享生产设备的“创客空间”,并且还在以惊人速度增加。TechShop是其中商业化运营的佼佼者,其成功经验对国内的同行亦有宝贵的参考价值,我们乐见中国版的TechShop早日问世,成为激发中国年轻一代创造力的世外桃源。

  《创客》读后感(八):创客并非未来,但思维很值得借鉴

  中信出版社的书籍,特点就是题材吸引人,紧紧跟住时代热点,尤其在商业领域,但缺点就是通常内容华而不实,从选题到翻译到设计到营销,都呈现出明显的工业化生产的快销特点,所以中信出的书,可以根据口碑挑选着看,但基本不值得收藏。这本书在中信的书里相对算是好的,然而,封面上强调是克里斯·安德森最新作品,但根据内容,写作时间应该不晚于2012年,所以谈到的包括3D打印和众筹模式,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今天,已经谈不上“最新”了,看完一翻出版时间,果然是2012年底,但封面的广告词依然不动。就书本身的内容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的,尽管作者强调的类似于3D打印、桌面型数铣车床、小型激光切割机、众筹等个人车库加工的独立创客模式,在我看来,并不具备长远的前景,毕竟,工业品的制造的效率和质量都有极高的门槛,专业的工厂是独立创客们无法比拟的。但是,作者是最早一批提出互联网和工业制造融合的人物,最近几年制造业的实际演变也证明了作者的前瞻性,不仅工业4.0、互联网+等概念的提出强化了两者的融合,而且通过互联网进行C2B大规模定制的模式实际也是符合作者的主要思想的,只不过把逻辑过程反了一下:不是把创客们的车库变成工厂,而是把工厂变得和创客们的车库一样,一样能够小规模、多品种、按照客户个性化需求定制,将通过信息技术,将整条供应链变得轻快而高效。

  《创客》读后感(九):创客革命兴起的条件

  读罢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对其主旨有点不知所云的感觉。其实书中所讲的实质性内容是很少的,但作者作为美国《连线》杂质总主编,发散思维实在太强,有许多的例子被扯了进来,反而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

  简单一点来说,《创客》讲的就是创客革命兴起的可能及其条件。

  首先,长尾理论是创客革命能够得以存在的利益驱动基础。长尾理论是克里斯•安德森在他的另一本书The Long Tail中提及的一个核心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小众化产品可以达到少数热销产品的份额甚至超过后者。这是对传统的80/20原则(或者称之为Pareto原则)的一个颠覆。

  一般来说,传统企业更愿意投入精力做那些热销类的、通用类的产品,这是基于对研发投入-产出的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但是,从长尾理论的角度来考量,这样做仍旧没有照顾到一个客观的市场需求空间。这个需求空间是有许多种小众化的、冷门的产品所构成,虽然每一种的量比较少,但由于种类多而杂,其总和仍旧占据很大的份额。

  可以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以书籍出版销售为例,畅销书因其针对普遍人群、销量大、利润高,就是长尾理论中那个大大的头部,而其他的相对小众的书,比如文学类书籍、外文书籍、专业书籍等等,总和起来其市场也是相当客观的,甚至会超过畅销书,这就是长长的尾部。

  其次,新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得长尾实现商业化成为了可能。从这个长尾入手,不但有市场需求保证,而且能够避开围绕那个大大头部的激烈竞争,但是尾部的细分产品繁多,这又引入了一个研发乃至制造成本的问题。幸运的是,新技术的发展解决了这个问题。

  书中提到了这样的新型工业技术成果:四个桌面工厂。分别是3D打印机、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和3D扫描仪。上述四种技术不但已经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而且在尺寸上实现了桌面化,如同过去有一个房子大的超级计算机向家庭PC机的演变。这样一来,这些新型技术成果不但被工业团体或公司所应用,而且其桌面机在价格上能够被个体所接受,为个体所用。

  最后,优秀的网络平台为创客革命搭起了一座实现合作的搭建。这也就是互联网在创客革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过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实现了工厂与个人之间的完美交互沟通,使得产品得以陈列其中,使得产品得以被充分了解,使得客户可以在有所求时顺利找到。

  比如,最近笔记本主板出了点问题,我甚至不需要将它拿到电脑维修店进行修理。打开淘宝,无论哪种小众的产品,你几乎都能够找到。而此刻我需要做的,就是搜索到一个对应型号的主板,下单,等待收快递,然后动手安装,就这么简单。

  上述三点,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长尾市场能够存在和兴起的条件,而那些积极参与长尾市场,推动长尾市场商业化的人,其实就是安德森所讲的makers,就是创客。这儿需要指明的是,像其它理论一样,长尾理论也有它适用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被打造成为创客。

  《创客》读后感(十):参考名词整理

  1、长尾效应:新竞争力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而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而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

  乘数效应/利基

  2、

  Rally Fighter,洛克汽车公司(LOCAL MOTORS)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成立于2008年。它颠覆了传统的车型生产流程,创造了用户参与生产汽车的崭新模式。(DIY汽车)

  Arduino

  3D Robotics: 开源软件/大疆DJ:封闭软件

  (3DRobotics的Chris Anderson评价大疆说:“他们就像无人机的苹果iOS,而我们就像Google Android)

  Jawbone,Aliph公司

  Tcho巧克力作坊,网络时代产物/Peets,几十年前巧克力作坊

  arkfun公司,创始人兼CEO Nathan ,电子产品行业。

  kickstarter, 众筹网站,

  Quirkly,是一个位于美国纽约的创意产品社会化电商,由本·考夫曼(Ben Kaufman)于 2009年3月 创办。2015年9月提交了破产申请

  Esty,是一个网络商店平台,以手工艺成品买卖为主要特色 ,曾被纽约时报拿来和eBay,Amazon和“祖母的地下室收藏”比较。

  缩尺复合材料公司,伯特·鲁坦,航空DIY行业

  rickArms,美国著名玩具制造商

  quare,北美移动支付三国杀:Google Wallet + PayPal + Square

  MFG,全球最大的制造业B2B在线交易市场

  lueOrigin/SpaceX

  onoko Laser cutting and 3D printing for makers & businesses

  hapeways,3D打印云工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创客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