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饮食读后感10篇
《救命饮食》是一本由T•柯林•坎贝尔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382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救命饮食》读后感(一):救命饮食
这本书很罗嗦,原本以为是研究中国人的饮食情况而给出的建议,发现错了。
其实美国的学校在中国地区进行了饮食习惯方面的调研,目的是为了和西方饮食方式比较,最终针对富裕的国家(美国)提出一些健康习惯。
无外乎为了保小命少摄入动物性蛋白质(含牛奶),多吃植物性食物、多运动。
《救命饮食》读后感(二):素食者说
曾经一度我也是被产业和gf洗脑,以为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后来慢慢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结识这本书之前我其实已经素食两年了,深深能够体会到素食者为人们的所不理解,不过现在已经很释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只是太多人醒悟太晚了。希望更多人看到这本书,素食护生,功德无量!!!另外这本书的题目和装帧太夸张了吧
《救命饮食》读后感(三):感谢坎贝尔博士
当我翻开这本书,读过几页之后,我就觉得这本书无非也就是劝解我们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和市面上很多书没有什么差别一样,但是当我潜心仔细阅读之后,觉得这本书写的有理有据,内容也很翔实,很具有说服力,读完之后,我觉得我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慢慢的去改变自己的饮食方式,努力去做个素食主义者,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个人的身体健康!!
《救命饮食》读后感(四):换个标题吸引眼球骗人罢了
通篇就只说明一个观点:多吃素食少吃肉。拿大量文献和调查报告来说明这个观点,而且有夸大其词之嫌。作为一名营养师,我提倡的是平衡饮食,按照膳食宝塔来说,每个食物种类都要涉及,包括蔬菜水果鱼类肉类豆类等等,每天适量摄取都身体有利而无一害。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值得一看。
《救命饮食》读后感(五):关于素食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抛弃所有的动物性食物,改吃素食,可以远离各种病痛,让人更加健康。书中,列举大量的数据来说明为什么要吃素。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很多实验都不够完善,所以也得不出准确的结论。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认可了素食的理念,这个世界会变成怎样的呢?
我不反对素食,但是如果一个人,坚持一点儿肉都不吃,其结果是很容易被社会边缘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怕被边缘化久不顾及健康。作者的观点我很同意,就是当你不得不吃肉的情况下,当然,不是你主动想在你的餐饮中加入适量的肉,而是为了能够更合理地安排你的生活,在不的不吃肉的情况下也不是不能吃。但是,如果你主动想在你的饮食中加入一定量的那怕是少量的肉,其结果,最后久就变成了你会吃掉更多的肉。
《救命饮食》读后感(六):自然最美
想到了到武汉协和医院看病,检测有没有甲亢,结果医生说他们的主任患了甲亢,想说为什么,既然作为医生的话,他们自己不是更应该知道怎么预防疾病吗,医生并不懂营养学,所以他们吃的不对,就会生病,这里就可以得到解释了。
华裔的一代二代吃的米饭和蔬菜,没那么容易得富贵病,但是三四代饮食习惯已经和美国当地人一样了,所以很容易肥胖,心脏病,想想在美国留学的小谢同学,大学时期虽然长相一般,但身材是一个弱柳扶风的少年,然而他在美国待了五年后,现在已然是一个中年发福的发际线后移的大叔了。
记得《人体使用手册》里面写到,如果一个人能连续三个月拥有充足的睡眠,简直是什么疾病都能够把它治好,因为身体有自己的自我运转、自我修复系统,所以不需要外界对它有太多的扰乱。
在一个疾病和瘟疫流行的奢华都市,律师和医生讲随处可见。
《救命饮食》读后感(七):救命的不是饮食,而是思考
关于这本书的核心,吃素可以防治慢性病和癌症,到底是否正确,个人无法判断,更多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
但真正引起思考的,却是和这个核心不直接相关的东西。
疾病本质论和疾病局部论的对峙,其实是人性的对峙。本质问题,思考的人寥寥无几,而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笑了。可能是笑人类自己会把思考的结果消灭在萌芽状态。因为,人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毫无意义的事上,解决短期问题,解决局部的问题。
为什么不愿意思考呢?是怕过程还是结果?过程很痛苦,因为自己在做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事,像浓雾中摸索,根本看不清前路,甚至不知自己是否能够走出迷雾,达到目标。
然而即使得到了结果,可能结果简单得让自己都无法接受。当自己接受后,向别人传播时,却被别人像对待疯子一样拒之门外。那时候,你还信这个结果信自己吗?
即使你相信,面对欲望,你会放下你追求的本质吗?是两者选其一,还是中庸摇摆?
所以大部分人不思考,躲藏在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之中,甚至成了壮大这个体系的一员。
“优质”,这么一个普通的褒义词,其实也可以有其他的含义,甚至用不同的价值体系变成负面的词。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是指那些会思考的少数人。
但我没有想通的是,why not? 人们为什么不去实践那些已经发现的真理呢?
《救命饮食》读后感(八):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对症下药
长久以来,人对生病这件事情,总是抱有敷衍和恐惧交织的暧昧态度。生病了,各种不适袭来,自然想找到最快的办法减轻症状、去除痛苦。等痛苦一过,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心理机制就开始起作用,于是在生病--治疗--暂时康复--生病的循环中让慢性病滋生。
我们总是倾向于忽视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规律,觉得生病了就让医生开药、动手术,当做一个突发的问题去解决,不管这个问题下次会不会重现。有些病明明是因为10年坏习惯积攒而成,我们偏偏会寄希望于昌明的医学对症下药,在2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药到病除。当然医学是伟大的,但是问题的结症其实在我们自己:忽视了慢性病的成因,忽视了习惯的力量,也就忽视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坎贝尔博士所经历的一生,也许就是纯粹的“治疗”向“防治结合”的漫长过渡时期,而他选择站在风口浪尖,去努力推进这种他认为与全人类福祉攸关的进程,即便遇到了种种阻力,但他依然选择立场鲜明地战斗。
历时多年的研究,结论却很简单: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前半本书,坎贝尔博士列举了各种详实的研究和数据来支撑这个结论,而后半部分在剖析为什么这样一个对公众健康影响如此巨大的结论,是如此的难以普及——不但遭到营养学界的质疑,更大的阻力来自于医学界、食品业和制药业。
好的习惯是对抗慢性病最好的武器,好消息是,这些武器每个人都已经拥有,医生和药瓶虽然可以在最难过时帮你一把,但是如果想要在短暂的人生中每一天都过得更好,我们最应该依赖的,还是自己。
《救命饮食》读后感(九):颠覆了全部的观念。而且,还很有理!
读书|144.我正好需要,你正好专业。
——这也是我回答所谓的“被洗的很彻底哇”从2016年10月份过后的改变而得来的评价。
从“Keep”以来,开始各种百度软文。要知道一个要去帮忙摘菜都会因害怕出错而被阻止的一个厨房小白来说,各种的菜名就是各种的陌生。连保质期都不晓得瞄一眼的懒人来说,各种的名词就是各种的晕了。
正好需要的时候,正好遇上老班的健康罗盘。讲真,当时,被震的昏天暗地的各种蒙圈儿。记忆不好的我唯独记下了喝水以及怎么喝水。
肉食动物回到森林转了一圈儿回来后,成“羊”了。小伙伴怵立在森林的入口处愣是没敢相信。
竟然不挑食了。对于各种植物性食物来说。只是,偶尔的,还是管不住嘴。一次两次的多到忘记虹膜映射出的信号。
再一次因为瘦肉,继续不断各种软文。开始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等。而且,零油零盐零调料的开始了我的马甲线饮食。
开始阅读各种食品链接。各种的忙。忙到忘记了老班的健康罗盘和静立在书架上的《救命饮食》。
《心理学原理》的高度精神下当作放松似的开启了“营养学”。
这下知道了。老班那天讲的内容是什么了。一系列的数据和表格,专业的文字和学术,有时竟误以为自己在成为医生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这下,是要好好的认真对待了。比如什么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亦或是低蛋白低脂肪高复合碳水。
别问我书里写了什么。因为我不是研究者。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告诉你一句两句你会认为我是疯子的话。即浪费了我的心意又浪费了你的时间还会得到你心里的嘲笑而降低了我人格魅力。
如果你正好需要延长生命纬度和拓宽生命维度,《救命饮食》正好专业!
《救命饮食》读后感(十):以后再看健康、养生节目先看看赞助单位
人人都有养生秘笈,人人都有健康食谱,只要看看微博就知道了。许多健康专家或是美容专家都会发布一些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消息。也有许多健康组织或健康频道会经常性的发布类似的视频节目或健康饮食清单。但如果仔细比对,你就会发现这些不同专家说出口的资料,往往会有互相矛盾之处。但若将它作为一个学术观点,有矛盾总会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减肥,也都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门路。更何况是吃东西。
新闻也有报道,某地老太常年吃红烧肉,但依旧能活到90多岁。而我们身边恐怕也有人,吃斋念佛最后却得了绝症英年早逝。就连某本国内畅销期刊,也做过一期养生专题,大篇幅告诉人们有些人“抽烟喝酒不运动”的养生理念。健康的事,其实不排除因人而异的情形。心情好,总归是健康非常重要的要素。但除此以外,是不是还有些客观事实应该引起人们重视呢?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人羡慕别人的缠身恶习,觉得想吃什么就该吃什么,亏了什么也不能亏自己的肚子。但对于饮食而言,这毕竟属于科学范畴,就不能过于依赖于东方的“玄”,不能太过靠感觉。坎贝尔父子所著的《救命饮食》就是这样一部学术报告,意在揭示出人类饮食的重要秘密,同时颠覆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在向“权威”宣战。
简单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就是提倡素食生活。作者柯林•坎贝尔本身是研究蛋白质和癌症的专家,他也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二恶英”的主要发现者。因此,他作为此方面世界知名的权威专家,为了研究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在1983年-1989年期间,亲自到中国与中国疾控中心等医学机构对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科学调研。而在此之前,他已经获取了美国人的许多饮食调研资料。通过两者的比对,也通过动物实验,他发现,动物蛋白是许多慢性病和绝症的最重要致病因素。人们许多的疾病,都源于日常饮食习惯,最重要的,就是人们的肉食习惯。
许多人会觉得这是老调重提。素食,在中医里也是调理病人经络不通的方法之一。而纯粹素食的生活理念,虽然有不少素食组织在提倡,但是仍有不少专家认为并不有利于人类健康。而最重要的分歧点之一就在于,目前国内舆论普遍认为动物蛋白对人体是必须的。而坎贝尔的书中则指出动物蛋白不仅对人体并非必须,而且还是有害的。这一点在书中的白鼠试验中有详细数据记载,同时在书后也附上了实验反应效应报告。作者希望借此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有科学依据的。而非来自于其它教科书。
而最令人吃惊的,就是现在全民提倡的“牛奶补钙”理论,竟然也是错误的!作者通过研究表明,牛奶补钙不仅不会真正补钙,而且还是让人体钙质流失。因为牛奶中的动物性蛋白质属于酸性,而人体为了保持机体酸碱平衡,就会提取骨骼中的钙质去中和这种酸性。这样就导致了人体钙质的流失。而之所以有乳制品企业“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口号,以及专家们强调喝奶重要性的观点,都是由于有企业基于商业利益的作为。去看看那些养生和健康栏目的赞助单位,你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而作者也以美国的一些健康协会的真实案例告诉读者们,这些机构所发布的健康膳食报告,背后均有利益驱动。甚至于有一些健康机构称麦当劳的汉堡属于健康食品,或将炸薯条归类为蔬菜类健康食品!
而最令作者担忧的,就是政府在人民膳食中所起的作用。因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或是政府听命于专家的指点,因此目前许多饮食政策实际是不健康的。而人们对于政府的信赖,导致许多人坚信许多错误观念。比如减肥,更多人相信专家所说的因人而异,本身体质决定了体型等一类鬼话,而放弃对健康的追求。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可以说,政府在健康饮食的许多方面,并没有起到好的作用。
下次看到电视里的健康节目,只要多留意一下节目的赞助商,你就知道为何许多美食节目都在使用鸡精,许多健康节目都在提倡喝奶,而即便是健身房也在推荐蛋白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