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帝之城》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上帝之城》的观后感10篇

2022-04-04 03:31: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帝之城》的观后感10篇

  《上帝之城》是一部由卡迪亚·兰德 / 费尔南多·梅里尔斯执导,亚历桑德雷·罗德里格斯 / 莱安德鲁·菲尔米诺 / 菲利佩·哈根森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帝之城》观后感(一):震撼!

  第一次见到如此无法无天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居然存在在地球上~~影片中的人都非常悲剧,没有亲情和爱情,虽然有坚强的友情,但一旦他们失去了这份友情,他们就不约而同地走向毁灭。我相信电影所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在巴西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地方,至少以前存在过。在巴西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法则是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巴西人也早已习惯了这种随时都有可能毙命的生活——他们用坚强和乐观来面对这一切~巴西足球就是他们的代表,曾经叱咤风云的“桑巴军团”,也许就是因为在世界杯上踢得过于保守,才会在06和10世界杯上提前出局。

  这部电影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国家,也让我更加珍惜友谊~

  《上帝之城》观后感(二):激进的少年,罪恶的子民

  喜欢这部满是青春热血的《上帝之城》,贫民窟里奔跑打闹推推搡搡的少年,让我想到了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后者讲述文革中军队大院孩子们的成长历程,而前者则在记录大洋彼岸的巴西里约热卢贫民窟里的孩子们拉帮结派,打劫抢烧,贩卖毒品的犯罪发家史。所有的故事和童年有关,和成长有关,和时代有关,最重要的,和那个地点无法剥离。

  该片的非线性叙事(圆形叙事结构)有点类似昆汀的《低俗喜剧》,影片开头,阿炮拿着相机出现在贫民窟里与一帮抓鸡的少年相遇,他们每人持着一把抢,在阿炮的镜头前,于是画面又追忆到60年代,70年代,最后影片的结尾跳转到开头,阿炮的身后是持枪的警察,警察和贫民窟少年进行开火,阿炮侥幸逃过大难,并拍摄下了他们扫射的瞬间。这种非传统的断点叙事,夹杂着不断的倒叙和插叙来讲述不同少年的故事,颇具看点,虽然影片是以阿炮的回忆(第一人称)的讲述作为背景音,但他描述的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故事,还有所有的关于那个贫民窟里重要人物的成长史,和上帝之城的发展变迁史。浓重的异域风情,疯狂的犯罪行为让我对生命又有了重新的理解。那些激进的少年是在用血书写着混乱的黑帮争斗。死亡是重生,是犯罪的开始,是视存在为荒诞的理由。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不杀人是我的规矩,不,伙计,所有的规则都有例外,最后例外反倒变成了规则。《上帝之城》是一部启示录,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贫民窟里的生活,暴力滋生于贫困环境,滋生于文明世界,理解那种社会现状对于孩子罪孽的影响,理解罪恶暴力在恶性循环中越滚越大,直至革命。影片的结尾,一帮小孩开枪射死了黑帮大boss里尔泽,血泊中昔日的“小霸王”不在风光四起,孩子们嚷嚷着“苏维埃起义,天下是我们的”,最终的以暴治暴不过是“暴力”的易主,混沌的天下,不是靠暴力就能治理干净的。正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小说家有三个基本的可能:讲述一个故事、描写一个故事、思考一个故事。 我想,《上帝之城》就是可以“让你思考的故事”,叙事的迷宫把我们放置在那个光怪陆离的贫民窟世界,看尽命运的轮回,时光的轮毂。

  《上帝之城》观后感(三):贫民窟里的悲剧情节

  电影有意无意流露的真实感让人窒息,你常常分不清哪是虚构哪是真实,仿佛真有人在暗处摄下了上帝之城罪恶的点点滴滴。三点小悟:

  1.故事开篇留了个悬念——“少年三侠”约定不杀人的抢劫,却最终没留一个活口。我一直努力去设想,有某个死对头在借刀杀人,但事实竟然是那年纪轻轻的放风的少年下的狠手,去屠杀手无寸铁的旅客,只为杀人那瞬的快感。我不由地想起人性本恶论,人总是种感性动物,总有理智迷失那一刻,而在那瞬间什么行为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们不得不用契约这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来约束自己,没有道德束缚的自由终会堕入罪恶的深渊。如果一开始就有人去约束小豆子,他也不会在黑帮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2.帅奈徳良知未泯,自始至终坚持着自己的底线:不滥杀无辜。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因他自己在银行抢劫案中的误伤,无意间招来了复仇者,最终竟死的不明不白。帅奈徳的悲剧,错不在自己,而错在他身在上帝之城。安分守己的他尚且找来小霸王(小豆子)的无理挑衅,更何况误伤后的复仇事件呢?在上帝之城,惹了小霸王,自然只能投靠小霸王的对头,那个环境里,抢劫犯罪避不可免,冤冤相报终未了,走向覆灭也是迟早的事。对于帅奈徳,只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3.班尼是片中难得一个给大家带来欢乐的人,一头金黄的卷发架个文艺范的镜框,仿佛永远是个乐天派。他更向往诗意化的田园生活,但是终究还是不能善终。套一句《古惑仔》的台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片子叙事手法技巧性挺高,灰色调的画面更凸显真实感,我真心觉得,也许这确是里约热内卢贫民窟的一部纪录片吧

  《上帝之城》观后感(四):不爽之城

  上帝之城,魔鬼也会叹息转身的地方。它看见了什么而转身,我想是人们的冷漠。

  抬脚,咚球飞上了天,呯!子弹穿过球扁了下来。孩子们跳着舞庆祝。而那群踢足球的孩子们只能面面相觑的看着他们的背影。我爽了就行,你算个什么?我眼中只有我的欲望,正如现在该死的腾讯弹个不停的腾讯网新闻,《大妈火车上飙广场舞》大妈想,我爽了就行,你们不看的就回避下吧。该死的腾讯公司会想,我弹你窗我爽了就行,不想看就不要用QQ吧,OK你们都赢了。

  你爽了别人怎么办?我不管。别人爽了你受伤了怎么办?我不爽,我要他不爽来让我感觉爽,无限循环。上帝之城讲的就是这个。

  我不喜欢道德制高点,我的职业也不是圣母,我也不想解释种种现象背后的涵义。看了这部电影我只明白一个道理,禁枪是GCD明智的选择。

  《上帝之城》观后感(五):下流的主流社会

  东北一个边缘小镇,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

  这两者不存在可比性,却又具备相当的雷同性——这是我看《上帝之城》时的最大感想。

  里约歪歪斜斜的房屋与东北胡同里熏黑的砖墙,奔跑打闹的孩子,无法无天的秉性,危险的童年岁月。里约的孩子有左轮,东北的孩子有铁棍,里约的孩子杀人后大笑,东北的孩子见血后开怀。

  在我日渐模糊的记忆中,那个仅仅几万人口的小镇,发生过不少事故。90年代末到21世纪的开端,在这个仅有一座高中的地方,街上游荡着大批无学可上,无事可做的孩子,他们在群架和酒局中相识,拉帮结伙,再去和另外一群人打架。当时,对于那个年纪的孩子来说,所谓主流社会,无非就是那些所谓“混社会”的人们搭建起来的,充满血腥、暴力、疯狂的圈层。里约的孩子有毒品买卖,东北的孩子赚不到大钱,但似乎从不缺少搞到钱的办法。酒精和尼古丁是日常必备,棍棒和刀子是生存法则。我上小学的时候,一次在路上遇劫,对方看上去不过初中生,手里有明晃晃的刀子,就这么掏去我口袋里的零钱。后来升到初中,身边的朋友没钱花,也会这么干,那时我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恶性循环的。

  《上帝之城》的几位主角,我几乎都可以在儿时所见所闻中找到相应的对象。小霸王是那个一心混上老大的孩子,没读过书,下手狠毒,相貌丑陋。班尼是那个酷酷的男孩,学习成绩不错,打起架来又风生水起,在两个极端都做到出色。阿炮是那个乖孩子,心里有梦想,想脱离这个环境,在恐惧和躲避中度过整个童年。安迪丽卡是那个漂亮姑娘,总在强调自己的正派,却总被这帮坏孩子吸引……

  故事一:在篮球场上,因为场地问题,两伙人争吵起来,其中一人掏出刀子,将对方一人活活捅死在篮球架下。

  故事二:小吃店里,一个高中生无意踩到一个混混的脚,没有及时道歉,走出十几米后,被混混追上,捅死。

  故事三:同班同学发生口角,晚自习时,其中一人持刀冲进教室,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将对方捅死。

  这样的故事,对这个规模不大的镇子来说,实在有些过多了。有时我想,这些孩子何以如此冲动,非要用一条性命来平息自己内心的怒火。后来我想通了,在这个下流的主流社会意识的引导下,在一个完全被真正的主流社会遗忘的地方,暴力——这种隐藏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最原始的欲望,即赤裸裸地显现出来。在每个孩子的价值观中,生命、金钱、欲望、地位等观念被不断地扭曲再扭曲,最终融汇成一个畸形的庞大的整体。但他们无力改变现状,成人们亦然,所有惨剧都被紧紧压在社会进化和淘汰的车轮下,所有人都不得喘息,直到某一天突然死去。

  现在,我已经远远离开那个地方,反而会时不时地想念一些东西。我想念高中门口醒目的“禁止携带管制刀具”的警示牌,我想念放学后看到一群流氓堵在大门口跃跃欲试,我想念路边两个女孩打架,其中一个抡起砖头将另一个打得血肉模糊,我想念在操场上,两个人用木头椅子打一个人的脑袋,其中一个还大叫着“还没出血呢!”……究其原因,我想,大概那曾经是一个最接近原始状态的生存环境,社会巨变,相信很多场景都不太可能重现。

  最后,我衷心希望在延续中巴两国悠久的友好关系史的前提下,两国的孩子都能拥有一个阳光健康的成长环境,不管你读不读书,上不上班,泡不泡妞,打不打架。

  一切的前提都是,不要死掉。

  《上帝之城》观后感(六):上帝之城简评:从里约热内卢看生存态度

  看完了上帝之城,我却丝毫没有对影片所展现的人性的暴力、残忍有什么羞耻之感,的确,影片的客观性决定了这部影片根本就不是来探讨人性的,电影只是想真实地再现里约热内卢贫民窟——上帝之城的社会现实,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本质上是一部纪实片,因此,那些说什么“评论这部电影是可耻的”之类的话的人,就显得有些“莫须有”了。 相反,电影让我有所感触的,是那些生活在上帝之城的人们。 人性的暴力、残忍,犯罪的频发甚至是常态,都让上帝之城显得那般不堪可怕,我们甚至无法也不敢去想倘若自身身陷此地,该怎样应对,可能我们这些人在“上帝”的面前只能以自我毁灭来解脱吧,毕竟,在现如今我们自己的社会中,这样的事情不是也挺平常吗?这样说来,把所有什么抑郁症患者送到上帝之城治疗也不是没有道理,“让你们知道什么叫残忍”。 正因如此,上帝之城的平民的生存态度,才让我感到触动。他们一出生就注定可能一辈子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朝不保夕,没人知道他们下一秒会身在何地。但如此动荡不安的社会却没有动摇这些人生存的激情与信心,特别是那些孩子,他们的脸上似乎永远不会挂上对未来或者是自己存亡问题的担忧,相反,我们可以从电影中看到,他们常常面带微笑与朋友闲聊。而他们面对如此混乱的社会,并没有以消极避世或者自我毁灭的态度来对待,相反,他们明白什么叫适者生存,哪怕是适应犯罪与暴力,既然整个大环境都是如此混乱不堪,我又为何要向规则秩序要饭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上帝之城的人们无一不用自己的行动与努力换取生存的机会,而这又让我们其中某些苟且偷生甚至自暴自弃、自我堕落的人情何以堪?他们会在晚上开Party饮酒作乐,他们会在街上拿着枪大摇大摆,他们会与对手争势力火拼得你死我活,哪怕这些是犯罪,是邪恶的,但以上帝之城为背景,那么在我的眼里,这些更多地代表了一种生命的激情,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渴望,也充满了对生命的无限热情,而这些如果放在我们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就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了。 主人公阿炮是个颇为软弱的人,一事无成,有时还会受到黑道的欺负,大气都不敢出,他不敢拿起枪打死小霸王为其哥哥复仇,也不敢抢劫别人来接济自己的困境之需,但他就是这样顽强的活着,坚忍地生存着,不为自己的无能迷茫,不为自己的无为堕落,他努力着,寻找着每一个可以让自己生存下去的机会,结果?结果阿炮实现了自己成为摄影师的梦想,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他本质上就是我们眼里的每一个软弱无能、无所作为的“可怜”的人。而结局小霸王被一群小屁孩打死,“帅奈德”被仇人枪杀,“红毛”也因罪入狱,班尼早已被误杀,最终生存下来的,正是名不见经传的阿炮。而这也是因阿炮在上帝之城的生存态度。 记住,在“上帝之城”,在“上帝”面前,只有“生存”二字可言,而“生存”却也是最宝贵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于我们的社会,于我们的人类社会,这也是对的。但仅仅是生存下去,哪怕是苟且偷生,也没有那么简单,有很多人尚且也没做到。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可怜的生存方式,只有可悲的生存态度。

  《上帝之城》观后感(七):巴西风味

  首先怀疑一下写剧情简介的人,到底有没有看过电影,剧情都没搞清楚就写。

  不得不说已经把这种类型的片子认为是巴西的独特风格,和《精英部队》类似,是发展畸形的现代社会产生出的原始人性的横行。

  看着开头就确定自己以前看过,但是其精彩还是让我继续看完。和《精英部队》相比,影片的优点就是故事完整度很高,虽然以每个人的故事来呈现出来,但是结合年代和时间,还是能完整地展示这个被遗忘的世界。之前对巴西的印象总是桑巴、美食、热情、炎热,可能是最近才越发了解真实的面目,从巴西世界杯之前舆论对主办国的评论、巴西本国人民的反响看出真的没那么太平,而往往从各方面让我们总是只看到光鲜亮丽,那么那些被遗忘的城市就更加不会提起。在经济、教育等都落后于世界的地方,往往都会出现上帝之城这样的情况,发达国家总是带去武器,而不是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在这样的地方,流氓或者黑帮成为最有前途的职业,本来朝正常方向上进努力的人反而不可能得到很好的结果,这样难解的问题似乎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不一样的世界。

  在极其真实的画面里,导演偶尔又加入了黑色的幽默,让人或笑或惊地去接触和认识这个地方、这个现状。就在见怪不怪的气氛中,各种情色暴力血腥甚至也让我感觉热血沸腾,似乎在召唤人本性中的暴力和狂野。结尾,小流氓和大流氓的更替让我们知道,所有的条件共同促成了这样不断循环和停滞的社会,如果说用国家级的军队去荡平就能解决,那便也不能说成是个难题,在这样环境里成长出的每个人都带有了已经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所以影片中每个人物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且又很难被简单打上好人坏人标签。导演只是展示这个世界的角落而不是要去试图解决这个难题。说句不人道的话,这样一个热血的地方,还挺带感。演员选得很赞,演技都都是真真的。

  《上帝之城》观后感(八):哪有什么天堂!地狱就是天堂!

  每每看完一部好电影或好书,总有些冲动想写点评论什么的,但激动过后,平静细想,自己看的不是翻版就是BT,何况自己不是写书拍电影之人,实在沒资格对大师们的作品评头论足,我还不至于如此精巧地不老实,因此罢了。但看完《上帝之城》,实在按耐不住久久的悸动,肤浅也好,低劣也罢,寥以几字以作纪念。

  一只狼狈不堪的惊恐出逃的小鸡,在一群嬉笑怒骂的手持枪支的小孩们追逐下,随着一连串的凌厉急速的镜头剪接,拉开了《上帝之城》的序幕,令观众以为上演着另类《小鸡快跑》。只有在电影完毕时回想下,所有人的命运其实就跟小鸡一样,躲不了——在历史长河里,人的命运如同人的名字一样只是过客,丑恶的人性却在轮回。

  《上帝之城》是暴力极致的电影,于是有网友评论說:“《上帝之城》比《骇客帝国》更干脆,比《记忆拼图》更过瘾,《上帝之城》比《古惑仔》狠毒一百倍——如果你今年只想看一部电影,就看《上帝之城》吧!”說的没错,但更为确切地說,《上帝之城》是真暴力电影而并非假暴力,在假暴力的电影里,血、被害人、施暴者被尽可能地放大化,而把它放到现实里,似乎是不合理的。《上帝之城》则通篇很少出现有令胆小的人大呼小叫的血淋淋的惊栗场面,没有血腥的快感,沒有压抑的躁狂,但它非常的真暴力,因为它所叙述的暴力是真实的——真实得吓人!

  同时,《上帝之城》绝对不是一部逃避与黑暗的电影,它不象同样出色的电影《肖辛克的救赎》那样传递人性的光辉,也不象《潜水钟与蝴蝶》那样宣扬人性的解放,而是让观众透过浓烈的黑色看到这个世界的七彩斑斓,一部通过直面黑暗来触摸光明和阳光的电影!叙述黑色的电影有很多,如《好家伙》,《教父》,《低俗小说》,港片《黑社会》《狗咬狗》等等等,无疑它们都是好电影,但是象《上帝之城》这样直接的解剖,仿如人性之黑被一把精致伶俐的手术刀切割得淋漓尽致,如此直面,唯有此片莫属。纵观全片,大呼过瘾时,仿佛听到导演对着观众嘻嘻笑說:“人性是丑陋,你不敢正视么?好吧,我来让你正视!”,观众——至少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导演和班底们的很有质感的诚意和很可贵的坚持。此片取得IMDB评分 8.8/10,如此高分,实至名归!

  电影的主角并不是影片出现的众多人物的任何其中一员,而是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的贫民区,这里被戏称为“上帝之城”。一排排在政府扶贫计划下兴建的贫民安置房,错落有致,但在平静的表面背后,导演把我们帶到了一个残暴,疯狂,冷血的黑帮争斗,赤裸裸的人与人斗争里,肮脏的毒品和枪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影片以Rocket的视觉在他成长的世界切入,一个自小梦想成为摄影师的小孩的平静的眼中,一场场帮会厮杀的故事,一个个生命消失的故事,一幕幕改朝换代的故事,在横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间30年时间里逐一荒诞地真实地上演着。

  一部好电影就是一个好故事,但决不是那些打着华丽的包装、强大明星阵容什么《无极》之流,空洞无物,故作高深的故事!《上帝之城》剧本改编自巴西最为畅销的小说之一《God's Town》,发生在上帝之城里的故事无疑是引人入胜,令观众看到一个所认知的热情如火的桑巴舞国度背后令人目瞪口呆的触目惊心的底层真实现状。Rocket,生于斯长于斯,熟悉而能游刃于这里险恶的生存法则,几次的失败的双抢行为和无疾而终的暗恋,使他变成了本片中唯一非歹徒的角色,《上帝之城》的故事从他成长中视觉里娓娓道来,从Ze的8~9岁的一次的杀戮开始,负责放风的Ze把一间刚被哥哥们洗劫过的旅馆里所有几十号男女老幼无一漏网地枪杀光,好家伙!脸不改色的,象打电脑射击游戏一般的从容,这一切仅仅是为了向偷鸡摸狗的哥哥们逞强示威。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冷血残暴的Ze最终成为上帝之城头号揸FIT人,同时也注定了他生命终点的到来,他死在一群8~9岁的自称是未来统治者的少年的枪下;“上帝之城最COOL的头目”-Benny,与Ze自小烧黄纸滴鸡血结拜为兄弟,为人冷静而智慧,一副姣好的美式Hippy的容貌和装束。正当他厌倦罪恶,准备与他的爱情离开这里时,上帝給他开了个玩笑,一颗本来不是射向他的子弹穿过他的身体结束他的生命,渺小脆弱的生命何处容身?还有众多的人物和故事线,生动地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人性中的暴力因子被导演恰如其分地展露出来,以至于我们能清楚地看个究竟,看得明白,而留下給观众的是深深的思考,这里发生的故事,不仅仅在上帝之城,而存在我们的世界各个角落,上帝之城是世界的缩影。暴力,以暴易暴,人和人斗殴械斗,家庭暴力,宗教间斗争,派系冲突,种族清洗,国家战争等等等无一不在进行中。所谓的法律制度制约和薄弱的道德规范,在人的贪婪、暴力和利益冲突面前显得何等的苍白和无力!

  一部好电影作品除了有一个好故事,还要有讲故事的能力——导演的功力。据说该电影启用的所有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都是从当地生活的居民里精心挑选出来的,就连电影的场景采用当地的现有街道和房子,一律原汁原味的,足见梅导演勃勃的野心。如果說《上帝之城》的故事帶給我的是心灵震撼,那么《上帝之城》的拍摄手法帶給我的是视觉震撼。晃动的手提机镜头、360度自转和公转镜头、快速切换镜头等等构成凌厉画面,举个例:有一镜头,是拍摄帮会的大本营的,镜头方向和角度始终不变,正在进行毒品交易的人不断切换脸孔和动作,房间也不断切换摆设。导演想告诉观众:帮会的大本营沒更改,更改的是主人。短短十来秒,道尽了权力争夺的剧烈。130分钟里把如此众多的人物、如此复杂的故事线叙述得清清楚楚,不拖沓,不煽情。这只能是天才级导演才能干得出的活。杀人的场面没有过分渲染,没有夸张的放大效果,沒半点遮遮掩掩,说不出的干脆利落!说不出的触目惊心!谢谢《上帝之城》,请了我吃了一顿瑰丽的视觉大餐,请了我坐了一回高速翻腾的过山车,穿越了上帝之城,穿越了那些人那些事,穿越了生和死!

  相形之下,看看国内顶级的大腕导演们砸几个亿拍电影,拍出个什么鸟?徒有华丽外表的空花泡影,赢得一片骂声,落得个骗钱骗粮票的名声!好像也不能责备他们,自己不也那样的浮躁!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人!唉~扯远了,该收声了。

  :

  昨晚半夜醒来,惊恐万分~

  于是我在回想我恐惧什么?

  是凶残无比的野兽?不是!

  是张牙舞爪的怪物? 也不是!

  是什么?

  是人!人,才是梦魇!

  上帝弄人,

  哪有什么天堂!地狱就是天堂!

  《上帝之城》观后感(九):暴力才是王道的城市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这里是“上帝之城”,

  更是魔鬼地狱似地方。

  就是那个被上帝抛弃的上帝之城。

  在这里,你会感叹在同一个世界上竟会有如此这般不可想象的存在。

  电影的开始,是镜头中央一只从屠刀下逃跑的鸡,在一系列飞快的画面切换后,那只鸡正在被一群拿着枪的孩子追赶,背景音乐愈发激烈起来,然后紧接着一阵枪声。

  这里的人,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习惯了向与他们无冤无仇的人射出子弹,习惯血浆迸溅,习惯黑皮肤里沾上血腥。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没有机会选择,他们必须在那种荒唐、荒诞、粗砺的环境中过活。

  在这里,生命是一次长时间的无休止的赌博,而活着,只是转瞬即逝的偶然。人们可以被无理由地杀死,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家破人亡。这里是上帝之城,是平民窟,这里的警察与人勾结,这里没有法律,这里的杀戮没有人可以干预,这里发生在眼皮底下的事会因为人们的恐惧而被否认曾经有过发生,这里站在最具权威最有势力的人可以死在孩子枪下,这里的毒品和黄金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不是想拥有,而仅仅是想占有,这里的东西都具备勾起人们欲望和残暴的条件。

  对于这样的生活环境,这里的人们仿佛有一种天生的钝感力,每个人都杜绝了自伤自怜,在与生活的激烈冲撞中,没有太多的思想包袱、情感重担,总是能赤膊上阵,勇猛顽强,绝望、恐惧、抑郁等极端情绪不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对于平民窟的百姓来讲,生活的含义是延续,并不为某种目的。但是在炽热的里约热内卢的阳光下,尊严对于生命来讲是奢侈的存在。活着已经是满足。

  我们很难肯定这是否是一种消极,因为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这样的极端。钝感力不仅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限度的保护,还是对他们心灵上的慰藉。这样残忍的日子如何能让心毫无遮蔽地暴露在他面前?

  而我是在键入“青春”这个标签之后找到《上帝之城》的。

  残暴、贪婪、复仇、野心、背叛、掠夺。这跟青春有何联系。所谓青春,便是你想得到的,这个世界都不屑于给你,你只好上蹿下跳,用自己的方式去夺取或是占有。在这部影片中,出现的大多是孩子,大的十七八岁,小的五六岁,在他们足够大的时候——从这部电影的角度来讲,就是孩子们大到可以在一旁踢球时掩护刚抢劫完的哥哥们逃离并分得一杯羹。

  十多岁,那种叫做青春的日子是如何上演在上帝之城?孩子们向往黑帮领头的那身荣耀,向往那种不费力的占有。电影里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生气地回应黑帮,说自己已经不是孩子,是个男人,因为他有枪,吸过毒,杀过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了。那个满眼血腥的孩子令人难忘,他已经尝到了暴力的甜头。

  电影的最后,剧中两大帮派在一场大规模的血拼之后被媒体曝出,并逐渐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在这时警方不得不开始干预。其中一个头目在送走的途中被放下车,同时警察私吞了他所有财产后免他不死。在警察走后,一群孩子蜂拥而至,这个头目在咒骂声中被乱枪打死。

  那群孩子自然成了贫民窟的新统帅,电影最后一幕是孩子们手上挥舞着枪,扬言要立下一个黑名单,将欺负过他们的人都杀死。

  上帝之城的阳光很烈,而孩子们是阳光下的炮灰。他们无论在多么不妙的处境,都要博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宣示自己的存在,而这种存在的意义连他们自己也无法理解。

  在那些漂亮利索的镜头剪辑中,那些小孩子一代一代地奋斗、挣扎、下滑,在半梦半醒的暴力生涯里灰飞烟灭。

  暴力与青春,在上帝之城里,随时可以演绎。

  《上帝之城》观后感(十):希望

  原以为这是一部刻画印度贫民窟的电影,因为一直以来对印度的印象都不太好。各种媒体报道让印度贫民窟成为暴力、强奸、凶杀的理想场所。但观剧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怀疑,为何印度会出现这么多黑人,阿三也不至于如此的非洲化吧。然后就产生了疑问,这里到底是哪里?

  看过一些影评后发现,原来指的是巴西的贫民窟。知道巴西贫民窟问题严重,但着实没有相当能严重到这种地步。影片以一群小混混为捉一只鸡而打动干戈,一群小孩子拿着手枪,去追一只刚刚逃脱待宰命运的鸡,此时主角出现,被小混混命令去捉那只鸡,画面便就此定格。或许长期生活在天朝这个“和谐社会',原以为这个画面尽是一群小孩子的嬉笑怒骂,但之后的剧情发展去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主角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了黑帮老大的发迹史,最初他只是一个小马子,放在天朝应该是在上小学是的无忧无虑的年纪。然而在贫民窟却拿起来枪,肆意乱杀以满取其嗜血的欲望扭曲的人生。凭借一路毫无原则的抢劫、杀戮,小豆子成为了当地不可一世的小霸王。其好友班尼则是其得力助手,被誉为最酷黑手党。在班尼因为爱情宣布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之前,以外发生,随后便是两大团伙的火拼,也为警察提供了走私军火的绝佳市场。最终,两大团伙自相残杀而消散,小霸王被警察抢光一切后,被另一群小屁孩枪杀。

  影片的结尾极具震撼力。一场杀戮止息后,作为观众的我更多的期待是和平的到来。但是,贫民窟任何奇迹都会发生,唯一不会发生的就是和平。那群强杀小霸王的熊孩子拿着枪在街头游荡,谈论着自己杀过多少人,讨论者那家商店有钱,讨论者毒品交易。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大规模的械斗会重新显现,而和平则永远不会到来。】

  这是一个没有希望与未来的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