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施琅大将军》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施琅大将军》影评10篇

2022-03-23 03:04: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施琅大将军》影评10篇

  《施琅大将军》是一部由宁海强执导,吴京安 / 冯国庆 / 王虎城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施琅大将军》影评(一):汉奸戏!坚决抵制!

  日本人杀了中国人要日本人忏悔,蒙古人、满族人杀了中国人,却是要贡起来参拜的。要拍成电视剧歌颂的。明明是一个汉奸,就是因为帮助伪中央屠杀台湾人民,就落一个大将军的雅号。这样颠倒是非、涂鸦历史、模糊价值观,就是为了一党之私利。以一党非全国,以一人欺全党,嘴上装B,私下卖国,口吐莲花,心如蛇蝎。

  《施琅大将军》影评(二):羊屎的礼义廉耻

  本片以恢宏的视角歌颂一位伟大的卖国家,为一己之私,叛变大明,致使民族灭亡。施琅是近代的汪精卫,是古代的石敬瑭。他光辉璀璨的一生闪耀着屎一样的金黄。

  今天,羊屎纪念这位伟大的卖国贼,他让汉服永远消失,他让文明从此离去,他不不念父母养育义然蓄发成为野人的奴才,他不顾国家生死敢于卖国,敢于发财。国家这样教育下一代我实干欣慰。来,举起酒杯,敬丢掉的礼义廉耻。敬卖国求荣,卖国发家的先行者。敬不要脸的未来。

  《施琅大将军》影评(三):呵呵

  转:男儿何不当走狗,卖掉中华五十州。 请君且看教科书,几个英雄威名留? 人说历史后人写,后人不记祖先仇。 只说英雄违天命,阻碍融合逆潮流。 岳飞功高非英雄,冉闵屠胡万事休。 天祥成功张煌言,不及施琅一走狗。 满夷胡虏成兄弟,民族融合是主流。 五胡乱华无人记,扬州十日血白流。 清宫大戏连台唱,康熙雍正人心收。 汉人皆成胡人狗,可喜之辈也风流。 秦桧三桂弹冠庆,我辈如今能出头。 他朝日寇来融合,中华家庭添新口。 开门焚香来庆祝,民族突破五十六。

  《施琅大将军》影评(四):要辩证的看这部剧

  1、 从艺术手法上,剧拍的不错,几对男女爱情尤为好看。其实阿曼可以主动要求做妾,让常贵娥做大,就解决了。当然这个情节安排有漏洞,吴启爵都参加过山海关战役的,到康熙成人时至少也是中年人了?这么长时间居然会没结过婚?

  3、 但是要从真实历史看,虽然郑成功一方穿着明朝服饰,但他从来不是真心要恢复大明江山,这从他历来对于其他反清势力消极配合就可看出,他其实是打着明朝旗号自己打天下。所以让郑氏集团在台湾一直存在下去,独立建国是必然的趋势,如同国民党入台湾,时间久了就不想着中国,只想关起门来独立。因此清朝消灭郑氏集团,对后来的国家领土完整确实是有好处的。

  4、 更要从现实角度看这部剧,导演明显是要借历史来反映当代的问题。你只要把台湾一方想成现在的台湾割据势力,把大清想成大陆,一切就都好理解了。剧中一再强调,不打只靠和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点尤其有针对性。和平统一没有可能,武统是必须的,否则就只能和平分裂。所以这部剧是好剧。

  q�

  《施琅大将军》影评(五):施琅不是汉奸,却也不值得歌颂

  我知道《施琅大将军》制片方拍这个是为了宣扬爱国主义,借古喻今,替中央向人民展示大统一的决心,暗示那些台独分子再找抽的话,有可能会在不得以情况下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可是拿姚启圣当男主角说事都行,不知道怎么想的竟能把那个争议颇多的施琅从坟墓里拉出来演这一出。就是金老爷子的《鹿鼎记》都没这电视剧离谱。

  且不说那剧情忽悠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且不说那漏洞百出、生拉硬扯的细节地方,单施琅人物形象的定位,实不该定在正面的位置上。说好听点他是当时那啥啥的鹰犬,难听点说他不是“三姓家奴”也是“贰臣”!

  因为施琅最初是明朝的将帅,后来叛降了。换句话说,他和吴三桂、洪承畴是一路货色。不过吴三桂晚年想当皇帝,又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来闹腾,洪承畴的下场就“菜”了许多,被清廷奚落为“贰臣”。啥叫“贰臣”?就是乾隆皇帝说的“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一臣侍二主,大节亏透了。即使满请入关现在公平定义为异族入侵,施琅虽不是汉奸,也绝不是一个“高大全”的英雄人物。

  就事论事,结合时代背景,史书上说施琅“有识度,膂力绝人”,可惜为人偏狭:出身上,在崇祯十年,十七岁的施琅跟着明总兵郑芝龙(郑成功他老爹),在他手下当千夫长。后因剿捕山贼有功,年轻轻的就被封了将军。“习距阵击刺诸技,于兵法无不兼精,遂智勇为万人敌”;气节上,施琅却是见风使舵、反复无常。自顺治三年,清军打进福州时,他就跟着顶头上司降了清军。后成为历史上因充当“嘉定三屠”中刽子手而被清廷提拔为江南巡抚的李成栋麾下一员。只是李成栋后来不满清廷待遇,得闻江西提督金声桓在闹事,就也趁机剪辫改装,在广州用南明永历年号扯出“反清复明”的大旗,而施琅因不满李此行径,便率部离开,赶向潮州。还在潮州跟李成栋手下的健将郝尚久打了一仗,“(施琅)踞守阅月突围出,且战且行,连日夜间关险阻。”等突围出时,就剩下几十个人了。在施琅走投无路时,有一个人听闻他受困于黄岗,便特去率部去接纳他。那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可以说,郑成功对施琅有救命之恩。谁知施琅因和部下不合,违背郑成功令擅杀郑氏旧将曾德,惹国姓爷发飙砍了他父兄的脑袋——那是因为这厮提前得信儿,逃出了台湾。“去安平投施天福依(郑)芝豹(郑成功的叔父),求为排解”(见江日升:《台湾外纪》)。然后就死心塌地跟清朝一心干了。

  可见施琅辅佐康熙打台湾,多少就是为了报家仇。关于他日后攻入台湾,没有为难郑氏一门,也是另有原因的.就是那个有名的郑克爽,在《鹿鼎记》中被妓院出身的韦小宝整得半死不活。实际上他登位时才十一岁,朝政多由岳父“忠诚伯”冯锡范把持。在康熙二十年,郑克爽就致书清廷,"请照琉球,高丽等外国例,称臣进贡。”但康熙没有同意。在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精兵2万、战船300只在澎湖大败刘国轩,郑军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十三岁的郑克爽决意投降,他向施琅提出了“三不伤”的请求:“不伤郑室一人,不伤百官将士一人,不伤台湾黎庶一个”。在得到施琅的允诺后,郑克爽便上了降表,向清廷自愿称臣,表示以往对抗是“稚鲁无知”。被康熙封为“有名无实”的正黄旗海澄公,一生软禁在北京,晚年过的很凄惨。所以,“放过郑氏一说”并非如剧中把施琅形容得跟焦裕禄似的那么简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