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众神与将军》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众神与将军》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08 03:01: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众神与将军》经典观后感10篇

  《众神将军》是一部由罗纳德·F·麦克斯维尔执导,罗伯特·杜瓦尔 / 杰夫·丹尼尔斯 / 史蒂芬·朗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众神与将军》观后感(一):为什么我们要来干涉你们的自由?

  美国内战三部曲,时间顺序上是第一部,主讲了开战到盖茨堡战役之前,尤其细致描写了南方军传奇将军石墙杰克逊。

  北方军传奇上校张伯伦解释了南方军人的疑问:为什么我们不能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我们不能自由的生活?我们必须捍卫我们的权利。 张伯伦这么说:那些声称要保护自己自由的社会体系,却在否认他人的自由。我们无法在自己的国家再忍受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压迫。军队是种强大的力量,他的全部目的,就是统治别人,因为这种力量太过巨大,所以他绝对不能被轻率或鲁莽的利用。

  《众神与将军》观后感(二):将军是个让人羡慕的苦差事

  以前在CCAV6看过配音版(配得不错),给了四星。前几天下了extend cut,花四个半小时又看一遍,没第一遍感觉好,但是这么长的电影让人看下去已经相当好了,何况还看了两遍。喜欢开头军旗飘飘还有配乐,战争场面也如大家一样都是好评。还发现两场街头逃难出现同一个人,显然是剪辑bug。战争起因没说清,或者根本没说,为了突出主角回避吧,虽然北方也不怎么样,毕竟南方奴隶制度是经济基础,过度美化了。南方军队倒是没想到确实不容易,杂牌军和正规军作战的感觉,居然还能几场战役获胜。

  《众神与将军》观后感(三):战争钜作

  280分钟的战争钜作首先起评分肯定高。这样大篇幅战争戏本身就是极少的这么长时间看的确实累休息好几次。可看性肯定不如时长一样的Gettysburg。。它只是一个几天的战役。。本片时间跨度大2年多时间分为5个段落拍。。从开战到南军巅峰拍了整个南北战的前半段却以一个杰克逊将军为主角,南方总司令李和北方中校张伯伦的戏份差不多。。。实在看不明白。。。。小角色有黑奴家奴白女人白小孩戏子军官那么多小角色突然来段戏又不够深入。。总得感觉就有点散乱了。。不知道导演到底算要干嘛了。。。。。小说问题还是明显的编剧也没把问题处理好

  在看了272分钟的Gettysburg后对本片非常期待不管怎么说看了还是满意的相当于连看3部90分钟电影。。。。

  忘了说了这片好多台词朗诵。。。什么上帝啊凯撒啊。。。

  《众神与将军》观后感(四):对于战争的态度

  作为三部曲中第二部投拍的《众神与将军》其实是《盖茨堡战役》的前传,过多的感想反思和圣经段落的表述确实比较乏味,可能这也是票房不佳的主要原因。但片子本身表现了1861-1863几乎三年之间的历史的同时,却以几个南军将军作为主角来讲述,本身就说明了美国人对于这段历史的态度。当两只爱尔兰后裔所组成的军队迎面对战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内战的残酷以及民族的悲哀。当一个南军士兵和一个北军士兵在河中央交换食物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内战的本质。虽然双方在理念,意识形态上及其仇视对方,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可以悄然的化解这一切。最后我想说的是内战就是内战,没有正邪之分,没有对错之争,本身就是一场悲剧。美国人在战后马上改正了这个错误,消除偏见和隔阂,发展壮大。而我们在面对民族悲剧时,在已经过去一个甲子的时间后依然如此的不宽容对方,实在令人汗颜。

  《众神与将军》观后感(五):中国的诸神和众将在哪里

  3个小时40分钟的考验..

  我觉得剧情稍微有些拖沓 可能是因为不熟悉美国历史

  留着大胡子的美国人看来看去都差不多

  但觉得片子挺好的..

  作战的双方没有好人 坏人..

  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自由的信念

  在两只爱尔兰旅各自为战的时候..风笛响起..

  为了同一个信念而相互厮杀 未免有些讽刺 或者说是悲哀..

  我很想看一看中国的 诸神和众将

  总说战争是浩劫..是灾难...

  我们的战争片里没有人..都是符号..棋子..

  没有心的摆设 彻头彻底的政治意味

  我们的电影总是片面的歌颂八路军...

  难道国民党军队就真的是土匪么

  难道留着同样血得中国人在一起抵抗过日本侵略者后又相互射杀的时候

  就没有任何得痛苦么..

  战争不是过去就算了得..

  我们需要反省

  《众神与将军》观后感(六):GoingHome-一曲关乎光荣与梦想、土地与家园的绝唱

  说来惭愧,《众神与将军》下载到硬盘已有1周的时间,看了不到片子的四分之一,实在太长了。不停歇地看完近4个小时的电影,想想是有些恐怖。好在这并未阻止对片头曲"GoingHome"的喜爱。

  思考的猫”说《众神与将军》是一部"超越成王败寇"的作品。 在官方网站的影片介绍片段里,有这样一句话:"They carried the same bible,they believed in the same God!"影片的立场和出发点,可见一斑。

  这样一部从不同角度呈现历史的电影,自是不能让它擦肩而过,存在硬盘里,慢品之。

  http://oyee.yo2.cn/

  《众神与将军》观后感(七):圣徒与将军?

  在还原历史上,这部电影做的不错,尤其是一些历史背景与史实。

  比如表达南方对战争的真实想法,这一点以往的历史影片中一向很缺

  失,因为那不是美国主流的观念。生产关系先进的一方欲强行改变

  落后的一方,落后的一方纵有十万个合情合理的理由,也挡不

  住历史的车轮。作为电影,传达历史中非主流的声音是有价值的。

  以往的与狼共舞,如今的阿凡达都是成功的范例

  但我个人不是很认同的一点是片子的主题和形式:神与将军——

  把战争宗教化的太过了。作为个人,将军们虔诚的宗教信仰

  无可厚非,但作为一部全景式史实式的战争电影主角,这样来

  刻画,我实在觉得有美化这场战争的成分。一场很现实的生产关系

  之战却被描写成某种宗教、神话式的圣战......其实美国的主流意识

  向来爱美化这场战争,事实上内战就像法国人的大革命一样无非就是

  历史发展的产物。影片主要刻画南方,但却用着力的将战争宗教化

  (至少是将主人公刻画的像圣徒),意思是不是在说战争的一切

  (包括结局)都是上帝的安排?

  比如爱尔兰人手足相残一场,无论怎么看影片传达的感情和意识都是

  同情怜悯,但如果换个角度也可以是质疑和否定的。战争中的理想

  说到底都是现实问题。你想过这样的生活,他想要那样的生活,各自

  过自己的就完了呗,干吗动刀动枪,你死我活啊?还不是利益有冲突。

  不过神兴许本就很现实,就像众神的特洛伊之战,看来西方人的战争观

  真是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中国人大概是进化的太快,打秦始皇起,就很少再把战争神化了。

  《众神与将军》观后感(八):从南北战争看到了什么?

  作为男人来说,本能的对于军事片有天生的喜好,只是没有想到下来以后居然是3小时40分钟的长篇巨作,我是分了2次才看完的。在我的印象当中,只有当年苏联的二战片有这样的篇幅,当然据说乱世佳人也是3个多小时的,只是还没有看过。

  近代历史上有两次最著名的内战,两个超级大国里的内战,一个是南北战争,另一个自然就是我们国度里的经历了,当然不破不立,于是超级大国就此奠定了基础。只是目前的我们还无法真正面对那次战争,而老美却在不同程度的反思和直面那场战争。

  本片是从南北战争的初期开始叙述,是从南方人的角度说事,主要描写了Jackson将军的历程,只不过这种上帝的信徒貌似在真正的战争中往往是得不到好结果的,因为战争是最残酷的也是最卑鄙的,道义在战争中永远得不到支持,战争也没有所谓的正义者,只有获益者。所谓拳头出外交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片中有几个细节很值得回味,导演选择南北爱尔兰人的战斗作为切入点,同样的血缘,同样的风笛,以及战争结束后的热泪。其实这场战争本来不是他们的战争,但是他们卷入了,这个含义远比描写南北州各自的战争来的更加深刻。另一个场景选择了南北士兵在河滩的中间交换咖啡和烟斗的场景是故意来衬托战争的残酷,没有人真正喜欢战争,人都是被所谓历史的车轮推动着不由自主的按轨迹发展前行,是很无奈的,没有自己的选择了。

  或许某天能看到从另外的角度看我们自己国度那场战争的过程,貌似也是会让人别有一番感受,只不过估计很难看到了。

  影片推荐指数:四星,宏伟的巨幅军事大作,可以下来看看,电影院看的话估计太多人会觉得太累了。

  《众神与将军》观后感(九):险些错过

  我承认第一次看时完全不在状态,连人都没来得及认清楚就半途而废了。重看一遍觉得真是战争片中的上品。能把十九世纪的陆军阵地战拍得如此详细的片子,至少我是第一次看到。如何临阵变换队形、如何在枪林弹雨下一步一步地前进(而不是很多影片中都可以见到的短暂而单调的冲锋镜头)、如何在形势不利时撤退、夜间如何用同伴的尸体当作盾牌抵挡子弹、如何穿过密林奇袭、被奇袭的一方如何重新集结整编……感觉上完全可以当作扫盲片来看了呀。就战争形式相近的影片而言,苏版《战争与和平》自然也是上品,只是由于侧重诗意与感染力,无法像《众神与将军》这样清晰有条理就是了。

  尤为难得的是,这样一个题材竟然还拍得很有人情味,而毫不显得做作虚伪。尽管现如今提起美国式煽情往往会被人鄙视,但美国人认真想打动你的时候,也决不仅仅是《勇敢的心》和《角斗士》那种程度啊……片头曲已经足够人感动一把,然后还有罗伯特·李对弗吉尼亚故土的赞颂,还有爱妻家杰克逊的深情祷告,还有张伯伦上校在曼萨斯之战前从容讲述着卢比孔河的往事,还有分属南北军的两个爱尔兰旅面对面悲壮的厮杀。对这般庄重而质朴的煽情,我素来是心甘情愿捧场的。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影片在南军身上倾注了更多感情,我本人的心却是向着北军的。所以,缅因20团最高!笑~~

  很漂亮的几句台词:

  “我要去宾西法尼亚,因为我不能留在一个听凭我的学生玷污他们自己国旗的地方。”

  “当年我们一起越过重洋逃避暴政,如今却在自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

  “战争是个错误,奴隶制也是。这是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压迫。从《创世纪》以来,人们到处都是如此,每一个角落都是。但这并不成为我们忍受它的理由。”

  原本听说《众神与将军》是三部曲中的一部,看到结尾方知第三部还没拍出来。据说导演Ronald F. Maxwell在今年会自编自导一部《圣女贞德》,这个题材拍到吕克·贝松那个水平怕是已经很难超越了,不知还能不能有新的发挥。啊,总之,先试着把《葛底斯堡》搞到手吧~~

  《众神与将军》观后感(十):国王与鞋匠的灵魂

  仔仔细细的把这部电影从头到尾看里两遍。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一篇影评,个人非常喜欢这部影片,导演用极其恢宏的场面谱写了一篇成王败寇的史诗。可是除了用大把的金钱铺叙的悲壮和惨烈之外,这部影片的深度实在是乏善可陈。

  影片在中国颇受好评的原因无外乎国人对于这段史实的缺失与好奇,加之导演的立场很明显的倾向于战败的一方,这一点也迎合了人们对于美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有所诟病的心理。

  最近有在阅读蒙田的著作,如果montaigne有幸目睹了这场战争,他肯定会对这场战争的双方给出与宗教战争的双方一样的评价。按照蒙田的说法,“国王与鞋匠的灵魂本无区别,邻里的龌龊正是战争的理由。”所以,当上百万的士兵围着“天赋人权”与“宪法至上”的旗帜搏命厮杀的时候,我只觉得士兵们的性命只是华盛顿与里士满之间政治博弈棋盘上的旗子而已。

  有人将李将军推上神坛,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悲剧英雄,然而最为悲剧的莫过于横尸盖尔斯堡倒在弗吉尼亚的士兵们了。

  历史永远不能只挑一段来解读,站在那一个时间节点上,一方是高呼着“天赋人权”、“解放黑奴”,而另一方则是“宪法至上”。似乎两边都是正义的无以复加,而事实呢?关于黑奴问题,即使是在战争期间,林肯也根据战争的形势,时而用“战争只是为了维护联邦,而非废除奴隶制”这样的话来遏制更多的南方州加入叛乱;而到了形势一边倒的时候“解放奴隶宣言”也横空出世。更有甚者,即使对于手无寸铁的平民,北军也在林肯的默许下进行了诸如“亚特兰大事件”等一系列针对非战斗人员和城市的屠杀和破坏,对此,深入联邦腹地的南军也没有在烧杀抢夺上有过丝毫的心慈手软。交战的双方都犯有国际法上的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行,这显然和他们所打的旗号是有差距的,更不能指望这样的军队来解放黑奴或者捍卫宪法了。。。

  粉饰历史是徒劳的,也或许褒扬南军的抗争精神已经是美国所能容忍的极限了,对于这段历史的原貌,电影永远是不够的和带有主见的。

  看过这部影片,我们知道了有这样一段历史,然后要做的就是探究国王与鞋匠的灵魂,或许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的接近历史的原貌。用克劳塞维茨的话来概括这段历史,“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