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非常之罪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非常之罪读后感100字

2022-03-30 03:32: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非常之罪读后感100字

  《非常之罪》是一本由舒中民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常之罪》读后感(一):《非常之罪》——嫁祸与蒙冤之后,法律点亮正义

  

有些事,做错了,可以改正,可以道歉,可以再一切尘埃落定后继续前行,那些错误会提醒你,避开前路的坑坑洼洼。而,这一次,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会看到许多人犯了错,他们有的为此付出了整个前半生,有的为此失去亲人,有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只希望可以从头再来,他们中的太多人希望可以再一次做回一个普通人,过普通的日子,哪怕平淡,却真实。

《非常之罪》是公安作家舒中民的悬疑新作,辰河发生多起吸毒者被害的案件,案件经过看似十分简单,侦破工程也并不复杂。但禁毒中心女警方娟却在工作中有了意外发现,这些发现将她自己和派出所副所长郑航卷入了一个巨大阴谋中,他们将追寻着凶手故意留下的线索,一步步接近真相,同凶手展开一场分析与行动的比赛。这是一部跟毒品有关的悬疑刑侦小说,但又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缉毒破案小说,这个故事表达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更揭示了人性的善与恶。

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都不是侦破大案要案的专业警员,他们一个是派出所副所长郑航,一个是禁毒支队社区自愿戒毒管理中心的女警员方娟,似乎搭不上边的两个人因为一系列案件相遇在一起。郑航的父亲曾是刑侦大队长,在他少年时,父亲牺牲了,两年后母亲忧郁而亡。他知道父亲牺牲背后有故事,他想探究那个故事,更想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警察。他违背了父母的愿望,放弃了上一流大学的机会,考入了警察学院,放弃了留在省城的机会,回到了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哪怕只做了一个负责社区警务的副所长,他一直在努力靠近自己的目标。方娟曾申报了吸毒人员跟踪调查研究项目,重点分析研究涉及刑事案件的吸毒人员,而当她发现了多起吸毒者被杀案卷宗,并且接到了那个总是对她说“时间迫在眉睫,公道自在人心”的匿名电话时,她想她可能触碰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阴暗世界。

方娟透过敏感的视角,在十几起案件里发现了一丝隐匿的联系:一名吸过毒的人被杀害,他身边残留着许多嫌疑对象的直接证据,而嫌疑人也是一名吸毒的人,但他们面对确凿证据却失口否认。又一起案件的发生,让郑航和方娟将视线放在了吸毒人员身上,志佬被杀害,而证据直指宝叔,这两个人都曾吸过毒。案件的走势是那样的熟悉,杀害一人,嫁祸一人,任何人都找不出破绽,隐藏在背后的这个人将法律玩弄于股掌之中,藐视着所有人。他耐心、细心、精心地部署着一系列犯罪,将吸毒的人作为杀戮游戏的道具,得到一案两命的结果,简单却精确,残忍又无情。他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到底想得到什么?

对于郑航和方娟来说,他们对这个案件的浸入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职责范围,但正义是没有边界的,这个恶魔嚣张地向他们宣战,他们能做的就是快一点、再快一点,让所有真相大白天下,将罪恶束缚在法律的牢笼里。他们将那些隐藏的线索一点点挖掘,将线索串联起来去分析凶手的动机和心理,抽丝剥茧之后,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人性。

人生而平等,善恶只是我们的选择,我们永远无权决定他人的生死,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选择如何过完这一生。

  《非常之罪》读后感(二):这是一个捍卫弱势群体的权益的小说,非常之罪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四年十几起吸毒人员之间内部的斗殴,然后将对方杀害,有这么巧的事情吗?但全部证据确凿,让人无法怀疑。直到一个电话打破了这个怪圈,让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几乎完美的犯罪。

  吸毒人员,一群瘾君子,他们就是这个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但首先他们也是人,他们的生死也只能由法律保护的。而擅自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力的行为,也一定受到法律制裁。

  舒中民这次关注于普通警察,关注于弱势人群的命运,关注于吸毒人员的生存状况。他的新小说《非常之罪》就是这样一部非英雄式的小说。缉毒中心唯一女性成员方娟,接到一连串的莫名电话,提供了一条匪夷所思的信息:有人在玩连环杀人的游戏,杀害吸毒人员然后完美嫁祸给另一个吸毒人员,你们警察却无能为力。当方娟把这些信息告诉同事时,得到的结论竟然是因为她的漂亮,别人在开玩笑。如果杀人是真的,现有证据链完整,警察真的无能为力。

  郑航,一个派出所副所长,整天管着人民群众的鸡毛蒜皮的事情。但他因为父亲的原因,有着一颗做刑警的心;但也正是因为父亲的原因,亲戚、领导也反对他成为刑警。因为他父亲死在了第一线,这成了郑航和他姑妈的心病。

  一个偶然的相遇,一场意外的救助,这两个都有着向上进取心的年轻人碰到了一起,有了进一步交流的可能。两个孤独的心灵因为这些吸毒人员的被杀案,有了共同的交流对象,有了擦出火花的条件。

  又一场吸毒人员的杀害案发生了,发生在郑航的辖区,而郑航也正是目击者和报案人。立志成为刑警的郑航没有放弃不管的道理,而方娟接到的的电话中提到的线索——黄手帕,也在她提现郑航时被寻找出来的。两个人因为同一个案子有了更多的交流,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找出真相,抓住真凶。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也不断在靠近,感情在升温。

  通过对所有的吸毒人员被杀案重新调查,线索都慢慢回归到来十二年前郑航父亲牺牲时的案件中了。一定是当时遗留的嫌疑人或他的后代因为生活的变故,而产生了仇恨心理,只有极其心理扭曲的心灵才能把杀人作为一场游戏。

  好吧,这就是一场杀人游戏,前三年的默默杀人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成就感,他需要有人当观众,他需要他所爱的人能知道他的成绩。而方娟就是他爱着的人,方娟的被扯入是他有意而为。而郑航的扯入,彻底打破的他的如意算盘,他真的感觉到了危险,本来要被嫁祸的宝叔也因为引起了警察的怀疑不能被按照惯例来顶罪了。没有办法,那就只能自己动手了,又一连串的杀戮开始了。

  正义偶尔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再有理由也能让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做错事就一定要得到法律的制裁。他也不例外,大Boss要在最精彩、最火爆的情节中谢幕,《非常之罪》也一样。相爱的人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会有无限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必将是罪犯的坟墓。年轻人也是在案件中锻炼出来的,爱情也在相处中萌发。

  舒中民的小说虽然也是刑侦小说,但确是立足于普通人、普通的警察。他让我们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有了前科,只要改过自新,仍然要收到法律的保护。

  《非常之罪》读后感(三):我们与恶的距离

  

弗洛伊德说:“人,是善恶同体的兽。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同时住着一个天使,一个魔鬼”。世间事,既不是非黑即白;世间人,也不是非善即恶。世事多变,人心复杂。不同的是,有的人善的力量比较强大,足以遏制内心的魔鬼让其在心灵深处永久沉睡,但却不会消失,它一直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所以,从“善”到“恶”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曾长期战斗在刑侦一线的知名公安作家、金盾文学奖获得者舒中民在上部作品《网探》大获成功后,再次带着新作《非常之罪》出现在了读者视野。与描写新型网络犯罪,网警与黑客之间斗智斗勇的《网探》不同的是,在《非常之罪》这本书里,作者将视角转向了一群被杀害与被嫁祸的瘾君子……

无疑,这是一群生存在社会底层,在常人看来没有人格尊严与社会地位的弱势群体。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是一群被社会抛弃了的可怜而又可悲的人,在太阳照不到的阴暗角落里艰难求生。没有人会关注他们,没有人会为他们发声,甚至家人都会以他们为耻。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该被社会抛弃,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应该在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后重新被社会接纳认可。

初下基层的菜鸟警察郑航正是这一原则身体力行的践行者与模范标兵。十二年前的丧父之痛与父亲被杀之谜始终萦绕在郑航心头。成为一名像父亲那样的好警察,查清父亲当年被害的真相,这是支撑他考警校、当警察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在任职派出所副所长期间,他邂逅了人美心细的社区禁毒中心警务人员方娟,二人一道顶着重重阻力、锲而不舍地追查四年来发生在辰河春夏季节的二十多起瘾君子被杀事件,力求为被嫁祸者翻案,还被害者与其家属一个公道。

在此期间,强制戒毒成功的志佬,与儿子因其吸毒而断绝父子关系的宝叔二人相继成为凶手刀下亡魂。戒毒后的志佬散尽家财成为当地流浪者的保护神,在他身后一群流浪汉为其请命,要求公安系统严惩凶手。而宝叔,这个和父亲生前有着特殊缘分的老人却在身后将无辜坐牢那几年国家赔偿的四十多万赔偿金以遗嘱的形式赠予了郑航这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外人。这恰好为隐藏极深的奸诈凶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陷害郑航的机会。

看似孤立无援的二人能否冲破重重迷雾揭开那个令人始料未及的真相?迟来的真相背后与十二年前父亲的被杀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联?这桩桩件件令人发指的谋杀案幕后,施暴者经历了怎样非人的成长与心路历程?经历了最初的挣扎,有着共同理念与信仰追求的郑航和方娟会牵手走到一起吗?

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尽是黑暗,站在道德制高点,即便局外人没有经历如此切肤之痛,但面对如本书中这般手段残忍、心机深沉的施暴者,我们都应该拿出如同郑航与方娟一样的智慧与勇气,让一切罪恶都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再无遁形之地!

  《非常之罪》读后感(四):精心的伪装逃不过主持正义者的双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