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鬼差馆》的观后感大全
《猛鬼差馆》是一部由刘镇伟执导,张学友 / 许冠英 / 陈家齐主演的一部喜剧 / 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猛鬼差馆》观后感(一):《猛鬼差馆》 2017.11.23
反正我看到许冠杰的这张苦大仇深的脸我就已经乐得不行了,再加上歌神的加入,好玩。好像这是刘镇伟的第一部作品?放再那个年代,惊悚恐怖气氛的同时又加上喜剧元素再里面,这样做的人应该不多,喜剧元素跟恐怖惊悚的元素都不能太过,要完美融合两种元素很凭导演的功底呀。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后期歌神还有扮鬼的戏,这特么也好像没有人玩过呀!你说牛B不牛逼。反正我是一边看一遍笑。
《猛鬼差馆》观后感(二):戏仿、搞怪,不用逻辑,港片真是嬉闹过火啊
女上司不信有鬼,只有让女上司吃狗肉,触了霉头才能见到鬼。金麦基和阿超杀了一条警犬,把狗肉做成牛腩饭,骗女上司吃,但是女上司喜欢三明治,就是不上当。金麦基和阿超串通厨师演戏,阿超说牛肉饭的肉是臭的,厨师拿着刀大喊自己做的饭没有问题,金麦基说让女上司做个裁判,尝尝肉的味道,终于骗女上司吃了狗肉。两人赶紧道歉,女上司恶心出去呕吐。
这段也鲜明展示出港片嬉闹过火的特点。
《猛鬼差馆》观后感(三):猛鬼差馆
《猛鬼差馆》观后感(四):经典
经典鬼片,猛鬼系列经典!
搞怪cp警员二人组,冷艳女督察,逗比男上司,风骚女同事。
故事有趣,镜头,摄影,道具都很赞!
许冠英喜剧大师,“满脑子色情思想”,不是色情是友情!
女督察是那个年代香港电影中的代表,衣着妆容都是八十年代特有的美。
而且也会小秀一下性感!
胡枫是鬼片里的标配,也是逗比上司的代表!里面说找林正英师傅签名,他不在了!四个字让人恍惚!
最后,本片结尾女督察的“有亲的印子”算是荤点!
《猛鬼差馆》观后感(五):恶搞
1987年,邓光荣的“影之杰”电影公司制作了一部完全不同于宝禾公司开创的茅山道士施法的新型僵尸片《猛鬼差馆》。该片由两个在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负责剧本编写和导演工作。其中一个叫做王家卫,另一人叫刘镇伟,两人合作的这部《猛鬼差馆》虽然是当时最热门的“僵尸”题材,却并未沦为跟风之作,而是借助流行拍档喜剧模式,配合各式各样中西鬼片的惊悚搞笑情节,拍成时装版的警匪片、僵尸大斗法的惊悚搞笑喜剧,与林正英民初背景的茅山僵尸片大异其趣。影片的“僵尸”也不再是清朝遗老,居然改为抗日时期在港自杀的日本大佐,而且仿效身披黑色斗篷的西方红眼吸血鬼形象,至于片中主角们最初采用的对付僵尸的方法亦是用木桩钉入心脏和大蒜辟邪等降治吸血鬼的路数
《猛鬼差馆》观后感(六):张学友早年青涩之作
在鬼片、僵尸片横行的80年代中前期,作为郁郁不得志的新人,刘镇伟和王家卫跟风来了部僵尸片,但拍的是西式的吸血鬼,而非清朝僵尸,差异化下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刘镇伟因鬼片起家,所以后来拍了几部的鬼片。
但总体而言,这个片子徒有吸血鬼的噱头,没有玩到极致,还是有点中式,没有《僵尸》的惊艳。喜剧色彩也很弱。
还没有感情线。
张学友是有喜剧天分的,和许冠英在一起的化学作用还不够。
女主陈家齐在80年代的港产片没有什么存在感,而90年代已经不见她身影,应该是息影嫁人了。对了,80年代貌似对腋毛没那么追求完美,很多女星都留下过“倩影”,包括林青霞,陈家齐在这个片中更是风情尽显。
《猛鬼差馆》观后感(七):观电影《猛鬼差馆》简评
刘镇伟导演的处女作,王家卫编剧的鲜有奇篇,张学友和许冠英的另类加盟,一位另类的鬼才导演,一位光与影的设计师,一位时代歌神的影帝,一位大师级的“一代笑匠”。以一种轻松幽默带有十足游戏感的模式,来进行天马行空的创意想象,以逆向狂放的电影思维和标新立异的类型解读,去丰富表达方式,使影片更加凸现出别具一格的港片特色。我害怕光,而你却害怕我,明年的中元节,一起搓一顿麻将可好?
《猛鬼差馆》观后感(八):巨搞笑,刘镇伟和王家卫的鼎力合作!
虽说是部老片,我大概是高一的时候看的吧,但至今印象依然深刻,所
有的笑料都是穿插在和僵尸的追逐中,不同于小鬼当家的搞笑手法
《小鬼当家》的追逐戏主要是将那种笨贼滑稽愚笨的摸样作为卖点。
《猛鬼差館》的卖点是无厘头 + 很多人的无厘头,在这部片里
僵尸虽然凶狠(比如说时不时就在屏幕前龇牙咧嘴),但恐怖的气氛时不
时就被几个主角爆笑的场景给一一化解了~
许冠英绝对是个表情帝,那个把棺材强行关上不让僵尸进去,但却一脸
无辜的看着僵尸的样子让我笑喷了。。。。。
最后强烈建议如果不是粤语爱好者一定要看国语版,是台湾配音的。早期的港片配音就台湾那几个老配音演员,听的非常亲切,而且对剧中人物无厘头拿捏的非常棒,相信他们一定也是港片忠实爱好者
《猛鬼差馆》观后感(九):重温童年阴影《猛鬼差馆》,好了,现在是成年阴影
第一次看是我五六岁的时候,用的影碟放映机。
小时候被里面惊悚的画面吓到,有好几个经典的片段至今仍意犹未尽,鬼王在厕所的追击,监狱的纸人女鬼,孟超拿女鬼床上钥匙,两个被咬的交警,被卡在窗户上的孟超等等。
由于小时候深刻的阴影,现在刚听到中元节的片头就莫名感觉毛骨悚然。
小时候太纯洁,完全听不懂对话中的内涵,现在才发现里面的对话竟然这么诙谐有趣。
其实最让我感慨的是鬼王“三宅一生”。小时候不知道这个是什么鬼,只知道是个最厉害的大BOSS。现在知道是抗战时期切腹自尽的日本侵略军。
比起侵略,鬼王“三宅一生”其实更向往和平的生活吧。当化成鬼王的他踩到音乐盒,如此投入地倾听自己国家熟悉的旋律,以至于连女上司的大吼、摔进泥潭的巨大声响都置若罔闻,他闭着眼睛,小小的音乐盒里面饱含着深深的思念和再也无法回去的悲痛。他是鬼,可能无法猜透里面的情感,只觉得好听而已,各中五味陈杂,看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哀。
在这里我反而有些同情鬼王,带着荣誉的侵略、切腹自尽的尊严和客死异乡的结局,哪怕化成了鬼,也依然渴望回到自己的国家吧。可是他回不去了,无论活着的时候还是死了之后。
《猛鬼差馆》观后感(十):刘镇伟的处女导
刘镇伟独立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联合王家卫共同编剧,王家卫又做了监制,刘镇伟经常的身兼数职。他那种夸张粗俗、打情骂俏、疯癫放纵、嬉皮自嘲的特点都一一出现在这部《猛鬼差馆》中,这也奠定了他以后风格的基础。在整个的创作过程中,刘镇伟总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带有十足游戏感的模式,天马行空的创意想象,以逆向狂放的电影思维和标新立异的类型解读,去丰富他的表达方式,使影片更加凸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香港僵尸片早已有之,之前刘观伟拍摄的一些也取得了轰动效应,而刘镇伟也看好这块宝地,接连拍摄了《猛鬼差馆》、《猛鬼学堂》、《猛鬼大厦》等一系列的鬼片,在颠覆传统的同时不断融入新的流行元素,将港鬼片推向了高峰。他因此也被称为“香港电影最难以捉摸的一把神刀”。
时至今日,一起合作的王家卫早已转型王氏文艺,拍摄出独具风格的文艺作品,并走向了国际,而另一边,刘镇伟在后现代的路上似乎并没有走得太远,“炒冷饭”也未能得到认可,大家记住的还是这些老片···
比起后面的捉鬼,更喜欢前面打麻将的段落··
还是更喜欢《猛鬼大厦》一些···
许冠英、左颂升等演员已经去世,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