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与奉献 从小就该培养的情怀
近段时间以来,2015年一篇在微博上转发量很大的文章《一封关于刘胡兰的家长来信及回复》再一次引起各公众号的转发。起因是一个小男孩朗读课文《刘胡兰》,当读到:"刘胡兰光荣地牺性了"时,忍不住哭泣,连手都在颤抖,并继续用哭腔朗读的视频走红网络,并得到许多网友的支持和好评。
作为一个有子女,作为一个也爱着自己子女的父亲,我在网上很认真地拜读了那封家长的来信和那个老师的回复。
拜读的结果,有忧心和愤怒,有欣慰和赞许。忧心和愤怒的是这个家长的自私、无知、甚至是可耻。欣慰和赞许的是那个老师的正义、担当、甚至是可敬。
儿时就印在心里的刘胡兰,己有些模糊,只记得"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十五岁"、"铡刀",还有毛主席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等一些片断的内容。受这次网络上有关"刘胡兰"的影响,我又重新查阅了刘胡兰的生平与事迹。
刘胡兰:生于1932年10月,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1年,9岁的刘胡兰在抗日战争中上了八路军的冬学,开始接受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共产党救苦救难的教育。1942年,10岁时任儿童团长,并于当年协助八路军敌工站的同志完成敌情侦察任务。1944年夏,协肋八路军活捉并处决汉奸刘子仁。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以年龄小易于隐蔽为由,申请留下坚持敌后斗争,并协助武工队镇压了恶霸村长石佩怀。1947年1月8日,未满15岁的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
对这样的少年英雄,这个家长不仅心无敬仰,还把"后来那些心智和谋略非凡的大人物对她的嘉奖和称赞"称为"耻辱的记忆"。不知这个家长会拿什么来教育他的子女?又以谁家英雄作为他家子女的偶像?
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从这个家长来信的字里行间,更加清醒地看到了我们在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加强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爱国与奉献,就要有强烈的国家意识,随时准备为国牺牲。无论在哪个国家,爱国主义都是学校教育的必需课程。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单独的个体,都必须生活在国家里。我们的祖先早就教导我们要有"家国情怀",家和国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依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责任与情感,并以此为基础,调节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同时要求我们应该以保卫国家、振兴国家为己任。关健时刻,要有为国奉献、牺牲的精神。
爱国与奉献,就要宣传、学习、纪念、崇拜民族英雄,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资料: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美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在之前的星期天,全美的各个教堂会为此举行专门的礼拜。礼拜中一个固定的环节是让孩子们走上前台,接受牧师的询问:"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孩子们会七嘴八舌的回答:"是阵亡将士纪念日"。在一系列环节后,牧师会对孩子们说:"向为我们的自由和安全而付出生命的亲人们致敬吧!"在年复一年的这个礼拜中,美国阵亡将士的高大形象,也在一代又一代美国孩子们的心中保存了下来,并使孩子们心存敬仰而心向往之。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奉献精神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国民意识。我国的小学教育把刘胡兰、王二小等少年英雄的事迹纳入课文教学,是正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的必然选择。
爱国,就是政治。这个家长在给老师的信中有些愤怒地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像刘胡兰一样在上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的时候就参与这些残酷的政治斗争。"这个家长还在信中把倡导学习刘胡兰看成是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看成是被"这个社会的阴暗所裹挟",看成是对孩子种下"血腥、残忍和仇恨的种子"等等。那个老师的回答条分缕析、义正词严:首先指出,刘胡兰、王二小所处的山河破碎、需要人站出来牺牲的时代背景。接着指出,孩子也不是天然就与政治隔绝的。那个老师用一张侵华日军刺刀挑举幼儿的图片,告诉这位家长,想远离政治,远离血腥,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童话中,并不现实。那个老师还告诉这个家长:"英雄的挺身而出,往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大家。"是的,自有国家以来,不管你承不承认,任何人都不能脱离政治,也无法保证永远都不会面临血腥、灾难和牺牲,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活在世外桃源,生活在那个并不存在的乌托邦中。我们都生活在讲政治的国度里,生活在有纷争的现实社会里。世界莫不如此,孩子们也不能例外。
爱国,就是公民该有的基本价值观。有人曾说:价值观的培养胜过知识的培养。一个没有明确价值取向或一个价值取向低下的人,就是一个不受社会大众欢迎的人,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公民。我国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将"爱国"作为公民首要的价值标准,这是每个中国公民都必须遵循的价值观。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遵崇这个家长的信条:永远等着别人去牺牲,自己坐享其成。那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人民就太素质低下了,那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人民就处在了危险之中,一旦遇到外敌入侵,就只能当亡国奴了。所以,我们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必须牢记价值观的培养。必须从小就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该有的选择。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好孩子们对人对事明确的原则,和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是非标准。只有当从小就培养起的包含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奉献精神等在内的正确价值观深入人心的时候,我们也就培养起了一代又一代合格的公民。
孩子们的少年时代,不仅需要童话,更需要英雄和偶像。社会主义中国的少年,依然需要刘胡兰、王二小这样的英雄来熏陶,来培养爱国和奉献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