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读后感100字

2020-01-16 23: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读后感100字

  《乔治与龙酒馆诗歌之夜》是一本由[英]斯蒂芬妮·巴特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读后感(一):书还会让受伤。

  书还会让你受伤。这是这本书开篇的第三句话。

  书怎么会让一个人受伤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然地就会往下读着这本书。本书写女主角洛芙迪(loveday,古典名字年幼时期悲剧改变一生的故事。她不得不从一个活泼开朗小女孩变成了一个社交恐惧症少女。她从小就看书,小时候看书是因为喜欢书里的故事,喜欢与家人一起读书,但是发生的那件惨剧之后,爱看书变成了不让她的养母打扰她的理由长大之后,她在一间二手书店工作,身为社恐的她自然适应书店工作,因为不会面对很多人。她知道读书是暂时逃避这个世界的出口,是一个学习机会,一种可以让你的灵和思想嬉闹玩耍的行为

  当你的家庭毁灭或者是崩溃后,那些大事会持续伤害一段时间,就像被突然扇了一个耳光,这种伤害很快就会消失,因为你会学着习惯,而你习惯她的方式就是尽量别去想它,但是很多小事才是你永远过不去的坎。

  在这之后,她也遇到了很多人,遇到了像她父亲照顾她的书店老板,遇到一个有精神病男人,遇到了她工作中的同事,最后她遇见了一个可以让她走出过去的男人,一个与每周三固定的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息息相关的男人,正是诗歌改变了一切。最后的最后,她与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她就像浴火的凤凰一样重生了。

  这本书真正打动人的,除了它多时间线的叙事风格,除了它略带悬疑的故事情节,除了它提到了许多其他的书,除了那些让人潸然泪下的诗歌之外,还有书中所写的善良人心不屈的精神。当你突然面对一件天翻地覆的大事的时候,你可能深受打击,打击过后你可能需要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才能慢慢地恢复。不妨就这样给自己时间吧,让自己可以勇敢的做自己。开端结局不同的,在现实生活中论之前失去了什么,你还是能决定自己的结局。当自己在将来遇到美好的事情的时候,遇到幸福的时候,可以想到:正是这种打击,正是那些当时无法承受的事,才造就了现在的自己。

  我工作。

  我等待

  我从未找到耐心

  但渐渐的,

  耐心找到了我。

  所以书真的让女主角受伤了吗?这个问题读过这本书之后的你就会发现了。

  .S. 封面真是太好看了!

  .S.2 正如《岛上书店》一样,本书里提到的很多其他书也都加入购物车~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读后感(二):Lost for Words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在为工作苦恼着。像我这样的人,到底做什么好呢?即便在我工作了之后,也总在焦灼思考着什么才是最佳职业。然后我就读到了这本《乔治与龙的诗歌之夜》。

  书中女孩洛芙迪似乎是个极端社交恐惧者:“我需要时间组织语言,而当人们看着我的时候,这会变得很难。此外,我也不太喜欢人。好吧,有些人还不错,但这还不足以成为一项值得考虑因素”。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自己面对有些人说不出话,只能保持尬笑的样子。“好像我们是一类人啊”,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女孩。

  但这种喜爱夹杂着嫉妒,因为洛芙迪的工作比我好了一百万倍不止。她在二手书店工作,按专题整理分类,有时候甚至像“学者”一样,在浩如烟海的书中寻找或许对论文有一点点帮助的那种文献根据一位博士顾客书单,她开始寻找和“文艺复兴工程学”有关书籍,最后甚至找到了《佛罗伦萨的意大利之旅》——顾客所提供书单之外的一本书。

  在这样的书店工作,没有论文的压力,却有寻宝一样的乐趣。被书围绕,这可不就是最佳职业?更妙的是,“如果你不怎么谈论自己的过去,而你又在一家书店工作,那么你的谈话主题基本上就分为下面几类:1.我读过并喜欢的书,以及喜欢的原因。2.我读过但不喜欢的书,以及不喜欢的原因。3.我想读但还没读的书,以及原因。4.我决定不读的书,以及原因。”听上去像是在做雅思口语题。但再一想,如果人和人之间都只是谈论这种话题关系该变得多么纯粹呀。

  洛芙迪与书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她在路上捡到了诗人布莱恩•帕藤的诗集;她在酒馆的“诗歌之夜”上读过自己写的诗;就连她身上的纹身都来自书籍。我最喜欢其中两句,第一个来自《简爱》:“那天,去散步是不可能了”;第二个取自《英国病人》:“她一直在花园里干活,这会儿则站直了身子,眺望远方。”这些句子就好像“达洛维夫人说她会自己去买花”一样,好像只是在讲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又好像是日常生活的一处神秘断裂,一次出人意料的“事件”,就像……诗歌一样。

  这些纹身在向我们透露着什么?洛芙迪的生活在什么时候出现了断裂?她又向我们隐瞒了什么?像侦探一样,我们开始挖掘洛芙迪的秘密……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在阅读中我们进行了双重“阅读”。 我想起来有个朋友和我说起她的语文老师,说他在焦虑的时候,“就不停读书。一本接一本地读。”如果不知道干什么的话,看书永远是最好的,用心的读者甚至会受到奖赏。就像书的原名Lost for Words告诉我们的一样,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在想,或许有一天我会辞职,去找一份书店里的工作,或许会找别的工作,也或许我根本就不会辞职?我对此毫无把握,但仍然感谢当下读到的这本书,使我对生活的想象丰富了一点点。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读后感(三):书与爱情

  在爱书人的笔下,会写下无数与书有关的文字,写给书的情书,关于书的文字,就像《岛上书店》,就像《头号书迷》。因为对于喜爱书的人来说,书是最美好的馈赠,能够喜欢读书成为了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儿,而书还会带给你无数的可能性,不,就来看看这本《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

  有关于书的故事,当然要开始于一家书店。洛芙迪是一家旧书店的店员,她有着一段不为人知过往,她安静地生活在和善老板艾奇和旧书之间,她的世界由书组成,洛芙迪的妈妈以前喜欢企鹅经典,她现在的工作是为旧书分类,她因为书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爱人,这简直是每一个喜欢书的人最艳羡的生活,但是不,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或大或小的烦恼,哪怕是看似最美满的生活,也是有阳光就会有阴影。就像书中所说:书是我们最好的情人,是最发人深省的朋友。书还会让人受伤。是的,书也会吸引不同的人,就像爱情一样,每个人都是真心相爱的。可是谁会知道爱情最终会走向何方呢?谁又能保证爱就不会带来伤害呢?

  因为爱情从来就不单单是爱情,背后是一个独立的人,这个人有着自己的个性,或柔和,或倔强,或暴戾,或是以控制欲为乐,这些都被归属于爱情,却又不是爱情,爱情是最初最美好的向往,想要把一切美好都献给对方意愿,所以最初有多么美好,之后就有多么不堪,这样说来,爱情其实是最大的盲盒,我们不知道遇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情感最后会归属何方?这是爱情的危险之处,也是爱情的迷人之处。

  所以,即使我们因为书遇到了多少恐惧,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也不要因此讨厌书或者爱情,它们本应该被区分对待书本恒久远,但是书也会消逝,爱情恒久远,可是情感也会发生变化,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爱上书,享受爱情。因为这两者本身代表了对于生活、对于未来美好的向往,以及敢于承担变化的勇气

  看完这本书,还是很佩服洛芙迪的勇气,虽然她遭遇了很多在她看来是背叛的行为,她却依然能够直面生活,她一点点克服了自己的恐惧与心魔,越挫越勇,她走出了家庭魔咒,敢于接受变化,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其实真正直面之后,你会发现这根本没有想象中困难,就像书中很喜欢的那句诗一样:“我喜欢可以讲一个不同的故事时的那份自由。”我也喜欢可以过一种不同的人生时的那份自由。希望每个人都有勇气突破自己的桎梏,希望每个人有勇气战胜自己,希望每个人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就过什么样的人生,因为一切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难。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读后感(四):为了让自己不要有感觉而不去感觉,多么浪费

  灯光亮起,一支话筒立在舞台中央,你身穿华美礼服,走上舞台。鲜花掌声,你以为念完这首诗,这就是你会收获到的东西,但你突然看到了台下一个少年不耐烦表情,然后是一个妇人哈欠

  舞台上的一切都已经消失,台下的观众突然变成了冷峻的审视者,面无表情地看向舞台。你好像沉入了海底海水胸口闷到炸裂,但你无法呼吸……

  以上的场景,不是某个电视剧桥段,也不是某个人回忆往昔的谈资。这仿佛是每个社交恐惧者每天都会遇到的场景。只不过,现实生活更难逃离

  很少有人会在童年时代就是社交恐惧者,在女孩子扎着羊角辫,男孩子弹珠年纪,我们似乎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少年,对所有事情都充满了好奇。我们笑着闹着,和朋友没心没肺地玩着各种游戏完全在乎大人白眼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渐收敛锋芒,宁肯一个人待着,也不愿与人交心了呢?

  也许是一次失恋的打击,也许是投资失败后朋友的离去,也许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因一个偶然事件,火柴点燃,烧尽,留下余烟。那些对人和事充满热情的瞬间就这样逐渐消失。

  长大的过程是这样复杂,每一个出其不意片刻,都会改变我们性格的走向。

  躲在人群后面,书是她的盔甲

  大概体悟到了同样的情感,英国作家斯蒂芬妮·巴特兰在家中花园里写作时,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女孩突然进入了她的脑海。于是,她决定为这个幻想中的女孩写一本书。

  这个女孩名叫洛芙迪,她十分沉默,宁可安安静静地读上一整天书,也不愿意与谁面对面聊上十分钟。无言书店是她的避风港,每天与书为伴,就是她认为最幸福的事。

  书店店主艾奇是个英伦老派绅士,每天早上,他都会借着在马路边抽烟斗工夫与过路的行人聊上两句。在约克市,似乎没有艾奇不认识的人。

  虽然洛芙迪和艾奇的性格完全相反,但他们却相处得很好。艾奇不喜欢整理图书,洛芙迪不喜欢与人交流,刚好,洛芙迪处理所有与书有关的事,而店主艾奇负责与人沟通

  一天, 洛芙迪在路上捡到了英国诗人布莱恩·帕滕的诗集,并把它带回了无言书店。

  没想到,过了几天之后,一个名叫内森的魔术师找上门来,声称这本诗集是自己的。洛

  芙迪略带怨言地把书还给了他。她不喜欢不好珍惜书的人。

  洛芙迪以为这就是她见到内森的最后一面,但过了几天之后,她又收到了他送来的一份传单,上面写着:诗歌之夜,乔治与龙酒馆,周三20:00开场,入场费3英镑。即兴表演聚会

  逃避的感觉再次袭来。是的,洛芙迪的确很喜欢写诗,但那些诗只能藏在书柜里,或者床下面。一大群诗人聚集在一个屋子里,只会让她感到不自在

  洛芙迪想起了自己小时表演《龙蛇小霸王》的场景。那时候的洛芙迪,还不畏惧观众,表演是她最喜欢做的事,她总是能将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洛芙迪的心里藏着一个秘密——见不得光的,现在想起仍旧隐隐作痛的秘密。回忆侵袭而来,曾经幸福的生活热爱阅读的母亲压抑的父亲……

  原生家庭这几个字,是洛芙迪不愿意去触碰的领域。在约克市,没人了解洛芙迪的过去,这是她能躲在书店后面的原因。她不敢想,有人窥探到这些秘密之后会发生什么,所以她只能紧紧地蜷缩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不敢迈出一步。

  他读懂了她的七处文身,她却不敢往前

  洛芙迪身上有七处文身,当然,她并不想给任何人解释这些文身的含义

  左肩胛骨的文字是:起初,他们并不是铁路边的孩子们。这句话来自英国作家伊迪丝·内斯比特的小说《铁路边的孩子们》。这本书讲述一家人遭到变故,父亲蒙冤被捕,三个孩子随母亲从城里搬到铁路附近的乡下居住的故事。

  右边的肩胛骨上文的是:那天,去散步是不可能了。这是《简·爱》的第一句话,之所以文这句话,是因为洛芙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她和简·爱一样,都曾深陷困境中无法自拔。

  左边锁骨的文字是:这本书沉重黑暗,满是灰尘。这句话出自《占有》,洛芙迪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展现了爱的复杂性

  右边锁骨的“报春花开过了”出自理查德·亚当斯的《兔子共和国》,读完这本书后,洛芙迪第一次意识到,事情是会发生变化的。

  洛芙迪右大腿上的文字是:有些事情的发生先于其他。这句话出自英国著名作家特里·普拉切特的《碟形世界2:实习女巫和小小自由人》。她认为,这是一句深刻的话: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无法预料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当然大多数人都知道,出自《安娜·卡列尼娜》,它被文在洛芙迪的臀部上,另一边是《英国病人》的第一句话:她一直在花园里干活,这会儿则站直了身子,眺望远方。之所以文这句话,是因为眺望远方是洛芙迪一直不敢去做的事。

  内森身上没有文身,皮肤像风干的乳酪,但他很能理解洛芙迪文身的爱好,于是一一研究了上述的文字。

  洛芙迪开始感到害怕,这意味着自己不得不开始接受另一个人的关爱,另一个人对自己过去的探寻。她开始迟疑,迟迟不敢让关系更进一步。

  为了让自己不要有感觉而不去感觉,

  多么浪费

  我们很难去责怪一个逃避感情的人,从心理学上来说,一个人若是在童年时代受到了打击,就很难在长大后放下对他人的防备。

  他们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接受别人的好意和爱。

  在电影《和莎莫的500天》中,男主汤姆和女主莎莫相遇了。他们互相示好,一起听歌,一起在公园约会,但童年受过打击的莎莫不愿意有一个稳定的关系,最后,他们的感情无疾而终。

  幸运的是,洛芙迪有一颗更加柔软的心。或许是内森的坚持,或许是后来书店的一系列变故让她意识到生活在当下的宝贵。她最终和内森期盼的双眼重叠,颤抖着伸出了手。

  到那时,她才发现真的接受一个人是件多么美好的事。

  她看过了内森模样奇怪的脚趾,跟着他学会了无数近景魔术的窍门。在周三的诗歌之夜上,她试着走上舞台,为自己发声。

  洛芙迪有过一段并不美好的感情经历,但内森让她意识到,书中关于爱情的描写原来真的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进入爱情之后,她也越来越能理解父母当时所做的一切了。如果原生家庭是一个结,那么忽视它并不会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好,解开它,人生才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就像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艾力奥的父亲所说的:“为了快速愈合,我们从自己身上剥夺了太多东西,以致在三十岁时,自己的感情就已破产,每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我们能给予的便越少,但是为了让自己不要有感觉而不去感觉,多么浪费。”

  幸运如洛芙迪,一开始,她只是一只毛毛虫,必须在社交生活中爬行,但最终,她蜕变成了美丽的蝴蝶,来到了爱的领地。她最终明,过去无法限定未来,我们都有能力结束那种困境,无论什么时候开始一段全新的故事,都不算晚。上天给予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只有一次,就算经历了许多苦痛,我们也不要失去爱的能力,不要浪费生活施予我们的最后的激情。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读后感(五):社恐女孩如何告别“对人过敏”

  你对人过敏吗?

  前不久,公司新来的同事,入职一个星期就被辞退了,得知原因后,却让人觉得有些“啼笑皆非”,据行政部门的同事说,她之所以被辞退,是因为她和同事走对面没有打招呼,被领导认为没礼貌,不够“团结友爱”。

  按理说,试用期间本来就是用人单位和被雇佣人员的双向试用,双方自然都有权利做出选择,但是这次的辞退,却引起同事私底下的议论纷纷,新人来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完全融入这个集体,对其他同事也都还没熟悉,没有打招呼其实也还算正常,退一步讲,即便是很多老员工,说句实在话,可能很多人也都会惧怕各种场合下的“偶遇”和“打招呼”吧。

  坦白讲,就我自身来说,是有那么点“对人过敏”的,上班坐电梯的时候,很怕电梯一开门进来的是熟人,然后各种打招呼寒暄;每次公司提出要去“团建”,虽然照常参加,但心里却总是有一分抗拒;并没有那么期待家中有客人来访,更喜欢“放我一个人生活”……

  其实并不是因为害羞,也没有冷漠地不和人说话,只是单纯的觉得,不想说话,更不想说太多,这种状态和心理似乎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通病”,在时下更是被赋予了一个很“时髦”的名字——社恐,也就是社交恐惧症。

  现在的很多社会环境变化似乎也成了“社恐”的一种无形的推力,我们似乎总是会不经意间便想在心里念上一句——我太难了,而很多时候的一些社交,变成了被迫社交。

  社恐的人不那么喜欢“一起走”,不太愿意打电话,不想去参加无关紧要的社交活动,表面不会拒绝什么,但是内心里却充满了抗拒,大概是因为有着相似的感受,这让我在阅读英国女作家斯蒂芬妮·巴特兰的小说《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的时候,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被锁上心门的女孩,遇到了拿着那把钥匙的人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中的主人公洛芙迪就是这样一个“社恐”女孩,对她来说,安安静静地读上十本书,可比跟别人面对面地聊上十分钟的天要舒服多了。

  目前来看,洛芙迪的人生似乎充满了各种不幸,不幸的童年,不幸的家庭,不幸的感情经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幸,让洛芙迪渐渐关闭了自己的心门,在她的心里,反正人生不过就是在不断地失去,那么为什么要让自己再次陷入那些“无所谓”的纠葛之中?

  所以,干脆把自己“关”起来,或许才是最安全的吧。

  把自己关起来,或许就可以忽略掉爸爸挥向妈妈的铁拳,还有妈妈那青黑的眼眶;把自己关起来,或许就可以忘记自己的妈妈误杀爸爸之后被捕入狱,而自己只能从此寄人篱下;把自己关起来,或许那个曾经对自己挥拳相向,又屡屡纠缠的前男友就像不曾出现过;把自己关起来,或许就可以一直像现在这样,沉浸在老艾奇的无言书店里,和一箱又一箱的二手书一起度过美好而安静的时光。

  艾奇是个幽默可爱的老绅士,他和谁都能聊得来,他也给了洛芙迪一个属于阅读世界的象牙塔,洛芙迪以为,日子就这样一直下去了,爱情与亲情对于洛芙迪来说,再不是“必需品”,反而像个“累赘”一样,她宁可不接受,也不愿打开自己那颗曾经受过伤害的心,直到有一天, 她捡到了一本英国诗人布莱恩·帕滕的诗集。

  这本不经意间闯进她生活的诗集为她带来了热爱诗歌的魔术师内森,可是洛芙迪却只让内森徘徊于她的心门之外,他既让她感到渴望,也让她感到惧怕,渴望那份对她来说“扑朔迷离”的爱情,也惧怕这爱情会像她的父母之间发生过的那些事情一样,再度给她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洛芙迪真正可以相信的、愿意与之吐露心扉的、能够和平共处的,似乎只有书而已,还好正是那些不会说话却又包含千言万语的书,让洛芙迪然后渐渐明白,书对于人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它们不仅仅是艾奇口中的“最好的情人,是最发人深省的朋友”,也不只是洛芙迪心中的“书还会让你受伤”,它们还可以是桥梁、是导师、是打开她心门的一把钥匙。

  而拿着这把钥匙的人,正是一直徘徊在她心门之外的内森。

  内森热爱诗歌,热爱魔术,但事实上,他的过往并不像他如今表现的那样风轻云淡,他曾经惊恐发作,无法在很多人面前表演魔术,是诗歌和魔术将他拽离惊恐的泥淖深渊。

  内森邀请洛芙迪参加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那是一场关于诗歌的即兴表演式聚会,这让洛芙迪踟蹰不前,家庭暴力的父亲和“杀人犯”母亲是她心底最痛、也最不愿提起的秘密,这个秘密改变了她的一生

  随着和内森的相处日益增多,洛芙迪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这种改变让她有些害怕,她甚至不敢让内森知道自己来自哪里,害怕那些阴暗的“秘密”被揭开,可是温柔深情的内森在慢慢用诗歌轻叩着她的心门,用魔术拉近着他们的距离,也用爱情温暖着她再次开始融化的心。

  他不在乎她真正来自哪里,在内森的心中,洛芙迪永远都是那个热爱诗歌的“里彭女孩”。

说不出的那些话,都被她“写”在了身体上

  很多人会将一些对自己有意义的话语和数字文在自己的身上,但是我想,很少有人会如洛芙迪一般,有7个文身这么多。

  洛芙迪的文身和叛逆、时髦等等均不相关,她的文身都在轻轻地讲述着她的心:

“起初,他们并不是铁路边的孩子们。”——伊迪丝·内斯比特《铁路边的孩子们》。 “那天,去散步是不可能了。”——《简·爱》 “这本书沉重、黑暗,满是灰尘。”——《占有》 “报春花开过了”——理查德·亚当斯《兔子共和国》 “有些事情的发生先于其他。” —— 特里·普拉切特《碟形世界2:实习女巫和小小自由人》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她一直在花园里干活,这会儿则站直了身子,眺望远方。” ——《英国病人》

  每一处文身都出自于一本书,每一句话都有着对她来说独一无二的意义,代表着她的过往,也描绘着她的期许,更暗藏着她的秘密,读懂了它们,便读懂了她。

  洛芙迪曾经有过一个男友罗布,他不懂、也不曾试图想过要去懂那些文身的含义,甚至在洛芙迪告诉他其中一处的出处的时候,送上了一句冷冰冰的嘲讽,他藏起了她的鞋子让她在夜里光脚回家,他扬起了暴力之手让她再度回想起记忆中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伤害。

  《我的奥尔加》中,那个独立勇敢的女性奥尔加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合群者生活在现在,而孤独者生活在过去。”

  而曾经的洛芙迪不就是奥尔加口中那个生活在过去的孤独者?可人怎么能一直生活在过去呢?还好内森并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还好他对洛芙迪爱的足够深。

  他对于洛芙迪的7个文身没有表示丝毫的不喜,甚至愿意去一句一句猜测它们的出处,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洛芙迪就隐藏在这些文身之中。

  终于,洛芙迪打开了这扇门,接受了缓缓走进的内森,也与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接纳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她再次参加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站在台上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口吟诵了那首代表了她所有过往与期待、隐秘与心声的诗歌《自白》,她以“我妈妈杀了我爸爸”作为诗的开端,无惧那些曾经被她视为“可耻”的秘密;她用“然后我遇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你”作为诗歌的结束,然后说到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再也无法从内森的身上移开。

  你看,当心门被爱的钥匙打开,伤口总会被愈合。

如果你能听见他们心里的话

  社恐的人有时候更希望自己做个壁花便好了,不需要被关注,不想要被讨论,就像电影《壁花少年》中那个个性内向、敏感的查理,他默默无闻地做着“壁花”,却并不代表他不在乎一切。

  而幸运的是,他的“在乎”,他做的事,总归是有人懂的,查理的朋友帕特里克读懂了他:“你看见事情,你理解事情。你是在一旁默默观察的人。”

  其实壁花少年查理只是社恐中的其中一种,他表现内向,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人,在“假装外向”,这些“假装外向”的人在同学、同事的眼中,他们一样地热情开朗,谈笑风生,可是鲜有人知道,他们活泼外向的外表不过是一层铠甲,而这层铠甲不过是因为他们疲于应对。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 津巴多博士曾在《害羞与社交焦虑症——CBT治疗与社交技能训练》的序言中写道:“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刻像当下这样,对人们的社交技能有着如此高的要求。人们要想在当下社会立足,就需要娴熟的社交技能,这样才能和他人建立联系并成为朋友,为自己编织牢固的社会支持网络。”

  如今的时代与社会对于社交的要求和需求越来越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隐藏起自己,然后“假装”很合群,像极了前段时间流行的那句话:“社交一分钟,充电两小时。”

  这让我想起那个关于“社恐者最高兴的瞬间”的段子:

  - 对方取消了你一直想找借口取消的聚会

  - 当一件事可以线上解决的时候

  - 整个周末不出门,一天不用和人说话

  - 超市有自动结账机、银行有自动取款机的时候

  可是如果你能听到“被迫社交”状态之下的他们,或许可以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没有“无药可救”是不可愈合的,原生家庭也好,社交恐惧也好,总会有一把钥匙来打开那个坚硬壁垒上的门,只要你还没放弃,只要你愿意相信。

  不要让孤单变成一个人的狂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