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驯鹿的九叉犄角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白驯鹿的九叉犄角读后感1000字

2020-02-14 23: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驯鹿的九叉犄角读后感1000字

  《驯鹿的九叉犄角》是一本由张云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0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白驯鹿的九叉犄角》精选点评

  ●没有第一部那么大气了,毕竟鹿比鲸鱼弱小且更温顺。还是以悬疑情节主线,一步步走向赎罪升华的路。还是很好读的。这部居然还加上了黑色幽默,老萨满和杀手之间的爱恨纠缠也太逗了吧。

  ●我在这部小说感受到了鄂温克族奇特民族文化精神世界,也仿佛深入大兴安岭的腹地,来了一次奇妙惊险的旅行。泡子、沼泽地、林地、针叶林、桦皮艇、撮罗子、山魈、驯鹿、瞎子、狼、棒鸡,加上那里的驯鹿人、盗猎人、苦守三道河的警察……罕见地域环境民风世情,让这次阅读体验如同和穆鲁、麻子坐在火堆边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一样痛快酣畅。 穆鲁死前见到了长着九叉犄角的白色神鹿,麻子看到了边的梨花作者给了他们浪漫幸福的死亡。很好。

  ●故事情节很抓人,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结尾太沉重,让人想哭。

  ●鹿角高扬,一边挂着太阳,一边挂着月亮。神鼓奏响,一面抚慰魂灵,一面孕育希望。人与自然,为何不能和平相处?使鹿人的歌谣在回荡…

  ●想读

  ●本来以为是写圣诞老人的小说。

  ●看过另一本关于使鹿鄂伦春的故事,是一位绝症老人写的,很喜欢~ 所以对他们的民族感到好奇~~

  ●一本灵异奇幻古老的使鹿人传奇

  ●“故土之殇”,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只是一声叹息,一抹轻愁。 但是对于大兴安岭深处,鄂温克族的使鹿人来说,这种“故土难离”和“无处安放”之疼,却成为整个民族和个人生命灭顶之灾……故乡成为回不去的地方,我们该何去何从?

  《白驯鹿的九叉犄角》读后感(一):白驯鹿的九叉犄角,大兴安的雪让我平静

  很久没有静下来看一本故事性的书了,一直焦虑迷茫的看着各种好似能缓解焦虑迷茫的工具书,终于遇到了

  有阳光的下午在阳台上断断续续的看着,然后晚上一口气接着看完,不看完不行,心里总是牵挂,书里的人物下面要干什么呢。找回了以前牵肠挂肚想看完一本书的感觉,也缓解了我的焦虑,看完终于睡了个好觉。

  我们一生到底在寻找什么呢,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一直有太多的欲望想要实现,可是想一想,家人都在身边,我们之间有,会互相牵挂,未来的路也不是没有奔头。没有太多钱,但也勉强够花,前景也会越来越好。这样的日子,躺在暖烘烘的被窝里,感觉就天堂了。

  麻子渴望一生的父母的爱,在逃亡途中,遇到穆鲁,终于有了慰藉。一个原生支离破碎一团乱麻的麻子,一个有额尼和父亲最大的爱的穆鲁,两人却是出奇的趣味相同,凶狠又善良。

  一开始蒙上一层神秘地色彩,三年后死而复生的大萨满,故事结尾,原来也只是为了亲情。每个人的死亡都好似那么轻巧,跟大自然联系在一起的死亡,神秘又让人无可奈何。

  那样的大兴安,那样的白桦树,那样的一群群驯鹿,撮罗子星星般零落,我从书里好像也去过了那里,认识了那样一群有血有肉的人们,没有钱但还有着热烈的灵魂的人们。

  我们在这样一个有钱就是成功的时代,被它无奈地推着走,心里有个地方却一直在抗拒。我想要的是什么呢?我会重新找到答案。

  《白驯鹿的九叉犄角》读后感(二):痛快!

  意犹未尽的读完《白驯鹿的九叉犄角》。

  这个故事发生在大兴安岭三道河的地方,那里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沼泽、河流、草地、驯鹿,封面美的像一幅童话。然而,利益、仇恨、屠杀,让这幅绝美的图画变得黑白分明,让我看着更加惊心动魄。作者的妙笔生花,让跌宕起伏小中蕴含了人性本善的温情。

  《白驯鹿的九叉犄角》讲的是一个以打猎为生的民族,原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随着所谓的文明的到来,与世无争的生活里有了买卖,有了杀戮,有了金钱的诱惑。

  分享两处最让我温暖的地方

  车手笑了,他的笑容挺好看,如果不是在这种场合。“这个不行。”车手用枪挑开门帘,“你看到了我的脸。”“我保证不会说。”店老板说。“死人更可靠。”“我和你没半点儿关系呀......”店老板呻吟着。“马上就有关系了。”车手看了店老板一眼,“下次再有人看电视,电视上就会出现你的尸体和我的名字。”车手掀开帘子,枪口对着大床,房间里一览无余,拐角的一床被子里有个两三岁的孩子,抱着脏兮兮的玩具熊呼呼大睡。车手楞了一下,走到床边,摸摸了孩子的小脸。“你他妈怎么当爹的?”车手挑起帘子走出去,“孩子发烧了,需要尽快送医院......”

  荀子说:人性本恶,孟子说:人性本善。我想到了《熊出没》中的光头强,一个可怜的伐木工人,为了生计迫不得已的砍树,被李老板欺压,被熊欺负,但他确实是一个好人。一切所谓的善恶,只不过是需求的冲突。

  德布库张开双手,望着森林说:“我跟你们说,我们使鹿人已经在这里住了上千年......不对,起码有四五千年!英姿飒爽的使鹿青年戴着皮帽,穿着皮袍和皮靴,挎上猎枪,真叫个威风凛凛。交了枪之后就跟投降没什么两样!传统没了,民族也就没了。”

  不说多遥远的事情,我就想问一句,你期盼过年么?还记得小时候的春节晚会,那是我们翘首以盼盛会,那天星罗棋布,万人空巷。爆竹声、孔明灯、小孩子嬉笑声、年轻人的打闹声把天空映照的奇光异彩。一个民族,疏离了历史,自然就无希望,舍弃了文化,也就失去了灵魂。

  还好,小说的最后,是穆鲁对使鹿人传统的坚守,使鹿人和森林的关系是相互相依的,就像穆鲁说的,他们不需要钱,他们只需要森林,森林能给他们提供吃的、穿的、用的,无所不有,无所不能。

  张云的动物三部曲中的前两部都告诉我们金钱会使人产生恶念,但也告诉我们人性本善,让我们把握住心中的善念,相信万物有灵。

  《白驯鹿的九叉犄角》读后感(三):7月27日,北京朝阳大悦城单向空间,动物三部曲分享会来啦!

  【活动介绍】

  动物三部曲。

  一个历经磨难、寻找父亲的孩子,一头听不到同类回应的孤独之鲸。

  一个心狠手辣、仓皇奔逃的亡命徒,一个被现代文明吞噬的古老使鹿民族。

  一段跨越了十年的爱与守护,一头见证了人性至善与至恶的大象。

  每一种动物,都见证了一段沉重纠结的历史;

  每一个故事,都塑造了一个神秘而纯粹的世界

  每一个世界,都折射出人与自然,以及人本身。

  愿你有鲸的纯净,鹿的聪敏,象的坚忍。

  张云成长于皖北平原一处天地广袤的乡村,他曾和一群黄鼠狼交朋友,和乌鸦说过话,追逐过羽翼巨大的鹰隼,救放过胳膊粗细的大蛇……在自然和动物的包围中成长的经历,让他格外亲近动物,也敏感于人与动物间的关系。

  幼年时的乡村生活让他有感于动物对人类生活生产的不可或缺,但成年后,身为记者游走在全国不同偏隅的张云,对动物与人类的感触不再止步于此。在东北时遇到的驯鹿的老鄂温克人,在南国的小镇邂逅的一头流泪的马戏团大象,在浩繁的国内外新闻里读到的因纽特捕鲸文化、东南亚渔奴事件…… 太多让人震撼的见闻与经历,让他开始关注人与动物、人与世界乃至人与自己如何相处,这个敏感而深刻的主题。

  现在的人太过忙碌,以至于很少再去关注外界、也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不经意间飞速产生变化,环境、资源这些不论,光是动物灭绝,就已经很恐怖了。人和文明是需要土壤的,而土壤却越来越少,许多文明也必然正在消亡,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这些正在消失的文明,亦或者说动物,冲击着张云。

  这种冲击,既是他文字里那些灵性的来源,也是他想要通过文字唤醒的东西。

  【嘉宾介绍】

  ▍张云

  80 后,安徽灵璧人。作家、记者、编剧。自号“搜神馆主”,喜诡异野史、民间怪谈,嗜妖如命亦胆小怕鬼。“动物三部曲”是一个新的开始,作者旨在通过深刻洞察力和温情笔触探索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白驯鹿的九叉犄角》读后感(四):决心赎罪的老人与奔逃的亡命徒之间的,一场心灵救赎的历程

  寒冷神秘的大兴安,居住着一个古老的狩猎民族。那里有着原始的无边的森林,林中有数不尽的动物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馈赠。那里的人们不需要钱,他们用自己得到的猎物去交换生活需要的一切。

  他们有自己的萨满,一个可以与祖先和神灵对话的人。他们住着撮罗子,吃着列巴,过着沿袭了不知多少年的生活。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信任着大自然,敬畏着一切生灵。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这个民族交出了视为灵魂的枪,带着驯鹿离开森林,搬进山下的安居点,变得与寻常城镇居民无异。

  驯鹿离开森林,变得萎靡不振,渐渐死去;使鹿人揪心着,无奈着,甚至在心底一遍一遍反思着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错了?山上的撮罗子越来越少,最后,只剩萨满一家依然在坚守着。

  有买卖就有杀戮,古老的大兴安中那些无故的生灵,也未能逃脱这句话的魔咒。或许是因为使鹿人的搬离,又或许是因为枪的上交。大兴安的盗猎者越发猖獗起来,他们带着枪在林中搜寻着,到处下套索、兽夹,见什么杀什么,甚至不放过使鹿人的驯鹿。

  直到那一声枪响,萨满最爱的孩子惨死在盗猎者的枪下。因为这一声枪响,萨满唯一的孙子亲眼目睹了父亲的惨死,从此再也没有说过话。因为这一声枪响,萨满急急赶来亲手砍死了两名盗猎者,并被一颗子弹射进脑中......

  萨满死了,被子弹打中了脑子,整个部落的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亲眼看见他被装进棺材送到树上风葬。

  萨满又没有死,他游荡在大兴安的森林中,只为手刃那些被金钱迷了眼的盗猎贼,为孩子报仇的父亲就这么在林中游荡了三年。

  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之所以丢下孩子,只因有着自己的不得已。萨满为了替一个孩子报仇,丢下了另外两个孩子。而在南方的某个小镇上,一个小男孩的父亲丢下了他和妈妈,没过多久,他的妈妈将他送到舅舅家,选择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在吃不饱和打骂中,小男孩放弃了自己,随波浊流,蹲过监狱,又成了在逃的抢劫犯。

  一个在北,一个在南,本是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却在大兴安相遇了。一位是失去了孩子们的萨满,一位是被父母丢下的孩子。一个是要去犴马去圣山为使鹿人赎罪,一个是要去最北的边境好偷渡出国。一老一少的相遇,展开了一段惊险而又温暖的旅程。

一位赎罪的萨满,一个奔逃的亡命徒,几位复仇的盗猎者,后面还有拼命追赶着想要阻止什么的警察和一群使鹿人。见证那通往心灵救赎的艰难历程中,发生在一位父亲和一位儿子身上的那一幕幕让人感动落泪,触动心灵的事件。

  张云在《白驯鹿的九叉犄角》中通过深刻洞察力和温情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仓皇奔逃的亡命徒,能否看到额尔古纳河岸的晨曦?

  决心赎罪的使鹿人,能否再见白驯鹿角的圣洁之光?

打开《白驯鹿的九叉犄角》,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在那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在那通往圣山的漫漫长路上,在那一老一少的回忆与讲述之中......

  《白驯鹿的九叉犄角》读后感(五):历史的车轮转动着,一切都将碾压到尘埃中

  “大兴安岭”这个在我的认知里只是地理符号的名称,从《白驯鹿的九叉犄角》这本书中变得鲜活起来。我更喜欢书中的“大兴安”这个称呼。 “大兴安秋冬的森林如同幽深的海底,静寂的让人发慌,经年生长的高大树木矗立着,落光叶子的枝杈交织着,晃动着,向海底漂浮的海藻”。这是书中对大兴安森林的描写。 随着这本书走来的不仅是寒冷神秘的大兴安,还有古老的使鹿人文明。使鹿人是中国唯一现存的狩猎民族――鄂温克族,在这本书中只有一个地方提到鄂温克族,整本书中我们见到的都是“使鹿人”这个称呼。《白驯鹿的九叉犄角》讲的就是使鹿人的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中发生的故事。 《白驯鹿的九叉犄角》是青年作家张云的动物三部曲的第二部。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一个民族生存的艰难和无奈,就像书中生活在三道河的人们一样,都被时间推着向前,推着改变,谁又能真的主宰得了自己的命运呢。历史的车轮转动着,一切都将碾压到尘埃中。在历史的尘埃中,一切都那么渺小,没有人想起你,也就不会有人发现你,直到彻底消失。 但是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精彩人生,每一个民族有每一个民族的灿烂文明。书中三道河的每一个居民,大兴安的每一头驯鹿,以及大兴安的所有万物生灵都在演绎着他们自己的故事。 故事就从三道河派出所所长郝仁与年轻警察岳小军进山寻找失踪的林二展开。郝仁,一位在三道河待了30年的老警察,说话粗糙,却又不失幽默。他经常说的话就是离开三道河这个鬼地方,但是事实却是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他说:“你就会发现这地方成了你心头的一根刺,不拔,疼,拔掉了,更疼!” 三道河的居民是由早期的伐木工人、外来商贩,还有走下山来的使鹿人组成。自从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政策实施,大家都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使鹿人交出了祖祖辈辈拿在手里的猎枪,离开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撮罗子,带着他们的驯鹿离开了森林,年轻人脱离了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变得贪婪、酗酒。 镇子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得已的、艰难的过去,他们有着对“钱”更加强烈的欲望。他们的欲望和使鹿人生活成了鲜明的对比。使鹿人最后一个大萨满穆鲁说:“山林养活了我们,我们也只取自己需要的。其实呀,人活着,真不需要那么多东西,更不需要钱。”大萨满一直坚持生活在山里,坚持着自己心里的信仰。 而这些被钱驱使的“钱的奴隶们”和山下的盗猎、偷伐者内外勾结,森林的破坏更加严重。这些盗猎者们心狠手辣,可又有对手足亲情的无私付出。比如书中的耿彪,当被他一手带大的弟弟被人杀害时,他放弃身边一切财富,带上一群亡命之徒进山去报仇。他们都是冷血对外,温情对内,他们还没有完全丧尽做人的良知。但是那又怎么样,他们的杀戮最终报应在自己身上。用命换的钱财一分也没带走。 而杀手正在和大萨满穆鲁一起一路向西穿行在大兴安的森林中。虽然是同样的路,一个是逃亡的路,一个是赎罪的路。最后却殊途同归。 读完这本书最后的思索停留在那些生活在森林野生动物的生存和使鹿人文明的兴衰上。没有需求就不会有杀戮。而使鹿人的文明接轨到现代文明,离开他们世世代代的生活方式,谁能知道是对是错。 《白驯鹿的九叉犄角》这本书读着会让人爱不释手。它带你走进大兴安的森林,走进使鹿人的文明,接触人性的贪婪。听着使鹿人世代相传的歌谣荡涤蒙尘的灵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