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浅浅的时光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在浅浅的时光里

2020-05-05 21:14:04 作者:木棉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浅浅的时光里

  心底里其实真的不想开家长会,因为很多时候其实老师希望他多听的却没有真正听进去,反而那些不需要多讲的孩子家长听的格外认真

  今天的会开始之前跟门卫师傅招呼一下,防止长进校园被阻,师傅也很欣然。随手写几条需要跟家长分享内容,其实更多的时候还是希望孩子们规矩可以很好约束自己安全问题才能出现也许更多时候家长的念叨加上老师的约束才有效果。

  昨天看见云上一边吃士力架,一觉跌倒真的很危险,我就在后面见,幸好速度不快,要不嘴巴破就得保险公司赔偿医疗费。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见孩子的危险,也许是因为没有很好的防范,也许是家长不该给孩子零钱巧克力。现在的孩子似乎也比较脆弱,于是很多时候出现危险自然而然

  所幸家长基本都到齐了只有凌冉家长请假,因为上班没有到。凌冉这个孩子近视厉害,因为没有佩戴眼镜刘老师天天喊她到第一排坐。然后呢,她就是戴上钱静的近视眼也不能看清,问了什么时候佩戴眼镜,却说寒假……

  看来明天也得请她到第一排坐了。

  艾恩赐爷爷进来时带着一本本子,说是孩子听写,我一看,听写怎么还是两遍呢?真无语啊,爷爷其实也是年轻,却不愿意管爷爷,上次,吴修志去他家说,艾恩赐跟爷爷打架……还有什么好讲呢?

  微信上跟艾恩赐家长留言,有些也没有反映有些还是回话。不知道妈妈最近忙啥,他奶奶说过几天回家,却一直没有影子。真的不知道这样的父母到底图了啥?

  之后还有家长手机响起,这会场纪律也折射出家长的态。

  很多家长听得很专心不时地会议微笑,这时我才知道其实很多家长越是用心的孩子也越优秀

  其实,我是在告诉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否则即使老师做得很多也没有用,一旦离开我的班级可能你的成绩线下滑,然后不断去走向更差的。所以培养家长的任务比培养孩子更加重要

  然后,我开始点名把听写满分的孩子本子发下去,大约一半人,然后就是没有全对的,希望家长们在家可以把孩子薄弱之处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指导重点是去理解思考然后才能真的记住,否则可能就是一场空。因为语文学习就是不断思考和积累

  下午的课上讲到语文的感觉不是数学精确,很多时候语言模糊性,比如百年沧桑其实指鸦片战争到1949这一百多年的时间不是确定数字,还有一些词语其实也是模糊的,比如:最先开放的那一朵,其实在花丛中是无法确定那一朵是最先开的。如此表达也是一种习惯或者是修辞而已。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做到极致就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成长,你也就某个领域人才了。所以举出小弟的例子,虽然没有师出名门也没有品牌大学却一直在不断努力,而现在却还是可以有自己的一番好收入,真的是验证越努力越幸运,收入增长的确一直需要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这是古人对我们做人的基本要求,可惜仅此一点很多人也不容易做到。戾气充满的脸上其实可能是对于教育的摧毁,很多时候如何影响身边的孩子才是我们教育者需要追求的目标。因此不断修炼自己的行为很多时候确实也是一种考验,假设自己尽可能少为了孩子的错误生气,那么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更多的去接触孩子的本来样子。

  晚上闲来读书《图画书应该这样读》其实很多事情做得极致了,就是专业,仅仅研究图画书也可以写出一本书,况且作者施博士,努力的方向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欣慰的是很多孩子已经因为要学习我开始写日记——那个叫小七的孩子,现在几乎天天写日记,而且情真意切,真的很棒呢!

  今早一个小记者周晖发表文章,也真的为他高兴!孩子难得有这样的生命体验,在体验中不断成长,也是一种幸福吧。

  上午把孩子们的日记本发给他们,叫他们去投稿,孩子们可喜欢老师这样说了,也许很多时候因为有了这样的努力得到老师肯定才是最重要的。 八颗星星加笑脸的可以发,还有八星的也可以发。

  一个孩子家长来我孩子情况,我才知道孩子住在奶奶家的真正原因,一个孩子童年时候最害怕的无非就是母亲的陪伴了,一个漂亮的女儿看起来温和,为什么还舍得离开呢?孩子啊,孩子……

  也许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一个家长若是不能付出,那么孩子未来就已经埋下阴影。

  每次家长会,我都希望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给孩子一种恰当的教育,当然今天我还是做得不够——按某些说法我今天违反法律了——因为当众批评了某些孩子的行为。说起来是不是可笑呢?

  批评不能?点名也不能,这是什么意思呢?无语的某些条文。

  我们的学习必须要考试但是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健康情况来决定,今天班上四个孩子生病了,明天也许会更多。

  儿子在客厅里一声声咳嗽……最近似乎感冒的孩子比较多,还是需要注意。有时候甚至也是防不胜防的。从一个板凳来到来外一把椅子,可能这是中国中学生普遍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悲哀的方式,我们却无可奈何。

  所以很多时候我希望孩子们小学可以留下快乐的时间,留下些许美好的记忆,这就足够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在浅浅的时光里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