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影匿者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影匿者读后感摘抄

2022-03-30 03:33: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影匿者读后感摘抄

  《影匿者》是一本由金凌云著作,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影匿者》读后感(一):【雨枫试读】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好久没有参加雨枫的试读活动了,而拿到这本书,是因为我非常喜欢电视剧《琅琊榜》,而这本书的精彩堪比《琅琊榜》,所以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了这本小说。

  其实拿到手开始读的时候,才发现读着读着就有点儿读不下去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太久没有看小说的缘故,总感觉这小说构架是个迷宫,人物情节是迷宫里预先设定好的,七拐八拐好不容易走出迷宫,才发现,很多人都没有机会走出迷宫。

  小说的最后,案子真相大白,但是结拜兄弟四人,两人死了,一人远离,只留了一个人在原地常相忆。小说中的爱情给人的感觉很是别扭,富家千金恋上贫穷小伙儿,带他看风景品美食而且还看哈姆雷特的剧,而且他居然看懂了,但是小伙儿却铁石心肠当作不知;更魔幻的是千金的继母居然是个日本人,而且还肩负着为父报仇、找寻法器的任务;哎妈呀,简直了,太不可思议了。

  小说看完好久了,但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落笔所以就一直耽误了。今天追主持人大赛,看到董卿的一句点评: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然后我就突然想到这个可以作为这篇书评的标题。所以,无论小说里的复仇如何扑朔迷离,无论小说里的人物如何取舍纠结,当最后结拜的四人在山崖拿枪对峙之时,当有人说出“要么杀了她要么杀了我”,当有人说“好好活着要不然他就白死了”;最后复仇者为复仇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本是无辜生命却在心底埋下了永远挥不去的心痛和悲伤,本该如花绽放的生命被彻底摧毁,复仇对生命而言,真的就那么重要么?

  但是既然小说的推荐词里说媲美《琅琊榜》,那或者真的拍成电视剧,也或许真的还不错呢,所以,我期待这部剧可以搬上银幕。

  《影匿者》读后感(二):【雨枫试读】“四大法器”引发的血案

  古语有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从古至今,多少爱恨情仇的传奇故事,无不是充斥着财富、权势的争夺,多少人在争夺中搭上了全部身家甚至是生命!即便如此,千百年来,正能量始终是社会的主流,正应了另一句古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借用电影《无间道》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金凌云的悬疑、推理作品《影匿者》,将读者再一次带回到了民国初年那个特殊的年代,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多次反转,复杂度高的让人应接不暇,特别适合烧脑爱好者阅读。 作者金凌云当过10年记者,干过10年编剧,十年的记者经历让他的人生阅历异常的丰富,十年的编剧生涯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记者这个行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接触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各种千奇百怪的事,每一个记者都会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积累,都有成为一个优秀的讲故事的人! 《影匿者》从一起震动各界的凶杀案展开,逐渐展现了一个围绕四大天王塑像手中纯金打造的“四大法器”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故事。作恶者将自己伪装成为正人君子,在世人面前以英雄自居,背后却偷偷与日本人勾结,意图将四大法器转手套现,如此行径可谓恶劣至极。曾经为了“四大法器”被陷害,含冤而死者沉冤不得昭雪,受尽后人唾骂,知道他们的后代长大成人,羽翼丰满后为了复仇,隐匿身份,将当年的行凶者逐一击杀,将四大法器寻回并誓死捍卫,在面临生死抉择时,选择了牺牲自己。如此一个看似简单的复仇故事,在作者的精心编撰下,却变得异常复杂,一个环环相扣的,复杂异常的复仇计划给了读者充分的推理空间!最具戏剧性的是,在整个故事中,杀人者就是凶杀案的调查者!这样的情节设定让读者完全坠入无边迷雾中,无法分辨方向,无法推理真相,带给推理爱好者的是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时间来揭开真相。 故事的结局着实让人觉得有点意外,始作俑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复仇者最终也没能获得善终,两败俱伤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影匿者》读后感(三):【雨枫试读】教我如何不想她-读《影匿者》有感

  读完了金凌云写的《影匿者》,我才发觉《道德经》里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竟然可以被作者幻化成一个如此美丽且包含了无数种可能的故事,真让人惊奇。正如书的引子所说“匿者希声”划出一道无声的水波,把对往事的追忆汇聚成尾声的一句“教我如何不想她”。一曲终了绕梁三日,回声不绝令人印象深刻。

  这本书的节奏和那首著名的由赵元任作曲、刘半农填词的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很相似,作者用优美舒缓的语调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民国年间的一段传奇故事,包含了两世情仇、惊天变故,生死爱恨让人扼腕嗟叹。一开始不知真相时每个人都是局中的棋子,一个年少轻狂的警察、一个任性多情的女大学生、一个沉默寡言的镖师和一个初出茅庐的记者组成了一个破案小组,表面上是破案实际上是爱恨、生死、贫富、穷通交织出一曲动人的末世挽歌。时代的车轮下打造了特殊的网络,每个人都不能挣脱命运的枷锁。

  作者化身为记者萧原,回忆自己二十多岁时经历的一段传奇故事。身为“新闻的挑夫”、“名誉的刺客”、“无冕之王”,记者就是听故事也是讲故事的人,作者塑造的乔振邦是记者的榜样,城里的文化名人,用一支笔就可以伸张正义打抱不平。他四十多岁,戴金丝边眼镜,很斯文,说话永远慢条斯理。他是萧原的师傅,他不仅是萧原的职业导师,也是他的人生导师,他教导萧原的“对一个记者来说,笔就是武器,同样是权力的象征,同样也可以主持公义,替天行道,惩奸除恶”和“看好你的笔,不要让它落到别人手里!”不仅感动了萧原也让读者热血沸腾,可惜乔先生出场时间太短。

  在作者的笔下周叶很漂亮,让人过目不忘。周叶是明朗的,眉宇间英气勃勃。周叶和闻达、沈沫之间的三角恋关系给传奇故事增添了爱的元素,看上去平静却暗潮汹涌。是爱情改变了故事原有的走向,却留下了主人公爱而不得的永久遗憾。

  故事的前半部分恐怖气氛烘托得很到位,挺有意思的。让读者越看越有兴趣,后半部分差强人意,但是瑕不掩瑜,仍是一个值得看看的好故事。如果要给这本书归归类,我觉得它应该属于民国年代的犯罪小说。

  《影匿者》读后感(四):【雨枫试读】风雨之后,仍见彩虹

  我很高兴国内编剧行业的高手能进入类型小说领域创作。他们往往思维敏锐,有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文笔也较为过硬。尤其是将编剧对于剧情冲突的理解引入小说创作中,带来很好的阅读感受。金凌云的《影匿者》就是典型的例子。

  《影匿者》将背景放在民国,讲述了神秘莫测的连环谋杀案将十二年前的四大法器被窃案带出水面,昔日矢志保护国宝的年轻人则成为行业翘楚,他们的下一代或接班人挺身而出,追查案件。因为年代背景的缘故,中日之间的民间纷争让这桩串联起两代恩怨的案中案格外引人注目。

  设谜,然后解谜。对于类型小说尤其是推理小说爱好者而言,《影匿者》是标准的推理小说。血腥的案情、死咬不放的侦探、真假难辨的线索,都足以让人投入。记录者萧原就如同华生一般,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参与了案件的全程。让我印象深刻的推理部分,反复的建立又推翻,做到了既复杂又井井有条,实在是很不错。《影匿者》探案之路虽然有诸般变化,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有关复仇的故事。无论是叙事者角度或案情变化走向,带有浓厚的英式推理小说风格,让我联想到柯南道尔爵士笔下名作《血字的研究》。还有,为了增加戏剧感和本土原创特色,作者金凌云不仅利用中日之间民间纷争背景,同时还刻画了一群以警察局长为代表的旧社会官员与盲目的民众,笑果明显。

  除了犯罪元素以外,《影匿者》还着重刻画了一群年轻人。镖师、警察、记者与学生。在血腥案情的重压下,看到他们为正义四处奔波,并在这期间培养出情真意切的友谊与爱情,虽然最后都迷失在这其中,却也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有一刻我觉得《影匿者》也算得上是一部言情小说。就人物而言,我觉得周叶的塑造最为成功,历经巨变仍初心不改,敢爱敢恨真性情,让人过目难忘。用喜剧方式说悲剧,用讽刺手法谈人性,身为影匿在作品背后的人,作者金凌云做到了。

  但是,小说毕竟不是电影或话剧,尤其是线索复杂的犯罪故事,读者期望的是阅读的快感,是复杂烧脑的案情变化。作者过多舞台剧的笔法,以及略显脸谱化的描写,有时候会让人脱离剧情。例如第六章的开篇,比如警察局长的刻画。我想随着创作的延伸,金凌云应该会注意到这一点。

  小说中曾几次描述彩虹,那不仅是如画一般风景,也是见证了一切的证人,或许代表了某种意志。如果让我猜的话,风雨之后,仍见彩虹,是不是意味着希望?

  《影匿者》读后感(五):【雨枫试读】复仇也是罪

  从名字上很难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是看过介绍之后,知道这是一部民国的悬疑故事。

  民国的悬疑并不是很多见,而且要写好这个时代的悬疑故事,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个故事是围绕着四大法器展开的。四大法器是是永安寺四大天王的法器,后来沦落到民间。一个叫灰衣社的组织,想要夺取四大法器贩卖给国外,而还有一个叫永安社的组织是希望保存这些我国的宝物。事情就是这样展开的。十几年之后,法器陆续在几个有声望的人家中被发现。但这几个人也先后被杀。而4个青年,组成了一个团体去寻找这几起命案的真相! 作为一个连环杀人案,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设定。因为往往在连环杀人案当中,会有很多不同的手法,还会有很精彩的现场。但是在这个故事里的连环杀人案是十分相似的,连室内的布局也很相似。这也是破案的关键。作为一个民国的悬疑小说,把民国的一些特定的时间设定加入其中,也是给这个案件做铺垫。因为在民国这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有很多特殊的人物,大环境之下的很多事情和现代的生活并不相同。其中案件最重要的一点是关于一个“人皮面具“,其实这是我觉得需要吐槽的一个地方。因为这个人皮面具的设定导致了读者根本无法根据作者给出的线索做推理。所以这仅仅是一个悬疑小说,而算不上推理小说。 这本书还有一个介绍,是说作者是海岩的徒弟,从他的这部作品里,能看出他有十分丰富的阅历和戏剧功底。但是作为一本小说,可读性还是稍微欠缺了一些。用第一人称来写的这个故事,有些情节上过于粗糙。 当然故事最后的多重反转还是十分精彩的,除去了人皮面具的设定之后。多重反转之后得到的真相,使这个故事的动机更加的明确。就像书介绍的那样,四大法器,三起命案,两世情仇,这就是这个故事的主题。当然故事里还有很多爱国人士的出现,对于一些家仇国恨,也见到了高于生死的道义。 最后对于这个故事的结局,或许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尾,或许他们是有罪之人,罪有应得,但是他们也是为了家仇国恨。这样的结尾也让人觉得无奈!或许这就是当时这个特殊环境下才会出现的故事吧…

  《影匿者》读后感(六):【雨枫试读】民国传奇杀人事件

  民国时期,算是一个富有非凡色彩的时期,这个阶段非常特殊,充满了神奇、猎奇、传奇、神秘等因素,整个民间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异样的浪漫基调,可谓思想与激进碰撞,浪漫与冒险齐飞,俨然一种乱世之中的理想桃园境地,当然,这并非世外桃源。

  民国题材是非常吸引人的,在那个动荡和落后的年代里,政府机构、民营企业、市井小贩、三教九流全都汇聚在一起,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运营,加快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军队、警察、侦探、便衣的存在,使之展现为一个虚假繁荣的和平年代,所有明面上的一切都蒸蒸日上,而所有阴暗面下的一切均暗波汹涌,就这样,一切都慢慢持续到了一九三七年前……

  金凌云先生创作的《影匿者》这本书的故事背景,就设定在了上述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充满争议和魅力的年代,一个让人无可奈何的年代,一个无法抵抗的悲惨命运的年代。

  世事轮回,因缘际会,一切皆有定数。小说讲述了一个悲伤的复仇故事,无论何时,钱财在人的欲望中终究排名第一,世间道貌岸然的人太多了,选择的不同造就了异样的人生,一时不察的懈怠终究会带来最大的人生痛楚。四位有身份、有地位、有名望、有金钱的人物,终归还是普通人的思维,欲望战胜了一切,乱世之下的心悸动了,做出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之事,并一错再错,终归落入了俗套,也落入了人世间的善恶轮回中。

  连环杀人案件,作为推理小说来讲,是非常吸引人的一种手法。更何况杀人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密室、鬼魅等不可思议的不可能杀人桥段,更何况本书中还特别代入了“人皮面具”这一绝佳混淆视听、偷天换日的作案工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使本书在悬疑、推理层面达到了一种相当高的境界。到底有多少秘密隐藏在民国的市井之中?到底有多少无辜的人卷入其中?到底有多少人背负着那不堪回首的岁月和痛苦?然后造就了这部神奇的民国杀人事件?

  书中文字精炼至纯,语言表达言语犀利,或凌厉,或幽默,阅读感观非常好。在剧情的展开中设下了层层迷局,众多人物入局,故事行进跌宕起伏,每一章节结尾皆有高潮设定,推理论据丝丝入扣,文中描述多处反转,内容实在精彩!

  另外,书中对众人物的描写可谓栩栩如生,爱情、友情、亲情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这不禁让我想起来了姜文先生在2010年导演的民国传奇电影《让子弹飞》,虽然题材不同,但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影匿者》应该会给我们呈现出一部强大的民国推理大戏,期待某位慧眼如炬的伯乐,如此认真的一部推理题材,我们不应该错过。

  《影匿者》读后感(七):【雨枫试读】经“大风大雨”,品“大是大非”,得“大彻大悟”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瞬间联想到的意象是“莫比乌斯环”,瞬间联想到的句子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所以,不要急,从头说起。

  开篇的【引子】作者就写得相当漂亮,有点杜拉斯,又有点海明威的调调,接下来以一个意有所指的梦境开启传奇,毕竟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所有合理的、不合理的诡异故事随时都有可能上演,最大的新闻可能是“裁缝做坏了衣服”,也可能是“津城武功最高的人被杀”,一个梦又算什么呢?诅咒与陷阱都保护不了老佛爷的死后哀荣,彪悍的镖师与睿智的警长保护不了自己的性命又有什么奇怪?

  珍宝、美女、俊男、谋杀、复仇......畅销悬疑小说的元素都齐备了,肾上腺素都准备好要分泌了!但行文的最初节奏却是不急不躁的“稳”,似乎作者是有意地在放缓节奏,一层一层地扎实铺垫,所以背负巨大压力与深刻仇恨的主角们,依然保有着少年人特有的勃勃生机,他们无所畏惧,面对死亡威胁时的犹豫,远敌不过面对自己错误时的羞愧。而临阵退缩,更会让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与之相反,“悲壮而又豪迈”的勇敢决定,连自己“都被感动得几乎流泪”。这样的事,经历过青春的人都会懂,这样的感觉,一旦错过就不再。多偶像剧!就差你喜欢的那个小鲜肉或者小仙女来试装了!

  可你瞧,这故事当然不能就此流俗,沦为网剧标配,当故事讲述过半时,一改之前徐徐推进的轻松,开始不停的翻转,似乎每个人都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许多层的面具,不停的变化,即使有些真相与你的猜测不谋而合,但那也仍然是似是而非的失之毫厘,尽管最终殊途同归也无疑差之千里。读后的心绪是复杂的,错愕这场杀戮的真相,惋惜几位主角的命运,也会为其中几个向经典致敬的段落击节称赞。(比如,那起伪装成自杀的密室谋杀案。)

  但更多的是作者写作技巧的钦佩!

  全书的文字,特别是心理活动的描写,是国产推理小说中难得的流畅、优美。尽管杀人诡计的设计部分稍有欠缺,也难掩其以通篇迷局铺就的精彩!对于,一个理工科思维欠缺的文科生而言,故事好就足够了,有些太过技巧的陷阱,只会让我一头雾水......

  另外,作者也不愧是正牌的编剧,整本书几乎只需再多加些对白,调动些场景,直接就可以当作剧本下场拍戏了。我们随着线索人物“萧原”的视角看这出戏渐渐拉开帷幕,每一个登场的角色,无论大小,作者都对他/她做了精准的外貌交待,即使了了数语,他们也在书页上活灵活现地跑起来。我们也就这样与四个年轻人,四个可怜人同路一程,经“大风大雨”,品“大是大非”,得“大彻大悟”。

  唯一的遗憾是,以天津为舞台的故事,津味儿却不够浓郁,换掉那几个地名和小混混们对话里的方言,这故事可以发生在很多地方。上海或南京?杭州或扬州?

  不过,也许,这也是作者的有意为之,时代才是真正的主角。风雨飘摇的晦暗岁月里,悲剧在神州各地轮番上演......

  《影匿者》读后感(八):【雨枫试读】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友谊就是:面向未知,彼此守望;前路荆棘,共同战斗

  判断一个推理悬疑小说是否成功,我自己有一个很低级的标准,那就是结局是否能在前三分之一章节猜得到。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于文笔、结构以及人物关系和事件与逻辑成立与否的考量,但最主要的还是是否拥有一个猜不到的结局。就这一点来说,《影匿者》拿到了我这里的一票。

  看到推荐语说作者是南方报系的前辈,新传院的学子们自然不会陌生,反正我是有一种情结。况且即便不是南方系,由记者转战作家,也是我心之所往。因为他们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周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孜孜不倦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严谨,这样的作家起码不允许出现让读者觉得尴尬的情节。

  这本小说据说要拍成影视剧,我预感又会是一个热播剧。言归正传,关于这本小说,人物关系倒也不复杂,两代主要人物都是由一个警察、一个镖师、一个记者、一个商人/大学生这一相似设定组成,你看仅仅是这样的人物设定,就能给人无尽的遐想。还有罗盛昌、雷万钧、乔振邦、周自恒、娄阿法、庄亦铭、温兆祥、汪道坤、石敬山等上一代主要人物,名字都很考究,很有代入感,光是名字听起来都很有民国风;永安寺、挂月峰、龙王庙,估衣街、四忍斋、荐福庵、这些地名还有丝丝金庸先生小说的风影;灰衣社、四大法器、暗室、人形面具、日本人……看到这些设置,几乎就能构造出一个故事的模型了。

  四大法器:赤龙、宝剑、琵琶、金伞,代表风调雨顺,台湾的中台禅寺有一座四天王像,东西南北方向分别手持龙、剑、琵琶和伞,不知道作者是不是灵感源于此。这种不经意间和读者的某些回忆连接在一起的桥段,真的让人欣喜。

  关于东西贫富两极分化,作者也是不吝笔墨。以海河为界,东岸是棚户区、茅草屋、废墟,只有纸糊的窗户和破旧木门,是“真正的贫民窟”,闻达的假冒父母、娄阿法的家,就坐落在城市的东边。与西边繁盛景象对比,令人唏嘘。这可能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声音吧。

  关于多次提到的船菜,我想代表的应该就是作者的人生理想:有酒有肉,有歌有友;面向未知,彼此守望;前路荆棘,共同战斗。还是能感受到作者身上的隐隐侠气。

  终极拷问:好人跟坏人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也许你一直认为的正义一方,曾经也犯下过不可饶恕的罪过。

  语言流畅,可以一口气读下去,但如果用词能更考究,更书面文气一些,铺垫再少一点,或许留给读者的余地就更大。作者好似生怕读者读不出来,便处处埋线索,自己给提示,有点败了兴致。不过好在结局没有被我猜到,还是可以4颗星。

  相信我,读完结局,你会回头再读一遍的。

  《影匿者》读后感(九):【雨枫试读】这是一个好看的故事

  这是一个很好看的故事,它发生在1935年,主要讲述一个年少轻狂的警察,一个任性多情的女大学生,一个沉默寡言的保镖和一个初出茅庐的记者四个人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真相,关于命运,还有爱情。 整个故事读起来特别舒服,故事环节紧扣,挖出一个真相,又被另一个真相揭穿,像有一张网把几个局中人困在里面,想要走出来就必须一个一个去找答案,去找线索,最后发现最不可能的真相才是那个真正的真相,这只是他们设的局,是为冤死的父亲报仇,仇是报了可自己也走了一条不归路。 故事从一起凶杀案讲起,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又发生了一起,被杀的还是警察局的探长,由于警察局的不作为,案件停滞不前,人心惶惶之际又有人被杀,就这样原本不相干的四个年轻人决定联手查案。 在调查的时候发现,这三个人的都死跟四大神器有关,原本在十二年前消失的神器,就死去的人,接二连三的的出现作案,让人狐疑,难道真的有鬼神之说。 在调查案件的同时,作者暴露了当时警察的不作为,作为警察局长想的不是给死者一个公道,找出凶手,而是怕惹麻烦,耽误他打麻将。当案件有了突破,第一个想邀功的却是他,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同事。十二年前的冤案也是因为科长被收买,与外人勾结,陷害好人而引发的。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类知法犯法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迫害别人。如果连他们都不能信了,那我们还能相信谁。 故事后面随着真相的揭开,会发现很讽刺的是,看着道貌岸然的君子,大家心目中的大人物,原来全是当年制造冤案的人。四个人罪人通过各自的手段成功洗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人。殊不知他们曾经做下如此见不得人的勾当,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被暗算杀害,这也是整个故事的引子。 本书除了讲杀人偿命,还有爱情,女大学生周叶是一个敢说敢做的女性,同样在爱情面前她也是如此,面对她不爱的果断拒绝,对于喜欢的积极争取。她被当做报仇的棋子,参与到整个案件中,一个想她活,一个想她死,这就是她的命运,想躲都躲不掉,最后她爱的和爱她的双双坠崖,父亲也得到应有惩罚,只剩她一个人孤身到国外。 周叶是善良的,她用自己的善良,让三个男人为之动容,心甘情愿与她结拜,愿意为她舍命,用作者的原话就是:“她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姑娘” 《影匿者》这本书之所以好看,是来源于作者金陵云曾经的职业,十年的记者生涯,这样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他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再加上他十年的编剧经历,有着深厚的戏剧功底,让故事更有看头。他的代表作《包在纸里的火》《独家披露》《昆仑归》多是以记者角度来写的,同样也很好看。

  《影匿者》读后感(十):【雨枫试读】人生十二大与民国疑案

  说实话,《影匿者》这本书我起先并不是很熟,对于这本书的作者也完全不了解。知道这本书是别人的介绍,如果单是金凌云写了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我可能还是不会百忙之中去关注这本书,主要是听别人说海岩先生的徒弟写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书,我才眼前一亮。因为海岩先生的作品我看过很多部。海岩先生的作品特别主要就是警察、青春、感情这几种元素混在一起,每一部都能掀起一股热潮,都能让人深深记住,只是近几年来鲜有作品出现。忽闻海岩先生的徒弟出现,忽然就有一种先睹为快其作品的冲动,因为像海岩写得那类作品近年来几乎没有看到过了,想在金凌云身上体验一下。

  《影匿者》这部作品也是关于警察的故事,这个警察年少轻狂,不谙世事;还有一个女大学生,她任性多情,一脸单纯;一个保镖,他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也不想多说话;还有一个记者,他初出茅庐,经验欠缺。作品是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我”就是那种初出茅庐的记者。当然里面的内容是关于生死、爱狠、贫富、悬疑、破案的故事,也是整个故事的全部,看着这些元素,我开心了,这部就是当年的海岩先生作品擅长的、也是常有的元素嘛。但是也有些许不同,海岩先生的作品都是描写的现代的事,这部作品描写的年代是民国时期,而且作者的语言特色和海岩先生也不尽相同,海岩先生语言沉稳、老练,在案情中夹杂着复杂的感情纠纷,引起读者思考,而金凌云先生的作品,结构巧妙,一环套一环,不看到最后永远不知道最后真相,让读者欲罢不能。

  全书分为十二章,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两个以“大”字开头的词语,大笑、大惊、大悲、大贼、大义、大赏、大苦、大烈、大爱、大变、大谎、大白,情绪、人物、动作都有了,最后来一个大白,真相大白嘛。光看这些标题都有让人一定要看的冲动,很好奇,这么多“大”,作者是怎么把故事套进去的,也能让人感觉故事的波荡起伏。

  故事发生在民国,作者对民国是绝对的有一番相当深的研究的,对当时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器具摆设,穿衣打扮等等都描写得非常精准,要没有经过这些知识的储备,很容易写着写着一不小心就把现代人物的状态给写进去了,让人有四不像的感觉,金凌云先生完全没这方面的任何破绽。文笔生动,故事诡异,每一章的结尾都像说评书的那样,给你留个巧妙的扣,吸引着你一定要读下一章,否则会把人难受死,不到最后的大白绝不肯善罢甘休。

  这是杀人偿命的故事,牵涉到四大法器、三起命案、两世情仇、死人复活、朋友和亲人难以分辨,一枚玉佩带她入局,她是这场大局中的一枚棋子,但是她又无意中左右案件的结局,入局的人躲不过去,也没人能躲过去,这是一场无解的挣扎。朋友们,你们心动了吗?那就一起来看书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影匿者读后感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