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写作之书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写作之书读后感1000字

2022-04-26 03:33: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写作之书读后感1000字

  《写作之书》是一本由[美] 保拉·拉罗克 / Paula LaRocque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作之书》读后感(一):读写作之书

  第一章的标题是《多用短句,句型多变,紧扣主题》,用很多例子来说明这种句式的效果。我想到第一个多用短句,英文写作里面长句就涉及了各种从句,那么句子读起来需要读者调动更多的逻辑思维,短句肯定有助于文本的表达,同样的“多用短句”被用在中文写作里肯定是有人误解及误用了,读了不少现在当红的一些作者的小说,各种极短的句子像机关枪连续发射子弹那样突突突地写,意思肯定是表达清楚了,可是雷同感很严重,文本的特点被所谓的易读的目的给湮灭了。对于中文写作来说多长的句子算长?个人觉得大多数人都误解了,用读者好不好读来做标准固然可以体现,用字数长短来区分也没错,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句子的长短应该以作者的写作需求来界定,没有哪个作者没事会故意把句子写得又臭又长的,其中肯定跟阅读习惯有关,好读似乎已经成为现今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指标,卡尔维诺的小说也很好读,但是在这种好读底下,还有丰富的文本内容,好读其实应该以不刻意制造读者的阅读障碍为标准,那样的句子即使长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整个第一部分很直接地指导写作的细节,这种指导不仅仅适合文学写作,也适合各种文章写作,几乎是所有需要与文字打交道的人都适合阅读,而且会有收获。

  从第二部分开始就更适合小说写作者阅读,每个章节名都把写作者需要注意的部分挑出来,还有各个章节开头的引言,更适合全部摘抄出来。里面所举的例子和观点都很鲜明实用。

  第三部分则是风格指导,偏向英文写作。这本书用来指导英文写作也非常合适。

  现在的问题是读关于写作技巧的书究竟有没有用?

  答案肯定是有用,但时机也很重要。就像一个孩子学习绘画,我肯定反对一开始就让他学习技巧,绘画是一种想象自由的表达,太早学习技巧肯定不利于想象力的发挥,甚至会抹杀某种个人特质的生长,这点太重要了,但是技巧也肯定应该学,可以放在对绘画有一定的自我理解后。写作应该也是如此,如果写作者从一开始就被限定在某种思维里,那么这样写出的作品大多没有新鲜的气息。

  可是写作技巧又是什么?是前人的总结,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如果全然无视前人的经验,那肯定是自大和愚蠢的,天赋当然重要,但学习和吸收公认有效的技巧也很重要,我相信任何有自我思考的人,都会勤勉地学习它们,但是最终不被其束缚。

  学习所有的技巧,然后忘记它们,是最好的方式。这种忘记不是全然不顾,而是知道它们的存在,并且懂得如何运用,但是不能被它们所限制。

  《写作之书》读后感(二):重新审视书写与阅读

  已经记不起有多久没有拿起过笔了。每每需要写一些东西的时候,习惯性搜索-复制-黏贴;这种行为常会让人忘记思考,思考这些文章、句子、词汇、文字、标点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是否契合。

  书写本是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一项基本技能。可能很多人已经弄丢了这项能力。只有在需要书落笔时,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表现才让我们意识到,对于书写早已束手无策黔驴技穷。

  这个时候不妨沉下心来读一读保拉的《写作之书》。读完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关于书写,如何做到言简意赅紧扣主题,如何避免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关于阅读,如何分析提炼故事情节,如何做到有逻辑且快速阅读。作者用多年实践经验为我们娓娓道来。

  《写作之书》的第一部分作者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指导,在写这篇书评时,我都在不断提醒自己“多用短句”、“避免赘言”“紧扣主题”。这一部分之于我现在书写状态而言来的恰到好处,及时解答了一些书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管这篇短评仍有不足之处,但与之前相比亦有所提升。

  文中也有一些公文写作指导,关于行话、官话、官样文章以及惺惺作态这几点指导建议上,我们也许可以会心一笑有所保留地听取即可。毕竟太过直白的官话,那就不是官话了,可能这就是文化差异。

  就写作的技能与策略而言,不论中文亦或英文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诗歌写作中提到措辞与格律,英文讲究和谐音、尾韵、头韵、行中韵;中国古体诗押韵虽较为宽松,但近体诗押韵却比较严格,讲究的是偶句押韵、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韵借韵。

  好的写作者可以做到用词汇作画,笔动时篇篇锦绣,墨走时字字珠玑。王安石曾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反复推敲,经过“过”、“入”、“满”、“到”等字的多次尝试之后,选用了一个“绿”字,一字之差,为我们描绘出了春风所到之处,绿草如茵生机盎然的美景。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甫的“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快写慢校”一章中的“写完然后朗读,于细节处反复修改”可以说是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诚恳地讲,《写作之书》阅读英文原版效果会更好一些,中文与英文混合翻译的效果,造成了部分内容有点晦涩难懂,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也同样成为了影响文章节奏的症结。这也是之所以需要我们沉下心来一读的原因。两种语言书写所带来的困扰,有些我们可以跳过,有些则可以啃下来,用自己的逻辑来做到快速阅读为我所用,这于我们自身而言,也是提升阅读水平的一种方法。

  2019.05.30

  《写作之书》读后感(三):如何不辜负写下的每个字

  在这个言论自由,自媒体高度发达的年代,每个人都可以靠文字表达观点。当然热爱文字的人也都想让自己的文章变得有价值,但是空有一腔热血并不能走上靠爱好脱贫致富的道路,于是几乎所有的文学爱好者都会看那么一两本有关写作技巧的书。 《写作之书》是一本不错的选择,该书的作者是保拉·拉洛克,作者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全书从三个部分讲解写作的规则,首先讲述常规写作的规则,然后进一步为喜欢写故事的读者讲解了如何写出一个精彩的故事,最后作者系统的讲解写作方面的指导原则。 《写作之书》可谓是零门槛学写作,适合刚开始想要学写作的小白选手,我最推荐的人群是那些正准备考四六级的大学生或者考研党,这也是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在所有的英语考试中,写作都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对于考试来说可能会提高很多的分数。 《写作之书》除了讲述写作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党写出高分作文以外,还详细的讲解在英文写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区。《写作之书》即是一本写作指导,同样也可以视作一本英语作文参考书,而且比市面上的其他书籍更加专业有效。 初学者都会陷入句子越华丽越能显出作者的深厚文学功底的误区,其实文章短小精悍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记得有一位演讲家说如果需要需要他进行一场3个小时的演讲他立刻就可以上场,而如果只是20分钟的演讲,他则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准备。 写作和演讲一样,句子不能长的使读者失去兴趣,对要表达的观点应该尽量简洁,直达要害。写作完成后第一次审核就是删除那些多余的句子与词汇。 基础入们学习过常规写作以后,作者又为读者详细解说了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在对事物的描述过程中要注意营造一种画面感,这样读者的印象会比较深刻,能够被记住,你的文字也就拥有了一种力量。 好故事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喻的手法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上就被反复强调,可是找到一个恰当有趣的比喻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以比喻的巧妙应用更能凸现作者的文学功底。 写作是一种很重要的输出形式,各行各业都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每个人自然都需要一定的写作能力。在你不知如何下笔的时候,不如花点时间看看《写作之书》,也许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写作之书》读后感(四):写作小白的案头书

  年前,我迷上了学习写作,几乎可以说是从零开始。

  我过往的人生,没有一项荣誉或者表扬是关于写作的,于是买了很多有关写作的书,有的晦涩难懂,有的深奥不好操作,直到我遇见这本《写作之书》,感觉作者像是老师一样,对着这样一个写作小白的我,尊尊教诲。

  它的作者保拉•拉罗克是西密歇根大学文学硕士,畅销书及专栏作家、沟通顾问。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直活跃于写作和教授写作的高校、媒体等领域。1990年至2001年,保拉成为美联社管理编辑协会的成员。

  2001年,该协会授予她最高荣誉:为新闻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服务奖”。

  《写作之书》是一本知识高度浓缩的实用写作指南。

  作者有三十余年写作教学经验,她把写作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雷区都悉数列出,同时给了专业的修改建议。

  跟着作者的步调阅读并实践,你能精准地掌握实用文体写作的要义,并能触类旁通地把这些经验和技巧应用到其他文体的写作中,享受写作的快乐。

  有作家说:“想写得一手好文章?那你至少每几个月就得把这本书读一遍。”

  有大学教授说:“这本书是个百宝箱,装着能帮助你精确表达的提示——显然它们是无价的。”

  ……

  还有很多赞誉,但这些都不重要,对我这个写作小白来说,这还是将来指导孩子写作的参考书,老母亲的心,有孩子的大概都会懂。

  在此之前,我会每几个月就拿出来看一看。

  书中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写作流程:一些有助于写作的指导。

  在这个部分,作者写了12个秘诀,我看完后再看我过去写的文章,真是让人头大,问题多多。

  第二部分,是写故事的策略。

  在这个部分,作者写了10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分别阐述了有关叙事动力、建立兴趣和悬念、描述用词汇画画、讲故事的人、节奏等等这些写故事时必定会遇到的障碍或困扰。

  第三部分,是指导手册。

  如果是中文写作,这部分可以忽略了,这部分是基于英文写作来写的。

  英文写作的朋友,这同样是很好的参考。

  “跟我说的话一样,那些话真是语无伦次啊。”——达菲鸭

  每篇开头,都有这样的名言,有的诙谐幽默、有的引人深思,有的本身就是写作秘诀,我读到这句,先笑了,然后笑不出来,因为之前我的文中,有的段落就是语无伦次啊,这句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以后要避免这个问题才行呀!

  对照书中的几点,我对自己过往一篇文章做出修改,发到某平台,4小时得到了1万+的推荐量,对于写作小白,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感谢自己能看到这本书。

  写作小白的案头书,就是这本《写作之书》,无疑了!

  《写作之书》读后感(五):《科幻小说写作资料 汇总》2020-12-11更新3.8《写作之书》

  《写作之书》读后感(六):《写作之书》每一个初学写作者必备书籍

  《写作之书》是后浪出版社出版的,集合了多位从事写作工作者的经验与技巧,向刚刚想要开始写作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少走弯路。毕竟时间才是作者最宝贵的财富。

我只知道一个原则:要明白自己在写什么。如果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写什么,那么我的世界将会一片混乱,我也终将一事无成。

  对于写作之人来说,你的作品必须引人入胜,同时兼顾通俗易懂。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作品要表达的内容,文不达意是最致命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写了一千多字的文章,可是通篇阅读,却不知作者要表达何事,岂不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也耽误他人?

一、写作技巧 - 多用短句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古文晦涩难懂,古文就没有标点符号,有些断句就很判断。同样对于英语而言,我们就会觉得短句比包含从句的长句难懂。对于白话文的中文来说,一句话的长度也是应该有安全数字的,运用短句也会更好的锻炼的作者的总结概括能力。

  这本书在每一节的最后也有很多的例子,对比与列举,会让读者深刻的体会到两者的区别,孰好孰坏,一比即知。最神奇的是有时候短句比长句的字数缩短了一半,但是对于叙述同样的事情,短句显得更为言简意赅。《写作之书》提到,你的文章不需要读者去读三四遍来揣摩作者的意思,也不需要为这些繁琐的句子买单。

二、写作技巧 - 避免赘言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梦,古今一梦尽荒唐。慢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或许对于新手而言,写作品不是很难,但是写出好的作品,总是不尽人意。我们都知道作为四大名著的《红楼梦》曾经就修改了数十年。那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道出了十年的辛酸。

  对于新手而言,我们没有十年的时间去摸索技巧。《写作之书》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对于修改文章而言,我们可以去掉无所谓的介词,利用一些修辞手法会让文章更生动。每个人的写作问题都不尽相同,水平当然也各有高低,但是本书的技巧指导更像是医学中的“对症下药”,让你发现不足,亦或锦上添花,留下脍炙人口的作品。

  英文写作的指导

  本书的某些章节也涉及到了英语的写作指导,它没有固定的从句类型,却告诉你如何判断一句话的那些句子可以被替换,或许对于阅读英语文章而言,也大有裨益。

  文字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些文明,记录我们所处的时代,写下那些令我们触动的事情,描写出我们的价值。《写作之书》就是一本告诉你如何去操作的书,而对于写作技巧而言,学会了就是属于自己的能力,无可替代。

  《写作之书》读后感(七):人人都会的写作时代,不能忘记基础的写作技巧

  一、真正的写作,不能忘记基础

  写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门槛最低的变现途径。

  以前,在我们的心里,写作是大作家的事情,作家是那些书上的传奇人物。

  然而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人人都可以写作,写作已经不仅仅是作家的事情、甚至出版一本书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情。

  如今的写作已经不被学历、专业所限制。反而对专业知识比较深厚的人而言,他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向大众传播自己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不一样的东西。

  在各种手机APP、写作软件的帮助下,只要你愿意表达,随时随地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如果你愿意把它们整理成文章,那么它们就能在自媒体平台上表达出来,甚至给你带来变现。

  尤其对于一些半路出家的写作者而言,他们迫切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写作,来表达自己的兴趣甚至进行变现。于是各种写作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一般都打着速成的幌子,如“30天学会月入过万的写作技巧”,“七节课让你学会10万加爆款文的写作套路”等等。

  然而这些捷径或者说技巧,也许能够让写作者在短期内实现变形的目的,但是对于想要长期发展写作的人而言,它只会让写作者的基础更加的薄弱,成为他们未来写作之路上的隐患。

  想要让自己的写作之路更长久,就要把基础打牢,。学会一些基础的写作技巧。

  被称为美国“写作教练”的保拉·拉罗克就为新手写作者准备了一本,关于写作基础的书,正是我最近在看的这本《写作之书》。

  作者保拉·拉罗克有三十余年写作教学经验,本书是其在教学与实践中总结出的各种写作规范,旨在为所有患“写作困难症”的读者提供真正的“一站式”服务。

  二、基础的写作技能和讲故事的技巧

  这是一本知识高度浓缩的实用写作指南,形式简洁、内容翔实、极具启发性。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作者主要教会写作新手,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转化成文章,尤其对于新手写作而已,他们经常废话连篇、啰里啰嗦词不达意。而作者在这里就给出了许多实用的方法,让写作者学会如何运用简单准确的词语,写出优雅、灵动的文章。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对如何更高效的沟通这一问题给出了注意长短句使用告别限定词等等,让人学会如何在下笔时更切中要害,让文章简洁而真诚。

  在这里作者强调的是,对于新手而言,不要讲究文章的华丽,而是要学会如何用简洁高效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文章不再臃肿,让文章简洁清晰明了。

  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主要是讲如何让文章更吸引。在这里做的很好的是讲故事的技巧,也就是说作者在使用素材案例的时候,如何让你的这些论证、更加的吸引人、更加的真实动人。

  在本书里,所有新手在写作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雷区都被作者悉数列出,同时给出了专业的修改建议。每个小节都穿插了来源广泛、教科书级别的句例,能够极大地加深你对方法的理解。只要你愿意跟着作者的步调进行阅读,并且进行大量的实践,你能精准地掌握实用文本写作的要义,并能触类旁通地把这些经验和技巧应用到其他文体的写作中。

  写作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要在学会基础的写作技巧之上进行大量的练习,尤其要进行坚持写作。但写作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你会沉浸在写作的乐趣之中,获得成功,并且享受写作的快乐。

  《写作之书》读后感(八):写作大师都擅长的技巧:相机式描述

  梭罗的《瓦尔登湖》中有这么一段话:在暖怡的夏夜,我常常会泛舟弄笛,河鲈似为我的笛音所醉,在我身边畅意悠游。月亮在细纹粼粼的湖底潜行,树木也投影其中,斑斑驳驳。夜极深沉,我们便将熊熊而燃的木棍高高抛起掷于湖中,它在空中如射向天际的火箭,落入湖水咝咝作响而后熄灭,我们顿然被漆黑包围,只好摸索前行,最后,哼着小调,又回到了人类的喧嚣和鼎沸...

  虽然我不曾去过瓦尔登湖,但阅读完作者这段话后,却能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看到了这一切。

  在《写作之书》中作者保拉·拉罗克把它称之为具有画面感的相机式描述

  好的写作者知道如何描述人、地方、事情和动作,这样,他们的读者也可以看到这些东西了。他们用词汇作画。因为经过精挑细选的词汇有着强大的力量,所以用词汇画出的画通常要比亲眼见到实物更有力。

  所谓相机式描述,指的是把我们的眼睛变成相机机,记录下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并表达给读者。这就要求作者不仅从视觉单一层面对事物进行描述,更多的要从听觉、触觉、嗅觉等不同的维度进行描写。让读者更生动、具体地了解所描述之物以及他们背后的深意。

  举个栗子:

  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画面。

  当众人坐定于厅内时,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果然,那人被一群人簇拥而来, “此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人未到声先到,先引起读者的好奇心,随后曹雪芹将服饰描写又分成了三个部分:头饰、上装、下装,并对每一部分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形象感,也从侧面体现了王熙凤平时对于荣华富贵的追求。

  说着,"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曹雪芹对人物的描写不仅有貌还有声,通过语言描写反映了人物个性、家庭地位和时代背景。“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这句话明显体现出王熙凤想要讨好贾母,表面是在表扬林黛玉的美貌,实则是在奉承贾母,同时间接称赞了贾家众姐妹的美貌。她这一句话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同时夸了五个人。通过语言,曹雪芹把王熙凤精明能干,善于察言观色,虚伪狡猾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十分丰满。

  想想自己平时的写作水平,和曹雪芹之间差了好几个百梭罗,自叹不如。可如果我们也想学习相机式描述,该从哪里入手呢?

  正确的描述性细节通常会有一些共同点:

  它们会诉诸感官。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读者有启发性,有实际或象征意义。

  它们是有组织的,读者可以感觉得到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我们可以尝试着这么做:

  1.从多种感官入手。不仅仅是视觉,要多从听觉、嗅觉、触觉、全身感觉等角度进行描写。

  2.给读者留有印象。不管我们写的是什么文体,议论文、抒情文、散文,其实都是一种表达,向读者表达我们的思想或感情。表达如果不到位,就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地印象。

  3.描写要有逻辑。可以是从抽象到具体,也可以是从具体到抽象,但切记描述一定要有逻辑。逻辑好比是人的骨架,试问你是喜欢一个貌美如花的驼背还是一个骨骼强壮但不那么美丽的健康人呢?

  还等什么,赶紧用起来吧。下次看到美女可千万别只会说:我靠,正点!请睁大你的眼睛像相机一样开始你的描述吧……

  《写作之书》读后感(九):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袁枚是清代乾嘉时期诗人、散文家,字子才,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在当时已是诗坛盟主,晚年写诗仍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地修改直至自己满意。为此,袁枚写下了《遣兴》这首诗表达自己创作的态度。

  古人吟诗作对尚要修改润色,我们提笔写文章亦是如此。 作者保拉·拉罗克在《写作之书》中同样强调修改对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作用词遣句,要精挑细选,因为用词汇画出的话通常要比亲眼见到实物更有力。优秀的描写应该是直接具体、惜字如金并且言之有物的,言简意赅是文章出色的特征。而要想不落入陈词滥调的俗套,新鲜的措辞亦是不可或缺的特色。简单几句话就能表述出色文章的要求!可是要想实现并不容易的。文章往往要通过不止一次的修改才能达成。问题来了,你能看出文章症结所在吗?你知道如何修改吗?

  之所以说《写作之书》是一本到位,终极实用的写作指南,是因为作为美国备受赞誉的“写作教练”拉罗克就像你的语文老师,在书中手把手教你批改自己的作文。这是我个人认为最贴心最实际的帮助。

初稿:我们握了手。我感到他的手瘦骨嶙峋,十分冰冷。我在 11月见过他,跟那时候比起来,他变得更瘦也更加虚弱了。他穿着松松垮垮的裤子,肥肥的毛衣,这让他显得更单薄了。修改稿:他比我记忆中的那个人还要虚弱。他穿着松松垮垮的灰色灯芯绒裤子,宽松的黑色开襟羊毛衫,显得十分憔悴。他向我伸出瘦得能看得见骨头的手,握上去既干燥又冰冷。终稿:11月以来,他变得越来越虚弱了。松松垮垮的灰裤子挂在他的胯骨上,一件老旧的黑色开襟羊毛衫披在他身上,盖住了他那空空的胸膛。握着他的手的时候就像是抓着一只小鸟的爪子。

  难能可贵的是,拉罗克不仅是简单地呈现出初稿、修改稿和终稿,她还详细地记叙了修改的理由以及修改的过程。“当我在11月见到他的时候”和“我感到他的手瘦骨嶙峋”几乎毫无必要,直接删掉;“灯芯绒裤子”与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不符合,也容易产生歧义;用“小鸟的爪子”这个比喻体现“瘦骨嶙峋”更加生动。

  同时,朗读文章和倾听文章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写作和校对方式。把自己写的文章朗读之后,就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改,直到听到自己的作品没问题了。

  我想,作文被老师当范文念过的人都有一个作家梦吧。我也有一个作家梦,这个梦很遥远。但这并妨碍我用自己的方式做着与之相关的小事情。我会写日记,会写读后感,虽然浅薄,但我手写我心是一种满足的快乐。这就是我读《写作之书》的目的!我想让自己的文字能够更顺畅就好。以上是该书让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

  我还想对《写作之书》做一个大概介绍,希望你千万不要错过!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指导建议,"想方设法通过文字与读者交流,让他们明白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第二部分为写故事的策略,“故事原型”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第三部分则为英文写作风格手册,针对英语单词、语法和文体规范给出具体办法。因为是英文写作书,部分章节都附带原文甚至就是英文呈现。不过中英文写作本来就有共通之处,所以这不影响这本书的使用。

  最后给自己提一个要求,学以致用!今天只是完成初读,之后还要细细地多读几遍,针对自己文字的问题,用书中的方法去学着修改。

  《写作之书》读后感(十):三十年写作经验之谈:写作爱好者需要的一本书

  一直羡慕写作好的人, 阅读到他们写的书真是一种享受。 最近豆瓣举办了写作拉力赛,其他的媒体也有类似的新写作大赛,几个朋友参加了比赛,写出来的作品也是有模有样,非常不错,很是羡慕呀。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路实在是有限,写不出文笔、结构、思路俱佳的作品,怎么能够提高自己呢?读到《写作之书》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是一本能够从根本上让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全面提高自已写作能力的好书。

  《写作之书》是保拉.拉罗克30年写作经历的经验之谈,她从实际写作的角度来阐述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给出了非常具有操作价值的建议,而且通过很多实例对比,让读者明白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好在什么地方,非常实用。虽然不少例子是用英文来进行举例,但是语言文字都是相通的,人类的大脑阅读习惯也是相通的,只要能够把写作、阅读心理掌握好,那么举例写作成功也就不远了。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写作流程,给出了一些有助于写作的指导;第二部分是写故事的策略,从各方面详细介绍了故事情节设置技巧和方法;第三部分是指导手册,通过简短的测试,让读者明白自己的风格是什么,应该向什么方向去发展。总体上来说,这是一本知识高度浓缩的实用写作指南,极具实用性。

  文章要要让看得比较舒服,首先要做到简洁。简明扼要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文章通过一段话让读者感觉到了改前和改后文章的差异,明白文章应该往什么方向去写。在《写作之书》中,拉罗克讲解了很多让文章简洁易懂的技巧。

  首先是多用短句。在拉罗克看来句子的平均安全长度在20个单词左右.简短的句子能够让读者更明白作者的本意。这点在我们上学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应该会很有体念的,做英文阅读的时候,掺杂着大倒装句子,都是很难理解的,大量的定语从句状语从可的句子,还有被动时态的句子,倒装句子都是很难理解的,反复揣摩体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问还不一定能够读懂。在做中文的阅读题时,充斥着大量的修饰词的句子言之无物却有着长句的段落也是非常让人头疼。由已推人,我们自己都不喜欢的写作方式,读者会喜欢吗?

  另外段落的合理分配个人觉得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喜欢把一件事情彻底说清楚了才分段,整个文章可能只有四五段。最初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直到有一次编辑发布我的文章的时候,通过合理的分短段落,合理的增加标题,让我的文章看起来一下子清晰明了很多。之后我又观察公众号和杂志发表的文章,在句子和段落、标题上都非常有讲究,非常值得去揣摩去研究。

  其次是使用简短的词汇,尤其在文中注意当心行话、时髦语言和陈词滥调。这点也非常重要。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对某些类型的词语情有独钟。仔细观察一个作者的文字经常会发现某类词汇出现的几率非常高。归根结底还是写作者为了突出自己的文学修养,或者是文化水平。但是相对来说,更多的读者还是喜欢简洁易懂的文字,就像当年白居易写诗的时候,首先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奶奶听,如果老奶奶听不懂,那就回去再修改。最终成就了文豪的地位。我们做不到那种高度,起码能够让我们自己的文字没有复杂难懂的内容,让其他人看起来比较轻松愉悦,这也算是一种成功了。

  在《写作之书》中,针对写故事的策略也进行了相应的指导。书中分析了故事中的原型人物角色、 情节的合理性,对于真实故事如何进行文学创作进行了指导,要留白,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马上都说出来。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真的是太有指导意义了。我有一个朋友参加了写作拉力赛,有一次在群里讨论起小说时候,谈起来她的第三章本来是已经写完要上传了,结果有人指出来,情节发展得太快,把将来的事情都给透露了出来,有点不妥,最后她又把这一部分重新进行了加工,效果好了很多。另外对于情节的合理性几个人进行了讨论,关于荒岛、关于水路关于犯罪动机,都提出了一些很有建设性的意见。不光是作者,我也觉得思路开阔了不少。另外一个朋友提到了关于小说中出现的五一放假期间发生的事情,作者忽略了五一长假的历史演变过程,导致小说中出现人物的年龄和实际社会有点对应不上,这算是写作细节和情节合理性方面的事情,读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每部分都要特别细心才是。

  通过保拉拉罗克的《写作之书》,我们可以学习到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得到作家的悉心指导,相当不错。经过学习之后,相信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早日实现写作梦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