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兴奋!刘擎教授这本书太好看了!
上周《奇葩说》第七季结束了,傅首尔拿到BBKing,好像合该如此,大家也都同意,但确实没有什么惊喜。
这一季给我最大惊喜的选手是小鹿,就算做一辩,她也不只是讲段子,而是有观点输出的,这一点比其他所有来参加节目的脱口秀演员都强很多。更让人喜欢的是她不卖惨,不煽情,把一切都平衡得恰到好处。
另外一个惊喜,就是导师台上的刘擎教授了。
我是看了节目才忽然想起来,2013年我读过他的一本随笔集《中国有多特殊》,还为它写了一篇书评。只不过当时我并不了解刘擎教授到底是干嘛的,只是当一本随笔集来读。当然,书写得很好,我也很喜欢。
在这个节目里,再次遇到刘擎教授,一开始是新奇,但看到后来,往往是他的存在使我感到心安。大概是他的人文主义立场,有一种托底的效果吧。
任何一位正经地教授出现在娱乐节目中,都会面对一种质问。大家担心他会变得更加娱乐化,明星化,不再是纯粹的学者。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资本和名利确实有腐蚀作用,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将所有人都框死在自己的结界里。往往,更多的跨界,才会看到更多不一样的可能。
不过今天这篇文章并非要讨论学者的跨界,而是想好好推荐一下刘擎教授的新书《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这本书,我读得非常兴奋。是的,一门思想史的课程,却一点也不枯燥,反而有一种迷人的魅力,让你想要一直看下去。
这可能就是刘擎教授的功力吧。他并非只是按时间顺序,一个思想家一个思想家的讲过去,而是将看起来遥远的哲学思索和我们每个现代人所面临的具体困境结合起来。在阅读徐徐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会清楚的看到,这些思想家并非是闲着没事干,一天天乱想,而是在试图回答一个个人类必须面对的难题。
而这些难题,一言以蔽之,就是「现代性问题」。
当然,「现代性问题」是个笼而统之的概念,给人一种庞大且无从下手的感觉。但刘擎教授在一开篇,就将这个大问题的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所谓现代性,简而言之,就是现代化所带来的结果。而现代化,就很好理解了,也就是人类世界从古代走向现代的过程。推动这一过程因素,我们都知道,有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等一系列的变革,从思想观念到政治生活方式,全部都发生了变化。
于是,人类进入了现代,形成了一些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特点:在经济上,是现代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崛起;在政治上,是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现代民主与宪政的发展;在社会层面上,是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包括地域的流动和阶层的流动;在思想文化方面,是理性主义获得主导地位,还有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意识的兴盛。
由于我们生来就是一个现代人,所以对此往往没有什么反思。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说不清楚的焦虑、忧伤、不安,当然还有孤独,但是我们不会想到,原来这一切并非从来如此,这些都是现代人的困惑,也就是所谓「现代性问题」的一部分。
在这本书中,刘擎教授先是通过讲解马克思·韦伯的四个核心概念,来引出现代人到底面临哪些难题。这四个概念是:祛魅、诸神之争、工具理性和现代的铁笼。
「祛魅」这个概念,我们大概都听说过。简而言之,它指的是理性主义将一切神秘的、混沌的角落都清洗干净了。在古代,人类是嵌入在整体宇宙之中的,到现代社会,人则从「母体」中被剥离出来,从此不得不孤独地、无依无靠地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诸神之争」,简而言之,就是指观念的冲突。进入现代,再也没有一个能够决定一切的秩序了。这当然是好事,但同时我们也开始陷入价值多元的困境。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有很具体的感受。而真的正困难,还不在于生活中因为观念不同而发生的冲突,更困难的是,由于你永远不知道你选的是不是对的,你永远存在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这也几乎是一种时代的病症。
「工具理性」,指的是不关心目的,只关心达成目的的手段是不是最优的。韦伯认为,除了工具理性,人类还有一种价值理性。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感觉得到,工具理性越来越压倒价值理性。所谓的「困在系统中的人」,就是一个例子。由于工具理性,我们会更追求效率,以更好的达成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系统被构建起来,人也不再被当作目的,而是手段。这毫无疑问对人的尊严,人的意义感都提出了挑战。
「现代的铁笼」,是一个隐喻,指的是我们的境遇。一方面,就像上面提到的种种问题,我们被困住了,但同时,我们又离不开现代世界带来的基础保障。铁笼束缚我们,但也庇护我们。
从韦伯的思想出发,我们开始将个人的困惑和时代的病症联系到了一起,此刻,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被接入了一个更大的思想脉络中,我们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而得以共享这一百年来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思考成果。
接下来的航道将分流为两个方向:
一条路径是对个人生活意义的思索,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更容易察觉到的困境,人的无意义感,丧失感,虚无感等等。
另一条路径是对社会生活的秩序的思索,我们都知道20世纪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出现了好几种被实践了的政治社会形态,那么诸如纳粹大屠杀这样的惨剧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人类社会又该往何处去?这都是这一路径下,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第一个路径中,刘擎教授介绍了尼采、弗洛伊德、萨特的思想,帮我们回溯人为什么会有这种丧失感,以及如何应对。
在第二个路径中,刘擎教授先是介绍了鲍曼、阿伦特、波普尔、哈耶克、伯林、马尔库塞六位思想家,从多个方面反思了20世纪的教训为我们带来的启示。接着,又阐述了罗尔斯、诺齐克、德沃金、桑德尔、沃尔泽、特勒、哈贝马斯七位思想家的理论,带我们回到到当下的时空,在面对多元化、平等和自由这三种现代诉求的压力下,看看西方主流自由主义思想是如何回应的。
最后,则简单介绍了福山和亨廷顿的历史决定论和文明冲突论,来思考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希望。
总而言之,阅读这本书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从前了解的一些思想家的观念,终于在刘擎教授的梳理中,被纳入了一个更清晰的脉络,并且这个脉络是从回应现实问题出发的。因此它并非只是学院的,观念层面的,也是当下的,与每个人都直接相关的。
当然,这本书并不像某些思想史那样厚重,自然也没有那么深入,但这恰恰也是它的优点。这使得每个普通读者,即使没有思想史的准备,也可以进入它,并且得到一个清晰的图景,让我们对眼下的世界,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刘擎教授在前言里写道,阅读这本书或许有两个作用,其一是帮助我们学怎么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其二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反思性的思维。
毫无疑问,这确实是我们需要的。
#更多文章
聊最近看的几个电影!豆瓣9.4分真的不亏!
豆瓣9.2,他把婚外情写成了最伟大的小说!
刚刚,我一口气读完了余华的新书!
- 感谢关注 -
魏小河
(读书、电影、生活)
微博 | @魏小河
B站 | 魏小河
公众号 | 魏小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