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希林公主》影评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希林公主》影评摘抄

2021-03-15 04:10: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希林公主》影评摘抄

  《希林公主》是一部由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执导,马纳兹·阿什哈尔 / 塔拉内·阿里多斯蒂 / 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林公主》影评(一):听一场对白,看观看一场电影的人.

  霍斯罗夫和我,还有你们,我悲痛的姐妹们..

  你们看到他的尸体,你们悲伤地哭泣.你们听到我的故事,也在哭泣.

  从你们的泪水里,我看到了你们的眼睛. 你们的泪水,是为我希林而落吗?还是为了你们 每个人体内的那个希林?

  那些希林,一生中没有受到宠爱,没有受到关注. 她爱上了一个人,但从没有回报. 她很孤独,但没人相信她的孤独. 只有当她死了,人们才会想起有那样一个女孩.

  爱上了一个人,雨过天晴,眼中出现彩虹,七彩的泪水落在她的脸颊上..

  啊 ,我累了, 我太累了,悲伤的姐妹们, 只有一把匕首,一把小小的匕首,能够让我从多年的疲惫中解脱...

  《希林公主》影评(二):对电影本质的一次探讨

  将伊朗的传统故事用这么独特的方式呈现,阿巴斯每次都给我惊喜,而且电影实验性非常强。

  这是探讨电影意义的一次试验,包括图像、声音和演员都颠覆了一般的电影规范。

  想到了电影就是影院的艺术以及有观众和影迷才有电影。

  为什么只有女面孔,这个问题我是怎么也想不明白。通过审视女性的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和我们察看她们的面部特写所想象的故事为大家分享。

  比诺什是唯一的正规演员,但是却被去演员化了,是不是预示着正规演员的终结呢?

  电影是影院的艺术,在影院里每个观众都是独立的,这是一个很私人化的空间,不必理会人家的感受。每个人都可以坦荡地流露最真实的情感。

  看着一个个女性的观影表情,仿佛是看到了自己,就像在镜中看到的自己一样。似乎与很多人同时与你一起分享这个传奇。

  《希林公主》影评(三):好电影好电影

  观众在找好看的电影,电影人也在找理想的观众。 电影想要表现什么,观众就能接收到什么,这应该算是电影人的私心吧。像阿巴斯这样的导演,偏向精英主义是不奇怪的。所以坐在银幕前的观众期待什么,远不如需要向她们传达什么重要。就像这一百多位女演员表演出来的标准反应,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该被吓的时候就卧槽吓了我一跳。再加上特写的强调,我很难不想到这些画面表达的是“应该是什么”而非“是什么”。也就是说,标准答案。 但是,看电影的时候,是要有人皱眉的。高兴的时候笑,伤心的时候哭,被吓到了骂一句,思考的时候皱眉头。毕竟,标准是谁定的呢?好电影是导演拍出来的没错,但前面那个“好”字,其实是观众给的。我忍不住想,把让伊朗人熟悉到无需思考的席琳和霍斯陆的故事换成《出租车》,不知道能出来个什么样的片子。 当然这都是矫情,大家别骂我。这是个好电影,因为和《出租车》的导演贾法·帕纳西一样,阿巴斯也干了一件别人都不敢干的事。

  《希林公主》影评(四):女演员大集合

  好多熟悉的面孔……除了Binoche之外认出来的有

  Leila Hatami (一次别离里和女人花里的女主)

  Golshifteh Farahani(关于伊丽里面的Sepideh和梅子鸡之味里的女主)

  Taraneh Alidoosti(关于伊丽里面的Elly)

  Merila Zarei (一次别离里的Mrs Ghahraei)

  ehnaz Jafari (黑板里的女主角)

  Rana Azadivar (关于伊丽里面的Nazzie)

  Homayoun Ershadi(樱桃的滋味里的男主)也进来打了个酱油……

  此外还有若干看起来很眼熟的人,只是没有在IMDB演员表上找到确认。从资料上来看里面很多老一辈的演员是伊斯兰革命之前明星级别的人物,革命之后就很少再出江湖了。果然阿巴斯还是具有一呼百应的神力~

  相比而言,能够把众多明星演员一起召集起来的电影,英国有Love Actually,法国有Paris Je t'aime,而大概中国也只有建国大业这样的片子而已……

  《希林公主》影评(五):希林

  像《特写》一样,阿巴斯同样引导观者去思考电影本身。

  同样是关怀女性的电影。就像阿巴斯之前指出的,声音和画面只呈现其一也能表现同样的效果和传达同样的感情,这次阿巴斯干脆用整部电影的时间来做实验,给观众作了足够的留白使其通过想象填满,让观众去创作荧幕上放映的电影。

霍斯罗夫:“而他那种人,倾向于反抗,那他现在为什么向爱屈服?”仆人:“爱与反抗,本质是一样的。在一方受挫,就会转向另一面。”霍斯罗夫:“那些石头是靠爱雕刻的,不是靠你的手!”法哈达:“我的手听心的话,我的心听希林的话。”法哈达:“陛下爱她并不让我吃惊,我只是吃惊,不是全世界都在爱她。”

  希林:“这个我的肖像,简直就像在回头看镜子中的自己一样。只见过一次,你怎么能记清我的每一个细节?”法哈达:“我的双眼并不因为这种傲慢而感到愧疚。你的脸印在了我的心上。”

  《希林公主》影评(六):以结构去解构

  我喜欢这个电影名字,因为我们同电影里的女演员一样都叫Shirin,Shirin是由我们一同创造出来的,它虽为虚构的形象却是由在场女性的真实情感促成的。可以说这部自始至终未得其见的电影的确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它是未完成甚至是没有必要完成的,这是阿巴斯精彩的留白,对于女演员来说,Shirin来源于阿巴斯的口述和一张简略的图片里,对于我们来说,Shirin存在于后期捏合的线性音频和女演员们的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里,阿巴斯以结构的错差营造了艺术层面的真实,既是他最喜爱的方式:导演-演员-观众均实现了源于自我的创造力,在整个过程中彻底拒绝了诱使的目的性和与真实背反的技巧性。配音员所演绎的属于Shirin的台词提供了完整可读的叙事,后期配置的音效则提供了清晰的刺激点(即冲突),Shirin从开始拍摄到被我们观看一直是一个“被想象的共情体”,作为观众的我们与拍摄现场的女演员们情感体验和私人经历代入到Shirin的角色里(这与正常观影体验恰恰相反),也就是说不是我们借着Shirin的身子驰骋在寓言故事里,而是Shirin借助我们私密的情感被联合创造出来,此过程中,演员没有臣服于角色,我们也没有臣服于女演员表演的支配,我们被迫间离而最终均得以作为主体去表达和感受,体会着最真实的情感去一同虚构出这次事件,阿巴斯以精心设计的结构解构了传统的导演-演员-银幕-观众的互动关系,我们站在同一条线上丰富了自由和深刻的维度。

  《希林公主》影评(七):讲两句

  这部片更多的像是探求电影的边界线而进行的一次实验电影,说不清阿巴斯对此带有的情感,是严肃的占多呢还是戏谑为主,电影不过是些扮演出来的东西,既然能扮演不存在的人物为何不能扮演观众呢,调动观众情绪的是声音,有时并不是扮演,但扮演与声音、场景相结合的时候,电影本身所带来的威力显然会远超于单个体的存在。

  不可否值的是阿巴斯显然已经超越了其中的所以所想,转而探索的是影像的意义所在了,他将画面与声音进行适配,带有游戏的色彩去调教演员,孰真孰假,是看到的就是真还是你所相信的是真,抑或是真实只存在于自己心中,依存于个人?

  要说声音,音乐早已可以给人以画面感和情感共鸣了,要说表演,戏剧与歌剧早就已经给人最佳的感官愉悦了,那么电影探索的是什么,我相信是那些更加细微的情感,将情感更加近距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要我们直视那种必不能用夸张的一切表现代替的暗流涌动、千言万语在心底百般流转却又止于心中的情感。

  就像是演员,演员在扮演的时候必然是要相信角色是真实的、鲜活的个体才能做到全情投入,才能做到真实的扮演,才能使观众信服其真实性,才能服务于整个故事,但若是没有这个故事的存在呢?如何让演员真实地表演?

  有时基于假设,有时基于欺骗,很可笑,真实居然建立在这两者之上,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一次试验,试验的是观众心底的真正的真实。

  但不会变的依然是电影本身,我们会为声画结合无比美妙的场景惊呼,会为运用声画创造出的蒙太奇瞬间而感动,我们会沉浸在不同的叙述而为之振奋,电影的美妙无与伦比,不可替代。

  《希林公主》影评(八):每个女人心里有一个希林

  一个拍电影的拍了一群演电影的看电影的一部伊朗电影,很多人说它是实验性电影,我却认为这是一部极具启蒙意义且能引起女性共鸣的的教育片,只是拍摄手法极具特色,这也是阿巴斯才能拍出的影片。

  我们始终看不见电影院屏幕上放映的画面,却被有声有色的旁白的语言所动情。

  曾几何时,我想,如果爱看电影的我,失了明,那么会如何?

  今天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糟。从希林公主看到,即使只能听对白,听音效,仍然不会剪灭一个好故事所能激发的人的无边无尽的想象。

  阿巴斯告诉我们,不一定有画面的故事叫电影,听觉的盛宴,也是一种电影。

  比诺什也在里面露了三回脸,只是她的脸部特征太不伊朗了,乍看还是蛮扎眼的。但是其余那些,或年轻,或年老的伊朗女演员们,真的很美。有时,女人看女人的脸庞,也会看出细节。

  电影院在上映一个古代的希林公主的故事,她的家族背景,她的成长旅程,她的奇妙经历,当然还有她的执着的爱情。

  电影院里每一个观影的女性心里,跟着一起起伏,一起感同身受,一起悲欢离合,一起落泪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个希林。

  “我们就这样了,霍斯罗夫和我,还有你们,我悲痛的姐妹们,你们看到他的尸体,你们悲伤地哭泣,你们听到我的故事,也在哭泣。从你们的泪水里,我看到了你们的眼睛。你们的泪水,是为我希林而落的吗?还是为了你们每个人体内的那个希林?

  那些希林,一生中没有受到宠爱,没有受到关注,她爱上了一个人,但从没有回报,她很孤独,但没人相信她的孤独。只有当她死了,人们才会想起,有那样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人,雨过天晴,眼中出现彩虹,七彩的泪水落在她的脸颊上。”

  《希林公主》影评(九):《希林公主》

  阿巴斯这次的尝试只对于他是种实验。这样一种形式是常见的,最近一次是在Beyoncé北京演唱会上看到,最后出现全球人民共舞《Single Ladies》的视频剪辑,整体看起来就是一次狂欢,但细到每个视频中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段故事。

  不过阿巴斯的伟大,在于他将一种影音的“虚假”构成,能运用到一个严谨、严肃的层面。即便你是知道那些演员们就是对着一张纸上两个小人和一些箭头自己想象故事,然后记录她们的表情,影片中影片的音效都是诗朗诵般的录制,你还是会投入她们所投射的电影世界。

  阿巴斯这次用一种完全虚构建立起的方式让人迷惑,他是在反电影吗?应该不是,电影创作中的不真实较这部影片更甚;他是在反演员吗?应该也不是,朱丽叶·比诺什的非表演形式证明了,即便是职业演员同样有抛开技巧后的情感。

  可能他的初衷并没有那么激烈,只是我们太爱把这个层次的导演意图进行二度创作了。

  ————————————————————————————————————————————

  制片人Hamideh Razavi拍摄的花絮:http://t.cn/Ryumgjw 码: esub 26分钟

  如今想起来这些演员自己看影片时候期待自己被用与否或者用到哪里也会是很有意思的。

  原来会去分析很多,比如反电影、反表演、影音时空维度方面的,其实阿巴斯就是在玩罢了,希林公主的故事已经不记得了,记得仅仅是形式上的东西,到底什么更重要,这可能是他希望带给我们的。

  2016.07.10

  《希林公主》影评(十):怎么办,这绝望的爱啊,这燃烧的火焰啊。

  哦,你看到了吗,她们的面容,她们的表情。然后 观众,才是最值得记录的啊。哦,你的命运在召唤你 我大概看出你在想着什么了,大概看出你想表达什么了,一定也是有疑虑的吧,偏个头,也还是嘴角带着笑意的吧,脸庞给我们的语言啊,思想是流动又自由的。希林公主,由她们戏剧性地转述给我们你的故事。

  既然这么细腻又微妙,想说的可就太多了。我喜欢大山,大山旁白有座城堡,那可就太好了。哦,她们的眉毛眼睛和嘴唇,然后也就紧张了,然后 那就再梳理一下头巾。因为同为女性啊,终于还是要流泪的,为战争为王位而非爱情。爱让我失去了耐心,但也让我充满了勇气和力量。男人为爱热血沸腾,女人为爱遍体鳞伤。

  你我都为希林捏了一把汗,然而结局就是这样,真相就是这样,爱,也就是这样。嗯,我并不想过平静的生活。要不是你名字的力量,比士顿不过是一片废墟。怎么办,这燃烧的火焰,马儿要脱缰了,马儿嘶吼得这么猛烈。我的鲜血就快要融进这片石头上,但也没关系。你的声音传遍了山川和平原,我也没说什么。

  希林的声音也很美。

  人们或正襟危坐或坐立不安,人们按捺不住却也平静地观看了这场爱情。

  她们在看电影,这是一部电影,真是棒啊。

  每一句台词,好像,也都像是一首诗。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期盼的日子终于结束。爱情故事还是在于希林和霍斯罗夫。这场电影也有男性在观看,但又似乎和他们无关,女性,那么孤独又悲伤,嗯,还那么绝望。我做了那么多梦,真怕这也只是个梦,如今能够感受到的美好,真怕不过是场梦。你要放弃这种爱情,可是爱情没有放弃我。不安和担心从未离开我,你应该离开它们。

  请求安拉原谅,不过是场游戏,而我们把游戏玩了一场又一场。

  阿巴斯,光听这个名字都觉得好遥远,真好,他歌颂了一场爱情。

  她爱上了一个人,但从来没有得到回报。她那么孤独,但没人相信她的孤独。

  多年前你就已经很疲惫,最终,你还是只能疲惫地离去,多么残忍多么孤独,只有这样才能被拯救。

  我消失了,从我的眼睛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