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钢之色》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钢之色》读后感摘抄

2021-10-30 00:57: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钢之色》读后感摘抄

  《钢之色》是一本由[英] K.J.帕克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4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钢之色》读后感(一):K.J.帕克,您的好邻居

  《钢之色》是K.J.帕克的长篇处女作,也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帕克长篇。作为编辑,我其实应该吆喝一下的。但爆肝三年,守得云开,只觉得太不容易了。有些感受和经历不吐不快。写不出正常的营销文,就随便吐吐槽吧。

  读了那么多史诗奇幻,要说帕克的特别之处,应该就是他给人的沉浸式体验。其实早在《钢之色》之前,帕克已经在同一世界架构下创作了许多短篇和中篇。《钢之色》是他第一次认真梳理自己的世界,他选了古城佩里美狄亚,倾尽笔墨,从高高在上的学院到市井坊陌,从各色商会行会到强横的城防工事,三教九流,一砖一瓦……这种丰富的质感,目前确实只有他做得到。

  但这质感的背后是翻译/校对的修罗场,我到现在还存着各种中世纪后期奇奇怪怪的史料。由于佩里美狄亚的原型参考了威尼斯,要硬着头皮读意大利语文献。读一点觉得好玩,读多了连原来会的语言都不会了。这都算了,书中有一段描写打铁的文字用了比较冷僻的术语,没有资料可查,只好请教帕克。他讲了几次还是不够清楚,于是爽快地说:哎~我打一次给你看看你就明白了。这????我倒是很感激,但总不能在文字中间画一张示意图啊!

  其实吧,这么精彩一座城市,多花点时间,尽量完美地呈现出来也是值得的。但刚开始怎么也想不到,他会点一把火……

  这就是传说中的作者不疼译者疼,译者疼完编辑疼。

  是的,只有城市怎么够,帕克用最粗暴的方式告诉你,这个世界的生命力,犯不着依靠这一城,哪怕它再精彩再辉煌。史诗奇幻不一定要杀人,只要世界搭建得够完美,放火更有效果。

  其实和帕克相处下来,发现他这个人非常温和。除了写作、研究历史,平时最在意的就是他养的猪啊羊啊的,没事打打铁,开发一点传统手艺,总之跟“狠人”完全不沾边。

  但这一切仿佛只是他为了保持“现代人”身份而做出的妥协。相处越久,越能明显感觉到他内心依然活在中世纪,一旦进入自己搭建的奇幻世界,就无拘无束释放真我。不但狠,还高产,还一点不留恋。

  这样一来,他的故事总给人一种顺滑感。别人费心费力安排情节、列大纲,写史诗奇幻的还要查找各种史料。他仿佛不需要,一切都是现成的,仿佛身体里本就住着那些灵魂,整天和他说话,而他只是充当转述者,讲出来就完事了。这第一部长篇,大概就是二十多年前,那个世界的人和事积累到了临界点,自然流露。

  也正因为顺滑,接触帕克作品的这几年,我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不是什么架空世界,这个世界就在我隔壁,而且吵吵闹闹,特别多事。前一个故事还来不及消化,后一个就紧跟着来了,这些故事看不出套路,没什么修饰感,但个个都真实鲜活,让人相信真的有这么一群人住在旁边,只要推开窗户就能触碰他们的世界。不需要刻意营造什么氛围,你就是能安然接受这个世界的稀奇古怪,同时接受大家是左邻右舍。

  唉,可能是我现在的帕克含量太高了吧,不知道初读他作品的大家有没有相同感受。想想还挺神奇的,从来没有哪个作家写着写着,把自己变成了读者们的邻居。帕克这个老头,自以为隐居乡下深居简出,说不定在另一个次元,他家方圆几里挤满了人吧。对就是这样,以后有新朋友入坑,大家就说“欢迎新邻居”~ 希望以后这里越来越热闹。

  《钢之色》读后感(二):荒诞中的幽默与无力

  “对于真正悲哀的事,不要再悲哀地去写”

  若倘写这篇故事的是莎士比亚,那么整本书的篇幅还要再扩充一倍,洛雷登在每一次的庭审结束后不会是去喝个酩酊大醉,而是找教长进行一番忏悔。而我们的特姆莱应该会不断地反问自己“To be or not to be"。要是大仲马写,那就是被杀了父母的穷小子从无到有的复仇故事。

  然而写这篇故事的是kj帕克,整本书一直在没完没了的死人,但是在帕克的笔下看不到一点悲情,即使主角差点把他的外甥女杀了;也看不见对小人物的唏嘘,整本书要是换雷马克来写,那就是中世纪版的《西线无战事》。

  帕克的毒舌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看着里面的人物死掉,不厚道地说,你甚至能够笑出声。这与本书的设定有着强烈的关系。打官司要赌上与此事毫不相干的两个人的性命。这种设定又滑稽又荒诞。毕竟在现有的法律体系里面,人权总是高于一切的。这点导致了故事里的几乎所有人在面对生死的时候都相当的开明大义。你甚至找不到一个字面意义上贪生怕死的人,在官场上勾心斗角的职员和普通的小市民都一样会为了荣誉而战。

  与传统奇幻小说不同的是,帕克会费较多的笔墨去塑造一个小人物,在你以为这个小人物会引导故事走向的时候,然后啪的一下,帕克像折断一支芦苇一样让这个小人物匆匆谢幕。死了?死了。事情就是这样。书的格调非常的黑色幽默。

  战争中的厮杀,是相当残忍的,但帕克用幽默的笔调,把书里的战争近乎描写成了一场闹剧,就像是两个村子的人械斗一样。小人物在面对生死的时候,颇有视死如归的凛然,平静的简直夸张的反应让这场战争显得更加荒诞不经。

  当然,不是说整本书像是一般的黑色幽默小说打乱了叙事的逻辑。佩里美狄亚的陷落说是偶然其实是必然。城市人与草原人的矛盾不是一天之久,二者的关系可以形容成一座睡火山。但是对于来偷师的特莱姆,城市人没有防备之心反而倾囊相助。到了真正火烧到头上了,连统帅部队的指挥也是临时赶鸭子上架。途中因为内部的勾心斗角还给他撤了职。故事的叙事手法上并没有特别高明之处,结局的处理也无特别大的转折。但是循着本书的轨迹,会感受到一种慢慢划向深渊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与颓废感在书的后半部分愈加明显。

  与其说这是问特姆莱的话,不如说是问读者的,克制的叙事方式让读者即感受不到复仇成功的喜悦,也感受不到对于市民的同情。更加映衬了这场战争荒谬的事实。

  在本书的末尾,这种虚无感达到高潮,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赢家和输家。与其说是一场战争,不如说是一场被诠释成危机的闹剧。

  不过,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的特姆莱,也许有一天真的会说出“To be or not to be"。

  《钢之色》读后感(三):共同前往K.J.帕克的奇幻世界吧

  欢迎来到K.J.帕克的奇幻世界,充满魔法的中世纪,全新秩序的斗剑大陆,同样残酷的冷兵器战争,全部都在法庭斗剑三部曲的开篇之作《钢之色》。K.J.帕克为英国作家汤姆·霍尔特(Tom Holt)发表奇幻小说时用的笔名, 曾为律师的他现在在英格兰南部经营自己的农庄。《钢之色》里中世纪的城邦、奇幻的元素、多重时间线的发展有点像马丁乔治的《冰与火之歌 》,而作品独树一帜的风格,风趣幽默的内容,机缘巧合的重合,是完全属于帕克的世界。

  源自“冰与火之歌”

  曾经当过律师的K.J.帕克,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的法律体系,这里的法庭,官司输赢不是靠律师的口舌之争,而是是剑士的生死相拼,所谓的律师,就是法庭剑士,除了离婚官司只需要一方认输,其余时候都是以一方的生命的结束作为官司最终的判决,正义属于强者,弱者只好以鲜血祭奠。就像古罗马的角斗场,这里的法庭就是圆形的竞技场,观众、法官和委托人都高高在上,以正义之名为最原始的搏斗呐喊,不晓得这是帕克对自己熟知的司法体系的思考还是吐槽,毕竟这是发生在屹立千年的佩里美狄亚,别称三重城,是海的新娘,文明世界的主妇,区别于草原上那些游牧民族的贵族之城,可能,这也是佩里美狄亚最终陷落的原因吧。

  K.J.帕克将自己曾经的职业知识、平日喜欢的冶金、木工等原始手工劳作、对军事战术、中世纪历史和城市规划的研究等全部融入在《钢之色》之中,让书中关于铸剑、法庭、机械、战争的每个细节都栩栩如生。铸剑工艺:用上百根铁丝或者铁条层层包裹着一块柔软的铁芯,然后经过加热、锻打熔合成一体,看了想跃跃欲试,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法斯康剑。城墙的防卫机制也十分具体,城墙四十二尺高,底部十八尺宽,上面宽十五尺,城头山可容两辆马车对驰,哨塔、攻城器械、弓箭手、投石机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战争的场景也占了很大的篇幅,每个人在战争中都有不同的故事。帕克这些对真实场景让人倍感真实不禁赞叹。

  中世纪城堡

  巴达斯·洛雷登就住在佩里美狄亚下城贫民窟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他是个法庭剑士,靠着堵上性命帮客户打官司谋生。 在成为剑士之前,他是多年前那场与草原人的战争里为数不多的的幸存者,当时遭受的严重的膝盖伤病其实已经把他排除在顶级剑士之列,在与排名前三的剑士阿尔维斯的之战,神秘的幸运力量让阿尔维斯的剑折断,洛雷登逃过一劫后选择退出决斗转行当一名教练。草原人首领的儿子特姆莱精通铸剑之术,潜入佩里美狄亚刺探情报,想要里应外合一举复仇。命运纠葛之下,两人注定一战!

  《钢之色》只是开端,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帕克的奇幻世界一定要进去看看,会让人流连忘返。

  《钢之色》读后感(四):史诗般的奇幻作品,媲美《权力游戏》的神作

  我读的K.J.帕克的第一本小说是他的短篇集《紫与黑》。这本融合了奇幻与中世纪历史的短篇小说简直让人惊艳。我这才发现了这一位奇幻界的宝藏作者K.J.帕克。

  说起来K.J.帕克也是一个挺传奇的人,他本名为汤姆·霍尔特(Tom Holt),本职是一名历史作家。他毕业于牛津大学,曾经做过律师,现在自己经营自己的农庄。

  汤姆·霍尔特在发表历史小说的同时,也用了K.J.帕克的笔名开始发表奇幻小说。而这两个作家其实是同一个人的事情,过了二十年才正式公开。其间作者以K.J.帕克的笔名获得过多次世界奇幻奖。而我本人认为他写的奇幻小说比历史小说更为惊艳。

  这本《钢之色》是他的《法庭斗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据说也是他的处女作。这三部曲分别是为《钢之色》,《弓之力》,《甲胄之殇》,看后记应该都会出版。读完第一本《钢之色》之后,其实你能大概明白后面的两部应该是写什么样的内容。

  在这部《钢之色》中,作者构筑了一个微魔法时空。这个时空并不像哈利波特那样魔法无穷,点一下就可以创造出无限的魔力。而是可以使用一些“元理”对某些人进行诅咒,提供保护,或者窥视未来,这样一种微弱的魔法的世界。这个世界以中世纪欧洲为原型,可以参照一下《权力游戏》的背景。

  《钢之色》中,事情都是在佩里美狄亚曾发生的。佩里美狄亚城别称“三重城”,是海的新娘,文明世界的主妇。它是在这个世界中非常富裕的一个城市,靠着自身强悍的器械和要塞抵御外敌。佩里美狄亚城对自己的兵器非常的自信,自信到甚至解散了军队。

  巴达斯·洛雷登就是这样一个退役的军人,靠给别人当律师为生。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当律师并不是靠讲道理摆证据,而是靠比谁的剑术高明,谁在决斗就能胜出,谁就赢得了这场官司。巴达斯·洛雷登就是这样一个法庭剑士。

  他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之下,和别人结了怨,受到了那个人对自己的诅咒。而无意中给他下诅咒的人,唯恐诅咒反噬自己又想要保护他。而另一边,草原民的首领在佩里美狄亚城潜伏了一段时间之后,回到草原继承了领主之位,决心打败佩里美狄亚城。

  作者展开了好几个线头慢慢聚拢,编写了一出充满了热血剑士、谋略与诅咒、决斗和战争,这样的中世纪时代史诗。

  K.J.帕克因为写历史小说的缘故,对于这种背景架构真是信手拈来,炉火纯青。尤其在一些细节的描述上非常的真实。你几乎在这一座传说中的城市中能身临其境,感受在你身边穿梭而来去的佩里美狄亚城市民们。

  K.J.帕克塑造人物也非常的经典,他的主角巴达斯·洛雷具有高超剑术,但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做了一名法庭剑士,赚来的钱呢,都补贴给了以前的战友们,这样的人物设定不禁会让人想起《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张小敬。

  那些理应充满智慧的冷静的教长们,为了不让诅咒的反噬降临在整个城市中,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寻找有天赋的人,这一段也让人感觉非常有趣。而草原之主则更像《权力游戏》中的雪诺,为了完成复仇,卧薪尝胆,调动自己的臣民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愿望。

  佩里美狄亚城,最后终于毁灭在了自己的狂妄与自大之中。

  K.J.帕克的语言非常的风趣,尤其在阅读如史诗般的作品中,会突然吐槽一句,让你忍不住扑哧一声,忍俊不禁。说实话,我特别羡慕K.J.帕克的这种状态,在自己的农庄里面描写自己喜欢的世界,喜欢的故事,真的是一种人间理想生活。

  如果你喜欢《权力游戏》那种风格的奇幻小说的话,那你肯定也会喜欢这部《法庭斗剑三部曲》。虽然两部作品描绘的世界不同,但实际上他们描写的都是权谋与战争的残酷,人情的诡谲多变,加之又赋予了中世纪那种充满力量与魔幻的背景,真是奇幻迷们必看的作品。

  《钢之色》读后感(五):以个人为名的复仇,能不能算作是正义?

  《钢之色》这个书名或许会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事实上它指的应该是炼剑过程中产生的颜色,也就是说,钢之色指代的应该是剑(个人理解),而剑则是这本小说的一个重要意象。

  在《钢之色》当中,作者K.J帕克营造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在书里面的世界当中,法庭上的律师要通过斗剑来决定案件的输赢,斗剑胜者胜诉,败者当场去世(当然极端情况下也有打成平手的案例,并非所有案件都需要斗剑)。

  这一世界观也正是K.J帕克“法庭斗剑三部曲”的逻辑基础,《钢之色》是这一系列的第一部。

  《钢之色》讲述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佩里美狄亚这座城市当中。

  佩里美狄亚,别称三重城,是海的新娘,文明世界的主妇。这座城市拥有先进的武装基础,得天独厚的海洋屏障,城市人凭借这两重保障安全地生活在这里。

  但当《钢之色》故事开始的时候,佩里美狄亚就逐渐走下坡路了,它面临的最大危机来源于草原人的进攻。更危险的是,城市人对此一无所知,甚至开门揖盗。

  小说开头,主人公洛雷登在法庭上赢下了一场斗剑,杀死了对手,捍卫了自己的律师之名。

  另一边,死去律师的侄女为了给叔叔报仇,请求佩里美狄亚的教长为自己施下诅咒,洛雷登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中了诅咒,没人知道这个诅咒将会以何种形式在何时应验;

  与此同时,觊觎佩里美狄亚的草原人首领特姆莱悄悄潜入城中做卧底,偷偷学会了城市人制造武器的方法,以此来反制城市人,攻破这座繁华之城,为十多年前的屠杀报仇。

  看得出来,《钢之色》采用的是多线叙事的结构,多条故事线同时展开,书中的人物走向不同的命运,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命运又在此后交织到一起。

  佩里美狄亚让这些人们聚到了一起,这些人们的命运也如佩里美狄亚这座城市一般摇摇欲坠。

  草原人的入侵、小女孩的复仇、城市人的傲慢与无知,洛雷登的忍耐与坚持,当命运荡起波澜,这座城市将何去何从?城市里的人们又将以何种姿态走向各自的命运?《钢之色》展现的正是这种宏大世界观下的一场悲歌……

  《钢之色》的标签是奇幻小说,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奇幻色彩其实并不浓厚,只有诅咒那一段情节与奇幻有关。除此之外,其他情节的展开都更像是通俗小说。

  复仇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之一,小女孩要为叔叔复仇,草原人首领要为父亲以及死于屠杀的草原人复仇。而最该复仇的无疑是主人公洛雷登。

  作为弟弟,他受到了哥哥的背叛,亲人们因此而死;

  作为臣民,他受到了佩里美狄亚这座城市的背叛,他为城市付出了一切,结果却被打成了通敌叛国的叛徒。

  那到底洛雷登该如何选择呢?是继续冤冤相报,还是呼唤爱与和平? 这个主题和另一本通俗小说《基督山伯爵》不谋而合。

  《基督山伯爵》大概是最著名的复仇小说了吧,而且主人公基督山也是最经典的复仇人物。基督山年轻时被奸人所害入狱,后来历尽磨难,成功逃脱,还成了富甲一方的基督山伯爵,对曾经害过他的人们展开了精彩的复仇。

  《基督山伯爵》之所以经典,原因在于,基督山伯爵虽然一心复仇,但最终并没有被仇恨淹没,没有变成自己最厌弃的那种冷血残酷之人。

  大仲马的高明之处也正在于此,明明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但结尾却无比乐观: 在上帝肯向人类揭示未来之日到来之前,这两个词就涵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的这个结尾大概是史上最经典的小说结尾之一了吧。

  《钢之色》对于复仇元素的运用比《基督山伯爵》更为多元化,在这个故事中,面对复仇这个话题,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最终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有人因此得到救赎,也有人因此堕入更深的仇恨深渊。

  由此让我们思考,面对复仇,到底该如何抉择?

  我相信,面对复仇这个话题,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双标的。

  劝别人的时候,会说“冤冤相报何时了?”;轮到自己头上,则坚信“有仇报仇,天经地义”。

  这种双标再次验证了人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而在《钢之色》中,剑也代表着一种矛盾的结合体。

  K. J帕克在书里面写,“武器是矛盾的结合体,既可为善亦可为恶,有时善恶不分,有时善恶并行”。

  剑为人所驱使,成为切皮割肉的工具;而人为环境所迫,成为身不由己的一把剑。这句话大概是小说最核心的观点之一,也是本书书名的高明之处。

  剑有时候就代表着我们的灵魂,当我们用剑来作恶之时,也就意味着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草原人首领特姆莱为了给父亲报仇,不惜让佩里美狄亚整座城市以及城市里所有的人陪葬。他甚至将自己的剑对准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

  毫无疑问,特莱姆奉为人生信条的复仇理念,最终也成为了他堕落的根源。

  而洛雷登则靠着一直以来的忍耐与坚守,得到了救赎。小说似乎是个皆大欢喜,善恶终有报的结局。

  那在现实中呢?仇恨面前,有多少人能拥有洛雷登那样近乎神一般的理智?又有多少人能摆脱特莱姆那样沦为情感(仇恨)驱使下的奴隶? 复仇与罪恶的界限,到底该如何分清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