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读后感锦集

2022-01-26 00:30: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读后感锦集

  《操控父母的内心世界》是一本由吴娟瑜 著著作,台海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读后感(一):父母内心的恐惧是操控孩子的帮手

  为人父母最怕的就是什么呢? 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过不好,受欺负。 解决衣食住行,又开始焦虑学习,为什么人家学习好,你学习不行。相信每个人的童年都经历过父母的PUA“你看隔壁家的某某又考了第一,又拿了奖,怎么你没有。” 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心情,是父母们对孩子的期待,打着“希望孩子过得比我好的亲情招牌”做着伤害孩子的行为,他们管得多、骂得凶、打得重,肆意插手孩子的生活,掌控孩子的人生,他们不自知,以为对孩子好就是替孩子决定她们的人生。 这些被扼住命运喉咙的孩子,显然更想活出自己,他们离家出走、轻生、抑郁成疾,用行动来反抗着父母们这些窒息的爱,轻则亲子关系破裂,重则人生遗憾。 父母们为什么会有这些操控型的行为呢? 归根结底是“潜意识里的恐惧”在作祟。 什么是潜意识里的恐惧呢? 在心理学中,“潜意识”是指受到意识压抑,潜藏在意识层面下而不被个人察觉的情感、欲望、恐惧等心理状态。 父母们的这些恐惧都来自于哪里呢? 在《操控性父母的内心世界》这本书里面讲了父母们4种潜意识里恐惧: 1.个人潜意识里的恐惧 2.原生家庭潜意识里的恐惧 3.原生家族潜意识的恐惧 4.集体潜意是里的恐惧 父母们内心的这些恐惧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行为呢?

  未完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读后感(二):与原生家庭和解,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的孩子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虽说是句老话,却也说明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所以为人父母后的我们,一定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原生家庭。

  这本《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不仅要推荐给家长朋友们,更要推荐给年轻读者,我们可以从中反思自己的成长,逐步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这本书属于精神分析学派,为父母的不当教养,也为子女与父母的冲突,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打骂、宠溺、控制、情绪勒索、过度期待……这些引发亲子冲突的不当教养方式,其实大多源自父母潜意识里的恐惧。

  比如—— ◎缺乏安全感的父母,才会高压管控孩子 ◎心存内疚感的父母,便会无限满足孩子 ◎没有归属感的父母,容易过度陪伴孩子 ◎抱持优越感的父母,大多会强迫孩子追求高成就 作者吴娟瑜是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的硕士,从事心理咨询几十年。在这本书中,她将潜意识里的恐惧细分为四类:个人、家庭、家族、集体潜意识里的恐惧,并分享了40多个亲子冲突的案例,引导我们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并放手让孩子发展自身的潜能与个性。

  从“案例分享”到“潜意识恐惧分析”,从“成长笔记”到“自我测试”,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框架,引导我们自我觉察,并与书中人物一起成长。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读后感(三):消除潜意识里的恐惧和孩子共同成长。

  作为父母,我们明明希望教导出积极乐观上进的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潜意识中的恐惧扯了后退,孩子也会深受感染,从而变得消极,悲观,退缩。 那么我们怎么去辨认潜意识呢?亲子专家吴娟瑜在《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里,把潜意识分为4种类型: 1.个人潜意识里的恐惧。 2.原生家庭潜意识里的恐惧。 3.原生家族潜意识里的恐惧。 4.集体潜意识里的恐惧。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打骂、宠溺、控制、情感勒索,过度期待等,这些引发亲子冲突的不当教育方式,大多源自父母的潜意识里的恐惧。 例如:缺乏安全感的父母,才会高压管控孩子; 心存内疚感的父母,便会无限满足孩子; 没有归属感的父母,容易过度陪伴孩子; 抱持优越感的父母,大多会强迫孩子追求高成就。 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要时刻警惕,绝不能把个人的恐惧投射到子女身上,更不能要求他们去弥补自己的童年遗憾,否则亲子关系会变得非常紧张。 父母警觉到是自己的恐惧造成了家庭纷争,就要下决心及时改善,亲子之间就一定可以和解。 父母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上一代协调出更理想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免受原生家族负面潜意识的伤害。 有察觉就有成长,有成长就有改变。 只要父母消除了潜意识的恐惧,亲子冲突便会自己化解,孩子也将变得乐观,积极自信。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读后感(四):《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跨越恐惧,自信的父母教出自信的孩子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 孩子兴冲冲地和你分享昨天去逛街的趣事,你忙不迭地打断他,机关枪一样发问“和谁?去哪?吃了什么”“逛啥?买啥?几点回家?”

  原本一脸笑嘻嘻的孩子突然沉默了,狠狠地摔上门,回到自己的房间,再也不和你提一个字。 你觉得很委屈“这不是关心吗?孩子怎么不理解自己一片苦心?” 这可能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也不是你不会和孩子相处,而是你没有意识到,你是操控性的父母。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吴娟瑜,在《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这本书中,从潜意识层面的恐惧出发,剖析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告诉我们,父母只有消除潜意识里的恐惧,才能和孩子和解,帮助孩子建立乐观、积极、自信的人格,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从哪些方面消除内心恐惧,开启良性的亲子相处模式呢? 一、减弱控制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出于对孩子生存能力的担忧,害怕孩子以后会吃苦,父母常常拼命地要求孩子,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被严厉管教。 管的多、骂得凶、打得重,不在意孩子的感受,只会以高压政策让孩子服从。可是,这 样做换来的是什么? 是孩子越来越胆小,什么都不敢尝试;是孩子越来越叛逆,沉迷游戏不能自拔。 为人父母的我们,被潜意识里的恐惧控制,不自觉地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做一个聪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聪明的听者。 认真倾听,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对孩子所讲述的事表现出乐趣,孩子就会愿意和父母交流。这样才能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 学会倾听孩子,让孩子表达自己的心声,慢慢我们会发现,只要得到了我们的包容、理解、关怀,很多问题,孩子都能自己解决。

  二、放弃完美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我们在曾经上学时是学霸,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也应该同样优秀。当我们说出“不够好不用怕,妈妈(爸爸)帮你、改变你”这句话时,我们其实是害怕孩子的不完美破坏了我们的完美。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自身渴望的独立个体,父母的期待,并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 强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成长,很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 电视剧《小欢喜》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乔英子的妈妈希望乔英子好好学习,考上名牌大学。乔英子每天逼着自己学习,还想方设法满足母亲各式各样的要求。最后,乔英子不堪重负,差点跳海自杀。 每个孩子的身体里都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和期待,如果脱离了尊重,就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 有一句谚语这样说:“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它去喝水”。 教育孩子也一样,父母最成功的教育,不是强迫孩子从一棵小草长成参天大树,而是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尊重孩子的意愿,尽力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把握界限感,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孩子是需要私人空间的,日记本里的心事、微信里的好友、身体的状况,如果孩子不主动提及,表明不想被干涉、窥探。 我们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孩子从小被抱来抱去,为什么长大了,反而对父母产生抗拒了呢? 这是因为,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里上会发生一些变化,会对父母产生抗拒,如果我们不理解,追着孩子不停问,孩子一定会反感。 给孩子适度的空间,孩子才能突破自我,得到成长。

  作为父母,我们只有摆脱潜意识里的恐惧,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不把恐惧传给下一代,才能打开亲子关系的良性模式,培养出积极、乐观、自信的孩子。 就像《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这本书里所说的“如同置身迷雾森林中,只要定心定意,就能从微光中找到方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