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风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中国风读后感锦集

2022-07-09 09: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风读后感锦集

  《中国风》是一本由佛朗切斯科·莫瑞纳著作,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6.00,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风》读后感(一):棒!

  一直苦于国内没有系统介绍有关“中国风”(Chinoiserie)这块内容的专著,在辨识网络上相关内容的时候感觉非常头疼。。。终于等来了这本书。

  大致粗翻了一下,整体思路非常清晰,系统介绍了13-19世纪“中国风”对欧洲艺术的影响,翻译老师的语言也很顺畅易读,图片质量也非常好。要开始精读起来~

  P.S 意外的惊喜是真本书的装帧设计美到我了,难得看到图书里这么多小细节,质感太棒了!

  《中国风》读后感(二):品读欧洲人眼中的中国风艺术品

  13世纪到19世纪,在中国是元明清朝。这期间国内的艺术品如瓷器、丝织品、中国纹样等对欧洲的艺术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这本书作者是意大利学者,书籍装帧精美,印刷清晰,图文并茂展现了欧洲藏品里的中国风元素。从15世纪以前的中国风一直到18世纪欧洲各国的中国风艺术品,向国人讲述了不同时期西方人心目中的国风。世界的文化桥梁中少不了亚洲文化的贡献,而中华五千年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被西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鉴赏艺术品的同时也感叹我国艺术的美不至于外表的华丽更是一种中国风意境和内涵的延展。 其中几个有特色的中国风作品,如74页法国艺术家把洛可可风水果与中国园林结合的画作,产生一种独特的异域风格,可以想象路易十五妻子沐浴完后在浴室欣赏此画时想象中的中国。与现实的中国还是有差异的。 比较欣赏欧洲建筑中中国风元素的运用。如181页里面城堡花园里的中国风宫殿,还有中国风壁画,设色优雅,纹样古典细腻。194页维也纳美泉宫的瓷器室,把青花瓷的水墨运用在欧式建筑里面别具一格。 综上所述,纵览全书,更加感叹中国风的魅力无处不在。虽然欧洲对国风艺术的表达总体趋于外在美,但此书内容还是很精彩的。总体而言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中国风》读后感(三):想象与误读:西方人眼里的中国艺术

  笔记。

  .

  中国风是西方特有的文化现象,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

  在工业G命之前的欧洲人印象中,中国是一个遥远、神秘并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许多欧洲的学者和艺术家都受到远东进口器物或者冒险家带回来的远东见闻的启发,在文学、戏剧、哲学、建筑和艺术等领域创作出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中国风并不局限于某一特殊的艺术媒介或特定的时代风格,它是一种广泛的文化艺术诉求,从舞台剧到陶瓷工艺,从哲学到室内装饰,从漆器工艺到音乐,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伴随着欧洲文明而成长。中国风在欧洲的产生与发展,对欧洲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弗朗切斯科·莫瑞纳)

  .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作者:休·昂纳

  出品方:@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作者:弗朗切斯科·莫瑞纳

  出品方:@上海书画出版社

  .

  今天的导语特别长,这段话很好地揭示了“中国风”的内涵,所以全段摘录。

  .

  “中国风”围绕着中国艺术,本质是西方的文化现象,是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想象。这种想象主要发生在13~19世纪,即西方在与中国广泛的近距离接触之前以及初步接触之时,这种想象显然会存在很多误读,还会因误读而产生许多奇妙的反应,包括向往、崇拜、失落、鄙夷、调节、融汇等各种情绪。

  .

  昂纳作品是开山之作,名气较大。他梳理了中国风这种艺术表达的形成,但他更注重的是这个过程里观念的显现,即欧洲人对于东方了解的改变,接近于一种艺术哲学的反应理论,可视为思想史作品。昂纳的表述经常流露主观的评价和意见。

  .

  莫瑞纳作品是纯正的艺术史研究,他关注的是这个时段里那些中国风代表作品的诞生,中国元素如何在欧洲各国实现在地化,他注意到中国绘画并不很受欢迎,欧洲人更喜欢中国的瓷器、屏风、彩绘所显示的“异国情调”,那些宝塔、植物纹饰和中国人的模样等符号元素被广泛地运用到欧洲工艺,甚至与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搅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风格。

  .

  两部作品共读,从艺术品本身到艺术观念的深层内涵,拥有丰富翔实的理解,做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在当下,我们仍然能发现很多想象与误读,比如,欧美影视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表达。文化交流意味着不断的修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中国风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