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拐点》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拐点》的读后感10篇

2022-03-23 03:3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拐点》的读后感10篇

  《大拐点》是一本由袁剑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拐点》读后感(一):拐点?

  袁剑的基本思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本过高,经济发展中政府权力和社会权利博弈中,前者占了绝对的优势,压抑了社会的人力成本、环境成本、安全成本等等,收益和成本越来越不成比例,中国经济越来越泡沫化。如果中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不能尽快开展,不能适应中国社会中对权利和民主权力诉求的话,中国经济内涵的危险因素将会激起剧烈的变革甚至革命。

  作者敢于直言批判,敢于说出自己的忧患,敢于刻画中国经济最悲观的一面,是一位有思想有气节的知识分子。

  《大拐点》读后感(二):这本书实在没什么意思

  看着一堆好评,我怀着毕恭毕敬的心情,希望能在书中发现独到的思想,严谨的分析,闪光的视角。

  可惜的是,让人失望之极。除了很多不准确的数据,道听途说的论据,这本书就一个观点:完了,一切都完了。先不说作者并没有给出如何应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变局,就是他完全悲观的论调也缺乏严谨的分析和实在的论据。

  拿房地产预测来说,作者在2004年写过一篇唱衰房地产的文章,把当时的市场称为“博傻“的市场,他认为当时进去买房的人都是最终埋单的傻瓜,但不幸的是,其预测错得离谱。2011年,作者又一次唱衰房地产,用的论据仍然是7年前那些经不起推敲的观点,我相信,这样的唱衰论,只要重复10年、20年、30年,总有一天会获得成功的,可惜的是,这种唱衰论有用么?

  在其它方面,作者的论述与其说是”说理“,不如说是一种”参杂着个人情绪的抒情“,诉说的观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养料,不过是被嚼过数次的口香糖而已。

  说实话,真是让人失望。

  《大拐点》读后感(三):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及银行

  第一步,地方政府将农村的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土地,这造成了地方政府与农民的紧张,或者是城市与农村的紧张。

  第二步,地方政府拿到国有土地之后,招拍挂,将土地出让金抬高,从而几乎零成本地获得利差。地方政府套利退出。

  第三步,地产商没有钱拿地,向银行借,银行的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高,乐于放款。

  第四步,地产商拿地之后建房,居民向银行借款买房,地产商拿到居民的钱还给银行,银行的成为居民的债权人。地产商套利退出。

  第五步,有任何的经济危机,以致于房地产贬值,那么,居民将不再支付房贷。银行可以以抵押物清偿,但必然无法收回贷款。形成坏账、亏损。

  第六步,银行由中央政府把持,到最后,中央政府来买单。

  在地产游戏中,受损的是居民(没了房)和中央政府(要买单),而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地产商、银行(及其官员)均得以抽身而出。

  中央政府必须进行房地产调控,因为他要最终向居民负责。但地方政府、银行、地产商是没有动力的,如何管好地方政府、银行,才是中央政府调控成败的关键。

  《大拐点》读后感(四):历史进程中的双螺旋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将面临大拐点,这是作者的核心观点。

  其实,作者隐含的另一个观点是,中国的社会与道德,也将(或迫切需要)面临一个大拐点。

  这就引出了笔者的核心观点: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双螺旋:经济利益 or(and) 道德情操。

  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写了《国富论》,也写了《道德情操论》,前者被膜拜,后者被忽视。其实,这是支起大厦的两根柱子,缺一不可。

  只不过,历史喜欢开玩笑,这两根柱子总是随时长短伸缩。若果两者高企,必成大治之世,如果两者都折,必成大乱。如一长一短,则为怪世,不长不短,则为中庸之世。

  如果在时间轴上划出这两者的轨迹,会发现呈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者都高者,如盛唐气象,傲视环宇。两者皆败者,如晚清残血,倍受凌辱。

  经济为阳,道德为阴。大治之时,阴阳皆盛,但彼此调和,但盛极必衰,跌落阴阳皆败。要重树强势,可先挺阳,或先补阴。挺阳或立竿见影,补阴则耗费时日。但阳气过盛必害阴,阴阳失调随之。

  如经济崛起,而道德沦陷,社会溃败,则需手术加温补。手术割去阳盛之病灶,温补调理阴虚之元气。一个需要当机立断,一个需要耐心细致,徐急相间,统筹配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非高手不能为之。

  《大拐点》读后感(五):中国经济空头另一大将---袁剑

  他的观点如下:2012年后中国将步入一个新时代!旧有的发展模式将不再有效,从管理层到群众都要积极打开思路去迎接新世界的变化。旧有的发展模式的增长核心是土地财政增收,双扩张政策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然后通过财政输血加垄断定价以及低廉的资源税将大型国有企业放在世界领先地位。 这种发展模式实际通过地产掏空了老百姓改革开放30年的积蓄,而长期的扩张财政政策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使得对居民挤出非常严重并造成产能过剩,并且有严重的资产泡沫存在。这种超高投资率和土地财政无法持续进行,当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就会产生裂变。裂变的结果就是泡沫破灭资产价格暴跌,房地产一举套牢房企和群众,从高增长低通胀转向为低增长高通胀,然后进而银行与地方政府破产。

  袁剑对于08年次贷危机的看法是,中国是最大的输家,而美国最大的赢家,率先复苏。从此中国将从高增长时期下降一个台阶。

  资本项目开放之日,就是中国经济破灭之时。(外国潜入资本兑现长期受益的时候)

  目前看来,袁剑2010年就预测房地产要暴跌,但是以目前的状态地产的价格依然在走高,资产泡沫依然在不断的放大。这些地产空派从价值的角度分析房地产并没有错,但是他们总是忽略了价格并不总是围绕着价值波动,币值本身也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尤其是产业结构畸形时,货币会呈现出非对称的贬值。不过无论是谢国忠也好,袁剑也好,这些人对资产泡沫的破灭的看法只是时间周期的问题,方向并没有错(想想今年温州房价的背后相信大家能明白一些事情)

  以上是11年评论

  现在看袁剑说的,还都一一验证了嘛,黑起中国经济来看还是得袁剑来~但袁剑,也只是一个黑子的水平啦~

  《大拐点》读后感(六):了解现今中国的一扇窗

  第一部分

  经典语句:通胀从来不是单纯货币现象,它从来也是一个社会现象

  社会成本的急剧增高,导致以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必将破裂。

  社会反向运动所造成 成本上升,对于社会整体福利分配是正向的,其本质是迫使经济活动以及政治活动在更高的文明底线上运行。这其实是中国这一轮转型最为重要的意义所在。如果这种成本上升被强势利益集团通过通货膨胀这种你分配模式重新转嫁给社会广大民众,那么,成本上升所形成的正分配效果将全部丧失。中国的转型也将归于失败。

  第二部分

  支撑房价下降的一些理由:

  1,国家迫切的需要释放内需,降低房价是一个必经之路。但这个策略很有可能受到强大的官僚体系的狙击。

  3,这是最根本的,也是最致命的,中国已经无法维持高速增长了。

  高房价的一些危害:

  1,推升通胀,错配信贷,恶化财富分配

  政府的策略:

  决心压缩房地产泡沫并接受由此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某种程度的冲击。

  但他们任然希望在通胀,泡沫已经经济增长间维持某种平衡。

  这种平衡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最后也都只能在泡沫破裂、经济失速或者恶性通胀之间作出痛苦的选择。

  地方政府:

  对于地方政府,土地不仅是财政,而且是金融,甚至是货币发行权。土地,几乎撬动了所有的社会资本。地方政府在土地方面取得突破后,重新获得了某种金融控制权。

  总结:GDP就是搞地皮

  地方政附土地财政最后的风险集中在对金融系统风险负最终责任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唯一要干的就是竭尽所能推高地价。

  《大拐点》读后感(七):了解中国乱象的新视野

  本书主要观点如下:

  1、 中国模式: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创造低成本环境(劳动力成本、水电成本、土地成本、税收成本等),吸引高投资。企业在政府的合谋下将大量成本外部化和社会化,创造了大量剩余产能,刚好在全球化扩张中满足了外部需求。但这些被压抑的成本正在反弹,体现为社会矛盾的不断涌现,即所谓的“社会反向运动”。

  4、 出路:政治体制改革(中国)

  作为一个90后生,享受着改革带来的种种好处,也日渐看到其弊端,但对改革过程的种种却不甚了解。而此书刚好提供了这么一个视野,从历史深处去发掘中国现今种种乱象的原因。很精彩!给人很大启发。(虽然还需要从生活中观察验证作者的结论)

  作者的视野非常人所及。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忧虑的观察者,在躁动中保持冷静,以追求真理为目标,不断地探索反思。

  看完本书,一个最深的感触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些事情看上去很美好,深究下去是以牺牲某些东西为前提的,根本不像表面那么回事。被吹捧得太好的东西通常有其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佛语云:势不可用尽,势若用尽,祸一定来。中庸的智慧就来自于此吧。

  《大拐点》读后感(八):经济学已经变得如此廉价了么?

  这本书大概是两年前看过,时值金融风暴刚刚过去,中国深陷地方债务危机、通货膨胀、增长下滑等种种问题,觉得书中的观点很有见地,推荐给了众多朋友。

  然而两年后重新回忆起这本书,不由想到现在的导师跟我说的话——“有些闲书就不要看了,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都不清楚就在胡说”,颇以为然。这本书只是作者多年写的稿件的汇总,并无清晰的逻辑思路,这些读过的人都能看出来,只提几个印象比较深的观点(有些确实记不太清了):

  1.中国经济会衰退到3.5%(大概这个数)左右的增长,这一衰退同样有可能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如农民工的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等等。

  ——现在看来,保持在7.5%左右的问题不大。书中的逻辑是中国已逐渐形成类似俄罗斯的那种寡头经济,央企操作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当它们无法维持高增长时必然会造成衰退。但事实是,衰退的根源是国内的产能过剩,这不仅仅是央企,民企同样存在这一现象。那么是否衰退会那么严重呢?不见得。基本经济学原理,供求平衡,供给过剩,现有的市场难以支撑这一供给,但整个市场就这么大了吗?发达国家的市场确实饱和了,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呢?那些处于发展初期的国家由于技术储备不足需要依赖进口,正是释放过剩产能的出口,这些作者有考虑过吗?他如何证明中国会陷入如同美国曾经历的滞涨危机呢?

  ——又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虚假论断。房价上升的根源是什么?归根结底是过大的住房需求,供给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从而价格被推高。中国那么大的人口基数,那么大的住房需求,价格保持低位本来就不合理,这些年的急速上涨说白了是多年福利分房积累下来的供需缺口的一次性释放。中国有很多人是买不起房,但也有很多买的起房,而买不起房的人根本影响不了价格。

  其他很多值得商榷的论点不细说了。总之,这本书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很多文字语言个人感情色彩较明显,对了解中国经济的真实面貌并无实际帮助。

  《大拐点》读后感(九):假如中国是一家上市公司

  在原来金融系教授的推荐下,看过袁剑的《奇迹的黄昏》,虽然未能出版,但是算的上一本好书。本来对本书抱着挺大的期望的,但是,可能是期望有些高了。 感觉从《奇迹的黄昏》,《中国证券市场批判》到这本《大拐点》,袁剑在写的都是同一件事儿,中国经济即将面临的困境,危机。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东西在前两本书中读过。 但,即是是同一种逻辑,也可能带给人新的启发。 把中国这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比作是一家公司,这个说法还是挺有趣的。虽然,中国经济要远远比一家公司,甚至是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还要复杂百倍。但是,很多方面的逻辑是相似的。比如,中国的当政者即是这家公司的经理人,出于吸引投资者和实现自身利益的考虑,需要在每年公布年报的时候,能提交一份漂亮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虽然世界通行的是准则是如实反映公司在当年度的经营状况,以便投资人能做出更好的决策。但是我国这家公司的经理人是有能力并且有动力去粉饰公司的财务报表,而短期内不受到任何的处罚。所需要做的就是压低现在的人力成本,环境成本等原本需要在当期计提或者支付的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制造一种资产良好的假象。 这样做的结果是,自然是有了一份十分亮丽的财务报表,股价能够继续维持高增长,经理人手中持有的股份也随之水涨船高大幅增值,既可以在高点套现,也可以凭借现有的优势继续扩大收益。外部的投资人也有高额的投资回报,心满意足。而小股民们也貌似在牛市中身价增加了不少。貌似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但是被掩藏的成本终究有一天也是需要支付的,无论经理人怎么努力隐藏,怎样压低。当我们这家公司不得不开始支付这些成本的时候,必然会影响收支,影响资产负债,当一切不足以支撑高股价的时候,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大概率事件是没几年都会在股市上演的崩盘把吧。 那我们面对这即将到来的拐点,有怎样的对策呢?从国家层面上讲,袁剑在本书中也没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或者本身这个问题就是无解的。做庄的已经套现了,那么,作为一个个小股民我们注定是被套牢的吗?虽然无力抗衡大势,但是能做出一个市场中理性人的正确判断,也许是能我们在整体崩盘后依然能保存自身的唯一之选。是什么呢?我想,就像股市高位的正确做法一样,人多的地方要避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大拐点》读后感(十):《大拐点》:思想者的论证与批判

  《大拐角》:思想者的论证与批判

  文蠹鱼

  作者以经典、犀利兼幽默与沉重的语言,一针见血地直指、叩问。读这本书又想起朱幼棣的《厚望书》,同样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虽然角度切入不同,但都值得政府官员关注。

  大红色的封面,是那么的火热,仿佛看见作者那颗跳动的心。读罢,沉重得欲言又止,使人能感受到作者心中那份担忧是何其重。这样的思考在我们今天读来,都能体会出他心中是多么急于把自己的思想和大家共分享,那是纵观中国经济现状的忧心忡忡。分享的目的只有一个:该改革。该重建政治、经济、社会运行……。

  这是一本时间过往中写成的书,读者可以自行对比。由2005年泡沫起始到今天,“把脉繁荣中的裂变,明晰增长中的危机”。书中主要描写中国经济的过往和当今现状,以及对未来的预知。今天在我们看来是为民说话,也是为民办事,更是为国家富强服务。谈论过去和现在,呼吁大危机来临前应该作出相应必要的改革,以致不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残局。这是一位思考者在思考中给出的答案。

  他提出:“政治不可以不受到监督,工商业运行不可以损害环境,农民有不受剥夺的权利,人民有合法自由表达的权利,工人有集体谈判工资的权利……”。而这些,又将如何实现,还是一个未知。通篇下来,提出最多的就是,现今政治看法和做法的错误之处,及这些弊端造成的危害性。书中列举了多件实例,进行一五一十的论证与批判。在他的思想中,你会很清晰明辨的就是,他以亲历者的角度进行观察和体认,总结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大危机的漩涡中。转型,迫在眉睫。

  在改革开放30年中,看得见政治的腐败,社会的失信等。每看到这些,我就会想起老子的《道德经》,其中: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为“我自然”。也是老子告诫执政者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治理国家问题,他的主张自然是无为而治。个人观点,欣赏国民只知道他的存在,这也是最高明的统治者。时下再谈论这些,那个“太上,下知有之”不可见的!阅读袁先生的这本《大拐点》你会在他的解读中了解政府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其中。隐患,隐患,即将爆裂的隐患,可别真的是灭顶灾难。

  了解作者内心的同时,在无奈中还有一丝温暖。那就是本书的所有版税都捐给孟非幸福博爱基金。若说文字在给人启发获益,这份温暖更是一个大爱,又将传递一份感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