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梦的解析(新版)》读后感10篇
《人人都能梦的解析(新版)》是一本由高铭著作,北京联合出版集团&磨铁图书铁葫芦工作室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人都能梦的解析(新版)》读后感(一):《人人都能梦的解析》:读懂你的梦境,聆听内心的声音
前几天,闺蜜给我讲了一个自己做的梦:天色将黑,S和婆婆各自拉着一辆约两米见方的农用车。婆婆拉的车里东西不多,貌似不怎么费劲,先走了。
的车里装了很多东西,还坐着三四个小孩,她吃力地拉着车子前行,路中间出现一道水渠似的坑,她只好停在边上发愁。这时,S的妈妈和大姐笑着走来,在后边帮她推车,她很轻松地拉车过了坑。
讲完梦,S觉得很奇怪,她公婆住在外地,最近没怎么联系,也很久没有梦见他们,怎么忽然梦见婆婆了?
过了不到两天,S哭着来找我,她老公的弟弟打来电话,说她公公脑出血,住在医院昏迷不醒,她老公连夜坐火车赶去了。
听着S的哭诉,我忽然想起她前几天的梦,于是很有把握地安慰她:“梦里你婆婆拉的车比你的轻,说明你公公很快会好起来;反而是你,要小心呢,拉的车重,车上坐着几个小孩,还遇到坑,幸好,你妈妈和你大姐帮你渡过了。”
听到这里,S停止哭泣,告诉我:
她老公失业窝在家里一年了,整天玩手机、抽烟,对家务不闻不问。一个月前,因为一点鸡毛蒜皮小事,踢了她几脚,还掐住她脖子。
之后不久,儿子又和她争吵,她觉得自己活得很失败,老公不争气,儿子又不体谅她。
自杀的念头老是在脑子里挥之不去。适逢放假,她约上大姐和妈妈去外地旅游,回来后,心情好多了。
又过去五六天,S打来电话,她公公已经好转出院了。
听了S的话,我惊呆了。梦真的好神奇!
而我对S梦的解读,是基于一本书《人人都能梦的解析》。
这本书的作者是高铭,他的本职工作是影视策划,2004年纯粹出于好奇,开始接触精神病人,之后出版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和《催眠师手记》等畅销书。
他还编译心理学奠基之作《梦的解析》,经历20年的热心钻研,结合自己的梦例,引用近年的一些心理学观点,通俗解读了这部伟大作品的核心内容,用充满趣味的文字创作了《人人都能梦的解析》。
如果你看懂这本书,就能像我一样试着解梦,至少知道该怎么尝试去解梦。
01 梦是让我们窥探到潜意识的一个窗口,是我们可以了解并且分析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途径。
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认为:梦是让我们窥探到潜意识的一个窗口,是我们可以了解并且分析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途径。
当代心理学大咖武志红也说:
“庄周梦蝶”之所以流传千古,打动无数人,可能是因为我们都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自己在梦中反而更清醒。梦远比我们的意识更富有洞察力和创造力。
正如S的梦,告诉她过去的日子,她生活负担很重,在亲情的疗愈下,已经跨过了人生一个重要的坎;又告诉她,未来会遇到婆婆家的变故,公公昏迷,心理负担最重的人是婆婆,梦里,婆婆拉的车比她自己的轻,预示着公公病情不会很严重,应该不久就痊愈了。
再来看,国内释梦大咖朱建军教授,曾经有一位来访者,工作称心,妻子漂亮,看起来生活美满,但是常做噩梦,梦见自己登山,爬到高处,既没有往上的路,也没有后退的路,就要掉下悬崖,他极其恐惧地醒过来,浑身大汗。
朱教授分析之后,发现,困扰他的噩梦,其实是在告诉他,在职场中爬得太高太快,没有给自己留余地,再继续拼命工作,就非常危险了。
所以,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说,“在梦中,我们更真实。你可以从梦中,找到人生中的许多答案”。
高铭在书中告诉我们:
潜意识的主架构是本我、超我和自我。
或许,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极其饥饿的状态下,去餐厅点菜,往往会点更多的菜,结果却没有吃完。这种非理智的行为就是本我爆发的一种状态。
超我,同本我的放任一样,都是盲目的,是一种绝对服从的集体规范意识,对于“非群体”的念头都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抨击并且压制。
在实际生活中,完全“本我化”和“超我化”的人极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还有自我的存在。
自我,就是对本我和超我的建议进行判断后进行取舍,以及为行为赋予“合理化”标签。
以失恋举例来看,失恋后,自杀或者杀死对方去投案的人,一定非常少,因为本我、超我和自我协商后,决定:再难受也忍着。所以,失恋的人,常去大醉一场,KTV吼或者痛哭一场……这种情绪出口的迁移,就是自我把一个严重问题,做了个方向性转移,也就是权衡后的判断。
再来看,自我为行为赋予“合理化”标签的例子。
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可能会说,“我这样是为了孩子好”。肯定不会说,“打他/她是因为我心情不爽”。这就是自我的“合理化”。
本我、超我和自我既架构了潜意识,同时又在压制着潜意识浮现。
作为社会人,我们得服从规则,这样,本我被超我所压制——舍弃部分个人利益才能融入社会。但是超我的无限膨胀又会导致人类个体的生存危机,那么自我作为最终决策者,得调节本我和自我,保持二者均衡。
但是,本我、超我和自我之间那些经过权衡被淘汰掉的东西,会遗留下来,继续影响我们的行为,而梦,就是这些东西的一个“正常”的宣泄出口。
03梦把一些极为隐秘或复杂的情绪,以及有关的记忆、经历都融合到一起,用一个简单而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们全部的生活内容,各种经验印象,再加上所有的记忆和感受,都是梦的素材来源。
根据弗洛伊德“受童年经历影响所形成的梦”这一理论,我们很多梦的素材都来自童年经历。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举过一个例子:
“一个30多岁的医生告诉我,他从小到现在常梦见一只黄色的狮子,狮子的形象他甚至可以清晰地描绘出来。但后来他终于发现了‘实物’——一个已经被他遗忘的瓷器狮子。
他母亲告诉他,那是他儿时最喜欢的玩具,但他却一点也不记得这个东西曾经存在过。”
有一部分梦直接是肉体反应所带来的。比如,我们被渴醒、饿醒、被大小便憋醒的梦。
梦将这些素材经过凝缩、转移等手段,超级整合为精彩的画面呈现给我们。
���MN
《人人都能梦的解析(新版)》读后感(二):你的每一梦里都深藏着一个梦想。想成为解梦大师吗?读读这本书。
据网上爆料,曾有一度,《马大帅3》热播之后,哈尔滨市寺庙、医院附近的一些摆卦摊的江湖术士摇身都变成了“彪哥”,做起了为人解梦的生意,生意还不错。
有记者到那儿暗访,在一个戴眼镜、手拿竹板的老人身边停下问:“我梦见自己在海边被恐龙咬了后背,腰部做了手术,非常疼,就疼醒了。”那个老头儿煞有介事地从怀里掏出一个脏兮兮的手抄小本,本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字,其中有3页是有关解梦的,上面写着“孔子解梦———梦见男孩:定有小人;梦见小鸡:要计较;梦见棺材:要有财机;云遮日:出门不顺;大雁飞:定有书信……”他翻着小本说:“恐龙不太好,有小人!我给你看看手相呀,看手相加解梦只收你10块钱。”
这就是绝大多数市井百姓对解梦的理解。而事实上,周公解梦其实是靠人的梦来卜吉凶的一本书籍,通过解梦预兆福祸这种民间说法是非常不科学的。照着解梦书,一对一的比照解读,只是从一个事件的表相来断章取义,这种脱离梦者生活空间和内容的解梦没有任何科学意义。
真正能够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梦境的当然是那部伟大的《梦的解析》。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弗洛伊德的这部著作俨然就是一本天书。高铭,那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作者,这一次又发挥了他灵动的思维,为我们写下了《人人都能梦的解析》这本书,成为我们阅读《梦的解析》这部巨著的导读本。
真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吗?
相比《周公解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理论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至少它体现了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这也是弗洛伊德解梦的核心。但是这种愿望的达成并没有这么简单。
梦境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显性的,比如你特别思念某人,晚上可能就会梦见某人,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我们大多数的梦是把愿望隐藏起来的,没有一定理论基础,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梦的含义。
弗洛伊德曾经接待过一个年轻少女,为她解梦。这个少女的姐姐曾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奥图不幸夭折,而少女对这个外甥的感情特别深,所以非常难过。有一天,少女做了个梦,梦见姐姐的小儿子查理也死了,她在参加葬礼。
醒来后,少女很愧疚,她找到弗洛伊德问:“你说过,梦是为了愿望的达成,难道说,我这个梦的愿望是让小查理死去?那是我姐姐唯一的宝贝儿子……或者说,我很讨厌查理,而想让查理死去换回奥图的复活吗?我真的是那么狠心的人吗?”
因为弗洛伊德对少女的过去有着很深的了解,所以很快帮助少女揭开了她在梦中所隐藏的的愿望。少女曾经与一个绅士深爱,但是因为姐姐的反对而被迫分手,但少女却一直难以忘怀,总是希望找到各种机会见到绅士。
她之所以梦见查理的葬礼,是因为在与绅士分手后,她曾经在奥图的葬礼上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人。所以,这个梦是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如果查理也夭折的话,她就能再度与绅士重逢,这是她内心强烈的渴望。
也许你因为上面的故事会讨厌那个少女,觉得她为自己的爱情竟然希望自己的外甥死掉,太自私、太狠毒了。但是,如果我们能自己解开自己的梦,一定也会为其中隐藏的自私本性而大跌眼镜。这就要从我们的潜意识说起。
由于心理学的逐渐普及和泛化,大家对于潜意识并不陌生了,知道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行为都是由潜意识来主导的。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潜意识是被抑制的,而抑制它的是本我、自我、]超我三元素。
本我是人的一种原始欲望,它以“快乐原则”为目的。超我是指人格结构中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部分,是一种绝对服从的集体规范意识。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一种状态,那就是自我。也可以这么说,从本我来看,我们人类都是自私的,但是超我意识对本我予以了严格的管束,然后由自我作为最终决策者,在调节超我和本我之间承担起平衡的责任。
比如你失恋了,本我可能这时候特别想出去骂人打人,超我又压制了你的这个本我愿望,最后自我出来做了个权衡。于是你就去找朋友,去酒吧喝酒大醉一场,然后又在KTV吼了一夜,痛哭一场,把情绪排解一下了事。这个自我的审查过程即使在梦中也会发挥作用,使得我们的梦只能有限度地“无法无天”,而极少能随心所欲。
现在你该明白了。少女的本我是希望与绅士重逢、重修旧好,但是她的自尊心可能还有社会的道德规范都不允许她这么做,她的感情就被压制了。然后这个被压制的感情终于以梦的形式爆发出来,并且得几乎不露痕迹,通过了自我的现实审查。除了弗洛伊德,谁能看出,在梦里,她是为了自己的爱情而炮制出一场外甥的葬礼呢?
但是这自私本就是人的一部分,在常态下,人们为了社会文明、为了更好地生存,会给予适当的控制,但是这种原始欲望有时还是会以梦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通过这种表达,被压抑的情绪也就会相应的减弱了,这也是梦的一个作用。所以,在梦里,我们所有的自私、贪婪、自大都应该被接受和原谅,因为这是让我们更理智地生存于世上的情绪摆渡船。
真正为能为你解梦的人只有你自己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了解了,对梦的解析不是一个简单的暗示、占卜过程。 梦不是简单的,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展现,梦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包含有大量的信息,它会把很多有趣的东西汇集到一起,包括时间跨度、人物整合、过往经历、现实场景等等。
所以说,只有自己才能够完全地解析自己的梦,换个人就很难彻底地解析别人的梦。就像那个少女,她的爱情经历、感情取向、现在的生活状态,要不是因为弗洛伊德了解地那么透彻,怎么可能解开她的梦呢?
解梦的过程,是一个深入了解自己的过程,虽然道路很艰辛,但是过程一定很有趣、很刺激。我很愿意跟随高铭一点点地去探索、去挖掘,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自己。
《人人都能梦的解析(新版)》读后感(三):别做梦了,你的欲望是藏不住的!
一、梦境是现实生活的“电影版”
好莱坞著名导演大卫.林奇曾经执导过一部经典影片《穆赫兰道》,电影表面上讲述了一个遭遇车祸的女孩丽塔和另一个想在好莱坞闯荡的女孩贝蒂一起寻找记忆的冒险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导致很多人看完第一遍都声称看不懂。
为什么呢?因为这部堪称全球最烧脑的电影里,其实超过一半的篇幅都是在讲述一个“梦境”。“梦境”里面的很多人和物,虽然都来源于主角的现实生活,但是经历了“造梦”的过程,已经面目全非了。这种梦境+现实的表现手法把观众带进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混乱世界,看不懂,是正常的。
不过,如果你对心理学有一定研究,特别是了解过弗洛依德《梦的解析》这本书里所讲的观点,你可能会看穿大卫.林奇给观众设置的“魔障”。
我小时候有一个梦,我记得特别清楚,倒不是对梦的内容记得清楚,而是对醒来那一刻心里的感觉记得很清楚,这个梦好像是一个历史+武侠的题材,而我自己就是那个女主角,醒来后当我意识到这是个梦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哇,做梦好有意思啊,就像放电影一样!”
的确,“梦境”真的就像是一部影片,梦里的情节通常都和我们自己有所联系,而内里的细节和故事走向又天马行空,就像是有一个天才的编剧和导演,只不过这个编剧和导演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潜意识”。
多年以前,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写了一本《梦的解析》(也译作《解梦》),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梦”的形成原因,被誉为精神分析的奠基之作。在书中,弗洛伊德列举了大量自己和别人的梦境作为例子,通过对这些梦境的分析,来解释梦的构成原理。
只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既没有心理学的基础,也不了解弗洛伊德这个人,更不要说,这本书里面还涉及到更专业的神经病理学,所以,尽管这是一本被奉为经典的书,很多人也对它望而却步了。
幸好,现在有了高铭的这本《人人都能梦的解析》。
提到高铭,就一定不能不提起那本刷新好多人世界观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人人都能梦的解析》是他在为出版社编译弗洛依德《梦的解析》的过程中,通过深入研究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再加上自己的真实梦境分析撰写的一本书,可以说这本书是对大师的致敬,也可以当成是对弗洛依德《梦的解析》的导读。
二、识破梦的伪装,了解你的真实愿望
那么,潜意识到底是如何导演了我们的“梦”呢?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对自我欲望的满足。”
“梦的意义可以分为显意和隐意两个方面,显意是可以通过记忆直接描述出来的内容,隐意却伪装在梦的显意后面,往往代表着我们的真实欲望。”
既然弗洛依德认为梦是对自我欲望的满足。那么学会大师所教的解析梦的方法,就一定可以帮助你更加了解自己。
书里举了一个梦例,因为这个梦太能够代表梦的显意、隐意和伪装的表现手法了,所以高铭在《人人都能梦的解析》里面也直接引用了,这个例子是这样的:
有一个女孩,从小就和她的姐姐生活在一起。她的姐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奥图,在很小的时候夭折了,小儿子叫查理, 这个女孩和两个侄子的感情都很好。有一天,女孩做了一个梦,梦见查理也死了。她很内疚,跑来问弗洛伊德:大师,你说梦是为了愿望的达成。可是,难道我做这个梦是希望查理死吗?姐姐失去奥图,已经很可怜了,我也很爱查理,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呢?
弗洛依德没有急着去否定女孩的质问,而是仔细梳理了一下女孩的成长经历。女孩曾经有一个相爱的恋人,可是由于姐姐不同意,两个人没能在一起,那个恋人从此以后就避免到她们的家里来,女孩很伤心的离开了姐姐的家,独自生活。直到现在,女孩都还很思念她的恋人,因为恋人是个文学教授,经常在各地演讲,而每次演讲,女孩都是忠实听众。就在女孩做这个梦的前一天,她还告诉弗洛依德她买了恋人后天的演讲会票。
所以,弗洛依德在心里早有了答案。他忽然问道:你还记得在奥图的葬礼上,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女孩想了想:在奥图的葬礼上,我又见到了他,我好久好久没有和他离得那么近了。
弗洛依德告诉她:是的,所以你的这个梦的愿望是爱情,你很清楚,如果查理死了,你又会在葬礼上遇见你的爱人。再加上你一直在期待明天的演讲会上,这样“想要见到他”的潜意识就在梦里面伪装成了查理死亡的桥段。
你看,“查理死亡”和“思念恋人”这样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如果是清醒的状态,正常人恐怕怎么也找不到两件事的共通点,可是,“梦境”这位编剧却巧妙的把女孩的潜意识挖了出来,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梦中满足了她的愿望。
三、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解梦大师
学习了弗洛伊德的解梦方法,你可以试试自己来做一个解梦大师。
我昨天晚上正好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几个人在一栋未建好的楼房的建筑工地上聊天,这时一个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加入了我们,聊着聊着,内容就变成了他买下了我正在出售的一套房子,我们在谈论着一些付款程序的细节,但有一点很肯定,他没有和我讨价还价,直接是按我的挂牌价购买的。在梦里,我感觉得到他是因为看重和我的交情,所以要用挂牌价买我的房子(有过二手房交易经历的人都知道这不符合常情),但是我觉得心里很过意不去,一直想着在最后成交的时候,要主动少收几万的房款。
而且很搞笑的是,在梦里我是知道自己在做梦的,我一面享受着房子脱手的轻松和开心,一边又在惋惜着这只是一个梦,一边居然还在思考着这个梦是可以用我在《人人都可以梦的解析》这本书里面学到的解梦方法来拆解。醒来以后,梦里的一些细节我记不清楚了,但我在梦里对解梦的分析步骤倒还记得很清楚。
在这里要交代一个背景,因为我最近正在考虑置换一套大房子,所以让房产中介把自己闲置的一套小房子挂了出去想要出售,可是也许是房市低迷或者天气太过炎热的原因,挂出去半个月还是无人问津。
所以,交代了这个背景,我这个梦的显意就非常明显了吧!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梦是为了愿望的达成”。这个梦就明显表达了我想要卖出房子的愿望、想要卖个好价钱的愿望。而且,大家也可以理解,因为我这几天一直在阅读和思考《人人都可以梦的解析》这本书,所以它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了我的梦里,并且试图帮我完成书评的素材。
另外一方面,是这个梦的隐意,如果只是听过我对梦境的描述,是不容易猜出来这个梦里还包含了我的另一个愿望:这个买房子的老朋友,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他了,其实我很想念他,我很希望能够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让我见到他。所以,在梦里,他变成了来买房子的人,其实在现实中,他永远不可能来买我的房子,可是我的梦为了实现我潜意识里想要见到他的愿望,就给他设置了一个这样的角色。这也就是弗洛依德所说的“梦的伪装”。
弗洛伊德还认为,梦也是有“审查机制”的,你的潜意识在梦里并不会“为所欲为”,简单来说,就是你本身是什么样的人,在梦里,基本上你也不会脱离你的人生角色。
比如在这个梦里,虽然朋友要用挂牌价来买我的房子,满足了我想要卖个好价钱的贪欲。但是,我的道德感还是会跑出来约束我,就算是在梦里,我也不会想:反正是在做梦啊,就让我多赚一点钱爽一下吧!反而一直在想,我可不能违背道义,哪怕他是故意用挂牌价买,我也要遵循公平交易的原则,我要主动给他降价。
所以,你看,弗洛伊德大师就是要告诉我们:想要隐藏你的欲望吗?可是“梦”都不答应啊!
�U7Ik
《人人都能梦的解析(新版)》读后感(四):梦的解析|原来梦是压力的宣泄口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有一个叫做庄子的人做了一个很著名的梦,他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快乐的蝴蝶,醒来后发现自己原来是庄周。于是他就发问了:“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他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问题来了,梦是什么呢?
这是哲学问题,还是心理学范畴呢?
古代东西方的主流观点看法都是一致的,梦是某种预言。这让梦看起来神秘而又充满迷信色彩。
佛洛依德说:“梦是为了愿望的达成。”
西格蒙德.佛洛依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研究分析,1898年出版了不朽的名著《梦的解析》,这代表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可是这本书沉寂了将近10年,不过,在沉默过后,学术界终于认识到了这本书的伟大。
虽然反对质疑佛洛依德学说是声音至今仍存在,但谁也不能否认精神分析法及梦的解析对于癔病治疗做的巨大贡献。据说当时,就连反对佛洛依德的医生也不得不向患者推荐该去找佛洛依德。
《梦的解析》作为一本学术著作,太晦涩难懂了,一般读者都会望难生畏。事实是人们对梦的解析充满好奇,无法看懂这本巨著,不能不说遗憾。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作者高铭,在接受了出版社邀请对《梦的解析》一书进行编译后,他说:“我想写一本大家都能看懂的书作为《梦的解析》的导读。”于是就有了这本《人人都能梦的解析》。
01那梦究竟是什么?
梦是为了“愿望的达成”,这是弗洛伊德梦解析理论的核心部分,不过高铭在《人人都能梦的解析》中指出,对于“梦是愿望的达成”这句话,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概述,而不完全代表着核心部分。
达成某种愿望或表达出某种含蓄的期许,是梦产生的原动力。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自己的梦作为例子。
在梦中,作者是个单车赛车手,和韩寒搭档。
可是在训练时,他总出现问题,甚至把韩寒撞到,在多次配合失败后,整个车队(维修和技术人员都很沮丧)。韩寒提议他们在不同跑道骑,结果韩寒骑了85,他只骑了20圈。
骑完后,韩寒发牢骚:“看见了?这样下去没法配合。”车队的人表示同意。
他开始假装蹲着单车前找原因。这是就留意到单车是辆很破的车,零件散落、车胎没气。
车队的人开始帮忙修理车,他就一边修理一边抱怨:“看,这我能骑好吗?车都这德行了。”
这时还注意到,车胎充气时,凸一块凹一块的膨胀,呈现出一种眼熟又奇怪的曲线。
最后,车修好了,他骑上去非常轻快,与韩寒配合得天衣无缝,车队里所有人都很高兴。连梦醒后,作者都感觉满足且愉快。
作者对这梦的解析是,他和韩寒一起训练,其实暗指他和韩寒同样具有影响力。因为在做这个梦的前一个月,他上一本书的销量很好,得到了肯定。做梦的当天,刚好朋友跟他说起韩寒凌晨更新的博客,一小时的点击率超过了3万!这种影响力,让他很向往。
梦中他那辆破单车造成他不能和韩寒很好配合,其实是一种推卸——不能和韩寒具有同样的影响力,是客观原因,不是自己的问题——零件坏了,轮胎没气等等。
单车修好后,就以和韩寒配合得很好,并驾齐驱。意思说,他的能力不亚于韩寒,排除客观原因,也能和韩寒一样具有影响力了。
梦中车胎充气时的奇怪形状其实是女人的身体曲线。因为刚好当天他妈妈打电话来催他结婚。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做梦的前几天,曾经和一位朋友(女性)
闲聊,说找的老婆应该是可以帮忙打理很多事情的,秘书型人才。这也对应了车胎的作用,单车骑起来后,唯一接触地面的部分是车胎。转换过来,就是他可以专心做他的事,其他琐碎事交给老婆处理。
从作者对这个梦的解析中,很明显的反应了弗洛医德梦解析理论的核心观点:梦是愿望的达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观点一直备受争议,佛洛依德也在《梦的解析》中指出,梦未必全是千篇一律的愿望达成。
我们真正对梦感兴趣,想要进行探讨的是梦的存在是否有意义,对梦的解析有没有价值?
02那为什么要进行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梦是让我们窥探到潜意识的一个窗口,是我们可以了解并且分析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途径。做过梦的人都会有体会,梦有时是离奇古怪的。你醒来后,经常会觉得梦中情景荒唐可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解析的?
但是,作者告诉我们,对梦的探究不是玩味梦的场景,而是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动机。
梦的一大特性:善于伪装。
在书中提到三元论,这以理论的构架对人们理解心理问题有着极大的帮助。
首先三元论指的是本我、超我、自我是三位一体的,不可分割,这是潜意识的主构架。
本我,是原始的欲望。
超我,是人类后天受到的规范、理想、价值、教育、伦理等外来因素融合后形成的。
自我,存在目的就是对本我和超我的建议给予判断后进行取舍,以及为行为赋予“合理化”标签。
潜意识主导着我们的各种行为,但是潜意识被本我、自我、超我抑制。而潜意识同样会延续到我们的梦中来。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在梦中正想吃下美味的食物,就醒了。有时在梦中知道是做梦,想放肆一回,可梦中也不能无法无天。
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接受了社会生存法则,这依然延伸到梦中,所以产生了审查机制,一些无法无天的念头就会被毙掉。
为了达成某种愿望,梦就会拐弯抹角的伪装,所以,潜意识在梦里常常伪装成你不能认出的样子。
你不能直接从梦的表面场景解读出梦的真意。这就需要对梦进行解析,梦已经完成了潜意识的释放,这个解析的过程,可以帮助你找到梦的真正含义,其实是一个自我分析解读的过程。
03 梦的意义
书中说,梦会在某种程度上维护睡眠,并且通过内容把一些深埋于潜意识中的充满压抑的东西释放出来。这个说法,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梦的意义,这不同于神化了的预言。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赋予了梦真实的意义。梦有助于我们对压力的释放的这个观点,不是空穴来风。佛洛依德通过梦的解析疗法治好了许多癔病患者,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压力存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如果一直得不到释放就会爆发。卡伦.霍妮就提出,神经症患者,所有的孤独、焦虑、依赖、恐惧都源自内心的冲突。
梦是一个很好的宣泄口,压力在梦中伪装释放出来,成为维系我们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梦的解析,起到了一种自我对话的作用,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内心。
作者指出,从严格意义上讲,梦是一种自我心理修复、自我心理调整机制(如果长期出现“因梦而更加压抑”则肯定是出现了心理问题)。
04如何解梦
《人人都能梦的解析》这本书中指出,梦原始愿望的产生,取决于潜意识需要被释放的那部分压力。
组合成梦的元素是千奇百怪,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做梦者的童年时期。但梦不会随机地组合,而是有其目的性的。
从《周公解梦》到《梦的解析》,都会列举出许多物品分别带别着什么,我们的梦中,会出现大量带有象征性的画面、情节、物体。许多带着解梦师头衔的人往往就喜欢把这些生搬硬套。可别忘了以下这段话:
弗洛伊德强调:每种梦里的象征都会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并非绝对。这就好比中国的汉字。汉字,假如单看一个字是这种意思,但是若组到句子里则有可能变成完全相反的含义……”潜意识竟然在我们的梦中发生着作用,那么,我们所处的环境、社会文化、个人经历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梦境。
所以对梦的解析必须灵活运用,最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在梦的解析中发现,在现实中那个隐藏起来的自己。
在《人人都能梦的解析》这本书告诉我们:人人都能解析自己的梦,也只有自己才能够完全解析自己的梦,换个人就很难彻底地解析别人的梦。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毫无保留的把隐私暴露出来,让别人来解读梦。
正如作者说所,这本书是打开《梦的解析》的一扇窗,通过这扇窗,也许这是个你和自己好好谈谈的机会。
《人人都能梦的解析(新版)》读后感(五):关于你自己,梦比你知道得更多。
昨晚做梦了吗?
还记不记得梦的颜色?
是黑白,还是彩色?
对于人类来说,梦境本身的情节就足够他们思考片刻了,如果运气好创造出人鬼蛇神兼具的梦,那无论如何也要配上花生米喝一壶,用自身尚且功力不足的能力去探探究竟。可那不是在分析,只是陷进梦的构造里。
呐,试着回忆最近的那个梦,是彩色还是黑白?
相信大多数人都无法迅速且清晰的说出来,同时也会发出惊觉:唔,我竟然从没有注意过这一点!
这个问题是半个月前我很讨厌的一个人问我的,当时我告诉她,我的梦应该是黑白色。然后她很得瑟的说,她的梦是彩色的。
随后又补了一句,经过研究发现,很少有人的梦是彩色的,能做出彩色梦的人,多半儿今后会是个精神病。于是我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个彩色的梦。
在那之前,我几乎可以清晰的断定,我所做的梦都是黑白色,可为什么在她问出那个问题之后,我的梦开始有了颜色?
这就可以追随高铭在《人人都能梦的解析》中所写:
无论是仅从心理学角度看还是扩大到艺术、社会科学、人文来说,也同对待潜意识的目的是一样的:不是为了玩味梦的场景,而是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就是—动机。
如高铭多年研究弗洛洛依德所感受到的,梦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而这种必然,必然是因为众多发生的事件所促成的。
梦境解析不是迷信,是需要从自身本我出发的存在。
读完《人人都能梦的解析》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个梦,故事情节成为次要,主要想要探究解读的是,为什么那梦突然有了颜色,还是在那么机缘巧合的情况下。
读这本书之前我很认真的想,我是不是一个潜在的精神病患者,或者说我潜意识里想成为一个精神病!
但在看完高铭对于梦境与潜意识的解析后,我徒然产生另一种想法,因为他说:
“用冰山理论来简单说就是,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叫意识,水面之下的则是潜意识。”
而这个梦与我而言的谜底,并非我有病,而是我从骨子里认为自己的与众不同。
于世间大众来说,精神病患者是少数,他们是另类。
人们这些年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关注越来越高,或者说好奇心更重,精神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疯子,他们也可能是平行世界的天才。
我曾读过高铭老师对于疯子与天才的描述,那些所谓的疯子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吸引我的,因为他们和我不一样,我羡慕的是那些和我相左的一切。
所以我在听到做彩色梦的人都是少数的时候,我的潜意识开始作祟,当晚就把我也变成一个少数。
因此这个梦不是预示,不是映射,就是我的内心潜意识动机。至于以后我能不能住进安定门医院,就得另说了。
二三十岁的人平时工作压力大,面对各种情感的时候容易想太多,是做梦的高发群体。
早起第一件事多半是回忆梦,比如梦见破产,梦见发财,梦见怀孕,或是梦见跳楼……先想到的都是打开百度查询这些梦预示什么。
一百个解梦网站就有一百种说法,就拿我曾经梦见怀了双胞胎来说(我本人很反感小孩),我在梦里怕的要死,生怕解梦网站告诉我将来会有坏人阻止我当丁克,结果网站说这是发横财的前兆。
OK,我足足等了半年,依然在哼哧哼哧地还信用卡。
后来在《人人都能梦的解析》中找到答案,梦见怀了双胞胎实际是动机使然,无法成为对未来的预示。
按照高铭对弗洛依德的三元论研究,自我,本我,超我是组成的三个部分。
其中本我是我们最为基本的因素,另外两者是在本我上的附加。
无论水面之下的是恐惧还是欢喜,都在一定程度上被作为潜意识压制住了。
但弗洛伊德的理论太高深了,不是普罗大众可以接受和消化的,我作为一个做梦爱好者和解梦好奇者,在拜读过两次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之后,只能叹息一声:打扰了!
是的,我看不懂,也看不透,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查询那些生僻词和他本人高深莫测的探究。
我只想他明明白白告诉我,我为什么会做这个梦,以及这个梦和我当下的生活有什么连接而已。
而这也是当下众多人的需求,我们希望在茶余饭后以一种更加轻松更加明确的方式来解析自己的梦,而不是每次解梦前要先做一套函数题。
弗洛依德大概是高估了人们的耐心,没有做到这一点。
但是,高铭做到了。而且做得极为清晰和亲切。
高铭对于梦的理解是站在大众这一方的,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他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层面角度,而是让自己置身于人群中,从你我的需求和心理来进行解析。
不得不说高铭的“狡猾”小心理,这本书他写的更具备文学性,而不是侧重心理科学。因此我们在读起来的时候更加轻松不费劲。
如果说弗洛依德的书需要人们拿着几吨厚的词典和放大镜才能把字认全,那么《人人都能梦的解析》则是把梦最核心的动机和秘密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看似深邃的谜题,高铭用另一种“讨好”读者的方式解答出来,为何不读呢?
很多读过弗洛依德《梦的解析》的人都表示意难平,因为实在读不透。
高铭同样作为弗洛伊德的读者,横空出世了一本导读版《人人都能梦的解析》,就好像吃正餐前的前汤和开胃酒一样,为后来的深入做万全准备。
我们做梦,回忆梦,探究梦,其实这都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碰上任何稀奇古怪的梦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了解自己,甚至不知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