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王国的读后感大全
《汉字王国》是一本由[瑞典] 林西莉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3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汉字王国》精选点评:
●非常有意思 林西莉不仅在汉字字形形成方面讲得有意思 很多文化常识不知道的也很滋补 哈哈 虽然作为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 自己看看也很必要的 附页索引 强化记忆
●笑点很可爱
●老外的书比较适合入门
●断断续续读完的,虽然有不少收获,但真要说它多好实在是名不副实的。确实有很多配图,也还算精美,但字体太小看起来挺吃力,排版也不是很舒服,而且有很多错误啊要误导人的。不过最要紧的是这书果然是写给老外看的,我是一边读一边觉得不是味儿。
●和《细说汉字》比起来,对于汉字演变的说明偏少,关于文化因素的多。
●三联的书,就是质量好。虽然贵了点。一个瑞典女人给我们汉字启蒙,也挺有意思的,不要太民族主义了,那是狭隘的。
●误导的东西实在有点多。。。
●挺有意思的……
●对于国人来说,这本书的汉字只是一个入口,林西莉借着它发挥了一连串生动的故事,从汉字了解中国人自己的历史和生活,多自然。
●林奶奶,你是中国人吧?!!!!!!
《汉字王国》读后感(一):简笔画
用了六日的时间读完瑞典汉学家林西莉的《汉字王国》,我可以不知廉耻的说一句,我对汉字的亲密感又上升了。
通过外国人的著作而对本国的文字产生亲密感,真的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林西莉在这本书里,通过她对中国社会生活的观察,得出了一些比较令人信服的观点。
同时,我也有一个模糊的感觉,那就是,字的最终完成,应该是在北方。
而且,中国的字,就是简笔画。
学简笔画吧~~~
《汉字王国》读后感(二):从英语到汉语
因为工作的关系,一直非常关于孩子们的英语阅读培养,不知不觉中却也发现我们总是忽略了更美的东西,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文化。
直到有一天张老师推荐了汉字王国,才发现汉字有多美,背后有那么多我们的哲学和文化。
所以和张老师一起组织了汉字王国阅读小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阅读这本书,一起静下心来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期间张老师会为大家做一些解读,他是北师大哲学博士,也是个真正能够潜心阅读和做学问的人。
欢迎一起。
《汉字王国》读后感(三):中华文明的故事书
没想到,让我第一次认识到自己老祖宗文字的人是个瑞典阿姨。大中华地区研究汉字,甲骨文的估计随手拈来,但如今没有人像林西莉这样写出一本易懂而且有趣的作品。也许是自己祖宗的东西研究得更深入?也许钻在象牙塔里天天泡研究生?反正没弄出正经玩意儿。
汉字很多原始的源头已经无法追溯了,中间又出现多次的断代,从书里看来,有些文字已经无法用象形来解释了。但作者还是用强大的想象力让读者明白了古今的渊源。
专业学者对这本书不屑一顾?可别,你们都去玩高精尖的学术理论去了,但大家还是最需要有个人来普及文化的,谢谢林西莉给我们讲了我们自己文字的故事。大陆学者们继续科研、攻克难关,我也继续听瑞典阿姨讲故事。可别干扰我
《汉字王国》读后感(四):随便翻翻还行
看关于汉字的资料不少了,比如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文字学概论》,另外还有人民日报海外版上面的“汉字溯源”,相形之下,这本书是最直观,最有趣,让人看起来最轻松的一本。
但一个外国人讲述连许多中国顶尖学者都尚无定论的汉字,总让人揪心。还好作者比较明智,有时候对于疑难之处避重就轻,轻描淡写,存而不论,所以也就没有淋漓尽致地暴露她在某些地方的无知。
纵观全书感觉本书虽有对汉字进行分类,但体系不甚博大,所言之物范围狭隘,并没有进行大面积的引申扩张和联系,似乎只是举了零星的一些字,但没有高屋建瓴,全面系统地根据某一汉字的读音或偏旁进行归纳总结。所以知识点始终是断断续续的,没有很强的连贯性。对有些字,以及与这字有关的背景知识,诸如风俗习惯,作者虽然讲述详尽,但给人阐释过度的感觉,流于繁琐。不过这也不怪她,可能这正是作者说的“对中国,对汉字的热爱”导致的吧。
本书适合每一个没有彻底丧失对自己母语热爱的读者。随便翻翻,相信你会有一些愉快体会。
《汉字王国》读后感(五):Ashes of Time
时间的灰烬
杏:一木一口,黄灿灿的欢喜事。
安:即使屋宇漏风,女人也谦恭低头,用后背抵挡。故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