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孤城》观后感100字
《喋血孤城》是一部由沈东执导,吕良伟 / 安以轩 / 袁文康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喋血孤城》观后感(一):只是一部战斗片,不是战争片
感觉整个情节的着眼点很小,不大气,所以看完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虽然片尾说这一仗是多么的牛X!只有一个镜头让我有所感触,就是吕良伟慰问那个双手都截肢的伤员时。在家看看就行了,不用进电影院。
《喋血孤城》观后感(二):题材就多于五星
看着毒气中挣扎着坚守阵地的国军士兵,肃然起敬,唯有沉默。
这才是弱肉强食的残酷体现;
这才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日本军;
这才是血肉铸成的长城;
战殁的人们啊,你们安息吧!
《喋血孤城》观后感(三):非常不错的抗战题材电影
喝着啤酒看完了这部电影,感觉不错。八一厂的导演,两岸三地的演员,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台湾演员安以轩饰演的连长小媳妇也为影片增加了一层深意。
《喋血孤城》观后感(四):为了忘却的纪念?
这本是中国2010年唯一一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抗战胜利的战争题材大片,但由于题材的敏感(正面宣传国军抗日),被主流媒体冷封杀,由于题材的敏感性,我打满分,虽然余程万师长太容易流泪和安以轩的港台腔让人非常不舒服。
《喋血孤城》观后感(五):好原料,可惜厨子没做好
这是一段应该引起我们好好深思的历史,也是当前保持清醒、勿忘国耻的好题材,可惜被编剧、导演做出这么一道菜来。
假设,这故事里再安排两个地下党员,安排一段我游击队战士拼死救城的桥段,大家还会给这样高的评价吗?
不能因为只歌颂国民党,就将一部烂片评价为好片;也不能因为歌颂了我党,就将一部好片骂成烂片。
《喋血孤城》观后感(六):余程万最终死在老蒋手里。
余程万最终死在老蒋手里。
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至12月,日本中国派遣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日军第11军出动约9万人攻克常德,中国74军57师苦战16昼夜,几乎以全军覆没的代价为中国军队形成对敌的反包围赢得了主动,6天后国军收复常德。常德会战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喋血孤城》观后感(七):欠他们一声感谢
可怜余程万的女儿后来成了艳星,绝对的讽刺!
只想说一句…后面是扯淡
讲个故事:东汉末年,曹孟德攻下冀州,纳袁本初儿媳甄姬与儿丕为妻。时年初夏,一日操带众将领游至丕住处。见丕卧草席乘凉,只见那草席红头绿尾蕾丝边,中间一对玉蟒夺珠,操视之甚是喜爱,细问编席者何人,侍从告操编席者乃其儿媳甄姬也。操恐让儿媳编席不雅。又问谁还能编,众人皆不知。少时,人群中一人高声答道,甄姬爸能编……
《喋血孤城》观后感(八):余程万对比方先觉,下场为何如此凄惨?
余程万与方先觉同为抗日英雄,分别指挥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余弃城突围,汇援军复攻下常德。方死守不得求死未遂投降日军,后逃至陪都重庆。余因此险遭军法处决,迁居香港后暴亡。官方宣布为劫匪所杀,证据却显示来自台湾方面所为。
方先觉虽死守有功,但的确是投降了的。老蒋于方虽有责难,仍将之捧为英雄。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秉承该宗旨,绝口不提方投降,语焉不详一笔带过。台湾官方文件亦避开此话题。
疑惑老蒋待二人竟有如此大的差别。
求解.
《喋血孤城》观后感(九):导演和编剧都很水
谁说好,讲国民党抗日而且几乎全军覆没就是好电影?那也要看导演和编剧的水平如何!这部片的导演和编剧都很水,还不如《遍地狼烟》(这部戏台词不靠谱)的剧情靠谱。挂第一主演的吕良伟演的“虎贲”将军余程万怎么在戏里没多大作用呢?那当配角好不好,把袁文康扶正,而且到最后他居然没死,最高将领都没死,其余人的牺牲在我看来就很傻逼。“常德会战”在抗战中到底有多重要抑或余程万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我没时间多研究,但这片的导演和编剧实在是太菜了,害得我看到袁文康和安以轩的激情戏那嘎达实在没抗住,骂出了声。
《喋血孤城》观后感(十):无愧热血
噙着热泪看完此剧
国民党军的热血深深打动了我
早知道,老蒋在抗日是搭上了老婆本的
想当初,我们攻打越南,老蒋也是同仇敌忾
打开探照灯,为我们畅通台湾海峡
就像建国大业中,老蒋说的一样
国民党的败,是败在腐败,腐败到骨子里的那种
敢问哪个中国人不想保家卫国,做个铮铮男子汉
不禁想到文革,为多人所诟病的那个文革
我想主席也没想到文革的结局是那样
他应该是看清了腐败的可怕,怕我们想国民党那样
不等别人来争,我们自己就先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