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0字

2022-04-14 03:04: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0字

  《中国近代史》是一本由蒋廷黻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近代史》精选点评:

  ●太浅了些,而且有些错误(比如甲午战争),但大方向很正。其实后面关于琦善的评价、东北的外患史两篇更有价值。蒋廷黻要是不去从政,一直待在学术界,那写出来的史书,就远不止这样浅短吧!

  ●中国近代史入门书,一些观点再现在算正常,但在当时算比较超前了

  ●大家小书,枝节朗朗,缺乏细节,无叶之树。这本书最令我意外的是作者流畅的白话文,与今日无异,这在民国时期不多见。最后那篇东北的地缘政治 甚少涉猎,也算是开眼了

  ●跟前面那本比多了3篇论文,对作者的著作及近代史中的一些格局有了更多的了解。20190316

  ●【借阅】7分。读此书时足见先生捶胸顿足怒气不争的情态。时人对国际惯例和外交事宜缺乏了解,因而觉得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尚不及割地丧权辱国。有几点倒是刷新了观念。一则林则徐虽看清了必行改革之势但不肯公开提倡,似乎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既定形象有所差别,这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心态。二是左宗棠收复伊犁实有保手足而弃腹心之患。三则俄假意亲善实开瓜分中国之先河的始末。书是好书,版本不佳。

  ●对照着未阉割版看的,不知道为什么口碑这么好,难道是因为作者和老蒋是一家?是国民党人?实在是外交家的中国近代史,五万字毕竟太少了,很多重要史实都没论及。图书馆的闭馆铃声一点也不好听……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直逃避去看的历史

  ●其实只记载了1840~1912的部分事件,读起来连续性较弱有一种教科书的跳跃感,不过好在观点明确,个人感觉:徐中约版本更好一点。

  ●我中华民族能独立、现代化实大不易。清政府王朝末年公信力尽失,今之视昔犹如……

  ●前面还行,但是后面三分之一的内容都在重复前面的内容,在凑字数。。 不过讲述的一些东西还算客观。。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笔记

  洋务运动各个方面为有机整体 兵器兵工厂 人才军校 交通铁路船厂 后勤招商局煤矿金矿帝国主义背后有过多种力量 资本主义只是新近一种 为投资为采购为经销 资本主义本可互利 但总不免仗势

  戊戌变法主要改科举内容 精简机构 触动利益太多太急

  琉球 越南 朝鲜 缅甸可以的独立 但不能作为帝国主义进攻的跳板

  甲午后三国干涉还辽 中俄密约修建中东铁路 青岛后俄国占旅大修南满铁路 券乱期间俄欲全占东北 1904日俄战争割据南北 可怜东北成了日俄眼中的肥肉

  不同于八旗绿营 淮军湘军直到北洋多了私人部队的成分 只有统帅没有国家

  联俄容共 以俄为师 就是要建立军政的部队训政的党 这点在辛亥时是没有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二):为什么中国近代史是屈辱史

  这本书写在1938年,国内外局势动荡,中国未来走向何方,尚不明确。作者从几个角度深刻的分析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所以这本书更像是历史议论文,到处都能看到作者的分析结论,和其他历史读物相比,没有堆砌大量的史实,所以可读性还是挺强的。

  说到落后的原因,一来是政府人民的自大,抱着睥睨一切的态度,不思进取。当西方各国都已经走上科学/民主的道路,我们还抱着八股文/孔孟学说在发展。另一方面,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式,即使有人意识到了落后需要进步的现实,但终究力量过于薄弱,不能彻底改变清政府的腐败事实: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从历史书看,我们会觉得西方帝国是霸道垄断不讲道理的。作者的讲述,没有在道德高点上过多抨击西方列强,而是抱着对清政府恨铁不成钢,咎由自取的态度,讲述这段屈辱史,让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知,更加完整具象。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三):这是值得了解的一段历史

  我之前读过张纯如作者的《南京大屠杀》(也给大家强推这本书,许多数字和资料会让我们更了解那场惨剧的前因后果,而不仅仅是一个名号),而近代史远远不是南京大屠杀所能描述,从晚清之后种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到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沉睡到醒来,为什么沉睡上国之梦如此之久?为什么几次三番挣扎复起如此艰难?我竟然依稀找回了之前应付应试教育在历史书上接触到的模糊记忆,慢慢从侧面填充了细节,也越发感知残酷和局限。

  蒋廷黻先生其人从那个时代走过,又在尝试跳出历史洪流当中著作。虽说也难免有他自己的局限,可历史永远有它的局限。我以为今人能做的,应该也是在屈辱中清醒,在局限中学习。

  最深刻的感觉说不清楚,但简而言之也不过是一句,近代史,是值得了解的一段历史。它是我们民族记忆中惨痛的一笔,是用前辈们用血泪站起来的一段挣扎。走过沉溺,越过谄媚,在浪潮变革中最终站稳,那是我们的中国。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四):读《中国近代史》

  之前还挺担心是一本非常严肃的历史书籍的,结果出乎意料的非常好懂。大致梳理了近代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表达了自己的相关看法,确实是一本通史类书籍。不过,其实我本意是想看近代史中的各英雄人物成长脉络类书籍的。

  不过鸦片给人带来的确实是毁灭性的伤害了。林则徐雷厉风行的禁烟运动,挑开了中英不可调和的矛盾。书中有一段描写非常有趣,“义律教英商把鸦片烟交给他,并由他以商业监督的身份给各商收据。一转手之间,英商的鸦片变为英帝国的鸦片。”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感觉这个手法真的高明啊。把个人行为同国家绑到一块,高级政客。这让我想起最近发生的NBA事情,行为也有点异曲同工了。将个人不恰当的干涉他国的言论,同国家的言论自由牵在一起,简直立于不败之地。不过,后者是价值观的冲突。

  还有一个觉得有意思的话,“中国士大夫对‘商’没有正确的观念,所以中华民族在应付世界的大变局之中有时不免自作孽了。”古时候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底层。反观现在,“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到和古时候反着来了。好坏不评价,单纯觉得这样看历史还蛮有趣的。

  近代史在探索的道路上,先人们真的是让人敬佩啊。知识分子们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救亡图存运动,每次看到这种画面或者文字描述都特别动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五四新文化运动,前辈们真的满怀热情和信念,熠熠生辉。

  中国走和平改革路线确实是走不通的。就像作者说的,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要国人承认有改革的必要,是不容易的。在那个时候,朝堂上能说上话的都是士大夫阶级,但凡改革,他们的利益肯定是要受损的。所以我们历史上的改革大多都以失败而告终吧?

  关于对琦善的那段佐证,倒是确实与我记忆中大相径庭。在这一块,好像很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错误。预先知道这个人不好,然后就片面否定他的一切。就好像之前对于严嵩那样,持极端态度。后面看了大明王朝之后倒有些松动了。当然电视剧不能和史料相比,琦善也不能和严嵩比。不过对于人是多面性的这一点,日后倒是要多多提醒自己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辩证去看?

  在书的尾声部分有这样一段,“在道光年间,中西文化如要比赛的话,无疑的,中国队员的队长自然是林则徐。则林则徐未得出场,中国人当然有以自慰。因为有这个大波折,中国人又酣睡了20年。”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最初看到这段的时候感觉有点好笑,也有点悲伤。不禁感慨人性中的某些弱点真的是一直都没变啊,就像“我失败不是因为其他只是没有努力罢了”这种话,骗自己聊以自慰。希望这一点我自己日后能稍微改掉一些吧。

  最后说一句,中国近代史真的非常精彩啊。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五):中国近代挣扎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