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未发出的信》读后感1000字
《一封未发出的信》是一本由青青晓林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封未发出的信》读后感(一):一封未发出的信
《一封未发出的信》是以流浪猫为题材创作的适合成人阅读的书,该书的主人公流浪猫咔米,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黑猫,它曾真实地出现在作者的生命中,激发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和关爱。在本书中,孤独的咔米一直想找到妈妈,它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却不知道该寄到哪里……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咔米曾经历风雨,也曾得到好心人的精心照顾,它的心里曾充满了恐惧、不安,也曾感受到明媚的温暖。咔米的生活让人联想到流浪猫咪的生存状态,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积极思考,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善待宠物、善待流浪生命的行动中。是本很有意思的书~期待一读~~
《一封未发出的信》读后感(二):绘者仁心,唤醒慈悲
——评《一封未发出的信》
读漫画,就不得不提到几米,曾几何时,细腻的情感,淡淡的悲伤,让我们在那贴近现实又遐想无限的世界里如痴如醉。
或许缘分如此,书友的热捧唤起了我那最初的好奇,深入了解才知晓这只憨态可掬的小黑猫竟曾真实出现在作者的生命中,他们因一食一水结缘,度过了一段互相等候彼此信赖的日子,然而最后没有告别,它空留遗憾,她则将思念入画。 这样的初衷让我觉得神圣,想必很多人都曾有过为已去的宠物留下些许什么的经历吧。
全书就是围绕这只拟人化的流浪猫展开的,不知死为何物的咔米幻想着妈妈开启了它的流浪生涯,一路上,为奔走劳累,为被爱着迷,梦中的它将月亮认成了妈妈,却从高高的树枝跌入了残忍的现实,它将心里话写成了信想要寄给妈妈,里面诉说着善良,诉说着祈盼 ,也诉说着人类对待流浪猫的残忍。。。“我无数次地仰望蓝天下的万家灯火,我想,也许有一天,也会有一盏小灯,一间温暖的小屋属于我”这是咔米的诉说,也是作者给大千世界无数的流浪者们的代言,绘者仁心,唤醒慈悲,希望我们倾注些许爱,于己可能微不足道举手之劳,于那些孤单的灵魂却波涛汹涌般刻骨铭心。
作者画工深厚,十六开的本子铺展开来,构图巧妙线条流畅,大块色彩的作用颇具感染力,加之对细节的处理和对人性的思考,堪称佳作。
《一封未发出的信》读后感(三):【雨枫试读】一份无望的期待
一封没有地址的信,一段在树下浓浓的念想,一位未曾谋面的母亲。咔米是只流浪猫,从出生的那时起不久后,因为猫妈妈的死,就再也无法见到她了。咔米在树下躲雨想着妈妈,在树梢上努力想要触摸妈妈的脸,在树下静静的写着信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咔米只想把自己心事告诉妈妈而已,只是这个愿望永远无法成为现实。
其实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很久没有读过绘本这样的书籍了,书的扉页上写着“谨将此书献给我的妈妈,也献给所有爱着流浪猫咪的人们”,看着这样的文字,还以为这本绘本应该写的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只是没想到,当我看完了这本绘本的时候,只想重重得叹息,为弱小而无助的生命而感伤,为我们的无能为力而感到抱歉。
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有热爱动物的人们和组织。想到前些天,科室里有人捡到了一只小奶猫,放在科室里养了一天,喂蛋白乳,发朋友圈问有没有愿意收养的人,结果在当天就找到了收养的人。对于这只小奶猫而言,虽然失去了猫妈妈,但是它有了家。之后的日子,小奶猫也能茁壮成长。
春来秋去,绘本故事的最后,咔米的身影早已消失,也许咔米换了一颗大树,在另一个地方继续寻找妈妈,也许咔米早已离开,去了能碰到到月亮的地方找到了妈妈,而那一封信永远的在树下无人问津。
绘本里说“生命有时就像一朵小花,会在哪些无人看到的角落,悄悄地绽放光彩”。是的,生命是一个很美的东西。每一朵小花都向着蓝天绽放最美的色彩,每个人都向别人展示他她独特的个性,每一个短暂或者较长的生命,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所以这个世界才会那么的美丽与绚烂,让人沉迷在这些或者温暖或者悲伤的故事里,感受这些故事背后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联。
《一封未发出的信》读后感(四):【雨枫试读】善待流浪动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愈演愈烈,街道、社区中的流浪猫狗也有增多的趋势。人们在关爱自身的同时,渐渐把目光投射与无家可归的动物身上。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动物享有和人类同等的权利,但往往旧观念作祟,视动物为商品,任意摆布。
对待流浪动物的情况,有两类截然不同的声音和做法。一种恨不得杀戮干净,以为它们是城区环境脏与乱的代表。另一种则充满关爱,不时地提供食宿,救济它们。我的一位朋友便常常携带猫粮狗粮,于途中遇见它们,就喂食、安抚。
流浪猫狗的形成通常是人为作恶的原因。由于主人的抛弃而流落街头,风餐露宿,甚至遭遇不测,被歹人剜去双眼、打断后腿之类的惨祸时不时在我们周遭上演,令人唏嘘不已。人类文明进步到如此程度,却容不下几只小猫小狗,可见文明的虚伪。
读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时,我懂得真正的公平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更应该涉及人类与动物。讲求动物伦理,用公正的眼光看待动物在人类生活里扮演的角色,才是持正之道。万物有灵且美,都应善待。
回到这部绘本《一封未发出的信》,作者青青晓林为我们讲述了一只叫做咔米的流浪猫的故事。从黑猫的眼中,我们读出了动物的感情,动物对人类的看法,还有动物对人类的依赖,一如人类对动物的依赖。人类与动物是双生互栖的关系。同样作为大自然的灵物,不应有差别。提倡动物保护,与城市中的动物和谐相处,共同享有地球的美丽。
2015/05/23
Thanks.@Danys ┇┇ 蓄须(http://www.douban.com/people/Danys/)
《一封未发出的信》读后感(五):可怜的流浪猫咔米---让我们来关心你
lt;一封未发出的信>是本彩色绘本书,我本人也是个画画的,很喜欢这种绘画风格,画面清新,色调典雅明快,表现故事内容新颖,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遐想.本以为作者青青晓林,一个非常年轻的画家,但看了介绍后才得知是位花甲年龄的艺术家.我不禁佩服起来!作者是用心在写这本书,用心感悟生命呀!
带着很多好奇走进了这本书,该书的主人公流浪猫咔米,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黑猫,他一直在找他的妈妈,在给妈妈写一封很长的信,却不知道寄到哪里,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磨难,我们知道,他是找不到妈妈的,但我们能做的是给他更的关爱,让他感到幸福!
现在流浪猫越来越多了,一些人喜欢养一些小动物,猫眯也是非常招人喜欢的小动物,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却又抛弃了他们,让他变成一只无家可归的可怜虫,在小区里经常能看到有几只猫每天都缩到角落里睡着,也有一些好心的人给他们搭窝,每天拿一些吃的喂他们,让他们在自己的家里吃上饱饭,我很敬佩那些人,在家收养很多流浪猫,他们往往是不顾自家的居住条件和家人的意见而收养流浪猫,不但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因为流浪猫多而导致的臭味,叫声等问题而引起邻居的不满,大家都应该支持他们,流浪猫也是个生命,应该得到同情.
小猫眯很可爱,每天都能在花坛、墙角、车底下找到他们,是小朋友的玩伴,我经常会带着女儿去和他们打招呼,有的时候会带着吃的喂他们,当你围上去时,他就会"瞄瞄"的跑过来,用那种渴望的眼神看着你,吃完饭后,总会有一两只猫眯追着你跑,一直追到家门口......
希望更多的流浪猫都没有了,代替它的是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猫!
《一封未发出的信》读后感(六):【雨枫试读】多多关心流浪猫
原本以为《一封未发出的信》会是一本儿童读物,可是看后发现并不是这样,而是一本适合成人读的绘本,尽管小朋友也可以看,可是内容还是略微深了一点。
书讲得是有关流浪猫的故事,作者用很人性化的角度去描写流浪猫的心理,一开始去找妈妈,因为没有见过妈妈,所以不知道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只能靠想象,看着看着,我觉得就像是看一个小婴儿在找妈妈一样,来到这个世界里,却那么的无助,那么的寂寞,他多么希望能够钻进妈妈的怀抱里,可惜,妈妈却不在身边,甚至他不知道妈妈的样子,最后他把微笑的太阳认作了妈妈,为什么?我想因为微笑的美丽,微笑的可人,微笑的亲切,在他的心目中,妈妈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孤独的小猫,开始给妈妈写信,因为他有很多的话想对妈妈说,可是,他写的信却没有寄出去,因为他不知道地址。看到这里,一阵怜悯之情不禁涌上心头。这是流浪猫对妈妈的思念,可是妈妈却不知道他的这种思念,不知道这只流浪猫的妈妈去哪里了,是丢弃了他,还是妈妈不幸去世了。我只是觉得让小生命没有了大人的庇护,就算坚强但不免会有所遗憾。再想想我们人类,又有多少孤儿呢,如果每个丢弃自己小孩的大人能看看这本绘本,他们会不会不那么忍心做出丢弃孩子的选择呢?
令我印象最深刻地是这么一句话:“人们都说,流浪猫和家猫不一样,它们的寿命或许只有两年到三年……”文字的边上配上一副小女孩仰望的图片,让我联想很多。我以前经常在路边看到流浪猫,那个时候总是不禁意地走过,从没有想到去多看他们一眼,如今,我看到这个绘本,我更想关心他们,因为没有大人的陪伴,他们能够四处寻找食物,四处睡觉,还会遭到同类或者人类的嫌弃,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真的是很不容易。
《一封未发出的信》让我们在反思自己的时候,更加同情之手伸向了流浪猫,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保护这些小动物。
《一封未发出的信》读后感(七):【雨枫试读】爱从未离去——评《一封未发出的信》
爱从未离去——评《一封未发出的信》
我爱猫,爱极了,所以便一直想诱拐一只猫。拿上一条小鱼,走去流浪猫最多的那条街道,然后愿意跟着我,我便把它带回家。小鱼准备好了,那条街也去了,却发现猫不见了。所以当我读到书中那张黄色的纸片上写着“当我听到城市里的流浪猫要实施安乐死”的时候,我亦和书中的小猫咔米一样即无助又惧怕。
说着可笑,一直自诩猫奴的我却从未养过猫,虽然一直深爱着那个如精灵一般的生物,但是 “责任”这一词却始终让我无法说服自己,如今的我还没能自己养活自己,这样的我没办法对一个生命负责,因为我不能再让世界上多一个像咔米一般的孤儿。
本书的画并没有让人十分惊艳,合适的颜色,舒服的背景,然后一只黑色的小猫,一只如同人类孤儿一般的小猫。但是故事却会让你产生共鸣,会让你想到身边的那些事情,然后忍不住停下来想想,自己曾经似乎也看见过的一只猫;自己似乎也给妈妈写过一些东西,但是却没有发送出去;自己曾经也曾执意追逐过什么就如那只寻找妈妈的咔米。
画中的黑色小猫小小的一团,就算在那有限的画纸上都只有小小的一角,而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上他该是多么的渺小,而像他一样渺小的生命又有多少?这本书大概更适合给大人们思考,
我们身边是否也有咔米一般的乖孩子,简单的米饭和清水便可让它有被爱的感觉。我也曾给流浪猫送过猫粮,而它们却是那么的小心翼翼,我靠近他们便后退,我远远的退开,他们才会上前警惕的进食。
越来越多的流浪猫狗是否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很多人一时兴起在宠物店买了小宠物,然后兴趣消失殆尽那小宠物便被随意丢弃。有人抛弃过,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爱着呵护着,希望每一个脆弱的生命都在世界的呵护和关爱下坚强的生存着,有多少人伤害过就应该有更多的人救助,有多少人无视过就该更多人全心全意爱着——就像那悄悄出现在咔米面前的猫粮和水,告诉着他爱从未离去过。
《一封未发出的信》读后感(八):【雨枫试读】妈,因为有你,我才有家
近日,楼下出现了一只猫黄色杂毛,左前腿还有缺陷,他喜欢趴在我家楼下的那条长坐凳上晒太阳,雨天,便躲在长凳下方喵喵的舔着自己的爪子。
它因何而来,也许,是因为我家楼下有吃的吧,每到下午五六点,楼下的夜宵摊便会出摊,他悠悠地,钻到客人的桌子底下,探着头,对着正在吃东西的客人喵喵的叫唤,声音带着讨好的色彩,记得某只名叫娜娜的毒舌小猫说过:“野猫是不挑食的,对于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的野猫来说,现在,就现在,把肚子填满才是最重要的”。很明显,这只黄毛猫,不比娜娜那般傲娇,野性难驯,它更像一只家猫,会粘着主人顾家撒娇的小可爱,至于,为什么会失去一只腿而出现在这里?走失?遗弃?或者是孤儿?这些我无从得知。
阅读这本一封未发出的信时,我脑海里浮现的便是这只黄色杂毛猫,趴在客桌下,喵喵的叫唤着,讨好的模样。
书中的这只猫与我所遇的这只猫有着同一个身份,都是流浪猫,过着今天不知道明天的日子,它叫咔米。
咔米是个孤儿,它生下不久,妈妈就死了,她不知道死是什么意思,只是她再也见不着妈妈,再也无法钻到妈妈怀里取暖了,他无时无刻思念着妈妈,思念着那种被爱的感觉,夜晚,躺在大树下,看万家灯火,无比期盼,那其中就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属于自己的温暖。
有时间,咔米就给妈妈写信,写自己的心里话,这封好不容易写就的信,一直挂在大树上,从未寄出,因为地址上查无此人。
书的最后,咔米消失了,是换了个栖息的地方?还是去到了妈妈的身边,或者被抓去做安乐死,希望不是第三种猜想。
整本书看完心里酸酸的,闷闷的,突然想起在情感节目当中,看过的一句话:“妈,因为有你,我才有家”。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家,人是,动物亦是。
人的一生有几十年,动物的一生,或许只有几年,他陪我们走过一阵子,而我们,却是陪伴他们一辈子。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你看到流浪猫,或者流浪狗的时候,伸出你的双手,给他们一个妈妈吧。
《一封未发出的信》读后感(九):【雨枫试读】唤你来爱我——《一封未发出的信》
看完这本《一封未发出的信》的绘本书只用了少少的几分钟,但回味却极为揪心。
咔米的现实世界基本是冷色调的,当看到它在那封写给妈妈的长信中写道“我一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人们喜欢的‘孩子’,不挑食,不在窗外大声喧哗,记住将每一次的粪便都用土埋起来...
偶尔,我也会碰倒一个纸箱,一个花盆,或者在鸽舍的小木门前站上那么一会儿,可我真的一只鸽子也没吃......”时真的鼻子一酸,泪在眼眶里打晃。
咔米那卑微小心的样子直触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块,现实有时候就是这样冰冷,一如书中那七八页的黑。
与现实的冷色调相对的是咔米梦境的部分又是暖色调的,本书里最喜欢的图是在咔米的梦境里,月亮变成了很多张笑脸的那幅,温暖甜蜜。
与后几页的咔米从树上摔下来的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心疼的让人无法忽视。
到底咔米对这个世界抱着希望是不是正确的呢,但就像这本书里最后一页的那句话所说“生命有时就像一朵小花,会在那些无人看到的角落,悄悄地绽放光彩。”
而不抱希望的活着是一件痛苦的事。
这本书的名字是《一封未发出的信》,但最后整本绘本其实就像一封已经发出的信,到达了每一个爱护动物的人手中,让我们听到咔米的呼唤,呼唤我们付出爱。
那些流浪在路上的动物里,有很多是曾经拥有过主人的昔日宠物,被遗弃后更加无助和脆弱。
最后,我突然想到手里的一张莫卡,上面一只喵旁边写着这样一段话:
亲爱的主人
我的生命很短,
很遗憾不能永远陪伴你,
可是我真的很希望我的一生都可以有你。
虽然我有时候很任性,
很淘气,
还挑食(其实人家是肉食动物),
虽然我偶尔会闹着出门玩耍,
但是请你千万不要抛弃我......
我是你的宠物,
但是,你是我唯一的家人。
书评至此,与友分享,敬畏并试着去爱每一个生灵......
《一封未发出的信》读后感(十):一颗寻爱的心----评《一封未发出的信》
尽管很多人们爱选择一些小动物作为宠物饲养,但是我们是否又由此真正发自内心地关注过这群小动物们的另一类特殊群体------流浪动物们呢?答案相信是不尽如人意的。至少我曾在报纸等新闻中看到很多的流浪动物们无家可归,被抛弃,被虐待,被折磨,被杀害----假若这群流浪的动物会开口说话,我想肯定有着很多的控诉让人心碎。
围绕着一只流浪猫写信的故事,绘本《一封未发出的信》以含蓄的手法写出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主人公是一只叫做咔米的流浪猫。借助的拟人的形式,它将自己的心里话逐一记录于它给妈妈的信中。从最初它四处流浪找寻妈妈为引线,到随后甜美的梦想中看到妈妈的身影,到再然后它借助笔端写下了耐人寻味的一封“信”。于信中它表达着自己的喜好;于信中它找寻着温暖;于信中它渴求着关爱;于信中它道出了对家的渴望-----虽然这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但是没有过多文字的它倾力地诠释着那份关于寻爱的表白。
因为本书的故事源自于作者亲身经历,所以其中无论是文字还或者是图画的勾勒都是那样细腻和真实。保留着绘本惯有的简单内容,却画外有音地处处展现着作者对主人公流浪小猫的怜惜之情。借助着图文的表达,我们读者更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作者由此书想要抒发的心绪:善待宠物,善待生灵,善待那些流浪着的小生命们。书中流浪猫咔米时时提到的“妈妈”实际上有着更深的用意。也许它只是寻常意义上流浪猫的妈妈,但是更深入时我们俨然发现它其实就象征着流浪动物们的主人们---人类。人与动物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寻求和谐?人究竟应该如何善待动物朋友们。诸如此类的问题逐一摆在我们读者的面前,引领我们深思和琢磨。
简洁的绘本,生动明朗的画面,颇有深意的寓意,耐人寻味的彰显,所有的这些让这本《一封未发出的信》的书册着实不同寻常。虽然书中文字不多,但是却正是因为这些话里有话的含蓄表达更容易引发深意。虽然这只是《一封未发出的信》,但是它更代表着千千万万颗动物精灵们向人类发出寻爱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