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问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几乎没有一个教师不提问,没有一节课不提问。有的教师从上课问到下课,大多数提问似乎都在不经意间,本不想提问实际上也成了提问,因为教师说了一句话的前半句后略一停顿或拉长声调,全体学生马上知趣地齐声补上下半句,问题没有价值,学生随声附和,思维没有深度;有的教师提问一个问题,一个答不上来,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有人能答上来或确实没有人能答上来,时间就在一个环节慢慢地消耗着;有的教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定一个学生回答,第二个、第三个直到第N个问题,按学生的座次依次回答,距离N座之外的明显挨不到的同学瞪着眼睛看着被提问的同学受难为。我以上举的例子是在听课时常见到的,我想以此说明教师的提问太随意了。
不能否认提问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从《论语》看,孔子讲学时就常有提问,可见提问之由来已久。因为其重要,所以在备课时应把必要的提问作为一个环节预设在课堂结构中,包括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等等,但在这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在这个环节穿插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即为什么要提问。提问的功能很多,组织教学、课题引入、复习回顾、效果检测、维持纪律都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
反对随意提问,并不是说不能随机提问。教学基本功娴熟的教师恰恰通过适当地运用随机提问促成了新的生成资源,并恰到好处地利用这些生成优化了教学效果,显示出了课堂教学中的大气。这种随机是授课者及时捕捉到课堂灵感而作出的快速反应,因此不是随意。如果没有事先预设,也没有课堂上的灵感,漫无目的的一通发问,这就是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