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妈妈和七天的时间》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2-04-26 03:0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经典观后感有感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是一部由李冬梅执导,剧情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观后感(一):试着用陀螺来表达感受,挺神经的意识流...

看过片子,脑海里浮现的最贴近的场景,是曾经少年的自己,在某个闷热的午后,醒来后看到杨树叶后窜出来的阳光,听到叶子的沙沙声和知了的叫声,那样一个瞬间,仿佛意味着真实。

这部片子有人说很私密,也有人说存在主义,我的感受如同一只陀螺,是来自两个极端。导演私人之经历如同在地面上与之接触的钢珠,只要在旋转,就无法摆脱这片土地,那钢珠上面承载的柱体和抽打陀螺的辫子,到底是什么呢?

个人在导演把影像作为了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工业电影产业,用自己的记忆与克制,去尽最大可能来呈现每一个感受,而非我们通常看到的电影叙事旋律,这亦让人觉得人的孤独,人的语言的苍白和无力以及生而为人的无常。我们生来就和他人产生联系,却无法替代别人去完成感知和宿命。

然而,它也很普世,人类的生活是极其相似的。浓浓的存在主义铺面而来,仿佛跨越了时代、家国的界限,没有去呈现某个民族或者时代的情绪,也就没了流行的前提,并且夹杂了哲学思考,也注定了这是一部小众的电影。

是否我们活着,却不知为何活着,当对想怎么活有了想法,却缺乏了行将实施的勇气....当我们为了某种活法去实施时,却又那么不受控......

喜欢这部片子,承认这种视角,借用罗京民老爷子某电影里的台词收尾:“你们喜欢大海,是因为他的无边无际,而我不喜欢大海,也是因为他无边无际”...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观后感(二):何时大山可以不再沉默

  

今年威尼斯电影节还有一部入围非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一个现实主义的农村故事。但是看完这部影片,我的胸口像是压了一座大山,长久无法呼吸。

影片讲述了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丈夫在外务工,怀孕的妈妈带着三个女儿和老人们一起生活。妈妈难产去世,丈夫赶回来时已经下葬,留下年幼的五个女儿。这是贫贱百事哀的苦闷,也许是中国数亿农村人的缩影,看完让人压抑良久。

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农村纪录片,开头半个小时几乎没有对话,全部是生活场景,演员也都是素人,时刻呆滞的面容,紧皱的眉头,把人生苦闷都写在了脸上。表演僵硬无演技可言,眼神呆滞无光,念着台词情绪毫无起伏,从形体表情上完全看不出变化,从开头五分钟起不断有人离场,七个片段,每等一天都可谓煎熬。

主角小女孩和妈妈之间几乎没有互动,七天时间完全割裂,几乎没有故事情节。除了画面调度还算合格,结构完整和体现真实的农村生活之外,乏善可陈。农村的留守老人与孩子,务农,吃饭,上学,织毛衣。每一帧都是静态的画,一桌农村人在破旧的饭桌前低着头,眉头紧锁,畏缩在竹椅上拨弄手指,对生活的绝望溢出荧幕。很担心外国观众看完之后认为中国人就是如此贫瘠压抑和无尽的沉默。影片也许想探讨农村重男轻女,生了四个女儿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生儿子的愚昧思想,但是表达过于隐晦,在散场后影迷的讨论中发现外国观众可能无法理解这种深层次的民族劣根性。

电影中出现无数次的饭桌场景,只有吸溜面条的声音,那种安静更让人觉得窒息,仿佛他们的生活和那片土地一样贫瘠。片尾也是沉默,没有配乐,只有一个悲哀的沉重的个人故事,献给导演的母亲。让人有离席的冲动,又不忍。整部电影就如所展现的农村场景一样贫乏。

平淡中见功力的好电影也有很多,但我更能欣赏《天水围的日与夜》这样细腻而动人的烟火气,或是《桃姐》这样中华传统的隐忍的伟大。这些都是贡献了影后演技的优秀作品,可见平淡和平凡并不是弱项,可惜这一部的沉闷乏味最多是学生作品的水准。

如果导演在下一部电影中欲加改进,建议不要选用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纯素人演员,可以加入配乐,更多人物对话和服务于故事情节的生活细节,不过最重要的是讲好一个故事,不能直白地以时间顺序叙事而没有因果关系,这样很容易让普通观众感到乏味失去兴趣。

虽然还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但能代表中国影片来到威尼斯总是好事,希望以后中国能带来更多更好的文化输出。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观后感(三):她,用一部电影,献给母亲最深沉的哀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