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岳庙》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东岳庙》读后感1000字

2022-04-26 03:33: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岳庙》读后感1000字

  《东岳庙》是一本由[美] 安·丝婉·富善 (Anne Swan Goodrich)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元,页数:2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岳庙》读后感(一):北京有个东岳庙

01.

  如果不是看书,我大概也不会知道,北京有座东岳庙。

  东岳庙,自然是一个庙,道家的庙,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至今已有七百年历史。

  书的名字就叫《东岳庙》,作者全名安 丝婉 富善,很明显是个外国人,里面都是各种中国古代神仙故事和民间传说,这种反差读起来简直不要太好玩。

  外国人写中国庙宇,就如同邻居来欣赏自己家的房子,不同视角,带来不一样的思想碰撞,蓦然回首,火花四溅。

  读富善女士的《东岳庙》之前,我对这个庙一无所知,读完之后,我忍不住很想去看看这个庙。

02.

  从称呼上,我就觉得东岳庙这个名字蛮好玩的,在我的印象中,道家不是应该叫“观”吗?比如白云观?

  然而,东岳庙确确实实是一座道家庙宇,是为祭拜中国最神圣的山--泰山修建的。书中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庙”指的是任何一座供奉着一尊或几尊神的建筑。这么一看,倒是解释的通了。而且我也第一次知道,原来不仅封神的人可以有庙宇,连动物、高山的灵魂都是可以有庙宇供奉的。

  实际上,东岳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万神庙,供奉着几百尊神和几倍于他们的侍从。你在庙里自然能看到道教的影子,比如来来往往的道士和老子塑像,也能看到佛教踪迹,比如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殿。很多的形象其实也是有佛教渊源的,比如哼哈二将。更好玩的是,“在东岳庙,佛教、儒教和道教的教义,以及古代种族信仰的遗存都混同在一起,共同来满足人民的需要。......出于人们生活的需要,才有这些神的出现。没有什么需要是至关重要或微不足道的,因而都要从精神世界寻找一些力量来满足这些需要。”

  中国的劳动人民一直以勤俭节约著称。在古代,他们抵御不了那么多天灾人祸,所以发明了各种神,请求神来满足自己的请求,这种寄托,是朴素的,又是郑重而又美好的。

  对神的崇拜,其实体现的是大众最基本的一个信仰:生命是永恒的,即使死后,也会以灵魂的形式存在着,而且依然会对在世的人产生影响。那么如何抵挡邪恶的灵魂侵扰,让友善的灵魂庇佑我们呢?在这种信仰中,神出现了,按照人们为他们安排好的位置,接受普罗大众的朝拜。

03.

  那么,问题来了,几百尊神,要怎么介绍呢?

  一个个挨着来吗?那样似乎蛮无聊的,估计一会儿就让人困倦了。

  富善女士采用的是分类法,给所有供奉的神都划分了类别,这样一看就一目了然了,比如财神、瘟疫神、药神(原来真的有药神啊)、行业守护神、子孙娘娘......以作者的中文老师施老师的口述为主,夹杂着作者自己听到的、查到的一些历史资料。书后面光备注的参考书有好几页,看起来研究的也是非常用心了。

  想到一个外国人如此认真刻苦地研究中国庙宇,总让我想起白求恩大夫无私地来中国救死扶伤。虽然性质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是救助肉体,一个是挖掘精神内涵。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自然是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很多的神话传说,比如《封神演义》里蛊惑国君的妲己、超级厉害的姜子牙(有人说东岳庙中的神就是按照封神演义中封的神来供奉的),比如《西游记》里各显神通的神仙,比如《山海经》中各种妖魔鬼怪,更不用说《聊斋》里各种鬼狐和书生的故事。我们从来不缺故事,我们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富善女士的笔下,这些神话故事从远古的画卷中慢慢展开,跃然我们眼前:

施老师说,和东岳大帝或黄飞虎一起安坐在寝殿里的是东岳大帝的妻子,叫祝融,她的故事也可以在《封神演义》里找到。她有十二只火鸟,可以在战争中帮助黄飞虎烧掉敌人的营地。人们担心家里会着火的时候,都要给祝融上供。

  而且,在故事中,也能读到一股浓浓人间烟火气,热气腾腾,生机勃勃:

庙里的钟声柔和低沉地响起来,一群老太太踮着小脚,在侍女的搀扶下,一个殿座接着一个殿座,把香插到已经堆满香灰的香炉里;从衣着上看像是学生的年轻人,在阜财殿前弯腰祈祷;母亲牵着孩子在摸铜特,因为摸摸它会祛病消灾;所有的人都会在娘娘面前驻足行礼。

  富善女士在书中,比较详尽地为我们介绍了各个供奉神像的历史渊源和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最受人们喜欢的自然是阜财殿里的财神和旁边子孙娘娘殿里各位娘娘了,一为求财,一为求子。繁荣、发展,似乎是普罗大众永恒的追求。

  读财神的故事很好玩,因为阜财殿里的财神不让人烧香,而是劝人勤奋节俭,这还真有点中国特色呢。而旁边的子孙娘娘殿,竟然也分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等,各位娘娘分工明确,确保一个小生命健康长大。想想,生命何其脆弱,可是又何其美好。我愿意相信,冥冥之中,肯定是有神灵暗中保佑一个孩子长大。那些拜娘娘的家长们,自有一颗拳拳的心和一份真挚的爱。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感叹,原来我们有这么多的好故事啊,我们总是愁没有素材,其实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不少宝贝呢,只是我们现在挖掘的太少了。

04.

  《东岳庙》一方面勾勒出了20世纪30年代初东岳庙的盛况,是各个阶层,不同时段在东岳庙活动场景的生动再现;另一方面,这本书汇集了几乎所有殿座内主要奉祀神祇的由来与历史传说,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普通百姓的信仰,立体呈现了东岳庙在大众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一部全面反映北京东岳庙民俗事象的“百科全书”。

  《一代宗师》里武学的三个境界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聊斋》里,有人看见鬼狐,有人看见爱情,有人看见悲观离合,而在《东岳庙》中,我看到的是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由着这份热爱,我们也得到了好处,又重新感受了一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

  《东岳庙》读后感(二):众神传说《东岳庙》

  作者真切地体验过中国的春节和春节期间的东岳庙的一番热闹胜景的。“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味道:栗子在灼热、油锅在炸年糕、烤红薯散发着香气……母亲牵着孩子在摸铜特,所有人在娘娘前行礼。”人少的时候,是众神休息的时候,晒太阳的乞丐在捉虱子。一个外国女人眼里的中国的年节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这气息陪着东岳庙的大主宰泰山神东岳大帝,生活气息开始转向专业的剖析上了,关于庙,关于神,关于东岳庙的历史,作者一一道来。

  看《西游记》的时候总出现三清观,在一些风景区的山上庙堂里也见过三清观的字样,从来不知道三清是什么意思。读了《东岳庙》我算是清楚了,原来三清源于一些哲学概念,后来被拟人化,三清中居首的是元始天尊,他是所有事物的本源,教义是不朽的,民间甚至认为他是世界的统治者;三清第二位的是玉皇或玉帝,位居第三的是老子。原来是道教体系派生出来的,提到老子我才意识到是道教,如同作者在书中所说,在很多庙里或者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有时候是道教和佛教划分不清的,有些神道教里供着,佛教里也供着的。作者在中国有一个陪同老师施老师,负责为她答疑解惑。施老师告诉她说,三清中清太代表肉体,清上代表灵魂,清玉代表呼吸,合起来就是老子。清太掌管未来,清上是现在,清玉是过去——有点深奥,姑且看之,不太能理解这些教义。但是关于玉皇大帝的解说还是很令人好奇的,的确是我们脑海中的“老天爷”、“上帝”、“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上天的神仙之首”,起源于《易经》。书中还说,玉皇的传说表明了他是古代自然崇拜的一个标志。玉皇的父亲代表太阳,母亲代表月亮,他俩结婚生下了玉皇,体现了“生生造化之力”——果然跟自然界连接起来了。

  我也觉得《东岳庙》中关于灵魂的解释也挺玄乎的。书中说不是所有逝去的灵魂都能获得职位,只有一部分可以封为神,其它的或以人或以动物的形式重新转世,或升入天堂,或进入地狱,或四处流浪(作孤魂野鬼去了),每一个灵魂在死后必须到阴间的某个“法庭”,在那里决定自己灵魂的未来角色。读到这里我想起电视居《灵魂摆渡》,果然就有些相关联的东西浮现。中国很深层次的人类内心,都被这个外国人来的女人给摸透了,看来她深喑中国本土传说了。

  在《东岳庙》书里,作者还详细介绍了东岳大帝、守护神、财神、娘娘、药神、瘟神……等各路神形,说出了各路神仙的特色,文字讲的妙趣横生的,真是一个特别认真的外国老太太了。读了《东岳庙》之后,以后再去各地登山游景的时候,遇到庙宇就可以看懂里面的供奉的各路神仙了。其实各路神仙的法器和形象都是各有特色渊源的,比较系统的了解一下,果然会涨知识。

  《东岳庙》是一部外国学者对东岳庙记录的专著,作者是美国学者安·丝婉·富善女士,1964年在日本名古屋,由华裔学志出版发行。安·丝婉女士是追寻她的老公富善先生于1930年来到中国。其实富善先生出生在北京通州,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中国历史,是汉学和中国历史方面的知名学者,著有《中华民族简史》一书。1923年,安·丝婉与富善先生结婚,1930年代他们一起来到了北京。书中没有提到富善先生参与过研究,但是给安·丝婉·富善女士提供了巨大信息量的施老师,是我读罢此书最想寻访的人。我觉得《东岳庙》应该有一部分功劳是归结于施老师的,但书中没有去追查施老师的踪迹,我觉得新版的《东岳庙》应该对施老师有更多的记载才好。

  《东岳庙》读后感(三):《东岳庙》:一个美国学者对北京道观的回忆与记录

  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很多外国人来到了中国,美国学者安·丝婉·富善就是其中一个。

  首先我们得从安·丝婉的丈夫富善先生与中国的渊源说起。1865年,富善先生的父亲昌西以牧师的身份来到中国,他把《圣经》、圣歌还有音乐翻译成中文用来教导北京通州的百姓文化知识,并编纂了中国第一本中英字典——《富善字典》。1925年,昌西先生在北京病逝。

  富善先生出生在通州,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中国历史,是汉学和中国历史方面的知名学者,著有《中华民族简史》一书。1923年,安·丝婉与富善先生结婚,1930年代他们一起来到了北京。

  在北京期间,安·丝婉女士对中国的庙宇、宗教和民间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巧她的中文老师施老师就住在北京东岳庙的附近。施老师经常帮东岳庙的道士做抄录,还可以阅读庙里的藏书,因此关于东岳庙的种种传说都是由施老师口述,安·丝婉记录。上世纪六十年代,安·丝婉女士决定把她所有的笔记和搜集的照片进行整理研究并出版,《东岳庙》是其中一本。

  最早的《东岳庙》是德国《华裔学志》出版发行英文版,中文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上市。《东岳庙》的译者是北京民俗博物馆的馆员李锦萍,翻译的初衷是期望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东岳庙进行研究,同时也帮其他研究人员扫清语言障碍。

  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曹彦生说:“本书从多个角度对东岳庙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深度解读,是一部了解东岳庙不可不读的作品。”此言非虚!当我们拿着北京城墙、北京胡同、北京门砖等书籍怀念过去的老北京时,这本《东岳庙》可以让我们怀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北京的道观和当时的风俗人情。

东岳庙是一座道观

  东岳庙的创建人是江西龙虎山正一派的弟子张留孙。

  1259年,忽必烈试图统一中国,他派信使给江西龙虎山正一派的张天师送信,请他预测战争的结果。张天师回信说,不出二十年,忽必烈将统治整个中国。果真如张天师所料,忽必烈统治中国后,想请张天师入朝,可惜他已经过世,只好请他的继位者张宗演了,张宗演带了徒弟张留孙。

  1320年,张留孙在现朝阳门外买了一块地,计划修建一座庙宇。在集吉工匠的吉日定下来时,张留孙羽化了。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由他的徒弟吴全节来完成了。直到1333年才算完全竣工。

  《东岳庙》的作者和施老师是怎么知道这些事呢?原来东岳庙里有一块“道教碑”上详细地记录东岳庙的创建历程。尽管朝代更迭,东岳庙也是起起落落,但是东岳庙从创建始就决定了它是一座道观。

东岳庙供奉的泰山神东岳大帝

  东岳庙的创建者虽然是道士,但是元朝皇帝下令纳入皇家保护范围。随后的明清两朝的皇帝,曾多次捐钱翻新、修建和扩建。准确地说,东岳庙是一座皇家庙宇。

  既然是皇家庙宇,那么供奉的神就是东岳大帝了。

  东岳大帝又是谁呢?它是泰山神,也是道教最高的统治者,俗称玉皇大帝。

  读到这里,很多人认为东岳大帝相当于阴司的最高审判者,类似于阎王爷的角色。因为东岳大帝负责人死后的审判工作,因此东岳庙才有了七十二司,这些官员是协助东岳大帝的工作。但是,《东岳庙》里施老师明确地告诉作者,事实上阴间在东岳庙没有体现,真正展现阴间的地方在东岳庙的马路对面。

  可是马路对面是什么?作者也没有说,至今仍是一个谜。

  唯独有一点是明确、肯定,那就是东岳庙的神像真的很多。作者在《东岳庙》一书里关于各个神的传说就有很多,简化如下:

  如果没有安·丝婉女士的记录,我们很难知道上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对于神灵是什么样的态度。从这一个角度说,我们很幸运可以得到这样珍贵的资料。

  可是,从阅读的角度说,《东岳庙》是从英文译成中文,中英语言表达的逻辑结构不一样,译者没有巧妙地处理这种状况,致使部分地方阅读非常的生硬。另一方面则因本书是由施老师口述整理而成,口语化的讲述,天马行空,信息量大,很少聚焦和深入的阐述,多少有点遗憾。

  原创文:灵林玖玖,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东岳庙》读后感(四):中国人怎么进行祈祷

  有一次我的孩子曾经问我:

为什么外国人遇到事情往往要去教堂祷告?

  我回答他:

因为他们祈求上帝的保佑。

  紧接着孩子又问:

那为什么我们不去呢?

  作为无神论者,我只能回答:

因为我们更加相信自己。

  孩子似懂非懂,而我有些心里发虚,因为我自己也感觉这个理由似乎不是那么“过硬”,毕竟,这个话题太大了,涉及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这个时代的我们,当然不会遇到问题求神拜佛的机会,相反,有病去医院,有问题百度知乎,有危险找警察……这才是我们当下的现状。

  不过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过去时代,普通老百姓,如果想要祈祷,应该去哪里呢?

  109岁的美国学者安·丝婉·富善女士,上个世纪30年代,花费7年时间,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当时北京“香火”最为旺盛的东岳庙,讲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是如何拜神的。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魅力

  这是安·丝婉·富善的第一本著作,记录的就是她旅居北京期间,朝阳门外东岳庙的来历和神话传说,这座现在早已经改造成民俗博物馆的院落,似乎和北京大大小小的景点相比,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是极为鲜活和热闹的一处所在。

这是北京香火最旺的庙宇之一,几乎每天都有大批民众到此,一个殿座接着一个殿座地烧香。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特殊的祭拜日,通常会举办一些小规模的活动。不过春节期间,这里总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在这个欢庆的日子里,庙门对面的牌楼装饰有五彩纸花,门前小广场挤满了摊贩—卖香的、卖头饰的、卖首饰的、卖药的,还有卖吃食的。瞧,这里蹲着一位,一手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一手用筷子迅速地把滚烫滑溜的面条送进嘴里,就着白菜或萝卜干咸菜;那儿有一位老太太正在挑选假发,来遮住她日渐稀疏的头顶;姑娘买来白茉莉花,插在乌黑发亮的头发上;孩子们手里拿着长长的糖葫芦,鲜红的果子外边裹着亮晶晶的蜜糖,顶端还飘着一面彩色的小纸旗;到处都是拉洋片的和说书的,他们身边总是围着一大群人;乞丐们小心翼翼地在人群中穿梭,伸着手讨要生活。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味道:栗子在灼热的、放了糖的沙子中上下翻腾;滚烫的油锅里放进了年糕;烤红薯散发出温润软糯的香气肉在微热的油中“滋滋”作响…然而,最主要的还是燃香散发出的味道。庙里的钟声柔和低沉地响起来,一群老太太踮着小脚,在侍女的搀扶下,一个殿座接着一个殿座,把香插到已经堆满香灰的香炉里;从衣着上看像是学生的年轻人,在阜财殿前弯腰祈祷;母亲牵着孩子在摸铜特,因为摸摸它会祛病消灾;所有的人都会在娘娘面前驻足行礼。来庙里的,不管是年轻的、年老的,还是中年人,有的是来过节,有的则是来表达内心最深切的渴望。

  仅仅开头这一段描述,就让我深深的迷住了。作为一个外国人,能栩栩如生的描绘出当时北京城寻常百姓庙会的画面,可见她对这本书灌注了多大的心思!

  这本书描述了东岳庙上百位神灵塑像的来历,以及人们怎么对待这些神灵的。这种逐一罗列的方法看起来有些主次不分,却非常写实的记录当时的风貌。这本《东岳庙》一共17个章节,分了三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东岳庙的起源来历,第二部分介绍了东岳庙的建筑和人们如何拜神祈祷的。而第三部分占全书四分之三的篇幅,介绍东岳庙里面的各路神仙,从大殿上供奉的东岳大帝,到行业守护神,药神、瘟神、阴司神甚至送子娘娘,在作者笔下,当时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有各路神灵保佑!

为什么中国人拜神但不信神

  东岳,是泰山的别称,为什么这座庙坐落在北京而不是山东泰安?作者记录这个庙宇是元朝兴建的,是皇帝想要封禅泰山而又嫌长途跋涉太过辛劳而就近的产物。明清得到官方不断的投资改建,一直到作者所处的民国时代。

  从这个东岳庙的来历介绍上看,我们就知道人们对于拜神这个事情有多么“变通”了。而拜神本身,在作者笔下也并非像西方那样虔诚祈祷。

  关于东岳庙的由来,书中介绍了一个毛姑姑的故事,说她是阴间的一个小官,平时穿梭于阴阳两界,因为救了一个地主家的儿子,泄露天机,因此被神灵惩罚,随后让地主花了1万两银子建立了这座庙宇,从而让神灵满意,放过了毛姑姑和地主。

  比如东岳庙里香火最为旺盛的子孙娘娘殿里,求子的妇女不是祈求神灵保佑她有孩子,而是念念有词的说:

“如果不送孩子给我,我就要带着丝线到你的庙里绑一个回来!”

  这甚至已经不是“贿赂”神灵,而是威胁神灵了。

  这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神灵观念:生命本身是永恒的,去世以后人们依然存在,而且可以自由穿梭在阴阳世界,神力或者超能力是这些改变生命形态的人类的工具,因此,人才是中心,我们只需要“贿赂”“祈求”甚至“威胁”他们,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既然,神灵是可以交易甚至威胁的,我们为什么信仰他们?

  对于古往今来人人都爱的财神,《东岳庙》这本书中介绍的则最为传神。东岳庙里面的有座供奉财神的阜财殿,供奉着财神比干,尽管香火旺盛,墙上却贴着以财神比干名义写的公告,内容大意是:我现在在东岳大帝的庙里,东岳大帝非常公正,所以,我也得公正,烧香没有用的,想要发财,就得勤奋和节俭。——颇有些在纪委眼皮子底下要小心谨慎的味道!

  事实上,我们中国人的各路神灵都是如此,通过这本《东岳庙》我们可以深刻的理解中国人传统的神灵观甚至世界观。

如何对陌生事物开始研究

  这本书不仅理解中国人,还有一个我感觉非常有价值的地方——它揭示了作者如何对陌生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作为一个美国人,对中国神灵以及中国传统几乎是毫无了解的,她却写出这样一本数十万字的民俗作品,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作者在《东岳庙》的前言部分讲述着了自己怎么开始了解东岳庙的故事:

  开始的时候,她对这些中国的神祗很陌生,认为一个一个的庙宇看起来差不多,神灵的塑像也似乎一模一样,于是他找到熟悉东岳庙的老师,画了一张东岳庙的布局图,记下来每个殿的名字,一个一个的找专家介绍:这座殿是什么,供奉着什么神仙,负责什么神职。这样,一个一个的神殿讲下去,自己就对整个东岳庙如数家珍了。

  这是一种对完全陌生领域尽快熟悉的学习方法。其实,我们如果想要快速对某个新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就可以学习作者了解东岳庙的方法去掌握。

  比如我们想要接触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就不妨找专家请教,把整个框架构建出来,请专家一个枝丫一个枝丫的介绍,这样很快就可以让自己建立整体框架,并降低记忆的难度。

  《东岳庙》读后感(五):求神拜佛赶庙会,来看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民俗西洋镜

  “正月里,逛庙会。”庙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不可替代。然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逛庙会也一样。对红楼文化感兴趣的,去逛大观园庙会;喜欢地坛的那份热闹的,去逛地坛庙会;想听永乐大钟的钟声,自然是去大钟寺庙会。而想体味感受老北京最传统庙会的滋味,则肯定要到东岳庙逛庙会了。

  东岳庙是展示老北京庙会风俗的地方。那里有一条路能带你走回老北京民俗的历史,那条路是流逝的岁月之路,是由东岳庙铭刻的记忆铺设起来的。

01.历史悠久的东岳庙

  山岳崇拜起源于上古。

  远古先民信奉万物有灵,他们崇拜和敬畏一切神秘的不可知的事物。在先民的原始信仰中,山岳是通天的阶梯,云雾缭绕的山顶是天地交接的界点,人们由此可以进入天界。五岳就是这样的五座神山,是通天的神路。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处在东方,传统文化中,东方属青,主生,为春,象征万物孕育之所,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泰山绵延横亘于山东中部,与周围的平原和丘陵相比显得突兀而挺拔,其雄伟的山体、富饶的物产、“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偏雨天下”的神奇天象尤其令先民们感到敬畏。泰山峻及于天,自古就被认为是与天相接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与上天沟通。因此,泰山崇拜是一种典型的山岳崇拜。汉代有了五岳制,东岳泰山被列首位,为五岳宗长,群山之最。

  虞舜时代,泰山已经是王家的祭祀地。《礼记·王制》中清晰地记载上古东岳祭祀情况,二月冬巡,至于东岳岱宗,“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好恶,志淫好辟;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

  在上古时期,尚未见到泰山与人类生死的信仰关系。随着帝国王权的成长与强大,以及来自东方齐地阴阳学的影响,东岳信仰成为中国古老信仰之一。作为五岳之首,泰山本来是自然山神,秦汉以后演变为主管生死的人神。

  东岳泰山的森严地府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亡灵管辖地,遥远而神秘。唐宋以来,随着世俗王权的扩张与城市人口的增长,东岳神祀在名号愈加隆重的同时,也逐渐降低了其自然神秘的特性,不仅泰山神的属吏辅佐多为人间官员充任,而且东岳神分香天下,在各大小城市建立东岳庙。

02.规模宏大的北京东岳庙

  西起阜成门、东至朝阳门长约7.45公里的朝阜大街,是北京旧城内一条极具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观走廊,曾被老舍先生誉为北京最美丽的街道。在这条街道的东端,是一座历史悠久、规制宏阔的庙宇——东岳庙。

  北京著名的道教圣地东岳庙主祀东岳大帝,始建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及其弟子吴全节倡议出资兴建,初建成于至治年间(1321-1323),历朝多有修葺。东岳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廊院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集中在中路正院,它们沿着正院的南北中轴线有序排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琉璃牌坊、庙门(已拆除)、棂星门(现在的庙门)、瞻岱门、岱宗宝殿、育德殿和后罩楼等,其他建筑则对称地分布于两侧。

  明清两朝,东岳庙是朝鲜来华使臣的更衣处。朝鲜使臣通常先在此小憩,再入朝阳门至下榻地玉河馆。在来华笔记中,朝鲜使臣不仅详细地记录了东岳庙的建筑布局及祀神情况,而且热忱地写下了咏唱东岳庙的诗篇。这些诗篇既是研究北京东岳庙文化的珍贵史料,更是中朝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不仅是朝鲜,在外国人眼中,东岳庙都是一个神圣的所在。美国学者安·丝婉·富善女士,对神秘的东方古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20世纪30年代初她跟随丈夫来到北京居住,根据居住在东岳庙附近的施老师口述内容,她怀着虔诚的态度,写下了《东岳庙》一书。

  这是一本堪称北京东岳庙民俗事象的“百科全书”,不仅勾勒出了东岳庙的盛况,还汇集了几乎所有殿座内主要奉祀神祇的由来与历史传说。

03.喜庆祥和的东岳庙会

  北京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历史上最早、影响最大的庙会之一。自元代创建庙宇之初,已有庙会的雏形。

  历史上,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是东岳庙庙会的开庙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春节期间都有庙会。漕运的开通,更促进了朝阳门外的进一步繁荣,使东岳庙庙会更加繁盛。明清时期东岳庙的庙会活动中,又增加了行业公会和民间香会、善会、花会的活动,使庙会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特殊的祭拜日,通常会举办一些小规模的活动。不过春节期间,这里总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在这个欢庆的日子里,庙门对面的牌楼装饰有五彩纸花,门前小广场挤满了摊贩—卖香的、卖头饰的、卖首饰的、卖药的,还有卖吃食的。

  瞧,这里蹲着一位,一手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一手用筷子迅速地把滚烫滑溜的面条送进嘴里,就着白菜或萝卜干咸菜;那儿有一位老太太正在挑选假发,来遮住她日渐稀疏的头顶;姑娘买来白茉莉花,插在乌黑发亮的头发上;孩子们手里拿着长长的糖葫芦,鲜红的果子外边裹着亮晶晶的蜜糖,顶端还飘着一面彩色的小纸旗;到处都是拉洋片的和说书的,他们身边总是围着一大群人;乞丐们小心翼翼地在人群中穿梭,伸着手讨要生活。

  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味道:栗子在灼热的、放了糖的沙子中上下翻腾;滚烫的油锅里放进了年糕;烤红薯散发出温润软糯的香气肉在微热的油中滋滋作响…然而,最主要的还是燃香散发出的味道。”

  《东岳庙》中这一段对庙会的描述,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繁华的盛景中。

  近10年来,北京民俗博物馆恢复了东岳庙传统庙会,并在活动内容上增加时代元素,庙会为现代城市生活增添了情趣。如今,东岳庙庙会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保存着人类的精神信仰的历史信息。

04.香火鼎盛的古建胜地

  《东岳庙》开头便这样写道:“这是北京香火最旺的庙宇之一,几乎每天都有大批民众到此,一个殿座接着一个殿座地烧香。”

  北京东岳庙创建伊始,就香火鼎盛,经久不衰。但在元末的战乱中,庙宇遭到严重损坏。几个世纪以来,东岳庙在战乱、天灾中几经毁坏,香火也日益衰败。建国以后,东岳庙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辟为北京民俗博物馆,朝阳区先后投资2000万元对东岳庙进行多次古建修缮,1999年正式对社会开放。

  东岳庙的香火盛,皆因这里的神全。《京都风俗志》里,有“盖此庙诸天神像最全,故酬神最易”的记载。老百姓求财求喜求福求寿求子求健康求爱情,亘古不变的内容。《东岳庙》里也描述了前来虔诚祭拜的众生相:“庙里的钟声柔和低沉地响起来,一群老太太踮着小脚,在侍女的搀扶下,一个殿座接着一个殿座,把香插到已经堆满香灰的香炉里;从衣着上看像是学生的年轻人,在阜财殿前弯腰祈祷;母亲牵着孩子在摸铜特,因为摸摸它会祛病消灾;所有的人都会在娘娘面前驻足行礼。”

  据说庙内神灵有三千多尊。东岳庙供奉的神灵除了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地府判官七十二司等东岳仙班外,还收纳了玉皇大帝、关圣帝君、文昌帝君、三官大帝、斗姆元君、药王等普世的尊神,同时供奉行业祖师鲁班、马王爷、喜神等。东岳庙成为“万神殿”,人世中所遭遇的几乎所有生活难题,都可以通过信仰的途径得以解决。东岳庙甚至也是人们为自己身后早作安排的出处,旧时北京有句老话:“活着不去东岳庙,死了没着落。”正因为东岳庙在城市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东岳庙描绘成为近世北京重要的人文景观。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数百年间风云变幻,东岳庙经历了几多沉浮。如今这里成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馆,还是中国民俗学会的办公所在地。神灵偶像虽在,已经永远定格为历史。

  《东岳庙》读后感(六):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东岳庙和中国神话

  在北京朝阳区繁华的朝外大街上,矗立着一座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忽必烈时期的皇家庙宇。

  这就是东岳庙。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

  01.

  东岳庙

  道教华北第一庙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这首《望岳》描绘出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景色的赞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成为千百年来文人雅士传达雄伟抱负的绝句。

  其实不仅仅文人钟爱高山,在古代,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因为自然崇拜思想的支配,对山岳都有着崇高的敬仰之心。山之高,可与天相接;山之怪,可幻化神灵。山岳本身奇特的自然条件吸引着古人对山岳产生崇拜,进而祭祀山岳。

  元代延祐年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后裔张留孙被元朝皇帝封为玄教大宗师、正一教主,他有感于各地都有祭祀东岳大帝的东岳庙,首都元大都却没有,因此积极筹划,准备在元大都城外东面建庙。只是在工程刚开始时他就去世了。之后的完成是在弟子吴全节手里。东岳庙从1319年开始修建,到1323年完成,占地面积3.6万平方,共有376间,忽必烈赐名东岳仁圣宫,作为东岳大帝的行宫。是为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

  东岳庙早期仅是皇家祭祀的地方,后来北京最大最早的庙会也在此成型。如今的东岳庙同时也承担着民俗研究的功能,是研究民间信仰极其重要的史料库。

  美国作家安·丝婉·富善(Anne Swan Goodrich)在《东岳庙》一书中就详尽记录了有关东岳庙的历史和传说。安于20世纪30年代跟随丈夫(通州生人)一起旅居北京,并开始研究宗教和东岳庙。在导师施老师的帮助下,安逐渐了解了东岳庙以及坐落在这里的一百八十尊主要神像,以及其他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侍从塑像。通过记录自己见到的东岳庙盛况、施老师的口述以及大量的资料佐证,安于60年代开始着手整理有关中国文化的资料并付梓出版,也就是这本《东岳庙》的初版。这本书既是其他国家认识东岳庙的途径,也是国人了解一个西方人对中华文化认知的窗口。

  02.

  东岳庙

  神像多,楹联匾额多,碑刻多

  东岳庙规模大,主要由中路、东廊、西廊组成。中路岱岳殿,东路有阜财殿,西路有广嗣殿(详见下面导游图)。

  且以“三多”著称,即神像多,楹联匾额多,碑刻多。

  神像多。祭祀场所是教派斗争的产物,儒家有孔子庙,佛教有白马寺,道教有白云观,也有像东岳庙这种虽属道家,却又囊括了其他教派神像的宫观。在东岳庙里可以看到,这里不仅供奉道教神像,还有很多儒家、佛教的神像。东岳大帝、孔子、观音共聚一个院落。岳飞、赵公明等曾经历史上的名人,死后神话的塑像也汇聚在此。不仅如此,除东岳大帝等殿内有左右侍从等神像,七十二司各间又有十余位大小神像,总数惊人。

  楹联匾额多。大殿小殿每一间门口都有一幅楹联,诠释了各殿司神职能,也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从这些楹联上的字体来看,均出自不同人之手,因此从书法艺术角度也有着极大文化价值。

  碑刻多。碑刻主要位于广嗣殿和阜财殿门前,分东西碑林。又有公明碑和透亮碑儿。

东岳庙

  (视频主要记录了东中西三路,广嗣殿后区域暂未开放)

  这些林林总总的神像中,有不少从形象和职能上皆比较相近,不好区分。例如财神。东岳庙里总共有六处可以祭拜财神的地方,分别是阜财殿、玄坛宝殿、增延福寿司、注福司、积财司以及送宝司。而阜财殿又有手持元宝的文财神比干和武财神赵公明(书中有地方写道,比干已经被关羽取代,但在阜财殿门外介绍中,依然写的是比干)。加上各个财神们又有历代更迭替换,到如今,仅财神一职的神像就有近十位之多。

  除财神之外,供奉最多的应该是子孙娘娘了。在东岳庙,掌管生育的总共有九位娘娘,分别是:天仙娘娘、祖孙娘娘、送生(子)娘娘、奶(乳)母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斑疹娘娘、引蒙娘娘和培姑娘娘,他们各司其职,负责女人生育的各个环节。除了这九位娘娘,还有其他一些大小神像也掌管生育:送子娘娘的丈夫是送子郎君,观世音菩萨,王奶奶,吕洞宾等等。

  有如此之多的神像安放在东岳庙,如何区分呢?对此,安在《东岳庙》中按照职能重新进行了划分,主要分主神、守护神、财神、子孙娘娘、药神、瘟疫神、官职神、行业守护神、鬼魅神、道德神、动物神、地方神以及阴司诸神等。

  03.

  东岳庙

  教化百姓,反映人性

  为什么东岳庙内有这么多神像,且功能重复的如此之多的情况下,广嗣殿和阜财殿依然能够常年烟火不断?

  这无疑体现了古今人民对于家庭美满和事业成功的热切祈盼,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宗教观:那既不是儒释道教义,也不是古代英雄,而是一种能够满足所有大众需求的宗教信仰。所有在东岳庙里,能够看到儒释道神像和诸多古代种族信仰遗存混同在一起的盛况。简言之,儒释道甚至伊斯兰教能汇聚一堂、同一职能有多神的情况,是出于人们生活的需求才出现的。重要的不是供奉什么神、多少神,而是他们能够共同助力自己实现愿望。

  此外,从比干、引蒙娘娘这些人物可以看出,人们把《封神演义》《搜神记》中的很多历史传说人物统统都封了神,祈求借助他们神勇的力量满足自己的精神诉求。这一举措也是当时政府借神明之口教化百姓的重要手段。在东岳庙内随处可见的楹联上,都可以看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损人利己,切宜戒之”等训诫。

  安在《东岳庙》中写到了一个比较好玩的点: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选择哪个神来为自己提供保护。如果有人去广嗣殿求子,就要“偷”一个小泥像回去,愿望实现再送几个回来。如果不成功,求子的妇女就需要无比虔诚地沐浴、斋戒,不与丈夫发生性行为,不与人争吵,还得买来代表掌控生命的五色丝线等,供奉在子孙娘娘画像前,嘴里还要念念有词:如果不送孩子给我,我就要带着这些丝线到供奉你的主庙里绑一个回来。人们供奉神像的目的其实为自己服务的目的暴露无遗。

  作为一个旁观者,安用朴素的笔触记录了施老师讲的神话故事以及生活在上世纪30年代的北京人民与东岳庙之间的故事。对于后人研究这段历史与民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始建到作者写成这本书再到今天,东岳庙在历史的海浪中不断被淘洗,不少神像、匾额、房间以及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书中作者介绍岱岳殿前不烧香,现在也是香火不断了)。社会发展今天,人们也只在逢年过节才蜂拥祭拜。但东岳庙依旧因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是一座研究民俗不可多得的宝藏之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