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漫歌》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漫歌》读后感1000字

2022-06-22 09: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漫歌》读后感1000字

  《漫歌》是一本由[智利] 巴勃罗·聂鲁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页数:7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歌》读后感(一):姐姐能不能再来一次,花生米嚼豆干(年下,h)

  姐姐能不能再来一次,花生米嚼豆干(年下,h)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

  >>>点击此处进入【記得收藏】>>>>>

  (请Δ点↑↑↑上-方-进-入)

  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姐姐能不能再来一次,花生米嚼豆干(年下,h)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远离消极的人吧,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姐姐能不能再来一次,花生米嚼豆干(年下,h)原本你很优秀,由于周围那些消极的人影响了你,使你缺乏向上的压力,丧失前进的动力,而变得俗不可耐,如此平庸。

  如果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而不要与燕雀为伍;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样驰骋大地,那你就要和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与鹿羊同行。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爱情如此,婚姻也如此;家庭如此,事业也如

  《漫歌》读后感(二):《漫歌》

  聂鲁达最巅峰、最辉煌的诗集《漫歌》终于再版了,上次出版都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了,新经典这次再版的新品介绍刚在网上发布,我就决定要买下它。诗集的封面十分好看,集齐了美洲众多本土元素,色彩搭配异常协调,而且我购买的是定制版,在书口处有橘红色喷色,这种喷色不仅妆点了诗集本身,也可以在未来稍加掩盖轻型纸的泛黄,对我来说只有一点遗憾是此诗集是平装而非精装。

  《漫歌》是聂鲁达献给智利和整个美洲大陆的情歌,是开阔宏大的史诗性的诗歌合集,全本有十五章,共两百多首诗,每一章都有一个主题,许多章又有着连续的时间线和递进的叙事情节,多首诗歌都有纪事和散文书写风格,我觉得,如果将这整本诗集看成是一首一万多行的长诗也是完全成立的。

  在诗集的第一章《大地上的灯》里,聂鲁达描写了美洲土地在未被殖民者发现和统治之前的安详和宁静,他用深情的吟唱,赞美美洲土地上的野兽、飞禽、河流、矿藏和原始部族的居民,而接下来的三章里聂鲁达则详实的用诗的语言记录了那片苦难的大地上发生的一切。

  《征服者》里他控诉欧洲殖民者在发现这片新大陆后对原始民族的残酷掠夺和压迫,《解放者》讲述和讴歌了美洲大地上的后来反抗和众多英雄故事,《被背叛的沙子》则在谴责背叛原始信仰和国家的出卖者。

  如聂鲁达在诗集最后一篇《就此结束》里所说,虽然这本书诞生于愤怒,但“它的根系寻求的不只是苦痛,还有力量”,这种力量的追寻在《马丘比丘之巅》一诗中体现的非常明显,这首长诗是诗集中最独特、最著名的一个章节,源于诗人对古印第安人城堡遗迹的一次朝圣之旅,聂鲁达在诗中回望了古印加文化,表达了对这座用泥土和岩石垒就的丰伟建筑的赞扬,聂鲁达在这次旅行

  中有对自我的审视和对历史、自然、死亡和永恒的思考,我觉得这首诗给整本诗集奠定了一种宏大力量的宽广的情绪基调。

  而诗集中的《智利漫歌》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章节,这一章其实是整本诗集的基石,聂鲁达最新开始写的就是这个章节,这也是诗集名字的由来,这一章是他献给祖国的礼赞,而当聂鲁达意识到美洲大陆实际是一个存亡的共同体后,他把对智利的爱扩大了,扩大到赞扬整片美洲大地上自然的美和辛劳不屈的人民,他想为他们留下这些不该被抹灭和遗忘的璀璨的历史和悲惨的命运。

  于是他把火种留下了,逃亡的路上他依然坚持写作,人们读到他的诗,就会记住那里的一切,诗歌不会是徒劳的吟唱…

  《漫歌》读后感(三):“我只不过是个诗人,爱着你们每一个人”

  1971年,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他的诗篇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其著名演讲《敬诗歌》中也表达了对这位诗人朋友的赞美:“伟大的、最伟大的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用生花妙笔,描绘了破碎的美梦,抒发了千年的忧伤,重现了南美的辉煌。”

  (聂鲁达与加西亚·马尔克斯)

  提到聂鲁达,或许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被誉为“情诗圣经”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我要像春天对待樱桃树般地对待你”“爱是这么短,遗忘是这么长”;又或许是《大地上的居所》里那些晦涩而落寞的诗句,《疑问集》中富有洞见的哲思与智慧。这些既见不到“千年的忧伤”的影子,也算不上“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最能诠释这句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也能映衬好友的盛赞的作品,其实是聂鲁达毕生最辉煌、最庞大的诗歌总集《漫歌》。

  “我来此是为了讲述历史”

  1923年,聂鲁达回到家乡,看到无垠的夜空与点点繁星,渴望将人类、自然、宇宙一并写入诗中,汇成一曲恢弘的史诗。但未及弱冠之年的他只见识过老家特木科和首都圣地亚哥的天空,尚写不出那样宽广的诗篇。他很快便放弃了这个念头,专注写情诗。

  1924年,《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享誉全国。接下来,他的诗人生涯轰轰烈烈,被粉丝追捧,在遥远的东南亚担任领事,在西班牙内战中拯救逃难者,却一直没有忘记年轻时那个夜空般辽阔的梦想。

  于是他想象着自己是位时空旅人,跨越五百余年,回到了“假发和礼服”尚未到来的美洲大陆:

  他在秘鲁盘桓,骑马登上了马丘比丘庄严肃穆的高度。在感叹奇迹般的建筑的同时,他看到了曾经灿烂辉煌的印加文明:

  他跨越了生死,与昔日的人们交谈:

  他看到征服者、解放者和背叛者在美洲大陆上来来往往,他所经历的与历史的轨迹重合,而“无名的还不叫亚美利加的土地”最终成为了他正在歌颂的亚美利加,他觉得自己不止属于智利,也属于美洲:

  胸怀宽广的聂鲁达,将他见到的美洲大陆,完完全全地写进了这部诗集中。

  《漫歌》书籍实拍

  “我只不过是个诗人,爱着你们每一个人”

  最初创作《漫歌》时,聂鲁达并非想写尽美洲大陆地一切。他最先动笔写的是《智利漫歌》。

  皮具店的马鞍,陶器店的鸽子,无名的植物,胸口红色羽毛异常鲜艳的长尾草地鹨……聂鲁达仿佛是行走的智利百科全书,在《漫歌》里炫耀着自己对祖国的爱。

  《漫歌》书籍内页

  后来,聂鲁达不再满足于写智利的自然风貌,他开始与形形色色的普通人交谈。他见到过托科皮亚的铁锹工,倾听过伊基克的海员对妻子的爱意,对哥伦比亚渔民的遭遇深表同情,当然,也对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倾吐了自己的心愿:

  《漫歌》书籍实拍

  “诗歌不会是徒劳的吟唱”

  彼时的聂鲁达,见识了美洲的丰富和普通人的艰辛,便毅然决定为每个普通人歌唱。人们倾心于他的诗歌,他自己也没有想到“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竟会在广场、街道、工厂、教室、剧院和花园等处朗诵自己的诗。”真诚而单纯的聂鲁达相信,“诗歌不会是徒劳的吟唱”,一切希望都“会像星星一样复活”。

  然而独裁者怎能让他如愿。聂鲁达蓄起了浓密的大胡子,化名“安东尼奥·路易斯·拉格勒塔”开始了自己穿越安第斯山的逃亡之旅。

  (逃亡者聂鲁达)

  他在《漫歌》的第十章《逃亡者》中讲述了这段经历:

  他回忆起智利普尼塔基淳朴的人们,想起矿区的女儿们将鲜红的天竺葵放到他的手上,想起他也常忘记回信的好友,便把自己对他们的心声写进了《漫歌》:

  当然,逃亡在外的聂鲁达也不忘自己的祖国,向来乐观的他依然在歌唱,坚信歌声会帮助黑暗中的祖国度过难关,坚信他还会回到祖国,看看自己最爱的大洋、港口的船舶、收集的海螺与船首雕像、海底的巨鲸……

  随书附赠“羊驼登上马丘比丘”圆形书签

  《漫歌》最特别之处在于诗集的最后一章。诗人回顾了美洲的山川大河、花草鸟兽、漫长的历史、普通的面孔之后,又回顾了自己的半生。或许在《漫歌》这个广阔的宇宙里,诗人的人生显得不值一提,但谁说这样宽广的诗歌里不能有自己的影子呢,诗人与他笔下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一样,也只是个普通人。而诗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只是因为:

  毕竟这样,诗歌才不会是徒劳的吟唱。

  (聂鲁达为限量版《漫歌》签名)

  1949年2月5日,聂鲁达写下《漫歌》的最后一首诗,终于将二十多年前的渴望变成了现实。没有人能否认这部作品是诗人的巅峰之作。创作《漫歌》的聂鲁达仿佛化身人类的代言人,将世间的一切尽数写下。这部诗集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形式化的口号,有的只是质朴的语言和倾泻而下的真心。

  《漫歌》融合了神话、历史、艺术、人文、自然,像是一家馆藏丰富的博物馆,又像一篇恢弘的交响乐章。阅读它如同享用了满汉全席一样满足,又像是听完大段的相声贯口般畅快。

  莫言在央视纪录片《魅力智利》中寻访诗人聂鲁达的足迹,评论《漫歌》:“他的诗有无穷无尽的巨大的意象——石头、高山、大海、土地,非常开阔的无穷大的意象。”这本诗集是一个辽阔的宇宙,让每一个阅读它的人抵达了自身之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