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论战略眼光,我只服袁亚非

论战略眼光,我只服袁亚非

北京国贸三期六层61大厅,一场关于资本为王还是产业为先的激烈讨论正在进行,这里是2016央视财经论坛暨CCTV 中国 上市公司峰会的现场。 一个讨论多年却仍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被主持人抛了出来。当主持人让与会者举起手中支持资本或是支持产业的牌子时,所有人都举起了手中的牌子。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 ▲2016央视财经论坛暨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资本为王还是产业为先的讨论现场。 无论是面对主持人犀利

《论战略眼光,我只服袁亚非》的相关文章列表

请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乌鸦
请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乌鸦

日期:2016-06-17 21:22:25 点击:68 好评:0

作者:黄小平 我一向很讨厌乌鸦,改变我对乌鸦看法的,是一堂课和一篇研究报告。 那堂课是我给学生们讲《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一只狐狸见到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就赞美乌鸦羽毛漂亮,身材健美,并说要是再唱支歌那就更可爱了。乌鸦心里高兴就开...

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日期:2013-05-19 21:01:56 点击:65884 好评:822

以镜照人,应该能得到最真实的影像,可镜子没有绝对平整的,也没有绝对无尘的。若镜子不平整,跟照哈哈镜只是程度的区别,若有灰尘,其真实的程度也会出现折扣。所以不要以为镜子中的你就是真实的你。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镜子和水都不能反映真实的自己,何况...

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才会活得快乐洒脱
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才会活得快乐洒脱

日期:2017-08-07 11:41:17 点击:115 好评:0

周末,带着孩子们去公园玩。当夕阳的余晖渐渐退去,色彩那么绚丽斑斓,它似乎很想留在,这风景如画的自然里,不愿随时间而去。 我招呼着孩子们回家。不一会儿,我们就坐上了公交车。刚一上车,一个熟悉的声音走进我的耳畔,回忆越来越近,十五年前,我和母亲...

把眼光放远一点
把眼光放远一点

日期:2015-05-30 20:17:00 点击:1571 好评:6

一对夫妻去办理离婚手续,经办人员问起离婚的原因,夫妻双方都说对方这个不好、那个不是,反正缺点有一大堆。 经办人员笑了:这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们怎么会闹到离婚的地步呢?夫妻俩都低头不语。 经办人员就拿出一张圆圆的白纸,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夫妻...

林奇的眼光
林奇的眼光

日期:2017-02-13 20:28:43 点击:51 好评:0

林奇的眼光 方湘玲 美国富达投资集团是世界一流的投资巨头,从创始之初便以“帮助小额投资者达到他们的目标”为口号。 一次,富达有意投资一家企业。该企业的老板很看重这次合作,认为这是扩大生产规模的好机会。为了增加合作筹码,他还把自己的自传送给了富...

感谢那些蔑视的眼光
感谢那些蔑视的眼光

日期:2016-07-30 13:22:35 点击:187 好评:0

感谢那些蔑视的眼光 英涛 有时候,蔑视是一阵暴虐的狂风,可是打开张开的风帆上,却能鼓满一帆的希望,勇猛地傲立潮头;蔑视也是一种催化剂,让正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忽然产生了一往无前的巨大力量。 田亮,1979年8月26日生生于重庆。7岁入重庆业余体校学习跳水...

眼光长远一点,未来幸福一点
眼光长远一点,未来幸福一点

日期:2017-07-19 21:44:05 点击:72 好评:2

很多人一谈到成功,就会想到李嘉诚和马云。 俗话说,失败的原因千差万别,但成功的路大同小异。 容我大胆假设一句,他们的成功就是比普通人看得长远,并且付之于行动。 首先说一下李嘉诚先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还只是一个穷学生,因为战争不得不辍学,然后...

做个有眼光的人
做个有眼光的人

日期:2017-04-26 18:33:02 点击:185 好评:6

做个有眼光的人 山东 魏国华 真正有眼光的人,不是仅盯着现在,而是放眼遥远的未来;真正有眼光的人,不是仅盯着脚下站立的那块土地,而是放眼远处的群山与莽原。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同样,眼光有多高远,也是就有多宏大。做个有眼光的人,你才能高瞻远...

哈默的眼光
哈默的眼光

日期:2017-03-07 14:30:34 点击:193 好评:8

哈默的眼光 文/赵元波 1924年1月16日列宁的逝世,对哈默继续在苏联的买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对于今后还要不要继续留在苏联做买卖,他有些犹豫不决。 一天,哈默走进了一家商店,他要买一支铅笔,售货员给他拿了一支德国造的铅笔,售价1美元,一支苏联造的铅笔...

你把眼光放得有多长远?
你把眼光放得有多长远?

日期:2015-10-19 19:47:49 点击:450 好评:23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