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妖读后感锦集
《水妖》是一本由[美] 内森·希尔 / Nathan Hill著作,理想国丨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7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刚刚开始看,作者描写的很贴合实际。比如萨缪尔父母因生活琐碎的对吵,萨缪尔对暗恋的心理活动和表现,都很传神。还有一段描写美国高速公路出口处的汽车加塞,都很活灵活现。
是一本了解美国当今社会生活的书,通过阅读,你可以了解到如今美国社会的一些玩法。比如让公司破产后怎么转移财产;怎么到发展中国家去骗钱工作,都反映了当今一些美国人的真实心态。
另外,书中也在不经意间流露了中美生活水平的差距至少还有四五十年。书中描写的萨缪尔的母亲在洗碗,抱怨1978年买的洗碗机终于罢工了。试问我们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老百姓家里有洗碗机吗?
《水妖》读后感(二):谁会成为水妖选中的孩子
水妖是一种魅魔,它会沿着海岸线飞行,寻找孩童,尤其是喜欢冒险,独自出行的孩子。要是魅魔抹找到了,就会一匹大白马的形态现身,带着孩子从害怕到觉得幸运,然后迷恋,最后骄傲,结局是魅魔会带着孩子死亡。 萨缪尔,大学文学导论老师,同时他也是《精灵征途》的道奇,看似平凡的他却因为一张暴乱照片改变了现在生活,照片上的恐怖分子是他的母亲,是在小时候抛弃他的母亲。而这张母亲向总统候选人扔石子的照片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狂潮,他本来也不想蹚浑水,而且他认为和母亲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他后来不得不改变了想法,他需要钱,他要抢占热度,写一本关于母亲的书来赚钱,可是当他发现他对母亲的过往甚至没有网友知道的多,也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要向候选人扔石子,他想要去了解,只是当他见到母亲时这些都不重要了,他只想知道母亲当年为什么要抛弃他和母亲。而这个问题母亲到最后都没有告诉他。 这本书运用了插叙的手法,目录在标题后会加上发生的时间段让每一部分都可以根据时间串联起来,书很厚,厚到了这本书里所有的谜题都被解开,环环相扣,意义深长。这本书除了萨缪尔一个主角,还有从母亲费伊的角度来讲述她的经历,而他们的经历中可以说是惊心动魄,母亲费伊生活在一个小镇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走出小镇学习,却被朋友算计让人误以为她怀孕,家人的态度也让她不想辩解直接去读书,在外读书期间她意外走进了激进派,被冤枉成妓女,认识了被政府收买的看似是领导人的“塞巴斯蒂安”,而这一切运动只是政府官员的一次策划而已,而他在我眼里就是费伊的遇到水妖,包括后来费伊的袭击事件也只是他的计划,他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水妖。而萨缪尔的童年有一位好友毕晓普,是一位富二代,他们的相识让萨缪尔遇见了一生的最爱贝萨德,他们是龙凤胎,可是他们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性格,毕晓普是校霸,贝萨德则是乖乖女,在母亲离开之后,他们也离开了。感觉失去一切的萨缪尔也没有继续发挥他的写作才能,而是沉迷游戏。 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有起因经过结果,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毕晓普成为校霸是为了吸引校长注意,查理捉费伊是为了艾丽丝回到他身边,萨缪尔重新写书是为了报复母亲,而这些故事的最后有悲有喜。 网络让袭击事件传播得飞快,只是在背后是有人暗箱操控,网民们成了棋子,这就和如今的社会一样,一段视频,一张图,甚至一段文字而已就可以掀起轩然大波,没有人不知道这是真是假,网友们就会铺天盖地地评论,他们不知道自己可能是别人的棋子,也不知道自己的言语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而他们就是被水妖选中的孩子,最终走向死亡。
《水妖》读后感(三):爱终于是一种选择
你最爱的事情会无情伤害你。因为你对最爱的事情不坦诚。你不坦诚的那方面不断的增加黑天鹅事件的几率知道有一天爆发。如果继续走一条看似简单的路只能让你一次又一次的割裂。
全书从60-70%进入高潮。可能是文化差异和自我知识的单薄,发生在1968年的历史事件毫无铺垫。倒是家庭线的故事吸引着我。
物质丰富时期的人们做好了对自己的准备。那么困境则是新的开始。
曾经的我为了逃避走捷径带来了一年的困顿 一切都被事件推进着走。把自己和他人都设置成谜题。则可以有更多的真实性。
“你爱得最深的东西,有一日会最严重地伤害你”。费伊给儿子萨缪尔讲述了一个关于水妖(Nix)幻形为飞马,欺骗少年堕入悬崖的故事,最后以这句话此作结。很明显地作者选择了这个作为本书的内核——爱及其带来的伤害。而实际上这样的结论并不意外不是吗,能使人心碎的事物必然因为我们投入的爱,无爱则无懈可击。那么什么又是书中人物的爱和伤害?小说就此讲述了两代人(或者三代,如果把费伊父亲的背叛考虑进来)的故事,费伊从一个小镇标准范式乖乖少女变成嬉皮士,安定下来后无征兆地离家出走,几十年后以反政府危险分子的形象重新闯入儿子生活;萨缪尔从软弱的少年变成温吞中年,试图寻找关于母亲和初恋的答案,溯及他未曾正视的过往。同时还有介入他们生命的重要的人。没人会忘记毕晓普,看似肆无忌惮的却令人心碎的;还有嬉皮先锋艾丽丝,当初彻底垮掉后来彻底远离。还有更多的闪现过的人,带着各异光彩,或明或暗。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比重蔚为可观,除去费伊之外我们看到了艾丽丝、劳拉、贝萨妮,以及更远景小镇女孩们,而她们都多多少少陷于被动和悲剧之中,无论心怀善意或恶意,始终未能顺当地掌握自己生活地全部,来自男性的阴影始终笼罩。即使反叛如费伊,也是辗转于父亲的严苛,丈夫的刻板,情人的隐瞒和以及阴谋,情敌的报复经过这一生。而她的故事,是由儿子写出来的。这样的发现没有令我不舒服,倒是应了门罗的一句话,男作家少有能写好女人的,除了亨利詹姆斯和福楼拜。
芝加哥“爱之夏”那场著名运动被浓墨重现——它作为费伊生命的一个转捩点,暂时终止她对不同生活的追求——描绘了其中盲目热情和动荡,混杂的欲望、矛盾、阴谋和迷惘,金斯堡几乎以走下神坛的方式出现,以及一群冷漠政客、一个恶意的警察、一个两面派。作者似乎传达的是,当初那似乎点燃一切热情背后的空虚和散沙,以及人会以一种你未预料到的方式背离曾经的自己。
50多万字的小说然而并不难读,顺着一开头的悬念和伏线作者给出了精彩的故事,费伊为何袭击派克,为何离开家庭。并且是我最爱的平行叙述结构,三个声部交错——费伊的过往,萨缪尔的过往,他们的现在进行时。交相呼应着带领读者走向答案。同时加入了小变奏,加粗的谈判术语来串联萨缪尔和劳拉的对峙,以及萨缪尔口吻的“选择你的故事”小说呈现他和贝萨妮的分离。不若古典派厚重的叙述,这本当代风格鲜明的书趣味十足。
这本小说中母与子的关系,包括对母亲的追寻让我想起约翰欧文的几本书, 事实上在读的过程中也仿佛看到约翰欧文的影子——有趣的语言,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嵌套故事的文本,内敛的少年,与生命中长时间缺席的至亲的隔阂及和解。但是约翰欧文显然更擅长此项叙述,给出了更加立体和完满的故事及人物,本书作者在铺开线索中非常出色,但是在收拢和淡出上不够完整,虽然所有出现过的人都有退场定格,但从爱之夏结束之后的叙述还是有仓促感,似乎前因不足以支撑和解释后果。尤其是副线的游戏玩家旁纳吉和作弊女学生劳拉的后续,萨巴斯蒂安的转变,以及萨缪尔和贝萨妮、费伊和父亲、萨缪尔和费伊的和解,似乎书在后部分节奏突然加快,镜头拉远。封底引用了约翰欧文给这本书的正面评价,不知道他自己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相似性。
《水妖》读后感(五):水妖
《水妖》这本书在第一时间吸引我的便是其装帧,外封连同内封皆是我喜欢的风格,只是当实体拿到手里后出乎意料的是它居然如此之厚。尽管对于小说类型书籍来说其体积惊人,但我仍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毕竟它是我极为感兴趣的题材。
翻开书封,赫然发现本书作者内森.希尔竟然如此年轻,更让人惊讶的是《水妖》是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作品,内心忍不住感叹首作你就写得这么厚!浏览此书目录,可以发现1988、2011及1968三个不同的年代交替出现,如此我揣测着它的叙事结构应该是现实与回忆的并行,我喜欢这种叙事风格,它会让文体显得更紧凑,不知作者会如何处理。
故事序章自1988年夏末开启,讲述了萨缪尔的母亲是以何种方式离开了她的家庭,短暂的叙述更像是作者在此埋下的一颗种子。时间随即一转来到了2011年的现在,派克州长遇袭,新闻放送的场景突然让我想到内森.希尔曾有过媒体记者的经历,所以在这一方面的描写上显得轻车熟路。袭击者费伊.安德烈森.安德森是一个曾于1968年参加过抗议派克州长活动的六旬女教师,亦是萨缪尔的母亲。
随着故事情节戏剧性的展开,叙述视角与场景再次转换到萨缪尔的身上,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英文系助教,袭击事件发酵后与母亲不可避免的重逢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从开始的报复利用想法引入自身对母亲的重新认识与了解,而吸引我不断阅读下去的动力来自对费伊经历过什么事的好奇,难以相信一个人会无缘无故的自熟悉的生活及家人身边消失,这其中的缘由让我好奇万分。
《新罕布什尔旅馆》的作者约翰.欧文评价《水妖》是“一部幽灵与政治的心理剧,也是一部伪善的美国悲喜剧”,对此我十分认同(顺便说一句约翰.欧文的作品也值得推荐),也正是由于其题材涉及到与社会政治相关的内容才如此吸引我。从1968年的反越战游行到2011年占领华尔街,其间影响了美国乃至全球的大事件都有所提及。作者从自己的角度来叙述这些时代变迁的历史事件并通过故事阐述它们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在阅读本书前几十页的过程中被大量游戏情节及学生交谈的段落所围困,我一度认为这解释了此书厚度的原因,但细想这也是塑造一个人物的过程。当故事情节随之徐徐展开,才慢慢靠向作者所构建的世界,且不论对人性、伦理还是道德的辩诉,就是面对这750余页的压力居然还能让我看得津津有味的叙事风格足以让我喜欢。
作者在故事中描绘出的场景十分生动,比如萨缪尔第一次去见母亲的路上,被出租车司机吐了一口痰的那个片段,生动精准的语言让场景立现,人物也显得更真实。当然,阅读的过程中,恶心厌恶感也随之涌出,“从头到尾,萨缪尔的四分之一注意力始终放在车窗外的那口浓痰中”。篇幅之巨的原因之一便是生动有序的细节描写,却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临其境。
这种写作风格有的人会喜欢,而不喜欢的人会觉得絮叨以致冲散了故事的中心及紧凑感,我个人偏向前者,甚至有时候会为此忽视作品最终想呈现与表达的意义。就像那个抄袭论文却振振有词的劳拉事件,我一直觉得作者是通过她与萨缪尔之间的纠葛讽刺体制,但最终发现作者不过是在叙述现实。我对作品最终理解出的意义或者可以说是我不断在领略的意义不一定与作者的初衷相符,这个发现让我有点豁然开朗。
据说本作会改编成影视作品,期待一下。
疯猴勿杀20190423读书日
g_���� �
从我们出生到渐渐长大,漫长的岁月里,母亲哺育我们并给予我们细心的呵护,始终是我们最为亲密的人,母亲的怀抱里有让我们最为依恋的温暖,母爱如同幸福的甘露,点点滴滴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在我们成长的旅程中,如果母亲突然离别,或母爱突然消失,那么,给予我们的人生又将是怎样的一种影响呢?
近日,有幸阅读了《水妖》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便是书名《水妖》二字,心想可能是写关于妖怪之类的小说吧,怀着这样的猜测,我打开了这本厚重的书籍,一页一页阅读下去,未曾想到却是一部关于幽灵与政治的母子心理剧,也是一部愤怒与伪善的美国悲喜剧。
《水妖》作者内森·希尔,出生于美国爱荷华,现居佛罗里达,曾任媒体记者,目前为圣托马斯大学教授。短篇小说作品散见于《爱荷华评论》《葛底斯堡评论》等,非虚构作品,多发表在《连线》《纽约时报书评》等杂志,《水妖》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水妖》整本书分为十个部分,从第一个部分《派克袭击者》开始到《敌人、障碍、谜题、陷阱》至《去杠杆化》结束,从2011年夏末追溯到1968年的夏末。故事从州长袭击事件开始。袭击视频在网络上疯狂传播,这位“派克袭击者”的身份很快被确定为一名小学女教师,且被媒体渲染为一个激进的失足嬉皮士。以此为线索展开情节。
正当萨缪尔白天与劳拉纠缠论文,夜晚奉献给《精灵征途》游戏两点一线时,他接到了律师事务所西蒙·罗杰斯的电话,得知派克袭击者就是他多年前离家出走的母亲费伊。他为了履行十年前签订的新书合约并缓解财务危机,萨缪尔决定动身调查母亲的过往,撰写一部以母亲为原型的小说,并在其中以儿子的身份竭尽所能地羞辱她,作为对小时候母亲弃家而去的报复。
"萨缪尔想象了多少次这样的场景?他用多少个团聚的幻梦麻醉过自己?在那成千上万次、几百万次会面中,他每次都向母亲证明了他有那么成功和睿智。多么重要、成熟和稳重。多么世故和快乐。他的人生是多么非同凡响,缺少了她是多么无关紧要。他想让母亲看一看他有多么不需要她。"
母亲费伊在离家出走前一个月,给儿子萨缪尔复述了一遍魅魔的故事,最后补充了她总结的道理:“你爱得最深的东西,有朝一日会最严重地伤害你。”可见,他最爱的母亲,此时却是伤他最深的人。
为了寻找真相,萨缪尔去了外公所在的一个名叫柳谷的养老院,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答案,但是在柳谷的地下室里得到了母亲曾经的许多资料。沉甸甸的文件、学校的小项目,老师的字条、病历、日记旧照片、亨利的情书等。他翻阅这些资料,母亲的形象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一个满怀希望的那个真实人物。
当年母亲费利怀孕被父亲赶出家门的真相是,母亲费利掉入朋友玛格丽特的陷阱,取堕胎药,在她并不知情的情况下,第二天便流言四起,被家人误解而伤心的离开了家。
又去寻找了照片上的艾丽丝。得知当年母亲卖淫被捕入狱的真相,原来是艾丽丝想结束与警员布朗非正常关系,而警员布郎从放置在艾丽丝屋里的监听设备得知艾丽丝很喜欢萨缪尔的母亲费利,被艾丽丝亲口证实后,警员布朗内心充满了仇恨和妒忌,于是将费用抓进监狱并捏造事实,给予身心摧残。后来被喜欢她的塞巴斯蒂安给救出来。
寻找了当年的警员布朗,此时已是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布朗法官,当萨缪尔寻问母亲费利当年的事件时,布朗法官听到费利的名字,“我警告过她一次,绝对不要在芝加哥被我逮住。我说到做到。你居然有胆来这儿教我该怎么对她?我给你解释一下后面会发生什么。我会动用我的全部权力,确保她被判最重的罪名,我会看着她被吊死。”
萨缪尔在不断的寻找真相里渐渐了解到了真实的母亲,他离开了布朗法官的住处,听从了艾丽丝的话,赶紧送母亲出国。或许是一种内心的指引,他母亲费利找到了父亲的老家挪威,找到了父亲的家人,了解了父亲离开挪威的真相。
一个个真相被揭开,一个个故事有了完整的结局,最终,母亲费利回到了芝加哥,告诉了儿子萨缪尔20年的生活全部真相,并日夜陪伴着父亲,感受亲情的温暖,回归真实的自我。
合上书,故事犹如一幕幕画卷浮现在脑海里,母爱是无私、伟大的,所有的故事终究有了归宿,探寻真相的旅程,不光是一场母爱的救赎,更是爱的救赎。
《水妖》读后感(七):最爱的人伤我最深
内森·希尔十年磨一剑的首部小说《水妖》,一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畅销书榜。这本涵盖了二战移民,嬉皮文化,游行示威,儿童性虐待,同性恋,学院抄袭风气,游戏成瘾等等各种社会家庭问题的小说,华纳兄弟已经计划在2020年推出同名电视剧了。电视剧将由拿过无数奥斯卡的梅姨来主演,这消息让希尔的母亲都震惊得说不出话了。
故事从一名白天与学生们两厢生厌,晚上沉迷于魔幻网游的大学教员讲起。当教授英国文学课的萨缪尔正与班上的美艳系花劳拉,因为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业全篇抄袭,争吵得不可开交时,收到了律师电话。这位代表他母亲费伊的律师,希望他能替母亲给法官写一封求情信。近几天都沉迷在网游中的萨缪尔赶紧翻开新闻才得知,二十年未见的母亲因为用碎石子儿袭击了一个极右政客,刹时间成为了全国的热点新闻。媒体还翻出了当年费伊在七十年代的芝加哥参加学生游行时的照片,和因为卖淫被捕的警方记录。这个热搜中的人物,完全颠覆了萨缪尔记忆中的那个,在他十一岁时就抛弃他们父子,一直很内向文静,略有些冷淡和疏离感的母亲。哪个才是真正的她呢?
小说很巧妙地通过多个人的视角和叙述,编织了一首跨越地域时空,深厚丰富但不沉重压抑的当代史诗。费伊的父亲为了逃避二战的炮火,抛下了挪威的妻子和女儿,这原罪让他永远注视着那个回不去的伊甸园,又把跟随着他的怨恨幽灵传递给了女儿费伊。而仿佛总也得不到父亲关注和认可的费伊,以优异的成绩离开她在爱荷华的家乡,考入她梦想的芝加哥院校。却糊里糊涂地卷进嬉皮士游行暴乱,到处碰壁地应验了父亲的预言,无奈回到老家嫁给街坊邻里都认为她应该嫁给的男友,乖乖地相夫教子。从小就多愁善感的萨缪尔一见钟情地爱上了好朋友毕肖普才华横溢的双胞胎妹妹贝丝妮,却因为母亲的抛弃,人生完全脱轨。又在把毕肖普遭到性虐待的故事未经允许出版后,彻底失去了贝丝妮。
希尔想要讲述的故事很多。就像他在访谈里提到的,写作《水妖》的时候,他完全放下了如何写,写什么才能取悦出版商,取悦读者的包袱,只凭着自己的兴趣写作。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事件,“I give myself permission to go down whatever rabbit hole I wanted to go down" (我允许自己沿着任何我想去探索的兔子洞去追寻)。这就不难理解这本书如何可以写成七百多页了。虽然大多数的时候,从书中人物的视角极其深入细致的描写他/她的心理活动和日常行为,可以让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和理解书中的人物和其行为的原因。但是确实某些时刻会让人产生,作者是不是在这个兔子洞里走得太深太远这样的念头。不过在某些视角,比如为了通过课程不择手段的功利大学生劳拉,为了包装炒热歌星安排写手替之出自传的玩世不恭的书商帕里温克,想开始健康饮食又想戒断网游而屡试不成的网游大神“绝世战神”,希尔那犀利调侃又诙谐幽默的描述让人忍俊不止,平衡了其它残忍痛苦的内容带来的窒息感。
如果你奇怪这个故事和那首歌 - ”最爱的人伤我最深“有什么关系,那就得解释一下书名《水妖》的涵义了。尼克斯是挪威神话中的水中精灵,会在孩童面前幻化成一匹绝美的白马,而当孩子骑上白马幸福奔腾的时候,它却跳入山崖将孩子溺毙于河水中。书中费伊沉默严苛的父亲抛弃了挪威的妻女,是他们的尼克斯。他又永远疏离苛求费伊,又成了她的尼克斯。费伊没有留下只字片语就离开了丈夫和儿子,成为了他们的尼克斯。离去再悔恨,被抛弃而破碎,仿佛成为了这个家族的诅咒。书中众多人物,因为耻辱的过往,因为痛苦和悔恨,因为自身利益的理所当然,因为成瘾行为的无法自拔等等等等,活在各自与世隔绝的肥皂泡里,丧失了与亲人和朋友沟通的机会与能力。
随着故事的展开,萨缪尔为了偿还出版社的巨债而同意出版抹黑母亲费伊的传记,但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了母亲的过去,理解原谅了母亲,甚至帮助母亲”畏罪潜逃“。等到事情尘埃落定后他重新燃起自己作家的梦想,开始写下母亲真实的故事,还决定去赢回心爱的贝丝妮。费伊来到父亲抛弃的挪威家园,见到了同父异母的姐姐和她的家人,也终于了解了父亲的苦衷,回到已经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年迈父亲身边,帮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光打开心灵的枷锁。这充满希望的故事结尾,就像歌中唱的那样 - ”点亮一盏灯,温暖我无悔青春,燃尽我所有无怨的认真。”
《水妖》读后感(八):春节读书|心里养着魅魔,爱要如何安放?
小的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很特别,等时间推着年轮慢慢往前走,我们认识了世界,认识了社会,明白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里的一员,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以自己的方式助推潮起潮落,也像沙漠里的一粒沙,在自己的角落里露宿餐风。
经年累月,一滴水也许被浪花挥洒成照片里绝美的风景,一粒沙也许裹挟在植被发达的根系,成为坚实大地的基础。
经年累月,我们经历的点滴汇聚成人生的印记,搭建成你我最隐秘的心灵堡垒,也许里面阴云密布,魅魔飘忽,也许是阳光明媚,温暖如春,而我们再难走出心灵堡垒的高墙,人生也就有了基本的底色。
就像内森·希尔笔下《水妖》里的萨缪尔,童年的他依恋母亲,而母亲却没有教会他如何表达感情,发泄情绪。越是在乎,越是无所适从,在和母亲相处的过程中,他始终小心翼翼,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担心母亲会失望,会认为自己不是乖宝宝。
在惴惴不安的小心灵里种下了卑微的种子,他只学会了哭,母亲不耐烦,他哭,朋友说中心事,他哭,别人哭,他也跟着哭,用不同等级的哭来倾泻自己的不安或者不满,那些小小的情绪沉淀在心里,越不被人理解就越是积累成山,成为魅魔最好的食粮。
母亲在沉默中,一点一点地撤离了萨缪尔的生活,当最后的告别来得措手不及,当哭泣再唤不回母亲的身影,原本的敏感脆弱瞬间成为了魅魔孵化的温床。
母亲说:魅魔是一种水妖,它会沿着海岸线飞行,寻找孩童,尤其是喜欢冒险、单独出行的孩子。要是魅魔找到了,就会以一匹大白马的形态现身。没有鞍辔,但很驯顺。一匹友善的大马。它会尽可能地弯下腰,让孩子爬到背上。
母亲说:被魅魔荼毒的孩子刚开始总会觉得害怕,然后是幸运,然后是迷恋,最后是骄傲。在他享受一等的虚荣、骄傲和自豪的时候,马会突然奔向俯瞰大海的悬崖,坠入大海,而孩子只有死亡的命运。
母亲说:你爱得最深的东西,有朝一日会最严重地伤害你。
母亲的突然离开,一去不回,就是对萨缪尔最严重的伤害。经年累月,这伤害在萨缪尔心里沉底,落灰,甚至他以为自己忘记了。当“派克袭击者”的新闻出现,他还在游戏的世界里大杀四方,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然而在虚拟世界越投入的人,在现实世界里越狼狈。
萨缪尔不知道怎么处理和学生的关系,不知道怎么面对离开的爱人,不知道怎么继续曾经踌躇满志的作家梦,更不知道如何开展以后的人生。一切都被派克袭击者的新闻拉回原点,现实如此不堪,叫人难以承受。
魅魔在嘶吼,在叫嚣,他生出了怨恨的报复之念,既然人生轨道的混乱是从母亲的离去开始的,那么一切都应该和突然出现的母亲有个了断。
他要答案,他去追寻。一点一点拨开往日的乌云,母亲的过去是怎么一步步将她推向了派克袭击者的头衔之下?那些被媒体炒作得天花乱坠的所谓新闻档案有几分真实?在离开自己的岁月里,母亲究竟经历了什么?
跨越半个世纪的寻觅,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历史一点一点构建出母亲人生的模样。它竟和表面的说辞天差地别,它竟和自己曾相信的谬以千里。当了解来得太慢,魅魔的潜滋暗长逐渐消退,当理解终于变成一座桥,通向母亲和萨缪尔的心,魅魔的生存根基在坍塌。
当魅魔不在,内心的城堡终于拨云见日,萨缪尔终于明白,前路应该是什么模样。而我明白,心里养着魅魔,爱就无处安放,生活也无法施展。
《水妖》读后感(九):春节读书 || 有多少爱,就有多少痛
1 读完《水妖》,开头出现的派克袭击者的形象,到最后浮出水面,竟让我有些泪眼朦胧。 水是柔软,妖是邪魅,二者合在一起,就是最亲近你的人,伤害你的最深。 闭上眼睛,十一岁之前的萨缪尔总是有妈妈陪着讲故事,读书,那个梦魔的存在,总是一些暗示,在告诉萨缪尔一些即将要发生的行为;还有弗兰克讲给费伊的家族故事,也是梦魔,它在控制人的生命,以及生命的发展。 这些故事也是《水妖》这部作品的暗线,也在揭示着这部作品的主旨,你越在乎的爱,就会带给你越痛的伤害。 2 这部作品依附的背景很是宏大,当时的美国有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嬉皮士,激进分子,总统州长竞选等等,所有的人都把学习当做负担,没有人安心于教室和知识,也没有人安心于爱情和专一。 他们见不得优秀,见不得出类拔萃,见不得安静乖巧的存在,如果发现就会去破坏,去捉捕诱惑,就像那匹会飞的白马,在你快乐中跌入悬崖。 这部作品从开头的派克袭击者,到最后浮出水面的恬静温婉的女儿和母亲,大大改变了我对爱与责任以及亲情的认知。 在这个紊乱的背景下,有反越战,有占领华尔街,有偏僻遥远的挪威小镇,也有规模宏大的伊拉克战场,还有家宅精灵和现代广告,无论这外围的环境如何变迁,作为主人公的费伊一直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底线,话不该说的一直不说,直到当事人找到自己。 极度隐忍的友情,无论是对是错都缄口如瓶,也刷新了我对于友情的认知。 3 读完这部作品,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一篇小说,关于一种蝴蝶的生存演绎的故事《天眼蝶》,也是这样一种结构。 一条线是天眼蝶的飞行路线,以及沿路发生的故事;另一条线是小男孩成长并致力于环保的故事。 两条线交叉进行,衍生了天眼蝶消灭的悲剧。 而这部作品,同样也是交叉进行的结构。一条线是儿子萨缪尔的成长轨迹,另一条线是母亲费伊的事故调查轨迹。隐藏于其间的还有梦魔,也就是水妖的存在,可以说是三条线并存于文本之中,让人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才罢休。 同时,我又想起来《萤火虫小巷》的系列作品,也是两条线交叉进行的结构模式。 这种结构带着一种视觉的跳跃性,还有人物的重叠性,使得作品更加的稳实与厚重,人物更加的丰满与立体。 4 涉及时政的作品是很多女性读者回避的类型,但这部作品里的时政性质,却是和主角费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关注费伊,就无法忽略这些内容。 大段大段的或时政或历史的内容,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宽度与厚度,随着情节的推移,这些事件的存在与发生,都成了一种必然,都成了主人公费伊依存的不可缺失的背景。 或者说,正是因为这些背景的存在,费伊的品性才越发显得清新逼人。 与此同时,一些细节性的陈述,人物对话的模式,又大大提升了读者的疲惫心理,轻松愉悦的感觉瞬间滋生。 长与短,重与轻,环境与社会,人物与心理,多重样式的交替出现,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沉重与轻松并举,郁闷与空灵同存,是一种既水深火热又空灵剔透的阅读体验。 5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时不时被一些哲学性的话语击中。 这不由得让我对这部作品的作者予以关注,内森·希尔,圣托玛斯大学教授,写着短篇小说,非虚构小说等多篇均有发表,《水妖》是第一部长篇作品。 第一次出长篇作品,就能够如此打动人心,实在难得! 离开家庭二十多年后回来的费伊,对于危机有这样的认识:有时候危机并不必然是危机,也有可能是一个新起点。 这样的句子在这部作品中,到处可现,这比起来那些满篇无关疼样的作品,就显得更加的韵味十足,诱惑力也显得更加明显。 6 总之,这部作品的主旨、背景、结构、叙述方式、哲学性语言,都是一种崭新的模式,对于任何一个捧起它的读者来说,都会充满着极强的吸引力,诱惑着他一口气读下去。 起毫不掩饰对这部作品的偏爱,从拿到这本书打开之后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有放下过,直到一口气耗费近乎十八个小时把它读完才算结束。 闭上眼睛,我的眼前就会出现费伊苍白着脸,被关闭在房间里的模样——安静,不苟言笑,不轻易和谁发生冲突——这样一个乖乖女的形象,被好朋友利用,被家人抛弃,被崇拜的人检举,从而踏上不归的人生之路。 那句话,费伊留给儿子萨缪尔的话——你爱得最深的东西,有朝一日会最严重地伤害你——将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让我活着的日子里,保持一份警醒。 这是不是应了一句歌词:有多少爱,就有多少痛。
《水妖》读后感(十):【春节读书】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魅魔
我曾读过一本叫《海妖》的书,那本书讲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这本《水妖》我很自然的和海妖联系在一起,以为它也是一本玄幻故事,但让人想不到的是,作者借水妖之名,道出人们心中的魅魔,这个魅魔可能会一直蛊惑着你、缠绕着你,向事情最坏的方向发展。
我想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男孩的妈妈不要他了,便疯狂地做一些极端地充满破坏性的事情,惹得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反感,最终被校长劝退,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他妈妈造成的,这个错误的想法一直伴随着他长大,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得知,他的妈妈之所以离开他们,是因为她患了一种可怕的传染病,他瞬间释然了。
萨缪尔和这个小男孩很像,不光是他,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心中对在意的人或事一直耿耿于怀,找不到出口……
失去母亲的萨缪尔他整日沉浸在游戏中,虽然他学业有成,做了大学教授,但他的人生却一团糟。除了处理那些琐碎的学生关系外,剩下的时间就全部在游戏里了。他第一次打败恶龙的时候,那种欣喜的感觉让他难以忘记,但他时常遇到财务危机,信用卡的欠款和房贷让他头疼不已,他因此感到紧张,他认为购买高级电子产品和电子游戏是帮自己减压,他花钱购买教他如何健康饮食的的机器却教他负担不起健康饮食。他还有一个爱人叫贝萨妮,是一位小提琴家,每次,他在做什么让自己感到内疚的事,就会转向对贝萨妮的愧疚,一层又一层难以穿透的负罪感束缚着他的整个生活,他在意她对自己的看法,却不愿走出游戏世界。
为什么他的人生会如此糟糕?他也没有爱那份得之不易的工作,也没有好好珍惜他所说的最爱的女孩,这是为什么?
在萨缪尔童年时期,他的母亲以龟速的方式离开了他,离开了这个家,从那时起,母亲成为了抛弃他的人,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创伤,他总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造成,所以时常内疚,他的母亲不知从什么时候产生了离开的念头,每天拿走一件瓷器,或者一件装饰画,再到锅、碗,最后提着行李箱走出家门,他那时候有发现家中少东西,只是他还不知道那是母亲离开的前兆,于是,他在想,如果自己能够早点发现,或许能挽留住妈妈。所以,之后,他一边怀着对妈妈的憎恨,一边又是对妈妈的愧疚。
后来的人生路上,他遭遇了贝萨妮的离开,他仍旧觉得是自己造成的,所以从把对妈妈的愧疚转变为对贝萨妮的愧疚。
游戏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烦恼,但游戏也是深渊,萨缪尔陷进去已是无法自拔,在游戏的尽头仍是无底的空虚和寂寞,其实,他已经堕进了妖魅的漩涡里。
直到那个事件出现,这才刺激到他真正醒来。
派克州长遇袭,报纸上刊登的袭击者正是他的母亲费伊,之后陆续又有人指出他的母亲还是激进分子、嬉皮妓女教师……
这个重大的转折给他的内心找到一个缺口,他终于可以把积攒多年的怨恨悉数道出,他为了能够狠狠地报复他的母亲,他决心挖掘她背后的故事,这也成为他唯一能够摆脱游戏世界的理由。
他曾在十年前和出版社签订了一本书,一直没有什么灵感写作,但现在他要把费伊·安德森的肮脏历史揭开,这本书将从费伊抗议运动开始,讲述她的卖淫过往,以及如何抛弃家庭,成为激进分子袭击派克州长。
萨缪尔开始踏上了寻访费伊生活足迹的旅程,他选择去费伊生活的故乡寻访,当那些故事帷幕一点点被揭开,他才明白自己所想所看到的和真实事实不一样。
那个费伊,也就是他的母亲,并不是什么嬉皮女教师,也不是什么激进分子,她就是一个饱受生活苦难的女人。
他忽然明白了费伊给萨缪尔讲的水妖故事,水妖就是魅魔,它能幻化成白马的形态,引诱小孩子去悬崖边,而他心中的那个魅魔就是母亲抛弃家庭,他一直不能释然,这才堕进游戏的深渊里。
在这深渊里,他打败不了魅魔,魅魔却一直魅惑着他不能好好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爱人,总觉得那都是因为费伊的抛弃。
费伊曾对他说过,我们深爱的东西能够伤害我们最深!
当魅魔在你心中强大的时候,它就成了伤害你的利器,当你让魅魔沉睡的时候,你就会向着光亮的方向前进。
随着真相不断揭开,萨缪尔懂得也越多,魅魔在他心中不断缩小。曾经,他愤怒母亲的离开,愤怒他的学生无法管教,愤怒自己爱的人不爱他,但通过这件事,他成长了,他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包容。
当你与他人和解,你会发现,世界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很多时候,可能是你自己没有看清,当你用一颗宽容的心来看待问题,魅魔就会远离,伤害就会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