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曾曼与公婆谈判
成都被誉为美食之都,数不清的火锅店,川菜馆,还有满大街的老字号小吃。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地方做餐饮,难度可想而知。
刘毅的姨父向来持反对态度,在他眼里,刘毅就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二世子”,给个虚职,花钱养着,只要他不惹事生非就行。开饭馆赔了钱,出了事,他都少不了要担干系。
刘毅常夸曾曼见多识广,走到哪儿都带着一句口头禅“我们家曾曼说”。曾曼因此产生出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比刘毅高明,应该帮他做决定。
公婆没怎么搭理刘毅所描述的“宏伟大计”,只叫曾曼把想法说来听听。
曾曼说了三点:
公公边听边点头,末了说:“刘毅这孩子性格太浮躁,如果他岳父愿意带带他,管管他,那是很好的事。”
曾曼心里咯噔一下,她跟刘毅商量过,把曾金国搬出来只是为谈判增加砝码。
刘毅说:“我在成都什么人脉关系都没有,姨父又不支持,他们怎么相信我能做好?”
曾曼这才答应,却没想成为整场谈话里最具分量的三个字。公婆自然期望,曾金国会把刘毅当接班人来培养,姨父怎么会有岳父亲呢?
曾曼刚要解释,公公却说:“我跟你妈原本就打算月底去趟成都,拜访一下你父母。结婚的时候没好好招待他们,一直深感歉意。特别是你母亲(他指的是于舜娟),第一次见面竟然也没捞着说几句话。那么这事就等到成都以后再议吧。”
曾曼愣住了,不敢接茬。
两人回房后,曾曼坐在被窝里发火:“不是说好拿我爸做个幌子吗?这事儿我从来也没跟他说过呀。”
刘毅左一句老婆大人,右一句老婆殿下。他说:“只要你爸出面说两句,给我爸一颗定心丸就行,又不是真要他给我们什么帮助。”
说得轻巧。
只有曾曼知道自己父母是个什么情况。别人家里一句话的事,到她这就变得错综复杂。
哪根筋抽了非得帮着刘毅去创业?
他的赤子之心,他的热血豪情,他的言听计从,都让曾曼自以为是婚姻掌舵人,成就刘毅就是成就自己。
回成都后,曾曼给母亲于舜娟打了个电话。
这语气真是听得够够的。
曾曼轻描淡写地说:“刘毅他爸妈要来成都,想拜访一下你跟我爸。”
于舜娟问:“你跟你爸说过了?”
曾曼答:“还没有。”
“没说过你找我干嘛?”于舜娟口气尖锐。
“我先跟你说,不是尊重你吗?”
曾曼知道于舜娟对曾金国,又想见又害怕。
她曾在婚姻里败得惨烈,这失败不仅改变了她自己的人生,也对曾曼造成巨大影响。
她不止一次告诉年少的曾曼,林玲是仇人,是魔鬼,是毁掉一切的女人。却又总是把曾曼推到仇人面前,让她独自去承受这份耻辱。然后再嘲笑她“认贼做母”。
浓得像痰一样化不开的仇恨与自卑,从于舜娟传递给曾曼,差点毁掉她整个青春。
不曾想到后来仇人变恩人,比亲生母亲更加卖力帮自己。
多么讽刺啊?
挂掉电话后曾曼又给林玲发了条短信,大概说明原委。
没过一会儿,林玲就回电话了:“曼曼,你公婆什么时候到成都,把航班号提前告诉我,我会安排好饭店,跟你一起去接。”